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

坐标31°11′56.5″N 121°26′05.2″E / 31.199028°N 121.434778°E / 31.199028; 121.4347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2日 (五) 01:36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
東亜同文書院大学
Toa Dobunshoin University
虹桥路校舍
创办时间1901年
停办时间1945年
校址 清朝 中華民國
上海南市高昌庙桂墅里(1901-1913年)
上海市虹口赫司克尔路33号(1913-1917年)
上海市徐家匯虹桥路433弄(1917-1938年)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1938-1945年)
位置
地图
爱知大学内的东亚同文书院纪念馆

东亚同文书院(日语:東亜同文書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01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私立教育机构,以培养对中国情势熟悉的日本人才。1939年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国民政府接管关闭。[1]

日本爱知县丰桥市爱知大学,系原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教职员及校友在1946年建立。

历史

东亚同文书院得名于日本1898年的亚洲主义组织东亚同文会。1899年12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与东亚同文会协商决定,在1900年5月成立南京同文书院,以培养对中国情势熟悉的日本现代化人才。由于义和团运动影响,在刘坤一建议下于1900年8月迁址上海退省路。1901年5月,改称东亚同文书院在高昌庙桂墅里开校,1913年因战乱被烧毁。1913年10月,迁址上海虹口赫司克尔路33号。[2]

1917年4月22日,徐家汇虹桥路433弄的新校舍建筑完成。1918年开始招收中国学生。1921年升格为日本外务省直属专门学校。1934年,停止招收中国学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市警察局于9月15日接收了徐家汇虹桥路校舍,10月校舍因淞沪会战烧毁。1938年4月起,书院借用交通大学海格路(现华山路)校区作为校舍[3][4],1939年1月,经日本国会同意,书院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1945年9月1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京沪特派员办公处进驻交通大学徐家汇校舍,接收并关闭了东亚同文书院大学。[5]

1946年,原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教职员及校友在日本爱知县丰桥市成立了爱知大学

历任院长

参考文献

  1. ^ 徐汇区志,高等教育,学校沿革.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2. ^ 《东亚同文书院始末》,周德喜,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兰州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2004.5
  3. ^ “敌后”交大与“后方”交大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交通大学 范祖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同文书院在此次事变中校舍全部被毁,乃借用交通大学称海格路校舍,此系万不得已之举,……同文书院有建筑新计划,……完成之前继续使用交大校舍”。
  4. ^ 東亜同文書院大学 同窓会報 ホームページ.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8). 
  5. ^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上海创办的学校述论 周德喜.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