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百团大战/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楼

from en wiki

Communist control also reduced to 10 out of 437 counties in North China. Mao used the subsequent rectification campaign to reassert his personal authority over the party and over military strategy, and this meant the abandonment of any serious communist challenge to the Japanese position in North China for the rest of the war.

Should content add information sbout this one?

All right,I have added these information.Could you please tell us where the information from?Or the book of reference?Thanks--Refrain 03:24 2005年2月18日 (UTC)

You could ask this question to Jie who also has account in zh wikipedia.

共产党不愿意面对历史的百团大战

中共在抗日史上的功勋找的到的就这二次战斗,彭德怀将军却于日后遭擅自发动对军事行动而遭批斗。

百团大战八年的对日抗战里,中共惟二参与的战役,但它被历史家质的有二个地方,一是战损,二是百团大战作战数月,毙伤日军20645,大小战斗1800余次,平均每次战斗歼敌十余人,相对于国民党军队大小战斗共计204个将官阵亡,百团大战没有死伤任团部以上干部。

百團大戰真相

没死伤团部以上干部正常不过,百团大战主要以破袭铁路为主,委实不多有的硬仗诸如娘子关有能有什么日军守着?--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7:12 2005年8月24日 (UTC)
原来是梁言三的著作阿……用台湾地区的话说得难听一点玩弄历史的高手恐怕不只是中国共产党。梁言三什么时候又成了历史专家了?--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7:27 2005年8月24日 (UTC)

中國現代史辨

其一、百团大战显然不是一场大型的战役或大型的会战。台湾一九八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称:潜入敌后的共军,常分股破坏敌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到一九四零年号称“百团大战”,广事宣传。15   八十年代的一些中共党史专家称:“百团大战没有超过敌后防御阶段的限度”,它基本是“游击战中的运动战,防御战中的进攻战。”16   八十年代的另一些中共党史专家称:“百团大战违背了党中央规定的战略相持阶段的战略方针,超过了战略防御的限度。”17   中共统计的百团大战战果称:在三个月又十五天的战斗中,毙伤日军   两万零六百四十五人,伪军五千五百五十五人,俘日军二百八十一人,伪军一万八千四百人,拔除日据点二千九百三十三个,缴获步马枪五千四百余支,轻重机枪二百余挺及其它大量武器弹药,破坏铁路九百四十八里,公路三千余里和桥梁、车站、隧道二百六十余处,破坏煤矿五所……。18   上述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共自报的战果,以及它的战线之长、战场之阔大,均足以说明,百团大战决不可能是一场大型战役或大型会战。如果是,那它就一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范围的大型战役或会战”了。另外,它虽然“战果辉煌”,但至今没有伤亡数字的事实,和它在如此之大的战役中,竟没有一个中、高级军官伤亡的事实,都只能说明它的真实性是需要考虑的。与国民党军队在二十二次大型会战和一千多次大型战斗中所牺牲的二百余位将官相比,诚属不能想象。下文将提到的,共产国际驻延安代表彼得·弗拉基米若夫所指出的,“中共军队夸大战果、以掩盖准备内战”的话,值得深思。

中國現代史辨 辛灏年

这个统计数字显示的战果甚至还不如一场台儿庄战役,我想完全不值得用“人类历史上空前范围的大型战役或会战”来形容。--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7:57 2005年8月24日 (UTC)
此外说是“百团大战没有死伤任团部以上干部”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有争议。准确讲死于1940年末百团大战战场范围的人并不少。比如“王溥 1910-194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8:12 2005年8月24日 (UTC)
百团第一阶段中阵亡的129师卢仁灿、吴隆煮都是团以上干部。—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26日 (五) 04:54 (UTC)

辨析: 共党军于百团大战之损失

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故于此年中共军在战役中作战阵亡做为辨析。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王溥并无此人,请参考有史可考之中国共党军阵亡将士,而其中晋察冀军区阵亡的是1942年2月27日的包森,他是副司令员,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副团长,作战时司令员的职级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团长,阶级是上校或中校,

底下无一人是该年参与百团大战之直接战斗人员 40。阎祖皋1914-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姜林1918-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彭德大1914-1940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12日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冷赤斋1915-1940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阁下是通过那种渠道断定没有“王溥”这个人?所谓“参考有史可考”的依据,我想阁下所相信正确的“史料”也存在忽视共产党方面的现象。出于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我认为我们各自所参考的资料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并进而达到互信。--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7:38 2005年8月25日 (UTC)
我们来看看日本方面的资料吧:“戦死者:日本側戦死者二万余、満州国軍五千余、八路軍戦死者一万七千余であった。 交通網:鉄道474キロメートル、道路1502キロメートル、橋梁213座、トンネル11、駅37をそれぞれ破壊した。”参考出处--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7:48 2005年8月25日 (UTC)

根据日文和英文wikipedia的内容,我已经重新将日军加满洲国军死伤改为25,000,原先的4,000显然没有证据支持。 Lizhuoru (留言) 2008年1月9日 (三) 05:20 (UTC)

反扫荡

百团大战临3个月又十五天至十月下旬初告终,而日方为报复共党军在破坏日方运输线上,进行三光、及扫荡,而共党军则以反扫荡对日方进行游击 战,故这个王溥并没有参加所谓百团大战。所以你不能说王溥就是百团大战阵亡,他是阵亡于反扫荡的游击战!他的职级是司令员,但他应是团级司令 员,亦非旅级司令员(国民党军同级为少将旅长)。因此百团大战并没有王溥此人!

意识型态不是如此解读的!若共党军没加参与对日抗战,那么彭德怀就不会在日后被批斗,这才是政治上的意识型态。

百团大战确实包括了持续数月的反扫荡,请不要拒绝承认这一事实。因为一场破袭战没有高级将领死亡在我看来有足够的理由成立。此外,以国民政府的配置力量来等同形容共产党的军队也不正确。朱德(八路军总司令)在抗日战争的现实地位远高于一个集团军司令。何况一只50万人的部队你要以军职来评定所谓的“军衔”也是不中立的。我现在只想对条目内容的编辑进行提问与回答。针对条目内容的争论我的观点依然是你我我参考的资料均可能存在影响判断的意识形态色彩。回到主题,我们针对“中共惟二参与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战果及损失进行讨论。前一个问题我希望你知道“黄土岭”“阳明堡”两地曾经发生的战役。后一个问题我更愿意相信第三方的资料——就在上面的讨论中。--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9:14 2005年8月25日 (UTC)

百团大作后进行的各种战斗,相对于日方扫荡共党军故通称为反扫荡,因为日军已发现共党军已是不可忽略的一支强大力量。

反扫荡游击进行的时间很长如范子侠。 1908-1942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你就不能说反扫荡就等于百团大战!

我再说一遍我不想讨论一个与编辑本条目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我绝对没有提出过“百团大战”=“反扫荡”因为反扫荡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百团大战,而百团大战中只是第三阶段以反扫荡为作战目标(也就是战役的收尾工作)。此外“你就不能说反扫荡就等于百团大战”这看起来比较搞笑:P--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9:38 2005年8月25日 (UTC)


要尊重史实,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斗是超过3个月的,反扫荡就是反扫荡,百团大战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1800次的游击战是有战果,不
能否认,但吹嘘中共对日作战造成什么影响是可议的,当然相对于国民党军阵亡204个将军,中共军阵亡61个将军,中共抗日抗到哪去了?
你到底是针对百团大战的作用评价的编写来讨论,还是纯粹向找人辩论国共抗日的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斗是超过3个月的”,我确实怀疑阁下的历史常识,你是想说国共内战只打了2月多吗,你坚持“百团大战不超过3个月”,那请你拿出足够的证据。我想大陆的资料完全可以证明你的错误,即便中立的英文、日文也采用了目前本条目坚持的内容,那请问你有足够的资料来证明你的观点成立吗?我非常不愿意在这样辩论下去,从百团大战的战果到将领死亡再到大战的意义再到国共抗日的地位,阁下请找一个军事论坛吧。--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19 2005年8月26日 (UTC)
八年抗战单一场战役打的最久的是松沪战役(1937年8 月13至11月12日),近三个月,打的
次久的是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23日至1944年8月8 日0,共历时47天,一场百团大战
打了105天?如果一场战役打105天要有多少兵力,防御范围有多纵深有多深?
而又国共内战不是﹝一次﹞打完,举例衡阳保卫战是一场会战,也就是这战事不会打打停停,
战事每日在进行,那么,105天下来共军阵亡应该很惨烈,而日军伤亡应该更惨烈!
你我都不是历史的决断者,历史的功过是非不是凭一张嘴说出来,而是靠足够的真实而客观的证据来辨识的。我在不想和阁下辩论这没边没沿,对条目一点贡献都没有的话题了。你要是想讨论整个抗战,去抗日战争条目或者最好是个军事论坛。要是针对条目内容的话题,请拿出一个可信的第三方证据(如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等)。维基百科不是你我的辩论台,如果你还想讨论这与条目编写不着边的话题,此事到此为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7:31 2005年8月27日 (UTC)


战胜者史观

中国人史观常是不求甚,对于自身的反省不够,而又在战胜者可任意曲解历史的权力下,中国人常抗议日本人窜改史实,那中国人也好不到哪里 去,一个不求自省的民族,若发生二次中日战,中国还是必败,原因无它,只是不会自我反省而已。

  1. 时间相近的两件事,不能说是同一件事,明确而具体的史实不要任意曲解。
  2. 承认中国近代史(1800-1945),中共军在中国战场上是「三分抗日、七分壮大」才不会对不起,当年的热血英灵。
  3. 承认百团大战只是游击战!
我们提醒您,感谢您将讨论限于上述之百科编辑任务范围内。--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5:18 2005年8月30日 (UTC)

第二階段投入作戰部隊

“在第二階段時期,延安地區、山東地區、安徽地區的八路軍也投入作戰”

我對這三支部隊有否參與作戰存有疑問. 首先, 延安地區應該是指陜甘寧邊區, 此地區並不與淪陷區銜接; 山東地區羅榮桓部隊沒有參戰乘機擴大根據地, 事後被毛澤東表揚; 安徽地區只有新四軍而沒有八路軍. --院長 04:53 2006年5月24日 (UTC)

从战役地图上看,战役包括山东的一部分,但好像没有延伸到安徽地区。延安地区可能是指出兵,不是指在延安地区作战,安徽有可能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没有看到确切资料,不好下结论。—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26日 (五) 04:49 (UTC)

日文維基上的日本側紀錄

[1]看完感想,中共對會戰的定義應該跟恐怖份子的聖戰差不多,反正布希也說對平民的恐怖攻擊算戰爭,那就姑且算戰爭吧!

难道只有拉开架势,双方都派上几个师,死伤过万的才算战争么?愚以为一个军事集团(如八路军)与另一个军事集团(如日军的任何一个部队)发生的冲突都可以算是战争了。Zhuhui 20:55 2007年1月25日 (UTC)
共产党是保护人民群众的,这一点有目共睹。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鬼子下乡是抢粮来的。我不知道怎么个恐怖法。据我所知道,老百姓都在帮着搞这种破坏呢!—Sinnim 2007年7月29日 (日) 08:42 (UTC)
日本人的紀錄就是他們被蚊子叮了一下,哈哈哈,吹了一堆一對照國外資料就漏餡了

参战的团

原文 “参与作战部队番号达一百零五个团 (国民革命军79个团,共军26个团)” 这个数据是根据什么来的?参战的105个团隶属于晋察冀军区、129师和120师,那这里说的国民党的79个团是从哪里来的?还是就是指129师和120师?如果是的话,那这句话放在这里就不伦不类了,应该说129师几个团,120师几个团,而且129师和120师加起来也没有79个团。还有文中说是共产党联合国民党,那国民党在这次战役中做过哪些贡献呢?—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6月30日 (一) 08:41 (UTC)

中共的评价

最新的评价不过是59年和文革中的批斗,正面的评价和现在的评价提都不提。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6月30日 (一) 08:41 (UTC)

百团大战的定义

"也是共军除了平型关战役外参与唯一较具规模的游击战。" 两个问题,第一,百团是属于游击战还是破袭战?平型关是否属于游击战?请大家发表意见。第二,说是除平型关外唯一具规模的游击战,我认为不正确。45年根据地反攻,战役规模在百团之上。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03:15 (UTC)

小老弟呀!日軍為何展開掃蕩?第一.百團屬於大規模的游擊戰,所以摧毀交通運輸與礦場,而不是佔領。國民革命軍在平型關之役並非游擊戰。第二.不正確請拿出資料,來與國民黨.日方作三方比對,中共官方的資訊只能參考,”平型關大捷殲敵一萬”便是實例!

平型关歼敌一万是多少年前的数据了,老兄你也别盯着三十年前中共的数据,也要与时俱进一些。平型关战役非游击战,其中林彪的伏击一役算不算游击?如果不算,那这个说法“除平型关役外唯一较具规模的游击战”就不妥了,应该为“除平型关役外唯一较具规模的战役”。还有,留言后要签个名。—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4:26 (UTC)

林彪僅戰一日,算不算游擊戰打完就跑?即使要改,那也是“除平型关戰役外唯一较具规模的游擊战”。百團日軍傷亡2萬也是最初的八路戰報,您需要與時俱進一點~User:反動棒子

百团日军的伤亡现在就是2万,你如果认为数字不对,那就给出你的观点,日本学术界是怎么认为的,台湾学术界是怎么认为的,伤亡数字是多少,理由是什么,如果有,我举双手赞成你把这些观点补充到条目中。—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5:22 (UTC)

三方資訊中,中共戰報最不可靠,你該與時俱進贊成將官方戰報視為條目參考!User:反動棒子

如果你有资料,欢迎你来补充。如果只是猜测,个人猜测不能作为编辑的依据。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9:53 (UTC)

一些分歧观点

这些天在编辑条目时,对某些内容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为了避免大家修改的反复,我把一些分歧列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争取达成共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还原历史,请讨论不要带有意识形态的观点。

1. 百团大战的背景。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于形势严重估计,认为在日本的诱和下,国民政府有动摇的可能,于是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袭战,以坚定全国坚决抗日的决心。这个观点见于彭德怀的自传,亦是大陆学术界的观点。百团大战虽不是中共军委直接命令的,但这是当时的一个大背景,八路军领导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战役起因和非中共军委直接命令没有矛盾的地方。

2. 中方参战人数。

105个团连民兵40万人,没有资料说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如对参战人数有异议欢迎讨论,40万是某些资料上的说法。

3. 战后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百团大战后,日军反扫荡的加强,中共大退却,让国民政府收拾残局,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正面战场从40年到44年中间4年打了这么多仗,竟然把豫湘桂的溃败归罪于40年的百团大战,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纯粹是政治宣传掩盖自己的失败。41、42年日军对敌后中共根据地的扫荡,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事实上减轻了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压力。失去的根据地43、44年后中共也逐渐占了回来,国民政府在华北也没啥动作,何来收拾残局一说?

