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缘战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地缘战略主要描述基于台湾地理型态、位置与国家实力对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地缘战略。台湾的地缘战略是以海洋岛国为基础,位于太平洋边缘,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战略位置,也是在东亚土地面积最小与人口最少的地区;经济上倚靠对外航海与航空交通贸易生存,政治军事上间受陆地与海上强权中国大陆与太平洋霸权美国影响,军事上台湾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共同利益包括美国对台军售,由美国提供台湾自我防卫武器,协防西太平洋的安全与稳定,政治上台湾目前实行与美国共同价值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并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的经贸文化交流。[1][2][3][4][5]

历史[编辑]

荷西时期正值大航海时代,荷兰与西班牙等殖民海权经营战略以台湾作为海洋贸易路线上的转运站。

明郑时期认为台湾地理的“横绝大海,肆通外国,且沃野千里,可足其食”等特质,可以作为其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大清帝国治理台湾时期,是以台湾为军事战略考量,据守台湾以保障清帝国最富庶的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四省得以专注发展经济,从1683年水师提督施琅澎湖战胜东宁王国后,占领台湾到1895年割让台湾给日本的212年期间,直到晚清时期19世纪中叶开始因为英、法、日等列强觊觎才开始重视台湾

大日本帝国甲午战争时先占领澎湖,而后透过马关条约占领台湾,治理台湾时期以台湾为第一岛链之一,作为围堵东亚大陆国家势力的南方基地。

美国地缘战略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将台湾定义为“亚洲地中海”三角点中的北方地点,另外两个地点为台湾东南方澳洲的约克岬,以及台湾西南方的新加坡,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认为在欧亚大陆强权、美洲大陆与英国、日本等海洋强权外的亚洲地中海也是另一战略地点。[2]

发展[编辑]

准则[编辑]

2008年台湾地缘战略提出台湾的地缘政治准则(英语:Geopolitical Codes):[2][6]

  1. 台湾的国家利益外在友邦:美国与日本依照美日安保条约形成的海上同盟
  2. 回应台湾的国家利益外在友邦:美国与日本依照美日安保条约形成的海上同盟,增加与中国以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上的连结;建立台湾与日本,以及台湾与美国的双边安全保障条约;战略整合发展以“能力为基础”与美国、日本等民主国家的战略如何整合为考量,而非发展以“威胁为基础”独自面对中国军事威胁[7]
  3. 台湾的国家利益外在威胁:目前唯一宣称对台湾领土拥有主权,并其国内法律威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攻击台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4. 回应台湾的国家利益外在威胁: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淡交策略,军事上防卫中国威胁,发展吓阻中国发动战争的军事能力
  5. 借由民主政治制度程序,与台湾民众对话,形塑上述战略观念并实行

方向[编辑]

1991年的台湾的亚太战略一书中提出台湾地缘战略为:西和中国、北联日本、南进东南亚。[8]此地缘战略偏重地缘经济层面,忽略国防安全,其中西和中国部分,不论在民进党或国民党的执政时期,在经过20多年的经验几乎完全失败。

1997年台湾大学政治系杨永明教授架设的“台湾安全网站”[9]对于台湾的安全研究策略定为“经营美日、交往中共、置身亚太”三大方向,其中提供网页版的文献目录,发行的中英文周报“英语:TSR Weekly Report”订阅读者包括英国、美国学术与军方人员。[10]

2001年李文志教授提出台湾对美国可诉求牵制中共、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门户与民主人权价值;对中共进行双边和解,避免两岸关系过度紧张;对日本可以顺势结合“综合性安全”的合作与经济产业合作;与澳洲、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建立亚太多边安全体系,在强权权力平衡之间扮演中介缓冲的共同体;中共因为南海议题上与东盟国家产生摩擦之际,台湾可以亚太多边安全体系成员与东盟国家拓展资金、技术与市场合作关系。[11]

2008年台湾国际研究学会出版的台湾国际研究季刊中“台湾地缘战略”论文提出的发展方向如下:[2]

  • 国家内部:政治制度持续保持自由、民主制度,军事力量发展必须有足够保障国家对外海域的航海与航空贸易交通安全
  • 中国大陆关系:维持军事上自我防卫能力,防止中国人民解放军侵犯台湾,对中国大陆保持主权独立而不挑衅
  • 多边关系:与以美国、日本为核心的海洋同盟发展更多军事、政治、外交关系

2009年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进行“台湾安全与建构两岸和平机制”研究计划所成立的“台湾安全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刘复国[12][13][14]教授以“两岸外交休兵、军事互信”两个方向探讨提升台湾安全的策略。刘复国教授提醒台湾不应该低估中国想要强化争议的意图[12]

