民生書院

坐标22°19′55″N 114°11′11″E / 22.33196°N 114.18646°E / 22.33196; 114.1864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3.254.179.116留言2021年1月1日 (五) 19:1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Munsang College 民生書院
地址香港九龍城東寶庭道8號
类型幼稚園(私立)
小學部(私立)
中學部(政府津貼)
宗教背景基督教
创办日期1926年
创始人區德莫幹生
校長張展鈴校長(幼稚園)
梁桂英校長(小學部)
葉志兆博士(中學部)
教師人數66人(中學部)
61人(小學部)
80人(幼稚園)
学生人数1002(中學部,包括4名交換生)
1400(小學部)
980(幼稚園)
校园面积16800平方米
校訓光與生命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校刊民生聲 Munsang Voice
民生情 Musings
分院愛、德、智、體、群、美
(英語:Love, Tak, Chi, Tai, Kwan, May
電話號碼(+852)3655 3300(幼稚園)
(+852)3655 3400(小學部)
(+852)3655 3500(幼稚園)
学校网址http://www.munsang.edu.hk
地图
民生書院

民生書院(英語:Munsang College,MSC)是創校於1926年,屬英文中學,是九龍城區傳統名校,亦是香港少數擁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一條龍男女學校,也是唯一經歷香港日佔時期的學校。民生書院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英文中學

校園佔地16,800平方米,擁有標準操場、標準跑道、標準足球場、標準籃球場、室內運動場及室外標準游泳池等,設備非常完善。學校以基督教為學校宗教信仰;但不隸屬於任何宗教團體,中學部是香港教育局特許的114間英文授課中學之一。幼稚園更為全球三所獲福祿貝爾認証的幼稚園之一。此外,民生書院與民生教育民生銀行只是名字類同,與兩者並無關係。

現將改建E座(黃映然紀念樓),而H座(新翼大樓)的新樓梯將於2017年的畢業禮前正式啟用。E座(黃映然紀念樓)的改建工程預計將於2019年完工,新禮堂的工程預計將於2023年完工。屆時將會有更多新課室及多用途室、一座新禮堂、全天候標準室内游泳池、新圖書館、標準室内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惠及學生的新設施。現在校方正積極籌款,集資興建這些設施。

創校歷史

民生書院最初由紳商曹善允提倡興建。1916年曹善允與其他商人組成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正著發展九龍寨城對開的九龍灣北岸地帶。曹善允有感當時九龍城居民缺乏接受西學的機會,於是開始積極籌款興學。後獲得啟德公司創辦人之一區德(又名區澤民)逝世後從遺囑餽贈的10,000港元,及與曹善允同是啟德公司董事的莫幹生捐出10,000港元。 在籌得足夠資金, 並得到當時聖保羅書院校長史超域牧師協助下,學校在1926年於啟德濱創辦,首任校長為黃映然先生。

為紀念區德(區澤民)和莫幹生兩人對創校的貢獻,學校遂取名為民生書院。曹善允獲推舉終身出任校董會主席。學校初期租用民國政治家伍朝樞的物業作為校址,至1939年再遷到九龍城東寶庭道繼續辦學。學校於1941-1945年被日軍侵佔,直至1945年香港重光後恢復辦學。

在1999年,港島民生書院(Hong Kong Island Munsang College, iMSC)正式成立。

宗旨校訓

  • 民生書院校訓為「光與生命」'Light and Life' 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
  • 以基督精神,辦全人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耶穌基督完美的人生典範。
  • 重德、智、體、群、美五育發展。
  • 由學生自己去領導各社(德、智、體、群、美及愛)、各學會,俾能發揮領袖才幹、獨立處事能力,及為社會服務的抱負。

校園相冊

班級課程

幼稚園

幼稚園部共開設30班(幼兒班、幼低班及幼高班各10班),學生人數約為990人,全體教師80位,包括外籍英文老師17位及普通話老師6位。

小學

小學部為全日制,共開設37班(小一6班 小二、小三各7班 小四至小五級各6班 小六5班),學生人數約為1400人,教師人數61人。

中學

  • 中學部於2018/19年度共開設30班(中一至中六各5班),學生人數為1000人,教師人數為66人。中一至中三設有兩班精英班(A班及B班)。[1]

中學及小學每個課節循環有6個上學日。

公開考試佳績

2017年DSE文憑試放榜中,該校出產一位狀元。 過往的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中亦有不少成績非常優異的同學及狀元。

校友名人

醫藥界

法律界

建築界

學術界

工商金融界

公共事業界

教育界


藝術音樂界

體育界

飲食界

宗教界

新聞媒體界

娛樂界

參考來源

  1. ^ Curriculum Structure. [2018-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2. ^ 林奕華:我的藝術學校. 主場新聞. 5月16日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