4. 日方伤亡数字 中共官方数据日军伤亡2万人,伪军5千人,4000人一说不知依据什么,如果是日方的观点,那可加在战果一节中,总表中没有理由采用。日本维基中百团大战的伤亡也取了中方的记录。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11:10 (UTC)

1.中共以對抗頑軍為由夾擊國民革命軍是事實,為避免自身受同樣遭到夾擊,而採取權宜之計,歷史上出現非常多次。 2.總數四十萬無異議,但一開戰就能統計出105團40萬人參戰,那真是奇蹟! 3.豫湘桂戰役前還夾著中原會戰,均以中央軍為目標,共軍如果真有“牽制住日本人”,日軍如何動員五十萬大軍? 4.日方數據為何要加在戰果一節?


〖41、42年日军对敌后中共根据地的扫荡,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事实上减轻了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压力。〗

這段話完全是意識形態,展開掃蕩只代表日軍注意到該區域的共軍活動,百團之後日本華北方面軍以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與第三戰區(顧祝同,於日方據地設有游擊區)為目標,因此有日軍第十三軍作戰參謀:共軍戰力不強,只打中央軍即可。


条目中哪儿提到一开战就统计出40万人?写的很清楚,一开始才计划22个团。条目开头一段是个综述。我这里把这个列出来,是因为既然没有认为这个数字有歧义,那就不要随便删掉。还有,牵制了日军兵力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说法,41、42年日军在华北根据地的兵力比百团前多很多,否则你给出数据证明这点不确。共军牵制日军兵力和日军以中央军为主攻目标,这两点有矛盾的地方吗?我说的是“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并没有说是“牵制住日本人”,不要理解错了。

中原会战你这是指哪一个,动员50万大军那次不就是豫湘桂战役吗?百号作战我没查到是哪一个,39年日军轰炸兰州的代号是百号作战,这里是指哪个战役?40年到44年中间还隔着三次长沙会战,难道说日军扫荡共军退却,才导致了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导致了豫湘桂战役?说不通的。或者你说的中原会战是指41年晋南中条山战役,那我认为这个是有些道理的。还有日军一直以国民革命军为主要目标,难道百团前日军没有这样,百团后才改的?还有留言后请签名。—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4:45 (UTC)

一開始計劃22團?9月初中共書記能統計到105團(中共官方資訊),9月初不就是一開始嗎? 彭德懷又說是事後統計,代表105團就是全部,後期第二第三階段則全是民兵?你確定?! 一面說冀南游擊戰非網路普遍使用的稱謂,一面質疑百團並非游擊戰,意識形態嚴重!自相矛盾!

有爭議的部份先拿下來討論,不做更動。 百團後偽軍為掃蕩主力,日軍目標則是中央軍第一第三戰,尤其是第三戰區游擊區,日軍視為最大威脅,均以優勢兵力掃蕩中央軍,另外還有對第一戰區閻錫山治安戰,中央軍在周邊區域一二三戰區全是掃蕩重點;共軍何來牽制? 中原會戰是在百團之後1941年5到6月,中央軍大敗。豫湘桂戰役日軍同樣大量集結,共軍真有牽制到,小日本敢放膽調頭攻擊中央軍? User:反動棒子

日方兵力83萬那來的?日軍與雜牌軍(偽軍)要分開吧,憤青


我来回答一下。

1.百团大战一开始计划22个团,没准备用这么多兵力,战斗打响后,陆续有其他根据地部队参加,这个说法见于彭德怀的自传,原话如下“在战斗开始并且取得了一些胜利以后,各根据地有不少武装力量乘敌伪仓皇撤退时,自动参加了战斗,自发地奋起追歼敌伪,加上原布置的二十二个团,共有一百零四个团。故在发表战报时,名为百团大战。”。彭德怀并没有说是事后统计,他的意思是参战数目是在8月20日之后战斗打响之后才统计出的,所以到9月上旬中共最后统计确定共有105团参战。

2.百团大战是否是游击战,我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百团被称为破袭战,是否属于游击战性质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后来你又修改回了,我也没异议。对于冀南游击战,用google查询结果极少,大陆也从未有这种提法,可见的当时一些国民政府和日方的资料中也没有提到,那从一般观点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一直很不普遍的称谓,所以我把它删掉了。如果你能说明这个称谓使用很普遍,我也同意保留。还有,我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要有不同意见扣个意识形态的帽子。

3.从你的描述看,中原会战应该就是指41年的晋南中条山战役,那我就改成晋南战役了,这个名称要普遍的多。豫湘桂是44年打的,说成是40年百团的后果毕竟有点远了。44年的时候中共在华北的根据地已经从扫荡中恢复,说因为扫荡退却根据地空虚,而造成国军豫湘桂战役的失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那时根据地已经占回来了。

4.日方兵力83万,这个水分是很大,把华北日军全算进去了。如果你有详细的资料,日军多少,伪军多少,欢迎补充。

还有,你签名的话用自己的名字,不要把链接指向我的名字,这种做法很无聊的。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9:33 (UTC)

1.稍修改一下,將總數40萬與戰爭初期統計105團明確區隔。 2.網路沒有,不代表可以刪除,許多抗日戰事比較小,最初連條目都沒有,網路更找不到。 3.根據地擴大,與牽制日軍何關?百團之戰前後,共產黨都在擴大根據地,但只有百團時期該區域日軍才視共軍為「目標」,百團期間這才能稱為「牽制住日軍」,4年時間不影響,日軍能動員五十萬這不就是證明?日軍根本不受共軍影響,中共根據地再大又怎樣? 4.百團大戰國民黨留下的資訊較少,這些觀察記錄會有誤差;日軍資料很雜,不少的旅團與零星大隊支援調動。 在下並沒有簽名注冊,純粹經過

百团是不大,但把百团称为很小的许多抗日战役这个说法实在是很有偏见,google下来,和百科无关记录中,称百团为冀南游击战的就两条,如果这种说法只是很少人说的,那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放在这里。否则明天再有人把百团称为山西游击战,或又加一个1940游击战,都能加在条目中了吗?

百团之后41、42年日军对根据地大扫荡,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我在这里说的都是“牵制了日军兵力”,从没说过“牵制住日本人”。牵制了日军兵力和日军重兵攻国军是不矛盾的。而且我也从来没说过44年牵制了日军。这个问题之所以我一开始提出来,是因为最初的条目中,把44年豫湘桂溃败说成了是百团的责任,这个显得没有道理。后来这个已经改成了中条山战役,这个说法比较客观。

关于共军战果的水分,我不排除有,就像以前的平型关,但最近几十年,大陆方面的内容已经客观多了,现在平型关的数字已经比较正确了,百团的数字现在是2万,在没有太多不同观点的情况下,这个数字作为官方数字还是应该采用。日方的资料也不一定准,对战役的划分就不一样,两方不是一个标准,而且也免不了少报伤亡多报战果。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14 (UTC)

1條目內容要提供相關資訊,而不是網路常不常用的問題,如同我說百團後的中原會戰,網路資訊有死角,一場戰役又有許多稱謂,網路找不到很正常,不是嗎?難道中原會戰這四個關鍵字就該消失?這一長串不是在討論,而是為了意識形態而爭論.

2牽制日軍不能空口說白話,百團後日軍目標是在國民革命軍,相關內容如同上述,掃蕩共軍的任務主要由雜牌軍負責,用了牽制兩字,必然是相當的數量,不能可多可少一點點也算的含糊過去. 牽制日本人與牽制日本兵,請問差別在那?要玩文字遊戲?本人沒興趣!

3平型關的謊言被戳破,主要因為這場戰爭由國民黨主導,大陸學者搜集國府資訊就能還原真相.豫湘桂會戰也是以這一批日軍為基礎,國民革命軍為共軍收拾殘局,都沒錯!戰敗並不是百團的責任,那是你個人主觀感受.

4戰爭仍在進行,扣上莫虛有的罪名(有投降傾向?),一貫技倆能叫中立? 共軍掠奪國軍戰果,來擴大根據地應加入.這是相當中立的事實論述!


首先请不要对和你观点不同的扣上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台湾大陆两地几十年来对历史互有攻击,宣传上各有侧重,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所以也请你能听的进一些不同的观点。

一场战役是会有很多称谓,但就像你说的中原会战,说出来有几个人知道,在各种媒体或著作中有几处采用这个说法?但如果说是中条山战役,那大家都知道。一样的道理。

40年到44年豫湘桂之前,打了多少战役,那为什么不提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都是百团引起的?因为豫湘桂输了,而长沙和常德没有?如果你想说明豫湘桂溃败不是国军作战不利,而是共军不帮忙,那可以在豫湘桂这个条目上展开讨论。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这种说法根本就没道理。牵制的问题,打个比分,华北日军有40万,共军牵制了10万,30万正面战场,数字我随便举的,你不能说因为国军还要面对日军30万重兵,中共就不算牵制了日军。

还有,在条目的内容中,你哪里看出了有说“国军有投降倾向”这个说法,我添加的内容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于形势严重估计,认为国民政府有动摇的可能,于是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袭战,以坚定全国坚决抗日的决心” 中共高层当时就是这个观点,实际情形没那么严重,但中共高层对形势严重估计,这个是事实,而且语句上没有不中立的地方,没有说国民政府有投降倾向。为了避免误解,我改成了“对于形势过于严重估计”。

至于国共摩擦的事情,你列的是国民党的说法,同样我也可以给你列一些中共的说法,中共称这为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彭德怀称赞八路军在这次反摩擦斗争中“有理有利有节”,坚持了抗日统一战线。按照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国共双方的言论都不适合放在这里,所以我改成了中立的说法“国共摩擦不断”。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04:30 (UTC)

現在不是討論普遍使用上的問題,而是網路不常見就必須刪除的爭論. 除了大陸方面吹捧外,書籍中連正太戰役之稱都很少見.

勝負其次,日軍所動員兵力包含這個區域,因而有:以此為基礎,調動這一部日軍. 牽制不管多少,在於有沒有心造成日軍壓力,如同民間抗日團體牽制數量或許不多,也不錯. 共軍行為明顯矛盾,能同時擴大根據地還讓日軍調頭離開,轉由戰力薄弱的雜牌軍接手? 共軍應稱為牽強,說牽制,國軍與民間才有,

動搖當然是指投降,前頭如此鋪層,誰還會不懂語意? 百團最初並未經高層允許,那來的嚴重估計之事實? 國府與日方資料均稱此戰與擴張地盤有關;要堅定國人抗戰意識,後期就不該逃竄. 該地區的國軍在日共夾擊下的確出現動搖(投日或投共),百團後狀況更嚴重.

共軍收編不了的國民革命軍,都稱反共.頑軍,都套上蔣來密電反共... 不能因為中共扭曲,就禁止事實呈現.


关于是否牵制日军,可以看一下41、42年日军在华北根据地扫荡时投入的兵力。这个不是你说不牵制我说牵制,凭你我个人观点来决定的。

关于百团未经中共高层同意,当时情况是战役已经报中共中央,但彭德怀没有等中共中央批准,提前发动了战役。未经中共高层同意,是指中共中央军委还没有批准前战役就打响了,不是说中共高层不同意。中共高层对于形势的过于严重估计,首先因为当时形势确实严重,40年是抗战的谷底,汪伪政权的建立,日本和国民政府在40年断断续续在和谈,中共当时对日本和国民政府的和谈并不知道详细情况,加上抗日整体战局不利,所以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虽然事实没有那么严重。这些说法不是我的个人观点,你可以看一下彭德怀的自传,抗日战争那一节,这也是大陆学术界的观点。

百团之后日军重兵扫荡,中共是被打的损失严重才不得不后撤,41、42年是中共在敌后最艰苦的两年。

你认为在国共摩擦中中共扭曲事实,那为什么认为国民党的宣传就一定是正确的呢?中共这里也能举出一大堆国民军进攻中共根据地造成中共大量人员伤亡的证据。国民党和共产党虽然是死对头,但这两个党实在是太像了,各方面来说都是如此。几十年来双方都在抬高自己贬低对方,如果只听某一方的话都是片面的。而且这个条目不是讲国共对抗的,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展开,采用中立的话就可以了。

关于百团日方的兵力,找到资料了。解放军出版社的八路军表册中记载日方兵力为日军20万人,伪军15万人。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7月17日 (四) 04:30 (UTC)

這種意識形態的爭論沒有多大意義,中共片面之詞經不起三方比對。 連大陸資料中都找得到,共軍以對抗頑軍或區域開發之名等冠冕堂皇藉口,對中央軍進行襲擊。 即使雙方交戰不提,退一步來說,中共又拿什麼身份去收編遭日軍重擊後的國民革命軍殘部?難道是第二中國中央政府? 國共對抗貫穿整個抗日戰爭,這是中方內部問題,需要有一定的比重,但不是主軸。 百團既非中共中共所發動,也未經中共中央批準;竟能出現中共高層嚴重估計後要堅定抗戰精神云云? 國民政府不論開戰前後,一直都有與日方談判,並非單單40年一年。 百團戰後以雜牌軍數量最為龐大,日軍幾個大隊就能編成旅團來使用,何以稱為「日軍重兵掃蕩」? 日軍直搗共軍據點,這是百團所引發的後果,事後也遭中共內部批評。而41、42年中共其實並沒有做為,採取比百團前更保守懼戰的態度,後來日軍才會放心的交由雜牌軍負責掃蕩。


阁下喜欢对和你不同的观点就扣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而且似乎对自己严重的意识形态却没有意识到。

