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潘菲洛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万·潘菲洛夫
Иван Панфилов
于1963年发行的潘菲洛夫少将纪念邮票
昵称阿克撒卡尔
老爹(Батя
出生(1893-01-01)1893年1月1日
俄罗斯帝国萨拉托夫省彼得罗夫斯克
逝世1941年11月18日(1941岁—11—18)(48岁)
苏联莫斯科州沃洛科拉姆斯克区
墓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效命 俄罗斯帝国(1915-1917)
 苏维埃俄国(1917-1922)
 苏联(1922-1941)
服役年份1915年-1941年
军衔少将
统率苏军316师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苏联英雄(追授)
列宁勋章
红旗勋章(3次)
红军建军二十周年奖章
配偶玛莉亚·科洛米耶兹
1921年结婚—1941年结束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俄语: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анфилов,英语: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1893年1月1日—1941年11月18日),苏联将军,位阶少将,知名于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指挥苏军316师抵抗德军,后来战死沙场获追授苏联英雄

生平[编辑]

早年生活[编辑]

潘菲洛夫在1893年1月1日出生于彼得罗夫斯克。当潘菲洛夫的妈妈在1904年去世后,其被逼以12岁之龄辍学,到当地的商店工作[1]。而他的爸爸则在1912年逝世[2]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潘菲洛夫获俄罗斯帝国陆军征召,并被派遣到第638奥尔平斯克步兵团。该团后来成为西南方面军英语Sou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的其中一支部队,参与布鲁西洛夫攻势,潘菲洛夫也在此期间获陛升为中士。在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后,潘菲洛夫获其同僚推举为苏维埃议员[3]

俄国内战和波苏战争[编辑]

位于哈萨克阿拉木图的潘菲洛夫半身像

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战随即爆发,潘菲洛夫当时在1918年自愿加入仍未成形的红军,并担任由夏伯阳率领的第25步兵师英语25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其中一个排长。1919年3月,该师被派往乌拉尔山脉对抗由亚历山大·杜托夫指挥的哥萨克白军。同年秋天,潘菲洛夫所属的团转往察里津,参加对阵安东·邓尼金部队的战役。在战事期间,他因确诊患上斑疹伤寒而被迫辙离至军队后方[4]

在1920年4月康复后,潘菲洛夫自愿回到现役,随后被任命为第100步兵团的排长参与波苏战争,并在同年9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党员编号:0291274)[2]。鉴于其在战争中有着出色表现,他在1921年获颁红旗勋章[5]。之后潘菲洛夫加入乌克兰第183边防营,并参加了针对当地游击队的反叛乱行动。1921年,他入读基辅谢尔盖·加米涅夫步兵学校。同年,潘菲洛夫与玛莉亚·科洛米耶兹(Maria Kolomietz)结婚,后者之后为他生下五个小孩,分别是女儿瓦莲京娜(Valentina)、叶甫根尼娅(Evgenia)、加琳娜(Galina)和玛雅和独子弗拉德连(Vladlen)[2]

在1923年9月毕业后,潘菲洛夫被指派到第52雅罗斯拉夫尔步兵团担任连长[4]

中亚[编辑]

1924年3月,潘菲洛夫自愿前往突厥斯坦军区英语Turkestan Military District,参与对抗穆斯林巴斯玛奇运动。隔月,他被任命为第一突厥斯坦步枪团的其中一个连长。同年10月,潘菲洛夫获调任军团附属学校的校长。1925年8月,他重返战场,在帕米尔高原指挥一支前哨部队。1928年4月,潘菲洛夫升迁为团长,并担任了三年[4]。为了纪功他在巴斯马奇运动的表现,他在1929年获授予第二面红旗勋章[6]

1931年6月,潘菲洛夫成为第八独立步枪营的指挥官。隔年11月,他调任为第九红旗山地步兵团的团长。从1935年起,潘菲洛夫开始在塔什干弗拉基米尔·列宁红旗军事学院英语Tashkent Higher All-Arms Command School任教[4]。1937年9月,他被任命为中亚军区英语Central Asian Military District的参谋长。隔年潘菲洛夫被任命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军管人员,1939年1月26日再升任为集团军指挥员英语Combrig