2016年9月25日瑞士信贷集团公布全球军力报告,台湾位居全球第13名,也是世界武器进口国第5名。[15]全球火力英语Global Firepower发布2017年全球军事排行台湾排名为19名。[16]全球火力英语Global Firepower发布2018年全球军事排行台湾排名为24名。[17]

2018年3月13日日本安全战略研究机构举办的“印太战略之下台湾机会”研讨会中,台湾外交部吴志中次长也参与致词,前美国国防部亚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海军陆战队退役中将格雷格森(英语:Wallace Chip Gregson)提出,防卫台湾与防卫日本本质上是一体两面,日本航空自卫队退役中将小野田治认为:台湾在全球通讯,区域航线,网络与网络安全领域都有关键位置,台湾也是提供给全世界各国如何观察解读中国的重要参考依据;台湾应该把握机会与日本、美国发展具体接触与关系。美国战略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资深专员葛什内克(英语:Kerry Gershneck)指出台湾以勇气、尊严承受了世界其他国家从未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希望台湾、日本与美国能在人道救援方面共同演练。[18]

海权纲领[编辑]

1994年政府颁布“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启动了李登辉总统时期、陈水扁总统时期与蔡英文总统时期的三波南向政策。

台湾的海洋国家发展于2004年颁布“海洋政策纲领”,纲领第一条定位台湾是海洋国家;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书”为海洋战略指导方针,政府必须结合国内资源来运用海洋资源、拓展海上运输、发展确保台湾海洋权益的政策;2015年6月16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政府组织改造的海洋四法。

2016年10月6日,蔡英文总统接受读卖新闻专访时表示,台湾、日本都属于海洋国家,双方可以在“台日海洋事务合作”对话,讨论共同问题,发展共同利益;海洋国家对比岛屿国家的定位差异,在于岛屿国家相对于海洋国家较为封闭与向大陆扩张倾向;而海洋国家重视商业贸易大于领土扩张意识。日本在2000年后由“日本国际论坛”(英语:The Japan Forum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海洋政策研究财团”(英语:Ocean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等智库协助推动建立海洋国家定位与战略,并依此与美国在海权利益互动。

2016年蔡英文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作为海洋国家战略的执行政策;2018年4月28日中华民国海洋委员会成立负责台湾的海洋政策,下辖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国家海洋研究院[5]

外交关系[编辑]

东亚国家整体趋势均朝向民主政治的体制发展,但仍有中国、北韩、越南、缅甸等国家维持专制独裁,如果台湾能与东亚地区的日本、蒙古、韩国、印度等民主国家形成“民主社群”,则可以增加民主体制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繁荣并强化区域安全。[7][19]

中国大陆[编辑]

美国[编辑]

美国对台政策可能随不同政党主政与时空环境有所变化,但关系基础仍建构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一个中国政策[20]

2007年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提出美国与台湾地缘战略的关系:[21]

  • 欧美与东亚地区国家海空运以台湾海峡为通道,平均每天有750艘货轮或油轮通过台湾海峡,因此台湾海峡安全也是美国利益[15]
  • 中国若增加对台湾的影响力,会影响美国强权地位
  • 台湾的国防可协助美国监控中国与苏联的海空军,若能提供军港或机场与美国合作,将能进一步提升台湾战略地位

2011年11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发表演说时表示台湾是美国重要的经济与安全伙伴。

2013年3月1日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李模楷强调台湾应该在全球战略中融入一体并扮演适当角色。

2015年5月15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Joseph Bosco英语Joseph Bosco外交家杂志指出台湾位居重要战略地位,美国对于台湾的承诺与防卫会影响周遭国家对美国政策的信任程度。

2019年6月18日国家亚洲研究局英语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智库的座谈会上,斯坦福大学台湾民主与安全项目主任祁凯立(英语:Kharis Templeman)表示台湾是美国重要经济伙伴,位于美国第一岛链战略位置的台湾是防止中国扩张的重要堡垒,在台湾政治上的自由与民主也给中国人民有另一条道路选择的机会,美国对台政策也会影响美国与其他地区盟邦日本与菲律宾的互信,台湾事实独立是美国利益所在,不会成为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谈判的交易筹码。[22]

国际环境伙伴计划[编辑]

行政院环保署美国环保署合作的国际环境伙伴计划(英语: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IEP)是基于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美国在台协会签订的“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及美国在台协会环境保护技术合作协定”在2014年成立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计划,计划执行以来共有美国、日本、德国、越南、菲律宾与印尼等国家参与,加强台湾与美国以外的第三国建立环境保护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23][24]。计划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 汞污染监测
  • 空气质量保护
  • 管理电子废弃物
  • 建立台湾与美国之间的校园友善跨国校际伙伴
  • 支援全球环境教育伙伴(英语:Glob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nership)计划