什么叫大陆的资料,民国的资料90%以上都在大陆,台湾有的资料连总数10%都不到。国共到40年时已经打了10几年仗,彼此的想法双方都心知肚明。老蒋想乘机打压收编老毛的部队,老毛想在抗日的同时扩大地盘。但老蒋的做法找不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中央政府什么的,打了十几年仗谁还睬你这个,而老毛在政治宣传上占了上风,你打我就是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舆论上老蒋理亏,打游击又打不过老毛。

百团是没有未经中共中央批准,但如果想以此暗示中共中央并不同意,那就缺乏依据。打百团是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决定的,中共中央不是不同意,而是还没有批准时就发动战争。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说明发动百团时中共中央当时是反对的。中共高层严重估计,各种研究资料和彭德怀自传都说明这一点,老毛当时也是如此,这不是我自己编出来的。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举出足够的证据而不要只凭主观观点。还有不要只看到41年后毛泽东等人对百团的批评,也要看到40年底41年前老毛和中共高层对百团的一致赞扬,对百团的批评是在41年日军大扫荡之后才开始的。

40年是抗战的谷底,也是日方和国民政府和谈的关键一年。40年双方频繁接触,当时日方甚至对和谈前景很乐观,认为很快就会达成协议。最终因为日方要价太高,而且要老蒋马上下台,老蒋大怒终止谈判。

百团之后的大扫荡,伪军数量众多,日军数量也很多。41、42年是中共最困难的两年,如果你能放下意识形态,客观的根据当时形势来看,中共大部队都在敌后,日军三光牢笼政策,对根据地进行封锁,中央政府停发军饷,中共根据地大量丢失,军队装备差,又没有外部经济来源,只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自己发展根据地经济,部队减员严重,能仍然坚持下来,并站稳脚跟,43年起逐步发动反攻。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共部队投降日军的屈指可数,而国民政府正规军几十万投降,然后改编成伪军再来围剿中共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抗战的环境和困难比正面战场更大。

抗战是中国人的抗战,不要到现在还用意识形态来划分,只要中共抗战的就来贬低。大陆学术界早就还历史本来面目了,台湾看来还慢着一拍。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8月19日 (二) 04:57 (UTC)

中共部隊投降日軍的屈指可數,,原來正規軍和游擊隊的作戰模式是可以這樣輕易畫上等號的。要是游擊隊這麼容易被區分出來,過去共產主義輸出的時候還是這樣的做法?這還不說過去有人推崇游擊隊上綱到這是老毛發明的。唉。要說用意識型態來劃分,當時國府再怎麼講都是中國的政府,請問一下,一個在當時屬於分裂政權的地方勢力要怎麼樣成為抗日的主力?中國學術界真的還原面目了嗎?戰史沙龍上面有提到這幾年還有位貴國的歷史學家和過去類似的說法,兩岸對於很多歷史的事情,50步和百步之分,還原,還早。-cobrachen (留言) 2008年8月25日 (一) 11:44 (UTC)
呵呵,看来阁下对大陆学术界的情况还不太了解。大陆学术界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认为老蒋是抗日的主力了。就像要研究历史,不能看市面上那些什么什么《细说。。》之类的通俗书,而是要看有学术价值的书一样,研究民国史,如果认为某个论坛某某人的说法有多大代表性,或者中宣部的某某言论,那就差多了。学术界历来是走在政治前面的。
还有,如果想更多了解民国历史,台湾没多少资料,老蒋走时档案全留着南京了,现在都在大陆的第二档案馆,台湾的只有一小部分。补充一下我前面说的,投降日军的国民军队不是都指正规军,还有大量老蒋的敌后部队,大量的游击队。敌后游击队不是老毛的专利,老蒋也搞了很多。还有我不太明白你说的意思,你是说中共投降日军的也很多呢,还是中共游击队投降日军的数目不好统计?也请你补充一些资料来证明你的观点。—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8月28日 (四) 04:21 (UTC)

中共片面之詞扭曲歷史, 國民政府100%資料全留大陸又有何用?因此增加你意識形態的可靠度?? 明知是共軍蓄意行為,現在穿幫了耍無賴?又靠政治宣傳扭曲成國共衝突? 百團違背中共中央的主張,也未經批准。在批准之前,百團的行為本來就是毫無依據的。不合邏輯的內容請勿以訛傳訛!有來源不等於正確!誰會想引用中共擊斃日軍五十萬的文章? 打多少算多少,沒打多少,你卻硬吹戰果輝煌牽制重兵?在那個區域,國軍沒有補給可言,還被日軍、共軍夾殺,豈止更艱難?國民革命軍最出名就是拿大刀、穿草鞋、喝稀粥,這可不是擺擺樣子!

维基不是意识形态争论的论坛,我也没有这个精力。如果你想讨论,请把内容局限在和本条目范围之内,拿些实例资料不要只凭主观,谢谢。—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4日 (四) 08:32 (UTC)

既然在補充日方資料,來源當然就是日本防衛廰戰史室-中日戰爭.戰爭指導 您有精力將網路不常用的資訊刪除,還引用毫無邏輯的"推測" 竟不肯花時間先了解什麼叫"游擊戰",什麼是"牽制敵軍"??

日本同樣堅稱,這場戰爭只不過是中日軍事"摩擦"而已,與你的國共"摩擦"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不知道你在说的东西和这个之前讨论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什么叫“毫无逻辑的推测”,彭德怀当初就是这么认为的,你可以先去读一下彭德怀自传,还有其他很多资料。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好恶就认为这个说法是毫无逻辑在胡说,而且这里也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我的推测。至于为什么写成摩擦,上面的讨论已经写的很明白了。维基百科不是论坛,也不是国民党或共产党的教科书教材翻版,你觉得非要改成国民政府的说法吗?然后有人再加一段中共的说法,称其为老蒋掀起的“反共高潮”。这倒是符合维基百科的原则,正反两方面观点,可这样一来这个条目就沦落到二三流论坛帖子的档次了。“国共摩擦”一词相当中立,如果你想展开,可以到相关条目去讨论,这个也不是这个条目的重点。—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19日 (五) 04:55 (UTC)

『百團既非中共高層所發動,也未經中共高層批準;竟能出現中共高層嚴重估計後要堅定抗戰精神云云?』 彭德懷認為未經高層批准的百團,還能由中共中央為堅定抗戰而發動的??什麼跟什麼?外文嗎? 照這麼說,其他人也可以引用“共軍擊斃五十萬日軍”的文章?這種不入流的論述證明了檔次!

抗日戰爭能改成「中日摩擦」??

中共的積極性與日本的侵略性,都不能稱之為「摩擦」。摩擦是一開始雙方就互相碰撞出火花,北伐時期國共之間的確有摩擦,抗戰『早期』國共擦不出火花(國民革命軍單方承受共軍的襲擊)。日本人所記錄的情形,並不等於國民黨版本。國民黨難道會在文中期望國共之間矛盾擴大?

八路军发动的就不叫中共发动了吗?彭德怀、朱德就不属于中共高层了吗?还有我说过好多次了,百团是在中央还没有批准之前提前发动的,你说的这些无非是想暗示老毛并不同意发动百团,那你要拿出证据。至于你说的“共軍擊斃五十萬日軍”,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这是出自什么文章,和本条目有关吗?我从小到现在虽然小时候教科书很有偏向性,但也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共这样宣传。

至于国共摩擦,那根据中共以前的说法(现在不这么说了),都是国民党主动挑起的反共高潮,中共在对付国民党挑起的反共高潮中表现的有理有利有节,维护了抗日的大局。不过现在大陆是往前走了,不这么说了。如果你要坚持是国民军单方承受共军袭击,那只能说明在面对历史上,还不如大陆。—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23日 (二) 05:18 (UTC)

中共部份將領未經中央批准私自行動,這能與中共高層評估(領導高層)劃等號?比例上不符,多數還未同意。

同樣的,國軍部份將領忍受不住,私自對共軍展開反擊,這與國民政府的決策反共(總體決策)有關? 您是喝洋墨水的海龜派?怎麼打起中文像洋文,翻譯解釋空間還很大? 引述的邏輯不通,現在怎麼又變成我在暗示?

中共政治宣傳多著,版本不同而已

國民政府對戰場上的共軍,在早期都標示成友軍,頂多派員觀察,沒有主動性(對中共),大陸學者有提出這點。 共軍區域開發.違反軍令.攻擊頑軍,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你看來,也是國民黨主動挑起? 如果國民黨主動,在時間點上很早就攤牌了,這時候雙方兵力不成比例,國民政府是可以輕易剿滅共黨勢力,你必須拿出證據。

国民党和共产党兵力一向不成比例,从二几年打到37年,也没见国民政府轻易剿灭共军势力。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双方维护表面上的合作一致抗日,与国与民与己都是有利的。整个抗战八年,双方也只在黄桥和皖南摊派了一次,老蒋后来有一次想在陕西和老毛摊派,也因国内国外反对太大最后作罢。

国民政府采用的是不是反共政策,而是限共决策,这个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上级到乡村基层,各种各样的文件命令多的是,不是什么地方军官私自决定。中共以前一直宣传都是国民党挑起的,国民党自然宣传都是中共挑起的,像这种事情从来就没有一方的说法完全正确而另一方完全错误,双方都是扬善隐恶,只宣传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还有个因素是国共彼此成就很深,同一件事,双方可能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比如山西的冲突,中共想的是“你老蒋说是要收复失地,那你就向日本人收复失地去,明的说收复失地,实则是把我们赶走,我的根据地也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凭什么给你?你还偷偷打我游击队。你老蒋敌后部队打日本人不行,投降日本的倒不少,收编成伪军还倒过来打我们”,国民党想的是“这块地方当年我被日本人赶走了,现在日本人没占到,却被你中共捡个便宜,现在还不肯让出来。你中共对日本仗没打多少,扩张队伍倒很积极”。现在回过头看当年的国共摩擦,39、40年山西一带的冲突,应是老蒋理亏些,浙皖一带的冲突,是老毛理亏些,但老蒋后来皖南也有点过。

对于百团发起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1. 百团发起时,彭德怀先报告了中共中央,但在军委批准之前提早发起了战斗。为什么提前?彭德怀在自传中写的是,是因为各部队布署提前完成,为防止敌人发觉,使袭击更有突然性,所以未等军委批准提早发动战斗。对这个说法有些人会有自己的看法,是不是有可能彭德怀在这里有意隐瞒了些理由,比如担心军委可能会不同意,我也有这个猜测,但这只是猜错,我还没有在任何资料上看到过这点。

2. 当时的气氛,中共高层普遍对局势严重估计。不光彭德怀等八路军将领这样想,整个中共高层都是这个看法。而且国共互不信任,刚又打过几仗。贴一段彭德怀自传中的原话 “再者,还由于对敌人的动向有错误的估计,也是发起这次战役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认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西南国际交通线路被截断,增加了国民党的动摇;敌人又散布“八月进攻西安”的空气,再截断我西北交通线,在这种紧张的空气里,国民党就更加动摇了,投降危险也随之严重。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26日 (五) 03:58 (UTC)

限共政策在國民政府與共產黨聯合抗日的約定中早有,這也是國共雙方共識,只允許共軍有限的擴張。 但實際上共軍違背約定拼命擴張,也不聽從中央軍令指揮,又以軍餉不足(擴張之後)攻擊國軍。 中央政府停發軍餉之後,共產黨又以區域開發為名,襲擊國民革命軍所在地。

誰主動誰被動,連日本人都看得出端倪。

皖南已經算很後期了,如果單一版本的歷史都出現大片盲區,不奢望你會對其他版本有什麼基本認知。 國民黨與日本談判的同時,汪氏那才叫信心動搖;老蔣一向堅持到底,他的剛毅特質蘇俄也有相當程度的觀察,當年中共凡事都請示蘇俄,不可能不清楚這點。

中共許多高層都已經表態過,即使要打,也不是百團這種打法;百團引來的後果,你是知道的。

國民黨動搖?幾乎可說是推諉之詞,以掩飾中共內部的矛盾問題。

国民党主动攻击中共的情况多得是,如果你只根据国民党宣传的资料来看,或者先入为主认为国民党都是对的,那就没什么可多讨论了。汪氏当时已经投降了,而国民政府和日本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当时日方对谈判有结果还是有些期望的,而全国抗日40年中期到了谷底。你有什么证据认为中共认为国民党动摇是推诿之词呢?从当时各种条件来看,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

中共还凡事请示苏俄?又不是二几年。

中共高层后来的表态和百团的后果,条目中都有,你想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共高层后来批评百团,这大家都知道。后来批评能说明一开始就反对百团吗?没有因果关系,刚开始中共高层可都一致称赞,这时是40年底。而批评都是在41年以后的事情。

还有在百团发起之前彭德怀已经报中共军委了,中共军委已经知道,只是还没同意,你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彭德怀没有报军委,军委对此毫不知情?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9月28日 (日) 04:48 (UTC)

事情有分先後,如同日軍侵華國軍反擊,這是日軍主動挑起戰爭,國軍的主動則是戰爭中反擊。 照您的邏輯,國軍也有主動,而「摩擦」才算是中立的字眼,您應該優先將抗日戰爭改為「中日摩擦」,以落實中立原則,何況抗日戰爭這類大條目更該加緊腳步才是。

汪氏那批人認為,國民黨與日本談判,他們未來已沒有立足點,這稱得上信心動搖。 國民政府一直不斷與日本交涉,談判非投降,透過手段爭取時間並非動搖。

中共到三幾年還在請示蘇俄呀

現在沒在討論彭是否有請示高層,而是爭論百團是否為中共高層 嚴重估計下決定發動的。 中共高層基本上不可能準百團,因為料想得到後果,百團本身也是整體戰略的大轉變。 百團發動後高層一開始支持,那是因為頭已經泡下水了。

