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03:56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上巳節
汉语名称
繁体字 上巳節 ‧ 三月三
简化字 上巳节 ‧ 三月三
朝鲜语名稱
諺文삼짇날 ‧ 삼사일 ‧ 원사 ‧ 상제 ‧ 중삼
汉字三巳日 ‧ 元巳 ‧ 上除 ‧ 重三
日语名称
汉字 上巳 ‧ 桃の節句
名称
上巳 ‧ 浜下りシャンスウ[1] ‧ ハマウリ shansuu ‧ hamauri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是源於中國傳統節日,也見於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包括朝鮮日本本土日本琉球越南亦有此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有些地區在三月初三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又稱小清明[2][3][4]古清明[5][6]

歷史

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而「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這個節日在漢代以前有個很獨特的風俗,它同時是政府為男女青年舉辦的狂歡節,《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其中的「奔」便是指男女於戶外各自約會,在河邊的男男女女除了臨水沐浴,此時於聚會期間的私情歡愛並不算違反常禮規範。人們也在這天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高禖為何人眾說紛紜,通說女媧,尚有簡狄伏羲勾芒等說法。

上巳節也是古代舉行「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7]。《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當時的情形。

習俗

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為修整、净身,又有驅除災厄的意思。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8]祓除畔浴,修禊之事,既是清潔身體,也是去除身上的晦氣。

這天也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作賦的節日,並會舉行曲水流觴遊戲,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春遊踏青也是上巳節的習俗,人們又會野餐、採花。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好時機,此時野合有所不禁。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但近世仍未絕跡,清光緒《善化縣志》中就有記載。

各族情況

華人(漢族)

中国传统中历代祭祀伏羲女娲的太昊陵庙会(又称人祖庙会)也于农历三月三结束[9][10]

臺灣閩南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連雅堂台灣通史》:「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近年一些上巳節習俗式微的漢族地區也有復興上巳節的趨勢,亦因為有春遊踏青、男女相會談情的傳統,部份人認為相比傳統沒有約會習俗的七夕,上巳節更適合稱為「中國情人節」。

一些地方的漢族在三月三也保存有特殊的習俗,如湖南等地有「三月三,地(薺)菜煮雞蛋」的傳統,而安徽等地有吃粑粑的傳統。[11]

朝鲜族

《蕙園風俗圖帖》中的《年少踏青》描述朝鮮王朝上巳節的情景

朝鮮半島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由中國傳入,但已發展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節日。

人們會在這天踏青,又會吃杜鵑花煎,還會玩花煎戲。

日本(大和族)

日本,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屬於「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亦是雛祭雛祭り)。不過在明治維新後,這個節慶被移送到西曆的3月3日舉行。

一些地區也會在神社公園舉行曲水流觴活動,

琉球族

琉球,婦女會在海邊沐浴,祈求健康。

越南(京族)

越南把上巳節和寒食節合併為一個節日,有吃湯圓的習俗。

其他

苗族土家族黎族壯族等都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活動。「三月三」是壯族、侗族、苗族等的傳統歌唱節日,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14年起更将三月三设为地方性法定假日,全区放假两天。[12][13]

分布于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族的亦有“三月三”节日,它是谷米的生日。是日畲族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雲南大理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活動中,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參看

腳註

參考資料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上巳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見

Template:東亞傳統節日 Template:中国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