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编辑]

由美国在台协会与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共同成立的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英语: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GCTF)将在人道援助、公共卫生、环境保护、能源、科技、教育与区域发展等领域进行台湾与美国的合作,并建立国际交流平台[25][26][27]

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的成立,象征台湾已经从接受国际援助的领受者,成长为提供援助者,这是一个分享台湾强项与专长的伙伴关系交流平台。[28]

科技[编辑]

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网络安全与新兴科技国际研习营”与日本共同举办,另外也有智利与墨西哥等25个印度太平洋地区合作伙伴参与,这次聚会有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 、美国国务院联邦通讯委员会与美国执法部门的专家共同参与。这次聚会也聚焦在电信网络5G技术的安全议题,印度太平洋区域的日本、澳洲与台湾都已经公开支持《布拉格提案》(英语:Pargue Proposal[29]以保障国内的电信网络通讯安全,研习会后的“印太资安政策论坛”及“国际资安网络安全与新兴科技卓越中心”将会持续进行合作事项[30]

民主[编辑]

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的“培养媒体识读以捍卫民主”工作坊促进讨论如何增进公民对媒体资讯的识读,将社会舆论专注在辨识真实讯息与造假讯息,提供对大众有益的公共论述、凝聚社会共识、讨论公共政策优劣与加强民主运作效能,让公民有意义的参与政治决策向政府问责,同时仍要保障言论自由,其中包括鼓励广告商协助强化本地具可信度的独立媒体。[31]

日本[编辑]

由于台湾地缘战略位置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日本是亚太地区中最重视台湾周边海域的国家,在美日安全咨商会议(英语: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SCC)提出的2005年版本“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英语:The Guidelines for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中,将台湾海峡纳入其周边事态范围内,自2015年起,当第三国对日本或美国产生威胁时,日本可以在日本周边以外包括台湾海峡等区域与美国合作防卫。[32][33][34]

文化交流[编辑]

日本的日本证券、东急、国际教育协会等非营利组织,每年会提供台湾清寒子弟奖学金,与免收学费的公立学校名额,每年得到奖学金的学生数达到1,040人。2004年台湾赴日本留学的学生数量达到4,100人,部分留学生会选择在日本就职。2005年9月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代表日本政府向东吴大学蔡茂丰教授授与旭日中勋章,成为日本与台湾断交后首次政府的授勋活动。根据日本外务省公布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人前往台湾有112万人,也有退休的日本人在台湾南投埔里购置地产定居。台湾街道也常见如三越伊势丹高岛屋百货公司、便利商店等日本企业,道路上也常见日本品牌汽车,在台湾也很容易买到日本商品,日本文化已经走入台湾家庭。[35]

民众观感[编辑]

2015年度台湾民众对日本观感之研究”民调显示最喜欢日本的台湾民众有56%,其中越年轻的民众对日本好感人数越多;2016年12月,日本“中央调查社”民调显示,日本人“对台湾感到亲近”的比例为66.5%,“信任台湾”的民众比例为55.9%,以“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价值观对台湾好感的民众为52.5%,认为“台日关系良好”的民众比例为60.2%。

2017年初台湾与日本交流协会从“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正式“正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2017年3月日本在与台湾从1972年断交以来,首次有现任官员:总务省副大臣赤间二郎来台。台湾与日本双边也在投资、航空议题上签署合作文件。

合作面向[编辑]

日本与台湾可能合作的面向为人道救援、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情报交流、国防与航太防卫装备的转移等领域。

贸易[编辑]

交际贸易上日本是台湾第3大贸易伙伴与外资、技术重要来源之一,台湾是日本第4大贸易伙伴,2016年双边贸易总额602亿美元,台湾对日本有32件投资,总金额为45.04亿美元,日本对台湾有458件投资,总金额为3.47亿美元,双方总投资金额为48.51亿美元。

台湾与日本双方已经签署台日租税协定、渔业协议与投资协议等20多项,但是尚未签署“台日经济伙伴协定”的更进一步双边贸易协定。

争议[编辑]

双方争议在于日本对台湾渔民渔获量的限制、日本核灾区食品输入台湾、日本占领钓鱼台列岛与冲之鸟岛等渔权争议。[36]

领海议题[编辑]

南海[编辑]

2015年台湾外交部发出“南海和平倡议”,就历史、地理与国际法南沙、西沙、中沙与东沙群岛为中华民国固有领土,并且以“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执行倡议[37][38]