大陸學者認為從電報中可知,新四軍其實是專搞「摩擦」的。 說國民黨為“投降派”那其實也是政治語言,真正投降多是地方軍閥。這不是遊戲,請節制

首先在这里我们谈的是山西河北一带八路军和国民军的冲突,至于新四军,我前面的讨论中也说了,在浙皖一带的国共冲突中,中共要理亏些。而在山西一带,国共的摩擦大部分是由国民党挑起的,这其中情况比较复杂,既有中央军,也有地方军,而国民党各军将领和中共的关系也有很大不同。阎锡山一直把山西看成是自己的地盘,既不想让中央军也不想让中共进入他的势力范围,但当时的局势他又必须依靠中央军和中共的军队,而中央军和中共也都想借此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山西。阎锡山主动向中共调整争端,但因为阎锡山不占理,和中共打仗又不行,既输了仗又落了口实。阎锡山虽是地方势力,实际并不受老蒋管,挑起争端也不是老蒋的命令,但他也是属于国民党一方。其他国民党部队,像石友三,剿共也是很积极的,主动挑起争端。但石友三剿共积极,通日也很积极。中共的做法也很绝,把石友三通日的证据发给老蒋,老蒋最后把石给毙了。卫立煌倒和中共的关系不错,经常和朱德见个面吃个饭什么的,在国共冲突中当个和事佬。这个条目中,国共冲突不是重点,我们大家在讨论页中也做了很多讨论,条目中用”国共摩擦“的字眼已经足够中立了。

国民政府和日本的谈判,这只是谈判。现在的大陆学术观点,老蒋抗战一直都还是很有决心的,没打算投降,虽然在40年中日谈判的力度是加强了。我也没有说过国民党是投降派,但许多国民军投降,虽然主要不是中央军,但投降的国民军被改编成伪军攻击中共根据地,加深中共对国民政府的不信任。现在的问题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当时中共认为国民政府有投降倾向,条目中也是这么说的,是中共当时对形势过于严重估计,认为国民政府有可能妥协。这在当时这个观点是一个很普遍的观点,因为国共双方成见很深,又在不停冲突,这确实是百团发起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共对日军的战略也严重估计,认为日军会向西进军,认为自己的形势很危险,所以要打一仗。

至于中共高层是否一开始就可能不准百团,我在前面的讨论页中说过,我也有这个怀疑,这也说不定是彭德怀提前发动战役的一个原因,但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所以还不能说。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6日 (一) 03:23 (UTC)

後期國共衝突已擴大,戰爭是一體性,不能切割成數塊區域、時段,劃區域看誰主動?這是那個門派? 中共主動“挑起”(不能用區域劃分)戰端,中央政府難道只能抵抗對中共有利的局部內戰?荒謬! 國共衝突、摩擦絕非各打五十板,日方很清楚這點並期待國民黨有所反應, 你上述論點可套用在日本“進出中國”時出現“中日摩擦”的說法,不容言詞閃躲選擇性的假中立!

國共摩擦、國民黨動搖與妥協,本來就屬於官方用詞,常人都懂得有所辨別、區隔 平型關一役早已說明,中共從沒打算信任國民政府,會比軍閥還不如是出於內心革命情感(共產革命) 你也就別怪那些軍閥無心抗日。

百團是少數將領擅自發動。高層尚未批准,必然沒有提前的問題,無所依據何謂提前? 高層既然未批,准許的機率渺茫,怎會有高層嚴重評估後提前發動(擅自決定不等於統一決策)??這邏輯很簡單~ 百團戰後讓共軍展開大逃竄的,也才區區幾萬日軍,總來說信心潰散稱不上堅定抗戰意識。

请把讨论局限在本条目的范围内,这个条目不是国共冲突的条目,条目中提到的国共摩擦内容是40年前后在山西河北一带的国共摩擦,难道你觉得有需要把抗战8年国共摩擦的内容全部塞到这个条目中?这个当然是要分时段区域,和本条目关系不大的内容该放到其他相关条目中展开。

中共是从来没信任国国民政府,但国民政府也从没信任过中共,从抗战一开始双方就都这样。

所有战役开始前都有计划,什么时候打响,百团最后发动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这个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到了百团就“必然没有提前的问题无所谓提前”呢?这个问题讨论的已经够多了,维基百科没说不准有官方的说法,如果你有相关资料,比如有其他学者的观点你可以加上嘛,欢迎补充。

至于41年后日军大扫荡,请你不要因为是中共而非中央政府抗日,就对中共在这期间的艰苦抗战和军民的惨重伤亡进行嘲讽。—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05:23 (UTC)

編輯條目時劃分時段區域,是為了維護條目本身精簡扼要, 與你上篇所說:國民黨在某些區域時間點上也“挑起”衝突...是兩回事。 共產黨挑起衝突,而國民黨有擴大的趨勢, 主動(挑起、起因)與被動(反擊、反制)必須先認識,歷史才能連貫下去,一般不把挑起衝突切割成數個時間點與區域。 官方用國共摩擦一語帶過,目的就在掩飾劣行,讓人誤以為沒有誰對誰錯。 與日本人的口吻相符!

國共第二次合作後,中央政府急撥裝備物資給予共軍,也比照國軍發放薪餉,國民政府對共軍必然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只不過依先前經驗,中央仍保有戒心。

擅自發動,不論先前計畫如何周詳,都與高層決策無關,無所依據何需提前? 今天未經批示,私自將公司商品運出,能說這是筆“提前”買賣?

質疑你引用資料違反常理,牽制重兵也是你說的,一下怪我在暗示,一下批我在嘲諷?

这歌问题讨论了很久了,山西国共摩擦国民党先挑起,我用摩擦一词以示中立,比较客气了,真要算对错是国民党理亏。

还有这并不是擅自发动,战役行动之前已经告知中央,中央早就知道,只是在中央批准前为保证突然性提前发动,你说的“擅自发动”不过是把文革时候打到彭德怀的那些东西翻出来,可彭德怀平反也已经快30年了。

我说过,如果你有资料欢迎你可以补充,如果有什么学者的观点欢迎你加上。—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15日 (三) 05:44 (UTC)

模稜兩可的“摩擦”一詞,常人不屑使用,如果中央政府確實罪行重大,拿出證據來,沒人敢阻攔你。區域上的主動是反擊共軍的行為,仍屬被動。 相對的日本人說「抗日戰爭」其實是進出中國時與中國人發生了一點摩擦,您應該優先改善大條目的中立性(就依舊日人說詞)

軍人就該服從軍令,日軍展開肅清後中共早有批評彭擅自妄為,因此而付出沉痛代價,並非到了文革才開始。 即使有周詳計畫、向上通報(只有中共自己知道),未批准之前與高層何關?沒有依據而行動,都是私自的行為,並不是在否認彭的功績

有人把文字遊戲的官腔官調引為圭臬?

关于国共摩擦中中央政府的责任,我上面已经举出很多了,这是其中一小部分,抄书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中共的书虽然一贯扬善抑恶,但对占着理的事情宣传起来也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对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冲突内容多的很,而新四军冲突就轻描淡写。就算按照你的区域观点,八路军是共产党的主力,新四军才多少人多少地方,怎么算那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部分地方主动挑起摩擦,共产党在局部地方段较主动。根据当时国共的实力对比,共产党是要竭力维持哪怕表面上的国共合作,远不到摊牌的时候。《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对国共摩擦的描写不同于国共任何一方的教科书,你可以参考一下,作为第三方的旁观者,美方的看法比起国共都客观。

至于你前面提的和战役发动中共高层何关,我已经改成了八路军高层,原话引用是有点官腔,我也觉得别扭。军人除了服从命令,也有将在外而军令有所不受。中共高层虽然对百团是否要打可能有保留意见,但毕竟没有或者说还没来得及不同意这个战役,彭德怀那里就已经打上了。剑桥中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原意大致是,老毛虽然可能对彭德怀发动百团有些意见,但毕竟什么都没有说。至于后来的批评,其实也有政治斗争的成份在内,老毛不喜欢桀骜不听他话的将领,比如彭德怀,或者项英。—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05:29 (UTC)

一貫揚善抑惡?吹捧中共在這不必了! 不能按人數比例來推論誰主動誰被動,對共產黨來說,革命家就是要爭取主動權,拿證據出來,別模仿官腔。 《劍橋中華民國史》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你稱他客觀?

中共高層所下達的作戰方針是要保留實力,避免與日軍衝突,而彭未經批准私自行動,日後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擅自行動有事實依據,成了「危害黨」的鬥爭工具)國民革命軍同樣有將官擅自行動,事實的陳述並非政治鬥爭。或許您該從頭來過?先練習辨析的能力?

國民政府動搖、妥協與“為堅定抗戰意識而發動”均屬政治語言,與事實不符,若有問題請提出

條目中不要充斥著模稜兩可或可有可無的字眼~

呵呵,已经给我扣上了一顶吹捧中共的帽子了。怎么说呢,中共还不到能让我吹捧的地步,我不过是在描述时没有和国民党的宣传口径一致。

如果你不要模棱两可的字句,那我可以改成在山西国民政府屡次主动挑起摩擦,这才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证据我说了很多了,按照你的逻辑,首先挑起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主动挑起摩擦还能称为被动,那我们还讨论什么呀。剑桥一书虽然史料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本书客观不客观不是你说了算的,你如果根本听不进和你不同的观点,多谈也无益了。

我写的是“中共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有可能和日方妥协”,不是“国民党和日方妥协”,根本就是两码事。

彭在发动百团时采取的是先斩后奏,中央是没有批准,这个条目中写的也很清楚了,你是对条目中哪句话有异议呢? 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22日 (三) 05:08 (UTC)

你一再堅持日方資訊等同國民黨宣傳版本?國民黨那一派的人早已不爭論這些,共軍觀看國民政府抗戰,能用擴大根據地帶過?日方見到共軍在觀戰,那不中立了?

劃分區域指責對方「挑起」衝突,照這謬論,其他人可否接著...國民黨在某某鄉鎮、街道屢次挑起衝突?共產黨在某某鄉鎮、街道屢次挑起衝突?照這樣劃分區域下去,這條目成什麼樣?究竟是誰挑起衝突?

誰跟你說「在大部分地區的邏輯了」?莫非您已出現幻覺?依舊怯懦不拿出證據? 日本人也能如此指責是中國人「挑起」衝突?

引用文章時本採用動搖一詞,你說改就改?擅自修改內容,已非原意。

先斬後奏,也要上頭准你後奏(不用保留共軍力量)才行,而據你指稱彭也「通知」了,高層千百個不願意成分較大,所以擅自發動才是重點,中共內部出現矛盾時能輕輕帶過?還把矛頭指向國民黨意志不夠堅定?這模糊焦點,任何人一經提示都會發現,我為何不在這引用共產黨多數抗戰意識不堅的文章?你可曾想過? 「堅定全國堅決抗日的決心」這部分討論過了,沒有就是沒有。偽政權不稱另一國民政府,為避免混淆,一率採用誰為首腦的政權。

劍橋中華民國史》眾所周知爭議性著作,客觀度如何?普通人都會打個大問號,你認為相當客觀? 小老弟,你想躋身三流論壇的水平,別人可不奉陪!

国民党在敌后根据地扩张应该称赞,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扩张就应该谴责,你的标准真是挺公道呀。国民党从39年开始就对中共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停饷,军事半封锁,还屡次主动挑起摩擦,你还理直气壮的指责中共不帮他的忙,这个也太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了吧。日方的《中日战争战争指导》一书,中间有贬中共的就全盘引用,那其中还有大量贬国民政府,贬我中国的内容呢,什么时候日方战时的书就作为客观的标准了呢?

《彭德怀自传》中引用原文是“在这种紧张的空气里,国民党就更加动摇了,投降危险也随之严重。”,我这里用担心妥协一词有何不妥呢?

至于国共摩擦,要说是谁挑起那也是国民党主动挑起,这个我也说过好几次了。

《剑桥中华民国史》不知道阁下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那就先去看一遍然后再来发言。

还有看你的修改中老喜欢把豫湘桂溃败的责任推给中共,实在是比较幽默。—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24日 (五) 02:19 (UTC)

國民黨版的「共軍迴避交戰」你肯定不接受,日本版的「共軍在觀戰」你又說是貶低?

什麼是貶低?什麼是先斬後奏?? 擴張根據地要看方法,漁翁得利那叫投機。 日方記載的是,共軍利用國民政府與日軍交戰之際,投機的擴張,與日軍並未交手,非積極的抗戰。 而你改的:「共产党则在此期间积极扩大根据地势力」語意導向:共產黨積極抗戰(積極與日軍交手而擴大) 很明顯吧。國民政府的敵後與共軍的敵後”在此”的確有差別。這是中文!

動搖(投降)妥協(讓步),兩者有何不同?彭認為投降派如何如何,政治意味濃厚,自身的矛盾呢?因此閃過了?

你說再多次有何用?拿出證據好嗎?

豫湘桂潰敗的責任推給中共?那是你主觀感受,前方說過了,日軍有調動軍隊使中條山戰役一塌糊塗,日軍調頭而有豫湘桂,調動這股日軍都有事實依據。

您是外籍人士?來推薦幾本你認為客觀的書籍當然沒意見~

既然要編輯要討論,就該展現該有的態度直接面對爭議的議題,駝鳥心態如何討論出共識?恕不奉陪

中国在敌后根据地扩张有什么错吗,有什么道理可以指责吗?中共在此期间也一直在同日军交手,中共和日军此间的交战都是游击战,大战役当然没有,但在国民党的宣传中把中共的游击战都是有意忽略的,说中共消极抗战积极扩张,这些都是政治宣传,和中共以前说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剿共都是一样的。

还有,也请你拿出证据来说明国共摩擦是由中共挑起的。

中共认为国民政府有可能妥协,不要看到说国民政府不正面的话就是政治政治,当时形势就是这样,中共就是这么想的,这个没有任何异议,也不是有意政治宣传。

老把豫湘桂的责任推中共,你可真有幽默感。

看你的话你应该没有读过《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这个人虽有争议,但连民国史在内的这套剑桥中国史,虽在学术价值上比起中国顶尖的历史专著有差距,但从没有人说过这套书没有学术价值或者观点不客观。我这里列这本书,我的观点并不是来自这本书,我只是希望在这里讨论的各位不要把视野限制在从小所受的国共各自的宣传上,那些宣传扬善抑恶,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到目前为止,两岸出的民国史在学术价值上超过此书,观点又客观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大陆的不过一两套,台湾的好像还没有。—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0月29日 (三) 03:18 (UTC)

日本人的版本不等於國民政府版本,日本人也證實共軍在旁觀戰,您需要先理解中文裡的游擊戰為何?貶低為何?再來編輯較好。把日本記錄中的觀戰,改成積極抗日,這就是某人口中的客觀?

