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楊麗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麗花
楊麗花,1990年代
女艺人
本名林麗花
罗马拼音
Yang Li-hua
别名阿洛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4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至今)
出生 (1944-10-26) 1944年10月26日80歲)
职业演員導演製作人
语言台語國語
配偶洪文棟(1983年結婚;2018年11月4日逝世)
父母父:林火焰 (1910年-2010年)
母:楊好 (1919年-2006年)
出道地点 臺灣
出道日期1950年,​74年前​(1950
出道作品安安趕雞
代表作品歌仔戲:
《陸文龍》
《王文英與竹蘆馬》
《薛丁山與樊梨花》
《君臣情深》
活跃年代1950年至今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金曲奖
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2022年
金钟奖
傳統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1988年《王文英與竹蘆馬》
特別獎
1993年《電視歌仔戲的創新與發揚》
傳統戲劇節目獎
2003年《君臣情深》
楊麗花
漢字 楊麗花
白話字 Iûⁿ Lē-hoa
台語羅馬字Iûnn Lē-hua
跟著母親到高雄唱戲的楊麗花
未成名的楊麗花,跟著母親到高雄唱戲的鏡頭

楊麗花(1944年10月26日),本名林麗花,乳名阿洛,臺灣宜蘭縣員山鄉人,臺灣歌仔戲藝人、電視與電影女演員、歌仔戲戲劇製作人。其夫婿為台灣骨科醫生、前立法委員洪文棟。告別舞臺多年,2016年正式宣告復出,2022年10月獲得第33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2024年2月21日榮獲教育部頒發「推廣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從1947年就上台演出的她,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成為知名的野臺戲演員,也是台灣「電台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的創始者。她於1970年代所組成的「台視歌仔戲團」不僅讓歌仔戲於電視新媒體得以流傳,也培養諸如陳亞蘭紀麗如潘麗麗簡嘉伶葉麗娜等歌仔戲名伶;和柳青葉青小明明並列歌仔戲四大小生。[1]

楊麗花的歌仔戲演出,絕大部分為女扮男裝;這不但是她的演出特色,也是台灣歌仔戲的特色。楊麗花雖為宜蘭人,但其演戲使用臺語時並不使用宜蘭腔,而用臺北腔。[2]

經歷

[编辑]

童星階段

[编辑]

生於1944年的楊麗花,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哥哥(林勝),下有兩個弟弟(林明正、林明亮)及兩個妹妹(林麗香、林麗貞)。並沒有接受任何正規學校教育。1947年起,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所在的台灣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1950年,楊麗花與母親於戲院和外臺演出由該劇團所製演的《安安趕雞》;該戲不但是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也因為楊麗花精湛演出而獲得一般好評。

1940年代末期,歌仔戲仍為全台灣最受歡迎的娛樂或戲劇,因此楊麗花以《安安趕雞》這齣戲劇裡面的演出名字「小安安」(台灣話為「翁安落」)聞名。「翁安落」這個名字,仍為60歲以上歌仔戲戲迷所熟悉。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正式成為「宜春園」歌仔戲劇團的成員,所有演出均為「女扮男裝」小生演出。因為她扮相美,不但迅速成為該團的台柱,隨後的1961年更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灣。這齣戲也奠定她成為「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名號。

內臺戲與電影歌仔戲

[编辑]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於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連同該劇團於當時的台語電影風潮推動下,在1960年代期間演出十數部歌仔戲台語電影。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楊麗花還以「女裝」扮相,於借用30年代台語歌謠歌名拍攝而成的政令電影「望春風」擔綱擔任「女主角」。在1968年與素有「急智歌王」之稱的男藝人張帝,共同演出徐守仁所執導的黑白台語電影「張帝找阿珠」,片中飾演「惠珠」一角;1972年以「安平追想曲」一曲改編成的電影「回來安平港」飾演女主角「阿金」,這些是楊麗花極為罕見的女裝演出。

