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社会学/Sociologist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会学家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1

艾彌爾·涂爾幹(法語:Émile Durkheim,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是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與卡爾·馬克思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社會學三大家,也是法國首位社會學教授。涂爾幹的思想集中於四部巨著:《社會分工論》(1893年)、《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年)、《自殺論》(1897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這些都被視為社會學的經典作品。身為現代社會學的開拓者,涂爾幹為社會學的科學化奠定堅實基礎,對確立社會學為一門獨立學科做出巨大貢獻。
更多關於「艾彌爾·涂爾幹」……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2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國猶太裔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他的觀點在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運動的發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共產黨宣言》(1848年)、《資本論》(1867年–1894年)等。馬克思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並且對世界政治及學術思想產生重大影響。辛格指出:「馬克思的觀點導致了現代社會學的產生,使歷史研究發生轉變,並且深刻影響了哲學、文學以及藝術。」
更多關於「卡爾·馬克思」……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3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國的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他被公認為社會學公共行政學的創始人之一。韋伯的主要著作圍繞於社會學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領域上,例如《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他對宗教社會學最初的研究。韋伯在書中主張:宗教的影響是造成東西方文化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並且強調新教倫理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權威的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更多關於「馬克斯·韋伯」……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4

安東尼·吉登斯,紀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 Baron Giddens,1938年1月18日)是一位英國社會學家,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他以結構理論與對當代社會的本體論而聞名。紀登斯是當代社會學領域中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之一,寫了至少34本著作、以至少29種語言發行,平均以一年一本以上的著作速度為學術貢獻,代表作是《民族-国家与暴力》。他被認為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以來最有名的社會科學學者之一。
更多關於「安東尼·紀登斯」……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5

米歇爾·傅柯(法語: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批判理論知識社會學有很大影響。他最主要的題目是權力知識的關係,以及這個關係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的表現。他將歷史分化為一系列「認識」,且定義為一個文化內一定形式的權力分佈。對福柯來說,權力不只是物質上的或軍事上的威力;它不是固定不變、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貫穿整個社會的「能量流」。
更多關於「米歇爾·傅柯」……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6

皮埃尔·布迪厄(法語: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是一位法國社會學家,發明許多調查架構和術語,如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符號資本慣習場域等。他的作品強調實踐與體現(embodiment)在社會動態和世界觀的建構所扮演的角色或其型態,經常處在反對普世化的西方哲學傳統的立場。布迪厄的作品受到許多傳統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影響,從馬克斯·韋伯開始關注社會生活中宰制和符號學的重要性,以及社會秩序的概念,最終轉變成場域理論。
更多關於「皮埃尔·布迪厄」……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7

伊曼紐·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1930年-)是一位美國社會學家,世界體系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當代社會科學多學科綜合研究的倡導者。華勒斯坦是哥倫比亞大學校友,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非洲進行,其後在紐約州立大學當社會學教授。他的代表作是《現代世界體系》,並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和《歷史的資本主義》中闡述他的研究方法。2000年,美國社會學會全體會員投票選舉「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社會學家」,華勒斯坦以高票勝出。
更多關於「伊曼紐·華勒斯坦」……

Portal:社会学/Sociologist/8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20日)是一位美國社會學理論家,第73任美國社會學會英语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理事長,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代表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精神病院》和《污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高夫曼的理論深刻影響符號互動論的發展,開展擬劇論的研究途徑。總體而言,高夫曼的研究興趣包括日常生活社會學、社會關係社會建構主義、社會組織(框架)、社會污名全控機構等。

高夫曼曾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社會學家」。200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指南》(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Guide)將高夫曼列為著作最常被引用的人文學者或社會科學家第6名,低於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高於德國社會學家尤爾根·哈伯馬斯

更多關於「厄文·高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