中共挑起部分前頭早已說了,沒理由一直打圈圈。投降派或反動派,本身就定位在內部政治鬥爭面,上多是指反共或不肯歸順中共的勢力,與實際抗不抗日無太大關係,動搖妥協這種政治言論,一般人都能分辨。國際間認為中國會滅亡(亡華),日本對談判抱持很大期望,是因自大所致,對國民政府底線不了解。

蘇俄認為中共無能力也無心抗日,只有蔣介石才能領導中國;史達林死後,毛澤東也證明了這點,老毛說過:史認為抗日時不該搞革命,但我這麼做,結果成功了(原文自行搜尋)。

中原會戰難不成國民政府贏了?這也是中共的責任?你真逗趣~他的著作很有爭議,親共立場明顯,不止一個人質疑過。 中共一貫揚善抑惡?彭幾年才被平反?睜眼說瞎話~這不是外籍人士練習中文的場所,請有所節制

如果要找日本人的记录,那我这里也多的多呢,日方记录中共积极抗战的也多的很,记录国民政府不怎么的的也多的很。中共一直在积极抗战,不能因为你的喜好或是国民党不宣传这些就否定这点。国民政府和日军交战时,共产党在一旁观战,这又怎么了呢?中共和日军交战的时候,国民政府什么时候帮过手呢?国民政府不仅不帮手,还在一旁限共剿共,经济封锁,就想看着中共被日军消灭。中共不帮手就要批评,国民党不帮手就肯定,这个评判太有双重标准了。而且,在日敌后扩张根据地就应该积极肯定。

至于谁挑起国共冲突,我再说一遍,我这里用国共摩擦是为了表示中立,根本谈不上打圈圈,相反是对国民党客气的说法。你说中共先挑起,那你也举出事实来。这种问题国共已经吵了半个多世纪了,如果现在还是抱有固有成见来看问题,非要说成一方全有理一方全无理,实在是半个世纪一点都没有进步。

上面我在谈的是豫湘桂战役,你到底是想谈哪一个?至于中条山战役的惨败,也主要是国民军战略战术失败造成。哪有什么打了胜仗都是我的功劳,打了败仗全是因为你不帮忙?

我前面已经说了很明白了,虽然费正清这个人有争议,但从没有人说过这套书没有学术价值或者观点不客观。如果你要对这本书发表意见,我希望是在看过这本书的情况下。—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4:23 (UTC)

國民黨如真不打仗只剿共,還需要客氣什麼?歷史記錄難道需要用客氣、忍讓、抽象的文字來詮釋?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在爭吵,不是零和遊戲,也不是政黨派系的文章

再重複一次,可參考國共合作時的共同約定:共軍只能有限制的擴張(有限的擴軍是最初雙方約定),限共理所當然

二次合作後國民政府依約急撥裝備物資給予共軍,並比照國民革命軍發放軍餉,結果卻換來中共反抗軍令(請見平型關之役)、違背誓約(擴軍),之後更以軍費不足(中共毀約擴軍之後的數量)襲擊國民軍,上方都有討論過

記錄日軍的活動不是在爭論誰該為戰敗負責,日軍調動而有中原會戰,調頭而有豫湘桂,原戰場由偽軍接手,共軍在中原會戰時退縮,但戰敗卻不是共軍的責任,這樣很清楚了

有爭議是我提醒你的吧?有爭議是什麼意思???

有爭議就代表此人的觀點有問題,許多人對其客觀性提出質疑,或許書中少部分也有參考價值,但親共的名氣太大,立場不至於客觀,除非引述者已先入為主,否則一般不引用,純粹私下收藏,

國民黨那一派不討論這些,您可以與大陸人交流一下,順便練習中文,最好找個學者級,前頭說過,我已不想奉陪

我也希望参与讨论的诸位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消除党派成见,我们现在是要来还一个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继续纠缠着国共两党半个多世纪的恩怨上。

对于国共的约定,你不要只指责共产党,国民党遵守了吗?也没有。从基层乡村一级的保甲制度,到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的限共剿共,39年起就停军饷和经济封锁。如果你只是站在国共两党利益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看,那是可以指责的。但如果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面临着日军强大的压力,和并不友好的友军,扩大根据地和军队是关系到自身生存的唯一出路。如果站在更高一点的角度,当时中华名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共产党在日军占领区内扩大军队和根据地是完全应该肯定的,虽然这损害了国民党的利益,但是符合国家民族的利益。

国共两党合作一开始就彼此报着深深的不信任,单方指责共产党实在毫无道理。至于平型关战役,林彪总共就1个师的兵力,命令他和日军硬碰硬,这个明摆着就是要逼着共产党把部队都耗光,林彪当然要撤走,这个都还要拿来宣传,放到现在实在是比较莫名。林彪在平型关后给中共中央写的信中,写的很婉转,但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从战役情况上看,想要指望国民党能诚心帮忙八路军,根本不要想。

如果提到日军的活动,那日军因为共军退缩才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才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发动豫湘桂是因为美军在太平洋节节胜利,海上交通线被打断,逼的日军只能不顾占领区的兵力薄弱,全力打开路上交通线。豫湘桂正面战场日军是节节胜利,可占领区却被共产党打的七零八落。实际情况是,43年开始,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地已经逐渐回复,日军的“华北治安”行动已经告失败,在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之前,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范围已经超过了百团之前。

说到费有争议,这个我早就知道了,不用你的提醒。有争议不代表他写的东西就都有争议,他是作为整部《剑桥中国史》的主编,整套书从秦汉写到共和国。内容大都是别人写的,他自己写的东西很少。不要对没看过的东西就先来评论,这样的话你已经是先入为主不客观了。台湾到现在,民国史史料性和客观性超过费这本的有几本呢?—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1月21日 (五) 11:44 (UTC)

首先重申,日方的史料絕非站在國民黨立場貶低中共。希望國共矛盾進一步擴大顯然是日本在對自己戰況有利的寄望,並未偏向國共某一方,討論頁中已有。

大陸的史料也絕非站在國民黨立場貶低中共。『提前發動』的說法並不成立!國民政府、共產黨均未批准怎可能提前?提前的依據是什麼?『擅自發動』並非空穴來風,大陸也有相同的論述。

『堅定全國抗日的決心』?潘漢年是誰?百團後的整肅難道有假?百團前的平型關與百團後的整肅何來堅定可言?

想討論就不要一直迴避問題!躲避不是討論!我不歡迎這種討論態度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7月13日 (一) 00:02 (UTC)

平型關共軍傷亡不過九牛一毛,硬碰硬也要試了才知道,臨陣脫逃沒道理找理由吧?(換成國軍將領必定直接就地正法)每個國軍將士如果都像中共般不信任中央、懼戰懦弱,今天中國肯定要掛著酸梅旗。

共產黨在平型關隔天就不聽中央指示搞獨立領導,這時中央撥發軍餉可沒停著,政府夠隱忍了,不是嗎?國民黨後來甚至主動宣傳共軍的「英勇戰績」,平型關一役許多中共的資料圖片都是國民黨戰後特地補上的~各方面對中共都算仁至義盡了,對吧?結果換來啥?中共違背誓約!

『中共有限度的擴張,中央按時撥餉』既然已是國共共同約定,雙方就應遵守。限共是國共共識怎能成為指責國民黨的理由?中央停餉正是因為共產黨違反約定過度擴張在先,你還能指責國民政府沒按中共違反約定擴張後的軍隊數量撥發軍餉??

私自擴張軍隊當然不符合國家利益,各路軍閥難不成只損害了國民黨自身利益,符合國家民族利益??共產黨獨立領導軍隊,這叫多頭馬車,反而提升侵略者優勢。

小姐!共產黨面對的是雜牌軍!與日軍對國民政府的一號作戰完全不同,怎能相提並論?? 共軍退縮才會使日軍放心讓雜牌軍進駐,前頭已討論過。華北治安戰確實達到成效,是雜牌軍太爛,不是日軍太笨太爛。

費正清很有爭議,當然客觀上就會有問題,事實上許多人也提出質疑,因此才稱為「爭議」。很遺憾,本人無法整部看完,他的著作與主題何關?請明示

這種討論不該放在公版面,回到你的討論版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18:46 (UTC)


想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就不該拿「國共摩擦」出來搪塞

不想糾纏國共恩怨,你又何必拿立場飄忽不定的「閻錫山」出來說事?(閻喊過聯日反蔣)

討論之前,請先理出個條理來

國民黨沒遵守?共軍人數不得超過4萬是國共合作雙方共同的協議,難不成國民政府就該任由中共予取予求?39年停餉40年百團就有近40萬人?難怪彭被指責洩漏實力,這麼艱苦的環境能有一年十倍的擴軍能力,你可真敢說呀。請按時間順序交代清楚,別稀里糊塗揉成一團爛泥,我等著這場大戲。

國民政府收編紅軍,避免地域性的軍事力量被日軍個個擊破,「中央政權式的國府」絕非一已之私。前方討論過,中央雖保有「戒心」,但國民政府乃至地方派系對中共是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假設,國民黨在初期報著對中共深深的不信任,對於裝備物資的提供就會顯得猶豫不決,或者刻意刁難拖延,用不著立即優先急撥給中共,這才合乎「深深不信任」的邏輯。毛澤東曾誇讚蔣介石為人正直、真誠,顯見蔣仍足以信任;毛澤東最初不信任國民黨,甚至後來連自己身旁多年革命戰友都不信任,所謂共產黨歷史上的信任危機,完全符合毛多疑的個性,國民黨與毛的老戰友未必真的不可信任。

奇怪了?你強調共軍牽制重兵(大量日本兵),事實上共軍退縮、日軍轉向,條目中談到日軍的移動,並無不妥,日軍的移動怎麼會讓你不斷作過多的聯想?

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7月16日 (四) 14:47 (UTC)

維基百科的宗旨是客觀,如果你一開始就帶有成見,那會阻礙你客觀公正的看待歷史。維基條目不會是大陸教科書的翻版,同樣也不該是台灣教科書的翻版。如果你始終抱著共產黨始終在消極抗日積極擴張,國民黨則是始終仁至義盡、國共摩擦都是共產黨的責任這樣的觀點,那我只能說這種幾十年前國共互相抬高自己貶低對手的政治宣傳,現在早就被掃到歷史的故紙堆里去了。

很多觀點我在前面已經說過很多了,請你先看一下之前的討論內容,還有,你應該稱呼我「先生」,謝謝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7月17日 (五) 06:42 (UTC)

引用日方資料、大陸書籍,也算國民黨教科書??也是充滿成見?

是同一人用不著另開

我認同百團的牽制,國共衝突不完全是共產黨的責任,國民政府本身就管不住軍隊。有錯誤可以討論,發表一下你的高見,這種不斷逃避的態度我不歡迎!

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7月17日 (五) 11:11 (UTC)


我也是要每天工作的,不会整天就在维基百科上。

首先不管在你修改什么之前,先不要把别人的修改都回退,别人已经做了很多修改,你因为其中某一节内容有意见就把整篇条目回退,那很多其他章节的修改也都被作废了,所以我多次版本回退。如果你要修改,请现在当前版本上修改。

关于国共摩擦的问题,之前说的够多的了,因为国共摩擦不是本条目的重点,在本条目中只要把事情简单介绍一下,不必花重笔详细描述,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看法?

关于在山西中央政府和日军交战时,共产党极扩大势力范围,这个说法我也没有异议,原来一直就有写的。我查了一下,是在2月份其他人修改时被去掉了,我现在又加上了。

其他国共彼此指责对方的东西,毕竟这里不是论坛,和条目主题关联不大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太多展开。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7月30日 (四) 02:53 (UTC)

俺也是要討吃飯的,沒辦法像您三天兩頭上來報到

你不懂得尊重,休怪他人。一開始我就表明對有爭議部分可以討論,先依你的版本不做修改;結果呢?討論了n百年,你堅持要遵照官方口吻,論據不足又含糊其詞才能維持口徑一致,是俺空擲時光活該倒楣!

與 馬不停蹄 爭執點(若有遺漏歡迎補充),整理了一下,只要你正面回應,就能加速達成共識早日落幕

1.大陸書刊、日方記載是否嚴重偏袒國民黨,不得使用?

2.百團未經中共中央批准而發動,該用「私自(擅自)」發動或「提前」發動?

2.1將領私自違背中共高層的戰略指示運作,先斬後奏合情合理,有跡可尋嗎? 

3."堅定全國堅決抗日的決心",直指國府抗戰意志不堅,是否客觀? 

3.1共產黨自立門戶、獨立領導卻沒有顯著戰績的原因?
3.2平型關之役保留實力、臨陣脫逃的私心是否可取?
3.3共產黨黨內批評毛信念不堅,原因為何?

張國燾1938年5月在漢口掃蕩報:....(前略)特別是抗戰發動後,毛澤東等所保持的獨立自主、別立門戶,不以國家民族為重之精神,引起本人與毛澤東等之間許多爭執,故此毅然離開延安,來到武漢,這完全是基於共赴國難之堅強信念,光明正大之舉動,中共同人原無所用其疑慮。...

3.4百團後中共為何整肅?
3.5為何百團後偽軍開始暴增?中國人紛紛協助日軍維護佔領區治安?堅定抗戰意志的效果在那?
3.6偽政權在百團後,增強實力、確立地位,何解?國府與日方談判時不削弱他們的勢力了?

4.共軍在山西省觀戰,積極追求共黨地盤之擴大(截頭去尾後,語意不同!請溫習前方討論)

5.國共衝突能否寫入條目中,或該以“國共摩擦”一語帶過?

5.1國共摩擦的用法,依馬不停蹄先生所言,反而便宜了國民黨,立場的偏頗如何解決?

6.百團戰後潘漢年與日本、偽政府方面的交流互信,其成果備受共黨黨內肯定,這段歷史該不該在維基中出現?

7.將日軍動向寫入條目中,是否有暗示、嘲諷的意味?

8.馬不停蹄先生所謂的:百團後牽制日軍重兵的證據?

8.1為何共軍牽制了日軍,日軍兵一大伙人還能有閒情逸緻、三番兩次的找國軍敘舊?
8.2百團後的一號作戰,日軍在該區域調度、後勤,為何全不受共軍牽制的影響?