這階段的楊麗花的演出重心,已從1950年代末期的野臺戲轉為戲院演出的內臺戲。許多戲院甚至為了楊麗花,把本來放映電影的戲院,改裝成適合歌仔戲演出的舞台。

電台與電視演出

[编辑]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時為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的歌仔戲電台演出,雖不是歌仔戲界的第一,但是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同年,甫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台視)看中楊麗花可能帶來的電視廣告收益,特地邀請楊麗花參與演出。而演出戲碼為《精忠岳飛》的楊麗花,以女生身分扮演岳飛,也立即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為1962年演出的《雷峰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事實上,楊麗花也是這三個人當中最活躍的一位。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成為「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黃金時期

[编辑]

1971年,台灣無線電視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如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卻靠連續劇在電視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間代表作有《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薛仁貴征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孫臏下山》、《朱洪武》、《王文英與竹廬馬》與等戲碼,總名《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她表示,與台視合作30年來,她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與台視就著作權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中華民國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重回舞台

[编辑]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影視娛樂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漸次沒落。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也無法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這些因素導致楊麗花所組成的台視歌仔戲團無法繼續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的台灣歌仔戲榮景。

雖然如此,楊麗花仍繼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重新伸出大型舞台,這裡面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其代表作。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歌仔戲提升至另一種新的層次。

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的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2016年3月23日,《台灣壹週刊》報導,楊麗花及其夫洪文棟已分居並協議離婚,原因是洪文棟把家產只分給前妻的4個小孩;同日,楊麗花與洪文棟發出聲明稿駁斥,此報導全屬編造虛構,請《台灣壹週刊》儘速更正[3];同日,導演邱瓈寬說,楊麗花與洪文棟感情很好、沒有財產問題,楊麗花一直把洪文棟的小孩當成自己的小孩[4];同日,《台灣壹週刊》執行副總編輯宋筱玲回應,尊重楊麗花與洪文棟的主張,「我們有我們的新聞來源」,目前沒有打算更正報導[5]

作品

[编辑]

黑膠唱片有聲劇

[编辑]
  • 1969年5月20日初版,《人情悲劇金唱片:安平追想曲》-台語版本,企劃-許丙丁,編劇-鄭志峰,原作、作曲、編曲、指揮-許石。演唱、主演-楊麗花,合演-魏少朋、廖軍達、鄭志峰、玉惠、美雪[6]

電視歌仔戲(黑白)

[编辑]
1966年:
  • 《精忠報國》
  • 《雷峰塔》
  • 《王寶釧》
1967年:
  • 《鎖麟囊》
  • 《八賢王游湖》
  • 《天官賜福》
  • 《三笑姻緣》
  • 《商輅斬文禧》
  • 《一文錢》
  • 《牙痕記》
  • 《丁姑告狀》
  • 《千里送京娘》
  • 《韓信》
  • 《三娘教子》
  • 《陳三五娘》
  • 《孫龐演義》
  • 《路遙知馬力》
1968年: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天作良緣》
  • 《傻公子》
  • 《巫山風雲》
  • 《二度梅》
  • 《宋宮秘史》
  • 《安邦定國志》
  • 《王文英認親》
  • 《白紙告狀》
  • 《妙女婿》
  • 《子母錢》
1969年:
  • 《薛仁貴》
  • 《劉備招親》
  • 《三對佳偶》
  • 《蓮花庵》
  • 《江山美人》
  • 《蜜蜂計》
  • 《薛仁貴續集》
  • 《孟麗君》
  • 《西廂記》
  • 《王寶釧》
  • 《打金枝》
  • 《義薄雲天》
  • 《白蛇傳》
1970年:
  • 《同命鴛鴦》
  • 《販馬記》
  • 《情鎖斷腸紅》
  • 《錯中緣》
  • 《鴛鴦淚》
  • 《蟠龍鏡》
  • 《七劍會金龍》
  • 《夢斷劍嶺》
  • 《浮雲遮月》
  • 《四美圖》
  • 《萬花彩船》
  • 《紅樓夢》

電視歌仔戲(彩色)