1940年6月24日,潘菲洛夫获授予少将军衔[7]。隔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爆发,他也随即动员前往前线。同年7月12日,潘菲洛夫正式被任命为在阿拉木图新设立的苏军316师的指称官,其士兵多数为哈萨克或吉尔吉斯人[8]

莫斯科战役[编辑]

潘菲洛夫(左)、316师参谋长伊万·谢列布里亚科夫俄语Серебряков,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中)及该师的政委谢尔盖·伊戈罗夫俄语Егоров,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视察古塞涅沃俄语Гусенёво村,此为潘菲洛夫生前最后一次被人拍到

1941年8月27日,第316师抵达邻近列宁格勒博罗维奇,随后被编入第52军。八天后,该师成为预备军的一部分,并在战场后方待命了一个月[9]。同年10月7日,德意志国防军发动台风行动,316师随即被调派到莫斯科地区,并在三天后抵达。他们被部署到由中将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第16军英语16th Army (Soviet Union)的左翼,负责保卫作为莫扎伊斯克防线的一部分,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长约41公里的控制区[10]

10月15日,德军攻入莫扎伊斯克防线,但经过两周的战斗后苏军渐陷劣势,于是守军决定后撤,仅留下包括第316师在内的师团留守。但该师随后也不敌德军,被迫与第16军的其余部队一起撤退至莫斯科,尽管人员伤亡惨重,第316师仍相当大的程度上延迟了德人往首都的推进,为莫斯科的守军争取了大量时间。11月11日,潘菲洛夫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个人勇气而获颁第三面红旗勋章[11]。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奥弗利英语Richard Overy的说法,在莫斯科战役中担任总指挥的一级上将格奥尔基·朱可夫指明潘菲洛夫若是撤退的话便会被枪决[12]

第316师在杜波塞科沃俄语Дубосеково (посёлок станции)村附近的新防线于11月15日至16日被德军攻破;苏联报纸后来声称在16日,该师第1075团的28名士兵英语Panfilov's Twenty-Eight Guardsmen在战斗中摧毁了18辆德国坦克,同时也麈战至最后一人。但随后在1948年,一位苏联军事法官调查证实该故事为夸大其实[13]。第316师的败北令第16军的侧翼遭受威胁,罗科索夫斯基也因此被迫要求大本营预备队英语Stavka调动第78西伯利亚步枪师英语78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预备役到战场。第78师的士兵在到达的三天后被迫撤退,但由于苏联的奋力抵抗和天气条件,德军的推进速度减慢,战局逐渐陷入僵持状态[14]

11月17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通过法令,授予第316师近卫军地位,并把其重新命名为近卫第8步兵师[15]。隔天,一群战地记者到达位于古塞涅沃俄语Гусенёво村的潘菲洛夫指挥所,向他们传达法令。但当他们在简要说明状况时,第316师遭到迫击炮轰炸,潘菲洛夫在此期间被炮弹碎片击毙,终年48岁。国防委员会的法令在当天正式生效[16]

遗产[编辑]

战后[编辑]

多瓦托(左)、塔拉里钦(中)和潘菲洛夫的纪念碑

1941年11月23日,近卫第8步兵师正式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的称号,以纪念其战死的原指挥官,而该师的士兵往后则被称作“潘菲洛夫的士兵”。第8步兵师在潘菲洛夫死后参与了苏军的反攻,并在同年12月将国防军赶出莫斯科,之后又参加了多场重要战役,包括二战末的库尔兰包围战,当时该部队正围攻身处在拉脱维亚的德国人[17]

1942年4月12日,潘菲洛夫获追授苏联英雄,其遗体随后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其坟墓两侧为同获苏联英雄的列夫·多瓦托英语Lev Dovator维克托·塔拉里钦英语Viktor Talalikhin[18]

文学[编辑]

苏联小说家亚历山大·贝克英语Alexander Bek通过曾在苏军316师旗下服役的哈萨克士官巴维尔然·莫梅舒雷的口述下,编写出正面肯定潘菲洛夫此人,并在苏联和国外都很受欢迎的三部曲——《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英语Volokolamsk Highway》、《几天》(Several Days)和《潘菲洛夫将军的预备役》(General Panfilov's Reserve[19]。其中《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在以色列国防军古巴革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德国家人民军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且通常用作激励士兵。该书同时也是海纳·穆勒在1984至1987年间创作的五部剧本的同名系列之一,其第一章《俄罗斯开局》(Russian Opening)为基于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戏剧《洪堡王子英语The Prince of Homburg (play)》,而莫梅舒雷则负责诠释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20]