----其他與主題無關的-----
「挑起」衝突、限共、軍餉、費正清具有相當爭議,同時又非常客觀

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7月30日 (四) 22:47 (UTC)


阿撒晡魯阁下,条目中“潘汉年于1943年……”段不应保留在条目中。您提出的“百團後的發展放在此很合理”是不充分的。 维基媒体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中立的观点。 我无意加入意识形态的争辩,看到您忙碌于维基的编辑中,想您也应该是一位爱维基的人士。爱维基正是因为它的公正,维基表述的不是我的观点或者您的观点,维基应该使用的是我们“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东西。虽然我们“已知”的东西会随时间变化。就像维基承诺的,这里是展现人类的知识,这里的“知识”(知道)一词显然有其公认的含义。

而段落的参考文献并不能保证来源可靠、可查证,所述观点有明显的偏见。段落已被其他人修饰为“据海外反共人士最新透露……”。无法保证可靠、中立的部分,不宜保留在条目中。 --A (留言) 2009年8月2日 (日) 18:34 (UTC) 完全看不懂閣下想表達什麼?

它有附帶來源,潘漢年也受到共黨黨內事後的平反與肯定,顯見這不是單方個人的見解

潘與汪精衛、日軍的交流早有跡可尋,受到質疑部分只在於中共授權的程度(但新四軍的情形很明顯)

說它不中立,請拿出足夠的論據來駁斥,再來動手刪除

不能因為一句非中共官方發佈的訊息全屬不中立,就把內地、海外、港台的書刊資料全數刪盡

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08:41 (UTC)

首先,编辑战对解决争议没有帮助,在改进维基百科上没有意义。在争执中不要简单地回退别人的修改。没有来源可靠、可查证的论断,不适宜在维基条目中出现。 除了谢的书,请您说拿出您所说的“跡”证明汪的言辞。请注意:“跡”应当来源可靠、可佐证。 再强调一点,并不是因为非中共官方發佈而不中立,中立的观点必须保证来源可靠、可查证。反过来说,非中共官方發佈就一定中立? 段中的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您执意加入的原因? 您要在维基条目中加入汪说过什么,是因应该拿出确实的证据证明汪说过,而不是别人应该拿出证据证明汪没有说过。否则的话,可以随意加入汪说了什么什么,如果一定要证据他没说过,那是没有办法证明的。 A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09:24 (UTC)


你一上来先给送了一顶帽子,说我都是官方口吻,不知道你这个官方口吻是怎么定义的,是说共产党好话批评国民党就是官方口吻?或者是你不赞同的就一概称为“官方口吻”?

1.大陸書刊、日方記載是否嚴重偏袒國民黨,不得使用?

你想说只要有记载了,我就可以引用,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日方记载说共产党不好的我可以引用,大陆有书籍说共产党不好的我可以引用。我之前已经说了,维基百科的宗旨是客观中立,不是光有引用资料,而是要看这些引用资料是否客观公正。要找不同观点的资料还不容易,日方资料说国民党不好共产党好的我可以列出一大堆,大陆书刊那就更多了。你要引用日方的记载我没有意见,但还是我之前说的,要修改的话你只修改一节,不要把条目全篇都替换,如果你还是条目全篇替换的话,那我还是要回退的。而且引用的时候希望不要加上后人的修饰,直接原文译文。


2.百團未經中共中央批准而發動,該用「私自(擅自)」發動或「提前」發動?

2.1將領私自違背中共高層的戰略指示運作,先斬後奏合情合理,有跡可尋嗎? 

我见你在条目宗总是把这改成“少数八路军将领擅自发动”,首先我不知道你怎么计算出是“少数”八路军将领发动,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最高指挥决定的,决定下达后各部队又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全军统一行动,这样的军事行动到你这儿就变成了只是“少数”将领发动,那剩下的多数将领是谁呢?还有词是是有褒义和贬义的,“擅自”一次是带有贬义的,彭发动百团大战打击日军是应该受到谴责还是应该赞扬?先斩后奏有时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什么事情都听从上面才是对的话,那恐怕只有张学良才是最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擅自”抵抗日军而是放弃东三省。


3."堅定全國堅決抗日的決心",直指國府抗戰意志不堅,是否客觀? 

3.1共產黨自立門戶、獨立領導卻沒有顯著戰績的原因?
3.2平型關之役保留實力、臨陣脫逃的私心是否可取?
3.3共產黨黨內批評毛信念不堅,原因為何?
張國燾1938年5月在漢口掃蕩報:....(前略)特別是抗戰發動後,毛澤東等所保持的獨立自主、別立門戶,不以國家民族為重之精神,引起本人與毛澤東等之間許多爭執,故此毅然離開延安,來到武漢,這完全是基於共赴國難之堅強信念,光明正大之舉動,中共同人原無所用其疑慮。...
3.4百團後中共為何整肅?
3.5為何百團後偽軍開始暴增?中國人紛紛協助日軍維護佔領區治安?堅定抗戰意志的效果在那?
3.6偽政權在百團後,增強實力、確立地位,何解?國府與日方談判時不削弱他們的勢力了?

十八路集团军本来就是共产党领导,国民中央政府没有直接领导权,这在当初改编时就是如此。说共产党没有显著战绩,那40年之前人数是共产党数十倍的国民党有什么显著战绩了吗?日军比中方强大这么多,中国本来就一直处于守势。共产党人又少又没装备没钱,非要歼灭日军多少多少万才叫有显著战绩?

游击战是共产党的强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也是最合适的手段,说平型关临阵逃脱,这种纯政治宣传在当时就没人信。难道要林彪把他1万人都和日军硬碰硬耗光才合情合理?平型关之役后共产党逃脱,逃脱到哪儿去了?八路军3个师化整为零一直在敌后作战,大仗没有但游击战不断,如果你对这些历史不是很了解的话可以去多些研究。

张国焘那时的言论你觉得是客观公正的吗?还党内呢?那时张已经投蒋并被开除党籍了,正忙着帮老蒋搞策反呢,把他那是的言论拿出来做论据你觉得是否理直气壮呢?

百团后日军大规模报复,重兵扫荡八路军敌后根据地,中共损失极大,所以才有对百团的批评。因为中共那时整肃批百团,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如此吗?这里把中共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论据呢,而别的地方就拿选择过的日方的或国民党的观点。那时的整肃你认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想你也不认为那时彭发动百团打击日军是错的。历史的发展是有个过程的,42年批评百团,不代表40年当时就反对,这是两回事情。

百团后伪军为什么开始暴增?那是因为那么多国民党部队响应汪精卫“曲线救国”的号召。难道是因为打了百团大战,伪政权才确立地位增强实力了吗?没有百团的话汪精卫就不会成立伪政权?有人投降日本,就可以认为当时国人抗日信心不坚定吗?


4.共軍在山西省觀戰,積極追求共黨地盤之擴大(截頭去尾後,語意不同!請溫習前方討論)

语意有什么不同吗?希望你能习惯比较客观的语气,不管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很多时候较客观的语气比起带有主观性更有说服力。


5.國共衝突能否寫入條目中,或該以“國共摩擦”一語帶過?

5.1國共摩擦的用法,依馬不停蹄先生所言,反而便宜了國民黨,立場的偏頗如何解決?

我不觉得有什么偏颇,批评国民党就是立场偏颇吗?一切都应该以事实出发,本来就是国民党理亏处多,这个上面已经讨论了许多了。


6.百團戰後潘漢年與日本、偽政府方面的交流互信,其成果備受共黨黨內肯定,這段歷史該不該在維基中出現?

关于潘汉年的事情,首先且不论真伪,我们现在不讨论这个,我们只讨论这个和当前条目百团有关系吗。就算是有其事,潘那时也是代表新四军,而发动百团的是八路军也不是一回事。难道只要40年后发生的事情都能扯上百团后吗,那岂不是40年后所有的事情不管有没有关系都可以放到这个条目中,称为百团战后相关?


7.將日軍動向寫入條目中,是否有暗示、嘲諷的意味?

不知道你是在说哪一段。


8.馬不停蹄先生所謂的:百團後牽制日軍重兵的證據?

8.1為何共軍牽制了日軍,日軍兵一大伙人還能有閒情逸緻、三番兩次的找國軍敘舊?
8.2百團後的一號作戰,日軍在該區域調度、後勤,為何全不受共軍牽制的影響?

百团后41、42年,日军重兵在华北地区扫荡,共产党损失极大。你以为日军就那么几杆枪腾不出手来同时和国民党和共产党交手吗?日军可还有闲情雅致同时打一下美国的珍珠港找美军叙旧。至于一号作战,日军不是不知道敌后共军的影响,他是没办法不得不打,即使后院起火也要博一下。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时候,后方被共产党已经搅得一团糟,44年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反攻,从日伪手里夺回了大量土地,一号作战的弊端显露无遗。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0:01 (UTC)


怪了,一開始我已經質疑你引用官方訊息不公正客觀

你現在還竟然指責「只要有記載,就可以引用」的行為是不對的,來向我說教?您究竟那裡出了問題?

你們要質疑來源不公正、不客觀,當然歡迎~也請學學別人,拿出相對的論述出來,證明來源有問題

怎能一句來源不公正,就想刪除引據?


日方記載共軍在觀戰、在旁觀,一旁涼著,等中日雙方打完再來掠奪戰果

你卻將原文改為「積極擴大根據地勢力」,硬把「觀戰」拿掉,於是語意成了「共軍在積極的抗戰」。觀戰,是為了保存實力。掠奪,是為了私利。日方原文記載為何不能出現?非要使用你刪修後的版本??


我也注意到了,你反而發現得晚。用私自或擅自,自己選,但絕對與中共高層的決策無關(高層是總體的),中共高層的指示很明確:千萬別打!麻雀般騷擾為主

剩下的將領是被動配合,彭打響的不是嗎?這股跟風,也稱主動?

就為了擅自發動的百團,鬧整肅;在抗戰尚未結束時先搞內鬥?共黨高層那來堅定的抗日信念?難怪連史達林都不信毛會抗日。張國燾所說的獨立自主、別立門戶,一點也不假,毛也說過要獨立自主的發展,不聽中央指揮就是不聽。張不是先被開除才投蔣的?

前方說過,硬碰硬打了才知道;戰敗,也在試過之後。陣前逃跑視同叛國,那有打仗還嫌敵人槍桿太硬的道理?

扶植汪偽的政策早已確立,但他們缺乏著力點。反蔣在中國沒市場;反共倒成了他們的神主牌位...共黨自己在忙內鬥,中國人也幫忙日本人內鬥,堅定國人抗日決心在那?


照你的說法是立場偏頗沒錯,這與「中日摩擦」說法相同:日本進出中國並沒有誰對誰錯。日本(理虧)企圖佔中國便宜這不叫批評日本。「國共摩擦」企圖偏袒國民黨,佔了中共便宜,這不是在批評國民黨

戰後部分談到1943年的三光政策,潘漢年放這很合理,潘與日本「交涉」解決了共軍的壓力,也避免後來一號作戰共軍再遭攻擊,與黨有功,保存共軍實力,備受黨內肯定,這麼重要的百團戰後關鍵人物,怎能遺忘?


一號作戰,日軍的運輸線並未受共軍影響,請重新查證

至於偽軍,那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正中日本人下懷,永遠打不完;況且,偽軍裝備不差卻毫無戰力是人盡皆知,才會成為共軍口中的肥羊(打完還能直接把投降的偽軍"反正",補充共軍所損失的人力)

您真愛逗人笑,珍珠港是美日初次見面,那來的舊情可言?況且珍珠港是海軍,中國戰場是陸軍,左右開弓並不衝突

這波大陸黑客可真兇,他們一都不覺睏倦?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9月5日 (六) 19:05 (UTC)


你老是说我引用官方记载,该不该引用不是看这说法是不是官方,是看这说法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引用某本书籍,那个书中就不能有和官方类似的观点吗?还有我始终不知道你说的官方观点是什么观点,是以什么做依据的,哪些书的观点是官方的,哪些不是?再说了,我能不能说你的观点是国民党的官方观点?

作为历史条目,不是只有能举出来源的内容就可以用,也要看所引用的这些书是不是有足够的学术价值。我前面说的次数已经够多了,如果只要来源的话,我能举出来的和你不同观点的书籍数量是你的10倍都不止,但这是维基百科,这样没意思的。

你要举日本的文献,不要拿二次修饰过的语句。二次修饰过的语句本是就带有主观性的,原文直接列出来,其中含义是什么,大家都能理解。

“擅自”一说,我早就注意到了,你每次改后我都会改回来。可你非要加上,是不是你非要显示出你对彭发动百团的不满?你说的剩下的将领是被动配合,你说被动就被动,几十万官兵英勇杀敌都是被动的?你列出来哪个是被动配合举证给我看看。中共高层说过“千万别打”吗?从彭给中央发去要发动战役的电报,到战役开始中间这么长时间,你是看到了哪份电报哪份文献证明当时中央坚决反对吗?不要总是拿自己的主观观点是想象历史。

我希望你在评价历史的时候,先把个人喜好放一下,更多根据事实来看历史,如果你不肯接受和你喜好不同的观点,那我们讨论的再多也没有意义。我说国共摩擦国民党理亏你就认为是偏袒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所有的战役我都了解,但对于敌后战场共产党的那些战役和牺牲你知道多少呢?抗日战争本是我中华民族巨大牺牲抗敌的壮举,都过了大半个世纪,在抗战的条目中还要老是先想着去贬低他人,这个实在没有意义。

其他的你非要把潘汉年的放在这里,我实在不想再多说什么,就像个笑话一样。至于44年豫湘桂战役时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反攻,我想你并没有先去足够的了解。至于日本在东南亚的战场,你以为日本就只有海军?日本派了多少万的陆军。希望你再多研究一下太平洋战争。

不知道为什么要扯大陆黑客,和条目有关吗,真是莫名其妙。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14:22 (UTC)

刪除字眼不等於修飾語句,擅自可改為私自,二選一沒這麼複雜

還是沒看懂?!依你的說法,國共摩擦國民黨理虧,用摩擦一詞帶過當然在偏袒國民黨,立場的偏頗如何解決?請重新來過(什麼批評國民黨,袒護共產黨?)