[编辑]
1971年:
  • 《相思曲》
  • 《情恨青天》
  • 《春花朵朵香》
  • 《琵琶環》
  • 《紫玉獅》
  • 《血書留痕記》
  • 《馴夫記》
  • 《送鳳冠》
  • 《錯中緣》
  • 《母子會》
  • 《李旦與鳳嬌》
  • 《郎非無義》
1972年:
  • 《再生緣》
  • 《狀元堂》
  • 《巧相逢》
  • 《七世夫妻》
    • 《萬杞梁與孟姜女》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郭華郎與王月英》
    • 《王十朋與錢玉蓮》
    • 《商琳與秦雪梅》
    • 《李奎元與劉瑞蓮》
    • 《韋燕春與賈玉珍》
  • 《月夜琴聲》
  • 《七俠五義》
1973年:
  • 《碧血情天》
  • 《萬花樓》
  • 《隋唐演義》
  • 《楊家將》
1974年:
  • 《三千金》
  • 《孟麗君》
1975年:
  • 《忠孝節義圖之秦雪梅與商琳》
  • 《忠孝節義圖之洛神》
  • 《大漢英烈傳》
  • 《春江萬里情》
1979年:
  • 《俠影秋霜》
  • 《蓮花鐵三郎》
  • 《青山綠水情》
1980年:
  • 《俠骨英雄傳》
  • 《薛平貴》
  • 《陸文龍》
  • 《龍鳳再生緣》飾 元成宗
1981年:
  • 《鐵扇留香》飾 夏侯昭
  • 《情海斷腸花》飾 樂親王如意
  • 《鐵漢金鹰》
  • 《傳奇故事》
    • 〈嫦娥與后羿〉
    • 〈精忠報國〉
    • 〈楊宗保與穆桂英〉
    • 〈蔡松坡與小鳳仙〉
    • 〈甘國寶過台灣〉
    •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82年:
  • 《薛丁山》
  • 《西江月》
  • 《楊家將》
  • 《恩怨情天》
1983年:
  • 《萬花樓》
  • 《虎膽義魄》
  • 《洛神》
  • 《薛仁貴征東》
  • 《白衣童子》
  • 《七俠五義》製作人,未演出
1984年: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狸貓換太子》飾 范仲華
  • 《風流才子唐伯虎》
  • 《年羹堯新傳》
  • 《花月正春風》
1985年:
  • 《韓信》
  • 《擎劍雙驕》
1986年:
  • 《薛剛》
  • 《皇上難為》
  • 《鐵漢柔情》
  • 《孫臏下山》
1987年:
  • 《狂花飄雲夢》
  • 《王文英與竹廬馬》
  • 《王伯東告御狀》
  • 《朱洪武》
1988年:
  • 《新西江月》
  • 《英雄殘夢》
  • 《李靖與紅拂女》
  • 《薛丁山與樊梨花》
1989年:
  • 《紅樓夢》
  • 《泥馬渡康王》
1990年:
  • 《伴鬼闖江湖》
1991年:
  • 《新狄青》
1992年:
  • 《巡按與大盜》
  • 《乞丐与千金》【製作,未演出】
1993年:
  • 《順治與康熙》
1994年:
1996年:
  • 四季紅》共四單元
    • 〈亂世情深〉
    • 〈落花盈淚〉【製作,未演出】
    • 〈苦海思親〉【製作,未演出】
    • 〈七品巧縣官〉
1997年:
2003年:
2019年:
  • 忠孝節義》共四單元
    • 〈萬古流芳〉
    • 〈孝感動天〉
    • 〈斷機教子〉
    • 〈路遙知馬力〉

電視劇

[编辑]
  • 大野遊龍 飾曹玉

電影歌仔戲

[编辑]
  • 賣油郎
  • 陳三五娘
  • 鄭元和與李亞仙

舞台歌仔戲演出

[编辑]
  • 1968:《蝴蝶杯》
  • 1970:《情鎖斷腸紅》
  • 1976:《孟麗君》
  • 1980:《唐伯虎點秋香》
  • 1981:《漁孃》
  • 1982:(三月與十月兩度下鄉公演)
  • 1983:(新聞局安排赴美國紐約百老匯劇場、日本東京武道館公演。 赴菲律賓馬尼拉大劇院公演)
  • 1984:(全國巡迴公演兩個半月)
  • 1985:(赴馬來西亞、新加坡公演)
  • (為慶祝台灣光復四十周年到中興新村義演)
  • 1987:(赴日本札幌劇院公演)
  • 1991:《呂布與貂蟬》(首度在國家劇院公演)
  • 《唐伯虎點秋香》(西雅圖、休士頓、洛杉磯、舊金山公演)
  • 1992:《漁孃》(宜蘭員山公園義演)
  • 1995:《雙槍陸文龍》(國家劇院)
  • 2000:《台灣梁祝》(國家劇院)
  • 2001:《台灣梁祝》(全國巡迴公演)
  • (赴日本東京武道館和寶塚劇場以及九州博多劇院公演)
  • 2007:《丹心救主》(國家劇院)
  • 2012:《薛丁山與樊梨花》(臺北小巨蛋)

