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松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reamerBlue留言 | 贡献2021年7月6日 (二) 16:20 (semi-auto replacemen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石松門
化石时期:428–0 Ma
志留紀[1] - 現今
過山龍 Lycopodiella cernu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真维管植物 Eutracheophyta
演化支 石松類 Lycophytes

石松門植物界維管植物中的一門,是現存最古老的維管植物,並包含一些最原始的現存物種,出現於約四億一千萬年前[2]。此類物種藉由散佈孢子繁殖,並有著巨觀的世代交替,其中部份是無性孢子,一部份則是有性孢子。石松門和其他維管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小型葉,和在蕨類植物種子植物上頭出現的較為複雜的大型葉相比,只有單一個維管葉脈。

分類

石松門約有1200個現存物種[3],並通常分成三個類群(石松綱卷柏綱水韭綱);另外還有些已滅絕的類群。現存的類群有幾種分法:全歸於單一綱中;或分成二個綱,卷柏綱及水韭綱合併為一綱[4]或三個類群分別為一綱[5]

演化

石松門有很長久的演化史,且其化石遍佈全球,尤其是在炭礦中。實際上,大多數已知都已滅絕志留紀的物種「刺石松」是現知最早的石松門植物,而似乎和某些「庫克遜蕨」有關連。

石松門的化石和其他大量的維管植物一起出現於志留紀時。親緣關係學的分析將其放在維管植物的基部;它們以其小型葉和孢子體的橫向裂開和其他維管植物相區分(其他維管植物是縱向裂開)。現存物種的孢子體長在小型葉(稱之為孢子葉)的上端。在一些類群中,孢子葉會群聚成葉球。

石炭紀時,樹形的石松門(如「鱗木」)形成了廣大的森林,並主宰整片大陸。此一熱帶雨林的複雜生態於賓夕法尼亞紀中期因氣候變異而崩毀[6]

和現在的樹木不同,其葉子會長在整個樹幹和支條上頭,但會在成長中掉落,最後只留下頂端的一小叢葉子。這些植物形成了許多的化石層;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化石公園裡,石松門的樹化石亦可在砂岩中找到。這些樹木會在它們曾經有葉子的部位留下鑽石狀的痕跡。

特徵

石松是以單性孢子繁殖,而卷柏和水韭則是以雙性孢子繁殖,其中雌性孢子會大於雄性孢子,且配子體完全在孢子壁中形成。

石松門的孢子極為易燃,因此曾被使用在煙火上頭[7]。現在,石杉鹼甲(從石松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正在進行其對阿茲海默症療效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 Kenrick, Paul; Crane, Peter R. The Origin and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Land Plants: A Cladistic Study. Washington, D. 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7: 339–340. ISBN 1-56098-730-8. 
  2. ^ McElwain, Jenny C.; Willis, K. G.; Willis, Kathy; McElwain, J. C.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Oxford [Oxfordshi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19-850065-3. 
  3. ^ Callow, R. S.; Cook, Laurence Martin.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diversity: the sport of nature. Cheltenham: S. Thornes. 1999: 8. ISBN 0-7487-4336-7. 
  4. ^ Yatsentyuk, S.P.; Valiejo-Roman, K.M.; Samigullin, T.H.; Wilkström, N.; & Troitsky, A.V. Evolution of Lycopodiaceae Inferred from Spacer Sequencing of Chloroplast rRNA Genes. 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 2001, 37 (9): 1068–73. doi:10.1023/A:1011969716528. 
  5. ^ www.ncbi.nlm.nih.gov. [200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6. ^ Sahney, S., Benton, M.J. & Falcon-Lang, H.J. Rainforest collapse triggered Pennsylvanian tetrapod diversification in Euramerica (PDF). Geology. 2010, 38 (12): 1079–1082 [2012-02-11]. doi:10.1130/G311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1). 
  7. ^ Cobb, B (1956) A Field Guide to Ferns and their related families: Northeastern and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a section on species also found in the British Isles and Western Europe (Peterson Field Guides), 2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