中共高層的指示很清楚,不打大仗,小麻雀點點就行了;整肅不就是違背中央指示私自行動?沒人討論百團中中共可有反對

牽制日軍重兵的證據究竟在那?您打算何年何月才願意讓俺開點眼界?

東南亞?因為中國泥淖,需要戰略物資;讓日軍不得閒,這也是中國戰場的過錯?

你一直刪除的那些是日方原文沒錯;另外討教一下,維基格式是什麼?

不該用八路軍,請改用共軍或共產黨軍---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9月13日 (日) 00:15 (UTC)


我说过很多遍了,这个条目是百团大战的条目,对于百团之前的国共摩擦介绍一下就行,不需要花大篇幅详写,要详写可以再开个条目。国共摩擦是中立的说法,也是用的最广泛的说法。说是摩擦不等于说明两方的责任是55开,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把国共摩擦的说法理解为偏袒一方?

还有,整肃的原因并不是搞私自行动,这点你要先清楚,战役之前中央早就收到了报告,而且并没有反对。整肃是因为41、42年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损失巨大,军中有不满情绪,当然权利斗争这种总是避免不了的,彭就作为替罪羊。不过这种整肃是规模很小的,彭也只是被降级。违背中央私自行动一说是在文革中才有的,四几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这种说法。而且条目中的内容也已经写的很清楚,并没有讳言什么。

牵制日军重兵,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日军在41、42年发动重兵对华北进行扫荡。你要了解详细情况,这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我觉得你对共产党的抗日情况了解的很少,你如果去多花些时间去了解一下共产党在抗战期间敌后战场的情况,那我们之间的讨论可以更加有效些。

东南亚战场的问题,我觉得你前后发言毫无逻辑性。你说共产党没有牵制日军,否则日军哪来兵力在正面战场发动战役。我回答说这是因为日军兵力很多,在中国战场的同时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兵力并没有少到不能同时在敌后和正面战场开战。你又说,发动东南亚战争,这也是中国战场的过错?实在是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还有,你最近的修改中,你引用的日军原文我保留着,但那些主观性的二次修饰的语句我还是删掉了。

为什么不该用八路军这个词?大陆十几亿人用了几十年了,没有理由要跟着你的习惯改。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9月13日 (日) 11:57 (UTC)

摩擦帶過與“簡略介紹”並不同,最初加入的介紹就是經過篩選的,並不詳細

國民黨理虧可不是我說的,難不成百團前後國民黨惡行就該遮掩?

你想用摩擦帶過國共衝突沒問題,先引據證明國民政府理虧,再來解決立場偏頗問題(遮掩理虧惡行)

所以一開始,我反對用摩擦帶過國共問題(中國內部戰鬥)


未批准就是私自,與中共高層的總體決策無關,二選一

無所依據沒可能還有「提前發動」或「自主發起」之類的說法,

捫心自問,先斬後奏也會有依據吧?(中共高層指示可自行打大仗)

中共高層顯然來不及反對,因此用「彭暴露了共軍的實力」,頭已經泡下水了,其他將領也一鼓跟風接著上


掃蕩?百團後共軍一路跑,為保留實力連據點都不顧,忙著內鬥無心交戰不稱牽制好嗎?

區區幾萬臨時湊合的日軍就能橫掃“根據地”,那來重兵?日本慶祝通車,也是牽制的一環?

不要語焉不詳的,直接說牽制那些日軍,點出來,沒人要你抄書

況且戰爭好像也不是1942年就結束吧?


日軍的兵力沒那麼多。

建立偽政府,目的就在補足日方兵力不足的部分,毫無疑問日本兵源非常吃緊

中國想用空間來拖垮日本,日本則用「以夷制夷」(偽政府)作為因應

那來的日兵多到可以沏茶悠閒的情形??

邏輯,海軍與陸軍不同,中國當年幾乎沒有海軍,左右開弓沒問題

不打東南亞中國戰事就要提前結束,為了戰略物資不得不去爭奪,揮軍東南亞不是兵力閒得發慌

您究竟想表達啥??


原文中觀戰、掠奪、矛盾都是確實存在的,沒有二次主觀修飾成分

站在日方的立場討論國共問題,如何利用國共矛盾衝攫取利益的文章也沒有偏袒某方的問題


共軍或共產黨軍這是歷史,不是習慣;八路軍的用法才叫習慣(與事實不符,令人詬病的謬誤)

這串討論完全沒有效率可言,純粹浪費生命---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9月13日 (日) 14:02 (UTC)


讨论中你的前后缺乏逻辑性,还有对历史的一知半解,使得和你讨论真是件费事的事情,如果你不想再讨论,那也请你以后不要乱修改条目。我看了你最近修改的内容,完全凭自己喜好,只要说百团好的,删除不需要道理,或者就是修饰加上贬义词。你到现在所有的改动,对战役本身的经过没有做个任何扩充,这个我想是因为你本身就不了解百团战役的经过乃至在抗战中共产党的抗日活动。

我之前说过好几次,我对太平洋战争、抗日战争中所有战役不管是正面战场或是敌后战场,我都有了解,而你对敌后战场还有太平洋战场却是所之甚少。日本太平洋战争投入了多少陆军你知道吗?如果日本只想打中国一个,那他兵源还有的是,只是他野心太大,想把东南亚也打下来。在中国战场的兵力虽无法展开全面攻势,但同时应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一开始时也不吃紧。共产党在敌后牵制日军兵力,又不是说日军就没有兵力发动正面战场战役了。你想了解一下日军大扫荡的详细情况,到处都有书可以去看。

“国共摩擦”这个词你以为是我发明的吗?现在大陆所有的历史书都这么说,不管书的立场是对国民党严厉批评的还是稍微温和点的。这个词本身就是个历史名词,没有偏向性。如果你多看些书,你就知道这个词的使用有多广泛。哪有什么你反对用就不能用到的道理。

八路军的说法就不是历史了吗?莫名其妙。难度我们在叙述正面战场的战役时,也都笼统惯以国民革命军,而不该指明是哪个军吗?再说共产党又不是只有八路军一个军,就算是为了描述准确性也该用八路军。难度什么都得跟着你个人的习惯来吗?维基百科不是你的个人blog。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3:49 (UTC)

不然呢?你只引用些回憶錄,其他日方與大陸史料是誰擴充的?

『日本防衛廰戰史室.中日戰爭.戰爭指導』 與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大東亞戰史-中日戰爭(華北治安戰)』並不是同一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已註明,這種破壞行為竟然無人制止?

直接回答有這麼難嗎?牽制日本重兵在那?算我求你

兵源充足還需要如此分散?百團之戰就因為日軍兵力太過分散,請重新讀一下本條目好嗎?

理虧請引據證明,再來解決包庇惡行的問題。歷史書籍如果表明國民黨理虧卻還想以摩擦帶過(不介紹),的確是立場偏頗

番號為十八集團軍,這是鐵般的事實,八路番號並未打過百團,只在中共官版教科書中出現---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7:26 (UTC)


这两本书我在回退时没有注意,因为你的ref标志没有标准格式化,而且只有书名引用没有内容引用,我误以为是一本书。但我也只是漏掉这一处书名引用而已,而你毫无理由删除我所添加的内容,删除的地方和内容是这个的数十倍,我还没有说你是恶意破坏呢。

我说你就不能自己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吗?你根本就不想去了解,我也没有义务给你上历史课。你始终在不停的宣称你对这些历史不了解,自己去看看书有这么难吗?

“国共摩擦”是一个专用历史名词,你不知道这个是历史名词那是你的事情,没有理由只能使用你知道的名词。本来是个中性词,为什么你非要认为有主观性呢?你的个人主观太明显,以致看到所有说共产党好说国民党不好的就想改。你的这种个人主观喜好对条目的改进和你对历史的客观了解没有益处。

既然番号是国民革命家十八路集团军,那你怎么不索性改成国军好了?十几亿人用了几十年的称谓,因为你不喜欢用就不用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主观。懒得再讨论这个。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6日 (二) 10:05 (UTC)

最後一則通知,警告破壞行為已超過常人忍受極限

1共產黨則在此期間積極擴大根據地勢力,引起日軍內部的關注與探討---- 這是二次主觀加工,與原文並不相符,日方記載確實談到觀戰、掠奪、矛盾,去頭截尾已失去原意

2對於形勢過於嚴重估計---- 這也是二次加工,原文講國府動搖很可能投降,如要引據請尊重原著原貌!

31940年12月何應欽總長覆朱德電:---- 掩蓋真相,破壞條目

要用國共摩擦帶過也可以,先把你的閻錫山拿開!再把抗日戰爭改為中日摩擦!就讓你用,怎樣?夠公正吧?

一長串,結果牽制重兵在那?日軍兵力充足在那?沒有出言羞辱無知,已夠客氣,你竟然還這態度?---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7日 (三) 05:25 (UTC)


你这个人看来是在一些二三流论坛中和人吵架惯了,根本就不懂得好好讨论问题。只会通过一些强词夺理、颠倒黑白的语句来掩盖自己对历史的无知和偏见,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来。你删除我的修改内容不知道有多少节多少字,我还从没说你恶意破坏过。怎么你还最后通牒呀,维基百科不是你的blog。谁在讲道理,谁一直在胡搅蛮缠,我想大家看过上面这么多的讨论,大家心理都会有数。就算你不讲道理,我也不能和你一样,至于听不听就是你的事情了,就当作是给其他想对这个条目做些建设性贡献的人一起来参考。

1共产党则在此期间积极扩大根据地势力,引起日军内部的关注与探讨---- 这是二次主观加工,与原文并不相符,日方记载确实谈到观战、掠夺、矛盾,去头截尾已失去原意

你引用的日方原文我修改时都保留着,现在在看看你自己的条目中写的,“共产党军在中日作战前退避一旁,等国民革命军退出后再获取渔翁之利”。这描述是否主观,我想大家都能得出结论。当然你的是否客观标准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只要贬共产党的就是客观,褒共产党就是不客观了。还有,至于别人能否从原文中得出共产党是“退避一旁”,“渔翁之利”,这个不重要,只要你得出了这点就可以,还有共产党,在你眼里那也肯定就是不属于“中日作战”的“中”这一方了。

2對於形勢過於嚴重估計---- 這也是二次加工,原文講國府動搖很可能投降,如要引據請尊重原著原貌! 既然你说这是我二次加工和原文不符,那你就把这“不符”的原文列出来,让我也来看看有哪里不符。当然前提是你看过原文。噢还有提醒一下,这不是光指《彭德怀自传》的引用,是综合多处的引用,条目中写的很清楚。

31940年12月何應欽總長覆朱德電:---- 掩蓋真相,破壞條目 敢情何总长是没有致电过朱德了,当然这个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凡是夸中共的就是违背客观原则了,当然要删掉。

至于“国共摩擦”一个词,你不想用的话,你在自己的blog中就别用好了,别人没有意见。至于阎锡山那段嘛,晋西事变可是国共摩擦的头等大事,去掉不好吧?不行,晋西事变可是国民党理亏,就算再重要也要去掉,否则就是不客观了。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1:16 (UTC)

廢話不多說,已經警告過,這不是編輯上的爭議

客不客觀不能由單方片面武斷認定,必須拿出證據加以反駁,觀戰矛盾漁利都是原文記錄,嚴重估計是你自行上的(見內文),何覆電也有來源

編輯上的爭議應是有不同來源的說法,而不是單方的嘴上功夫!---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22:37 (UTC)


大家都会看的很清楚,到底是谁在单方面认定定客观标准,是谁凭着个人喜好或者主观意见。比如“八路军”这个词是不能用的,因为这个词只是大陆十几亿人的习惯用语而已,而且才不过用了60多年。“国共摩擦”这个词是不能用的,因为这个名词也就现在学术界广泛使用而已,你从来不用的。至于潘汉年的事,真的假的不管,新四军还是八路军你也不管,地点不对年代不对没有因果这些我都不管,反正是骂共产党的就和百团有关系。至于能用贬义词的地方绝不用中性词,能用中性词的地方绝不用褒义词,只能用褒义词的地方那就删掉不用,这些就是你的客观,我们大家都看到了。

“觀戰矛盾漁利都是原文記錄”,既然是原文那你加到引文中呀,你引用的那些日方原文我哪一次删过你了?改到现在了这么多次也没看到你加到引文中。“严重估计”就知道你不会看原文,我上面前面那段都白写了。每次证据说过了这么多,对自己观点不利的你每次都忽略不看,被反驳过的东西仍然不停拿出来翻来覆去那么几句,真正和共产党抗日相关的历史又不了解。你在条目和讨论页中显示出的主观偏见越多,对历史东拉西扯错误越多,也就越降低别人对你言论的可信度。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5:18 (UTC)

40年代初共军实力并不强

要求像国军那样抗日是不现实的,毕竟国民党控制了大部份国土,成为抗日主力是理所当然的,国军军力是共军数倍,高级军官伤亡比共军多难道不正常吗?

短期和一定時期

這兩個詞代表的都是一個不確定長度,不確定開始與結束日期,判斷的標準會因為時空,地理與文化環境而有差異,無法量化的ㄧ個計算和衡量的標準。他們表示的都是一個在主觀意識上短的時間,可能是數天,數星期或者是數個月。而且,這種比較往往是相對的。一場三天的戰鬥,三個小時可以算短期,一天就不算,可是,打了4年的戰爭,一個月都可以算是短。這兩個詞的使用都是灰色地帶,去爭執誰比較準確,都沒有意義。

所以我建議是目前主要編輯雙方,不要再去動這個詞,而是回復到最近開始修改前的最後一次的狀況。如果要改,那就是以準確一點的數字來修改:三個月,半年之類。-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4日 (日) 13:05 (UTC)

同意尽量寻找一个确定的时间长度。

另外,我也阐述一下自己对于“短期”和“一定时期”的理解。

诚然,两者都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时间长度。但“短期”一词,着重于“短”,更具有偏向性。在百科中,应该尽量避免,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可以称得上“短”。但那样,就有确定时间可以用了,也不用使用“短期”了。

而“一定时期”,虽然也是一段不确定的时间,但不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我建议。在没有确定确切时间的情况下。还是使用“一定时期”。--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1:59 (UTC)

『平漢鐵路於8月25日恢復通車,同蒲路9月8日全線通車,石太路9月20日勉強可通車』

百團第一期結束前恢復通車,不使用短暫?用十多天---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23:20 (UTC)

整个战役总共破坏多少铁路?阁下又列出了多少铁路?