特別演出:個人電視特別節目

[编辑]
  • 1975 台視國慶特別節目【百美圖】
  • 1976 台視特別節目國語歌唱劇【三對佳偶】
  • 1980 台視特別節目【萬花筒】
  • 1983 台視特別節目【楊麗花的世界】
  • 台視特別節目【女兒心:楊麗花的奮鬥史】
  • 1984 台視特別節目【楊麗花的獻禮】
  • 1986 台視特別節目國語劇【西遊記】
  • 1987 台視新春特別節目【楊麗花賀新春】
  • 1988 台視特別節目【楊麗花向三軍致敬】
  • 1997 台視新春特別節目【迎春接福新年好】

個人大型活動

[编辑]
  • 1983 《台灣電視公司楊麗花歌仔戲團答謝觀眾聯歡會》(中華體育館,台視特別節目)
  • 1986 《楊麗花千萬個感謝》(中華體育館,台視特別節目,楊麗花、江吉雄製作,康弘黃西田洪麟田文仲主持)
  • 1987 掌聲響起:勞動節慶祝晚會(中華體育館)
  • 1988 《楊麗花向三軍致敬》(金門,台視特別節目,田文仲主持)
  • 1994 「關愛鄉土:疼惜我們的所在」晚會(台中市中興堂臺灣省政府、台視、《聯合報》與《民生報》共同主辦,台視特別節目〔以《楊麗花關愛鄉土特別演出》為名播出〕,陳美鳳澎恰恰主持)

電影作品

[编辑]

唱片專輯

[编辑]
年份 專輯名稱 唱片公司 曲目
1983年 《楊麗花紀念專輯:快樂人生》 新格唱片
曲目

A

  1. 快樂人生
  2. 心酸酸
  3. 夜夜為你來失眠
  4. 六月茉莉
  5. 春宵吟
  6. 四季謠

B

  1. 過五更
  2. 小鎮情歌
  3. 今夜又是落雨眠
  4. 一支小雨傘
  5. 補破網

獲獎

[编辑]
年份 獲提名 獎項 結果
1985年 《风流才子唐伯虎》 第20屆金鐘獎戏剧节目传统戏曲类 提名
1988年 《王文英與竹蘆馬》 第23屆金鐘獎傳統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獲獎
《朱洪武》 提名
1991年 《新狄青》 第27屆金鐘獎 傳統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提名
1992年 亞洲傑出藝人獎 獲獎
1993年 《電視歌仔戲的創新與發揚》 第28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獲獎
2002年 台灣十大傑出女性 獲獎
2003年 《君臣情深》 第38屆金鐘獎傳統戲劇節目獎 獲獎
2022年 第33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獲獎

延伸閱讀

[编辑]
年份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2002年1月5日出版 《台灣電視風雲錄》 何貽謀(前台視節目部經理) 台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570517352
2007年9月10日出版 《歌仔戲皇帝:楊麗花》 林美璱 時報文化 ISBN 978957134727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歌仔戲影星殞落!四大小生之一柳青4日過世 享壽72歲. 三立新聞網. 2015-11-06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2. ^ YouTube上的2013.02.17 【台灣演義】歌仔戲國寶 楊麗花
  3. ^ 吳玫穎、洪秀瑛. 「分居離婚全屬虛構」楊麗花夫婦聲明全文. 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 2016-03-23 [2016-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4. ^ 【更新】楊麗花洪文棟合體發聲明 斥婚變「全屬虛構」. 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6-03-23 [2016-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5. ^ 王靖怡. 楊麗花駁婚變 要求壹週刊更正. 中央通訊社. 2016-03-23 [2016-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6. ^ 人情悲劇:安平追想曲 (民國58年5月20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江武昌 2012-05-1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