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香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建園春秋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4日 (一) 10:43 →‎出生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歷史 | 香港歷史年表
世紀 19世紀香港 | 20世紀香港 | 21世紀香港
年代 1900年代香港 | 1910年代香港 | 1920年代香港 | 1930年代香港 | 1940年代香港 | 1950年代香港 | 1960年代香港
年份 1927年香港 | 1928年香港 | 1929年香港 | 1930年香港 | 1931年香港 | 1932年香港 | 1933年香港 | 1934年香港 | 1935年香港
紀年 辛未羊年)、香港開埠90周年
1931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本條目為香港歷史系列之一
開埠初期
(1842年至1898年)
20世紀初歷史
(1898年至1941年)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地理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

領導人

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 3月10日——香港裸體運動協會註冊成立,主要從事戶外集體全裸的球類活動、日光浴及游泳等,會長為拉脫維亞人林伯(H. E. Lanepart),該會成立之初,有8名非英籍的歐洲人會員(5男3女),活動最初在大圍香粉寮進行,每星期一次。林伯在香港提倡裸體運動引起全港的震動,許多人表示反對,但亦有為數不少的人贊成。1935年,該會將活動遷至青衣島鑊底灣,這裡既有可進行海浴的泳場,也有可裸曬太陽的沙灘,且無人到達,為當時理想的全裸活動場地。1948年該會改名為「香港日光浴會」,會所設在深水埗大埔道103號4樓,會員人數已發展至百餘人。然而,由於整個運動皆由會長林伯個人的財力支撐,當1956年林伯離港後,香港裸體運動亦隨之結束。裸體運動是20世紀初在德國興起的一種健康活動,在20至30年代初,歐美各國皆有各種裸體運動組織[3]

4月

  • 4月18日——英高地團第二營士兵900人乘「坎特號」旗艦由上海撤至香港[2]:4133

5月

6月

  • 6月9日——鄒魯在香港談中蘇復交問題,稱中蘇復交於國情上便利,決非聯蘇,復交後,政府仍抱防共之旨[2]:4171
  • 6月17日——太古洋行船務部經理胡禧堂及兒子胡百祿被外甥陳霖福開槍擊斃,胡禧堂延至6月19日去世[5][6]
  • 6月26日——新任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續派飛機飛伶仃洋轟炸陳策各艦,各艦以高射炮還擊,旋避入香港英界[2]:4182

7月

8月

  • 8月1日——香港《婦女雜誌》創刊[2]:4205

9月

  • 9月7日——大坑銅鑼灣道42號發生兇殺及傷人案,1死3傷[1]
  • 9月12日——香港政府通告,自本日起,兩周內各報不許刊載有關九一八問題之文章,其他抗日文章亦應少登,言論不得「過激」,所有文章題目、小標題以及電報事先均須送檢[2]:4230

10月

11月

12月

出生

  • 1月23日 - 李香琴,已故著名演員(2021年1月4日逝世,享年88歲)。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 448. ISBN 9622321232. (繁體中文)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 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449及450. ISBN 9622321232. (繁體中文)
  4. ^ 九龍灣覆舟餘聞. 華字日報第二張第四頁. 1932-05-30. (繁體中文)
  5. ^ 華字日報》,香港,1932-06-18,第7頁
  6. ^ 工商日報》,香港,1932-06-20,第9頁
  7. ^ 深水埗北河街 火警中之八屍九命慘劇 新和興店起火 焚燬屋宇兩間. 華字日報第二張第三頁. 1932年8月1日.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