若阁下统计整个战役破坏铁路情况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再得出一个数据,写上去,我绝无意见。

但仅凭三条铁路,是难以服众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6日 (二) 12:21 (UTC)

你以為維基逞口舌就行?你又引據過多少資料?笑話

用癱瘓而不用中斷,原因就在這 ---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7日 (三) 05:23 (UTC)

在这里不用口舌,难道要见面打一架来决定吗?

你说我没引资料,你又引了多少资料?三条铁路就振振有词。你若能拿出足够资料,大家自然服气。--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7日 (三) 11:53 (UTC)

  • (!)意見。如果兩位不能冷靜一下的話,對於編輯與歷史資料的整理不會有任何幫助。我重申一次前面提到的,如果沒有辦法以比較準確的方式表示時間的長短,那麼,無論是短時間或者是一定時間,他們的不確定性都相同,參考維基的編輯方針和精神,這種不確定性引起的編輯爭議,是應該避免持續與擴大,在未能解決之前,應該保留吹的版本。兩位目前提出的都還無法有效呈現一個具體的時間的話,就請先以可以找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而不是相互持續修改。如果被保護起來,兩位的編修計畫就得要暫停。

和兩岸有關的條目在編輯上有一定的困難度,因此合作編寫時需要更多的耐心,有心將這個條目編好是件好事,但是希望兩位能夠互相尊重,心平氣和,假如有些情緒上的想法,不妨等個兩三天再繼續。反正都是歷史了,不是比賽,不會因為多花一兩天,這件事情就會翻盤。-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7日 (三) 13:10 (UTC)

  • Cobrachen兄,具體的通車時間已在條目中,請自行參閱。如採納中斷數天,因為通車時間不一致,日後可能引發爭執;建議改用「區域癱瘓十多日」(此說法標準已放得相當寬鬆,除正太鐵路較為嚴重外,日方都能快速修復),避免談及長短,或明確的中斷時間---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8日 (四) 15:40 (UTC)
    • 具体通车时间已在条目中?这个结论,让人很费思考,难道增加了很多铁路的情况?我遍阅条目,仍旧只看见破坏了什么什么铁路,以及那三条所谓“主干”的铁路的恢复情况。虽被称为“主干”,但这在诸如抗日战争这样的条目中概述,尚可,在这个专门条目中,仍旧只有三条,难道不嫌其太略?若要详细论证这个问题,不妨在条目中列一表格,详细叙述八路军破袭各条铁路及日军恢复铁路的情况,综合考虑。得出一个适当的结论,写上去。当然,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大家一同努力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5:11 (UTC)

奇怪,我引用多少自己不會看嗎?

平漢、同蒲、石太就已經是百團之戰交通上的攻擊主軸了,你竟然看不起這三條?有啥不對?其他零星的破壞誰有能力一一列上?

誰逞口舌之快,大家心裡有數

不談時間長短,用『破壞日軍交通運輸』---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7日 (三) 14:16 (UTC)

其他的破坏是不用列上还是列不上,你心里有数。

主干固然重要,但要确定一件事,就应该全面分析。阁下这种行为,并不能服人。

至于口舌之快,你心里有数。编辑上的问题,我们两个争论又不是一次了。阁下之胡搅蛮缠,我领教很多了。

目前,先不写上时间。我倒没什么意见。--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8日 (四) 09:58 (UTC)

結果一欄放置最終結果,並沒有錯,戰役主軸當然就是最終的重點成果

什麼全盤統計、零星點綴是寫在內文中,而不是現在編輯結果一欄的歧異

誰在胡攪蠻纏,不攻自破!

你也承認在這不逞口舌,還真不知道能做啥...---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23:44 (UTC)


阿撒晡魯你这个人对百团有没有概念?百团第一阶段的最战略目标主要就是破坏正太铁路,在实施战役的同时兼攻击平汉、同蒲等交通干道做策应。到第一阶段为止,正太铁路已经全部被破坏,2/3路基完全被毁。几条辅助干道本来就是策应,十天半月交通中断就达到目的了。敢情到你这儿,最主要战略目标的正太铁路完全破坏就忽略不计了。

你在这个讨论页发表了这么多言论,反映出你的个人的偏见和对历史的无知。对历史不知道,却又全凭主观臆断,你到现在发表了过哪些观点,大家翻翻条目历史都能看到,还能一点不觉脸红这么理直气壮,真是让人佩服。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0:37 (UTC)

這位先生,石太正太都指同一條,的確令人佩服----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22:25 (UTC)


条目的编辑,应该是条目越来越有序而不是越来越杂乱。百团大战这篇条目,还算是一个比较小的条目,不完善处还有不少。

 〖“戰役主軸當然就是最終的重點成果
  什麼全盤統計、零星點綴是寫在內文中,而不是現在編輯結果一欄的歧異”〗

阁下说出这样的话,难道是对条目有益的建议?怎么看都不像。说阁下胡搅蛮缠,并不过分。阁下一直未求进展,只顾僵持,绝对可担胡搅蛮缠。

内文中可以列出最后的统计结果,同事说一些主要的。我特别声明,这里的内文中的主要的,绝不是指只写三条铁路。而是应该写上“主干”和“重要的次级铁路”。

而详细的情况,则可以专门开一个章节,列一表格,详述情况。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

这样,才能使条目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详尽。而不是如阁下之说,只留下所谓“主干”,细节一概不要。--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4:24 (UTC)

現在討論編輯『結果』一欄上的歧異,你竟然硬扯內文

請尊重一下Cobrachen,誰跟你談到內文?誰談到列表?誰說細節不要了?

細節請自行補上,隨時歡迎,你老依靠別人補充,自已卻在一旁口舌纏擾,煩不煩呀---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22:25 (UTC)

正太铁路到9月下旬被完全破坏瘫痪,竟然日方记载中石太铁路到9月20号可以勉强通车。日军真是神兵,铁路路基都没了火车竟然还能开。日方假的不能再假的战报这还分辨不出来?还有条目中通篇日方记载,出处在哪里,麻烦你列一下好吗?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4:51 (UTC)

阿撒晡魯阁下,对于阁下的说法,我是在无语。南大你自己说了什么话都不记得了?

 〖“結果一欄放置最終結果,並沒有錯,戰役主軸當然就是最終的重點成果
 什麼全盤統計、零星點綴是寫在內文中,而不是現在編輯結果一欄的歧異”〗

你都说出这样的话来了,还说不是只要主干不要细节?

还有,你到底把维基当成什么了?什么是“依靠”,我自从注册了维基帐号,就绝没干那种纯粹依靠的事,通常都是合作。维基是大家的维基,既然有争论,难道你就没有义务完善它?居然还扯上“依靠”了。编辑其他条目,遇到争议,通常都能理性讨论,共同添加来源,完善条目。和阁下讨论,丝毫看不到有这方面的意思。即便想求得一些进展,阁下每次都粗暴回应,让人心寒。

还有,正如“马不停蹄”所说,你列的日方记载,如果只有日方这么记,恐怕难以服人。如果你坚持认为可信,也该给出足够佐证,最好是其他方面也有这样的记载才行。

阁下之举,对求得进展,改善条目,毫无帮助。和阁下讨论,让人无奈以极。--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14日 (三) 06:27 (UTC)

嘖嘖嘖~~這串討論也讓本人自覺得很丟人~

請历史研究先釐清『結果』一欄與『內文』的不同,上方的結果欄能否詳細表列出戰役成果?

現在爭論『結果』一欄,並未談到內文上的取捨,怎會扯上內文中的細節???


另外那位仁兄更離奇,石太正太是啥?你問我?

衛立煌、顧祝同部被視為最大威脅造成日軍壓力,才會出動主力,日軍兵力不足又讓共軍滲透進去,因而加強治安

面對才區區幾萬日本人,忙著內鬥、無心交戰還能稱作牽制重兵?請自己看衛顧所應付的少見規模

掃蕩看來並未失敗,確實壓縮共軍地盤---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14:31 (UTC)

看来阁下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理解,本人唯有报以一声叹息。--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14:41 (UTC)

百团之后日军41年之后大扫荡概况

1941年,日军由华中向华北抽调2个师团。1941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先后进行过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以日军为主的扫荡,千人以上规模扫荡170余次,万人以上规模扫荡30次,建立据点和碉堡7700余个,累计使用总兵力83万余人。

1942年,八路军由40万人减少到30万人,解放区总人口由1亿降为5000万以下。

简单列一下其中的几次反扫荡:

  • 晋察冀军区

1941年8月至10月,冈村宁次集中5个师团、6个混成旅、伪军等7万人对晋察冀军区进行“百万大战”大扫荡,至10月,八路军毙伤日伪军5500人,自己伤亡5000余人。

1942年5月冈村宁次集中3个师团、2个混成旅等5万人对冀中平原进行“五一大扫荡”,至6月第,八路军毙伤日伪军11000余人,但自身损失16000余人。

  • 晋冀鲁豫军区

1941年9月,日军2万人对岳南新区进行扫荡,10月起,日军3万人扫荡岳北区。

1942年,日军第36师团1万余人扫荡太岳军区失败,日伪军被毙伤3000余人,但八路军太行分区司令员郭国言、范子侠阵亡。5月,日军集中25000余人扫荡太行北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阵亡,八路军7000余人伤亡。10月,日军再次集中16000余人进行扫荡太岳太行根据地。

1942年4月,日军4个旅团1万余人对冀南地区进行扫荡,第4分区司令员杨宏明阵亡。6月和9月,又两次集中万人以上部队扫荡冀南军区。

1941年,日军32师团等部1万余人扫荡冀鲁豫,4月、9月、12月,又发动3次万人以上扫荡。

  • 晋绥军区

1942年1月,日军1万余人对晋西北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

  • 山东军区

1941年11月初,日军集成4个师团和伪军共5万人发起大扫荡。八路军歼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1400余人,鲁中军区司令刘海涛阵亡。42年10月,日军集中15000余人对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12月,15000余人对胶东大扫荡。

  • 华中

同时在华中,日伪军千人以上扫荡20多次,据点增至2500多处。

以上简单列举了一下敌后根据地反扫荡的一些情况,只列到1942年。很多国民党政治宣传中会说共产党积极扩张消极抗日。我们在回头看了这段历史后,共产党在敌后一直在和日军和伪军进行英勇的作战,广大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再考虑到八路军的人数,他们的战果和牺牲都是非常突出的,共产党在敌后是不是在积极抗日,事实是一目了然的。至于扩张,身处敌后,扩张也是无可指责的,扩大敌后根据地更是应该肯定的,我想没有中国人会认为不该在敌后扩张而该让日本人占领那些地方。

至于条目中说百团后八路军在大扫荡中“化整为零,回避交战”,事实上既没有化整为零,也一直在和日军不间断的交战。还有条目中说这导致了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这个时间上就错误的。日军当时之战略,是准备先消灭卫立煌部消除后顾之忧后,才集中重兵对华北进行大扫荡。不过说中条山比起之前的版本已经好多了,之前说八路军在大扫荡中回避交战,导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真是对历史越不知道的越敢写。

另外条目中说百团是八路军除平型关之外唯一较具规模的游击战,这也是纯粹的政治宣传而已。反扫荡战役中,双方数万人以上的战役就有很多,更别说1944年的根据地局部反攻,和45年的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和8月的全面反攻。

写了这些,是希望有些对共产党在抗日情况不了解的人,也能去花写时间去了解一下之前不了解的历史。国共互相贬低对方的年代早就过去了,现在还这样尤其在抗日的条目中还首先是想着要如何贬低对方,实在是毫无意义。 --马不停蹄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5:43 (UTC)

關於八路軍或十八集團軍的使用

為節省系統資源,請移駕至下方進行討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92%E5%8A%A9%E5%AE%A2%E6%A0%88/%E5%85%B6%E4%BB%96#.E5.85.AB.E8.B7.AF.E5.86.9B.E6.9D.A1.E7.9B.AE ---阿撒晡魯 (留言) 2010年4月27日 (二) 22:12 (UTC)

移动本人条目至此,熟的人补充进百团大战条目或告知我具知名度名称.-- [ ] 2010年3月31日 (三) 08:45 (UTC)

晋西北交通破袭战
日期1940年8月20日9月5日
地点
山西省西北部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和晋西北新军 同蒲铁路忻朔断和忻静公路线据点日军
伤亡与损失
3500余[1]

晋西北交通破袭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交战。八路军破坏铁路40余公里、公路300余公里,缴获炮3门、长短枪200余支[1]

参考来源

  1. ^ 1.0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User talk《八路军·表册》中有关的战斗名称为“同蒲铁路北段和忻静、汾离、太汾公路破击战”,时间是1940.8.20-31日,共出动20个团,日军出动了三个旅团的部队和伪军。建议先扩充百团大战,如果内容足够多再把子条目独立成篇。--Gilgalad 2010年3月31日 (三) 04:15 (UTC)

谢谢,日期差一点-- [ ]
地址的?我补完了,如果按战果搜索的话“同蒲铁路北段破击战”同,但时间接不上,也可能其中一方笔误。-- [ ] 2010年3月31日 (三) 17:29 (UTC)
《八路军·表册》第420页:
  • 战役战斗名称:同蒲铁路北段和忻静、汾离、太汾公路破击战
  • 作战时间:1940年8月20日-31日
  • 作战地点:陕西省朔县至宁武县,忻县至阳曲县、静乐县,汾阳县至离石县,太原至汾阳县
  • 我方参战兵力:第120师和晋西北新军部队共20个团
  • 敌方参战部队:日军独立混成第3、9、16旅团和伪军各一部
  • 主要战果:作战163次。毙伤日伪军2700余人,俘日军25人、伪军142人。缴获长短枪369支、轻重机枪23挺、掷弹筒2个、炮2门、马149匹。击毁车辆8辆、火车一列、船6艘。破坏铁路25公里、公路230余公里、桥梁40座。
  • 附注:此破击战属百团大战中之战斗。我方伤亡885人。
--Gilgalad 2010年3月31日 (三) 17:4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