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残存国家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楊孟漢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9日 (五) 22:07 →‎歷史上的残存国家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残存国家列表,列舉歷史上及當代的殘存國家

歷史上的残存国家

残存国家 成为残存国家的时间 备注 同时期的国家(政权)
蜀汉(自視為汉朝的延續政權) 自221年东汉滅亡至263年亡於曹魏 蜀汉自视为汉朝的延续政权,自称季汉。以汉室正统自居,不承认汉、魏两朝的禅让交替;直至被魏所灭。 曹魏
孫吳 自229年孫權稱帝,定都於建業,至280年亡於西晉 偏安统治于江東;直至被西晉所滅。 曹魏西晉
东晋 自317年西晋滅亡,建都于建康,至420年亡於劉宋 偏安统治于江南;直至被劉宋取代。 五胡十六国北魏
东魏 北魏分裂而來,後來被北齊取代。 偏安统治于原北魏東半部;直至被北齊取代。 西魏南朝
西魏 北魏分裂而來,後來被北周取代。 偏安统治于原北魏西半部;直至被北周取代。 東魏南朝
西梁 南梁江陵殘存的政权,後被隋朝廢除。 偏安统治于原南梁江陵地區;直至被隋朝廢除。 南陳北朝
南宋 自1127年北宋滅亡至1279年亡於元朝 偏安统治于江南;直至被元所灭。 金朝元朝
南明 自1644年明朝滅亡至1662年亡於清朝 明朝皇族在原明朝南方相繼成立的政權;直至被清朝所灭。 清朝
拜占庭帝国 476年至15世紀時期遭受奥斯曼帝国侵略,直到1453年滅亡為止。 亦称“东罗马帝国”,自视为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因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都城,故被后世称之为拜占庭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自视为唯一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李氏朝鲜 1592年至1598年的壬辰倭亂期間,遭到日本豐臣政權侵略。
 美利堅聯盟國 南北战争時期(1861年至1865年)。 美国南方的十一个州分成立美利堅聯盟國  美国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也门民主共和国 1994年也门内战時期(1994年至1994年)。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区域重新建立的政权,也门统一后在1994年内战败于北也门中央政府,重新并入也门共和国。  北也門

當代残存国家

残存国家 成为残存国家时间 成为残存国家原因 相关国家/政权 说明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1996年至今 内战 塔利班 前身為反塔利班的多軍事派別聯合的北方聯盟,該政權於2001年,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各種支持下,成功推翻由塔利班建立政權,並奪回了大部分阿富汗領土。然而阿富汗新政府對軍閥割據的地區沒有多少控制能力,僅實際控制在首都喀布爾及其周邊約為10%的領土。近年來塔利班組織又死灰復燃,控制了阿富汗54%的土地。
叙利亚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2013年至今 内战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羅賈瓦 北敘利亞民主聯邦
罗贾瓦在2013年11月開始的羅賈瓦革命中取得自治,建立了基於直接民主性別平等可持续发展原則的社會。[1]罗贾瓦(由東向西)包括賈茲拉州科巴尼州沙赫巴地區阿夫林州四個州和地区。罗贾瓦的自治沒有被敘利亞政府正式承認,[2]並且是叙利亚内战的參與者。[3]2016年3月16日,罗贾瓦自治当局宣布成立名为“北叙利亚联邦-罗贾瓦”的联邦制自治政权。同年12月28日,更名为北叙利亚民主联邦[4][5][6]
 賽普勒斯 1983至今 外国势力入侵  北賽普勒斯 欧洲联盟成員國之一,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塞浦路斯政府,目前控有59%的領土。北部37%的領土則為土耳其所扶持的北賽普勒斯控制。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1976年至今 外国势力入侵 西撒哈拉 1976年2月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但大部分領土立刻遭摩洛哥侵占,至今僅控有20%的領土,共有43國予以承認。

有爭議的情況

國家/政權 起始时间 备注 争议有关国家/政權
 中華民國 第二次国共内战至今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之后,中華民國政府及其中華民國國軍屡尝败绩,大部分领土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手。1949年中,國都南京失陷,中華民國政府辗转于12月迁至台北。[7][8][9]于1971年失去其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并于2005年最后一次公告其法理领域行政区划[10]。至今,一方面,一些主張「一个中国」的人士認為「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此立場一般不承認中華民國是「殘存國家」),另一方面,中華民國作為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在外交领域受到「一个中国」政策制约。此外,有觀點認為在臺灣的中華民國與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不同,已非國民黨失權之前的「中華民國」,經由1996年總統直選的民主方式出現的中華民國實質上是臺灣,而非中國;亦有觀點認為「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滅亡,現已不存在,國際社會不承認「中華民國」,國際公認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羅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不丹 韩国 朝鲜 越南 菲律賓 日本 马来西亚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ojava Cantons. [14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2). 
  2. ^ Fight For Kobane May Have Created A New Alliance In Syria: Kurds And The Assad Regim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8 October 2014 [18 February 2015]. 
  3. ^ Kurds regain 15km of Kobane countryside, killing dozens of IS militants. [7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0日). 
  4. ^ Federation of Northern Syria and Rojava. Yeniozgurpolitika. 14 March 2016 (库尔德语). 
  5. ^ Syria civil war: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north. Aljazeera. 17 March 2016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英语). 
  6. ^ Bradley, Matt; Albayrak, Ayla; Ballout, Dana.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Syria, Says Official.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3-18]. ISSN 0099-9660. 
  7. ^ Krasner, Stephen D.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8. For some time the Truamn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hoping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rump state on Taiwan and to establish at least a minim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wly founded PRC. 
  8. ^ 美國國會. 链接至维基文库 台灣關係法. 维基文库. 1979年1月1日. ……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治理當局…… 
  9. ^ Office of the Legal Adviser英语Office of the Legal Adviser. Treaties in Force (PDF).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January 1, 2013: p. 324. ISBN 9780160922930 (英语).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recognize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state or government. 
  10. ^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21.
  11. ^ 陳孔立. 臺灣民意與群體認同. 九州社 崧博出版社. 2017年: 71. ISBN 95756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