战后莫梅舒雷亦开始写作,并在其多本著作中谈及邻近沃洛科拉姆斯克的战斗,包括《莫斯科在我们身后》(Moscow is Behind Us)和《我们的将军伊万·潘菲洛夫》(Our General, Ivan Panfilov[21]

争议[编辑]

2016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馆长谢尔盖·米罗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访问,公开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传说是故意编造出来的[22]。同年3月16日,他宣布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请辞,同时否认是基于外界压力才请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专注于科学上的工作”,并说:“如果这不是我的决定,你觉得我会吭声不出吗? […] 我离职一事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23]

2016年10月,俄国文化部长佛拉迪米尔·梅丁斯基为潘菲洛夫28近卫军辩护,表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造的;即便没有潘菲洛夫这个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个不容干犯的的神圣传说。会这样做的人都是丑恶的人渣”[24]

以潘菲洛夫命名的地方[编辑]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潘菲洛夫公园英语Panfilov Park, Bishkek

流行文化[编辑]

潘菲洛夫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曾被以下三位演员饰演:

  • 弗谢沃洛德·萨纳耶夫(Vsevolod Sanaev)- 电影《莫斯科在我们身后》(Moscow is Behind Us,1968)[27]
  • 乔治·布尔科夫英语Georgi Burkov - 迷你电视剧《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Volokolamsk Highway,1984)[28]
  • 康斯坦丁·斯蒂普纳科夫(Konstantin Stepnakov)- 《莫斯科保卫战》(1985)

参考资料[编辑]

  1. ^ Heroes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Sarat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3-20. Saratov News. 28 April 2010.
  2. ^ 2.0 2.1 2.2 Panfikov's curriculum vita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1., quoted in an article by Dmitry Yazov.
  3. ^ 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2.. Retro-almaty.kz.
  4. ^ 4.0 4.1 4.2 4.3 Michael Parrish. Sacrifice of the Generals. Scarecrow Press, Oxford (2004). ISBN 0-8108-5009-5. p. 279.
  5. ^ List of the Recipients of the Order of the Red Banner, 1920-2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dkv.narod.ru.
  6.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sc.sci-lib.com.
  7. ^ A Biography of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prfsb.ru.
  8. ^ Ivan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2. Biography.kz.
  9. ^ A History of the 316th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msv.ru.
  10. ^ A History of the 8th Guards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kert.ru.
  11. ^ Ivan Panfilov on hrono.ru..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12. ^ Overy, Richard. Russia's War. Penguin. 1999: 116–117. ISBN 0-14-027169-4. 
  13. ^ Chris Bellamy. Absolute War. Knopf (2008). ISBN 978-0-375-41086-4. pp. 307-8.
  14. ^ Rodric Braithwaite. Moscow 1941: A City and Its People at War. Tantor Media (2006). ISBN 978-1-4000-4430-6. pp. 283-284.
  15. ^ A History of the 8th Guards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kert.ru.
  16. ^ Mikhail Katukov. In the Vanguard of the Primary Strike. Voenizdat, Moscow (1974). pp. 83-4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0-01..
  17.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r60.ru.
  18. ^ Ivan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26.. Novodevichye.ru.
  19. ^ Alexander Be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vlit.net
  20. ^ Jonathan Kalb. The Theater of Heiner Müller. Limelight (1998). ISBN 0-87910-965-3. pp. 52.
  21. ^ Baurzhan Momyshul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17.. Lit.kz.
  22. ^ Balmforth, Tom. Russian Archive Chief Out After Debunking Soviet WW II Legend.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16-03-17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23. ^ There i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in my dismiss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ommersant, 16-March-2016
  24. ^ Bone, Harry. Putin backs WW2 myth in new Russian film. BBC News. 2016-10-11 [2016-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英国英语). 
  25. ^ Climbing the Panfilov Pea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 Marechko, 1998.
  26.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history.ru.]
  27. ^ Moscow Is Behind 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MDb.com
  28. ^ Volokolamsk High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ino-teatr.ru.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