  • 以自我克制避免提升南海紧张情势
  •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法精神与原则进行协商,并维护南海地区航海与航空安全,协商建立海洋合作与行为规范
  • 搁置主权争议,争取与各国共同开发海洋资源
  • 针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人道援助、灾害救援与打击海上犯罪等议题与各国建立合作及协调机制

针对南海岛礁的领土争议,退休驻美外交人员提出台湾抑制中国在东海与南海的海权,以提升台湾在日本、东南亚与美国等国家的战略地位。[39]

中华民国科技部在南海从1978年起就支持进行Winter MONEX(1978-1979),TAMEX(1987 5/1-6/30),SCSMEX(1998 5/5-6/25),DOTSTAR(2002-2012),SoWMEX/TIMREX(2008 5/15-6/30)等多项南海科技研究实验,2017年起与国际学界海洋大陆年(英语:Years of the Maritime Continent)协调进行观察、模拟南海地区气候变化的“南海-海洋大陆区对流与大尺度环交互作用”计划,其中也包括对南海海洋的潮汐、涌生与波传播等研究。[40][41][42][43][44][45]

东沙群岛[编辑]

太平岛[编辑]

对于台湾治理的太平岛,因为与其他南海岛礁受潮汐影响需要人工填沙建筑工事不同,太平岛可以符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享有12浬领海,24浬邻接区,200海里经济海域与大陆礁层,此将涵盖中国在南海占领岛礁,并且与菲律宾巴拉望省的200浬经济海域与大陆礁层重叠,因此台湾有与菲律宾划界海域界线需求。若台湾在太平岛设置先进雷达设备,掌握南海岛礁军事设备与军事活动,便可与台湾友邦分享相关军事雷达讯息,或达到情报交换的政治效益。对于中国大陆人民与渔船适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禁限水域进行执法,而对越南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则适用1998年中华民国领海及邻接区法,以维护中华民国(台湾)的领海主权。[46][47][48][49]

中央研究院在太平岛设置宽频地震观测站,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维护,资料透过卫星传输到中研院地球所机房后,以站名:TW.VNAS上传到地震学研究机构联合会全球地震观测数据库。[50]

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太平岛设置L-波段(L-BAND)信号电缆的预警气象雷达,最大观测距离达480公里,涵盖大部分南海海域,范围可及菲律宾巴拉望岛。[51]

钓鱼台列岛[编辑]

2012年8月台湾马英九总统针对台湾方宣称拥有主权的钓鱼台列岛,提出由中国、日本与台湾三方和谈的“东海和平倡议”以“搁置争议、寻求共识、和平解决、合作开发”为原则,期望透过中国、日本与台湾三方和谈的“东海和平倡议”解决由日本实质治理,美国以日本治理钓鱼台列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支持日本治理的议题;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政府面对钓鱼台议题采取优先考虑中国反应,对美国与日本采取不合作态度策略。[52][53]

挑战[编辑]

经济黑洞[编辑]

东亚国家经济互相依赖,造成区域国家之间彼此的影响力道加强,由于中国吸收东亚国家诸多资金、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造成日本、韩国与台湾等周边国家的负面影响,有人以“经济黑洞”形容中国经济模式对周围国家的影响,并且中国对台湾采取经济边缘化策略。[7][54][55]

社会竞争力[编辑]

台湾的竞争力相对于中国与日本两国,优点是反应迅速,行动力强、两性平权与精致优质的服务业,缺点是国际品牌的行销宣传能力不足、擅长制造但缺乏创意与原创能力、对于台湾以外国际社会变化的危机意识不足。[56]

相关题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许文堂 主编;王云程;李明峻;林颖佑;陈文贤;陈俐甫;陈仪深;蔡东杰;赖怡忠. 七○年代東亞風雲: 台灣與琉球,釣魚台,南海諸島的歸屬 問題. 前卫出版社 台湾教授协会. 2015-09-14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余家哲、李政鸿. 安保條約與東協安全機制對台灣安全之比較 (PDF). 2008-08-08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1-23). 
  3. ^ 自由開講》怎麼看待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 自由时报. 2017-02-17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中文(台湾)). 
  4. ^ 范畴. 台灣的選擇:地緣悲情之子,還是領先東亞轉大人. 联合报. 2017-10-03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中文(台湾)). 
  5. ^ 5.0 5.1 李世晖. 臺日關係中「國家利益」之探索:海洋國家間的互動與挑戰. 2017-08-21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6. ^ Geopolitical Codes.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英语). 
  7. ^ 7.0 7.1 7.2 萧新煌、李明峻. 變動的東亞與台灣因應策略 (PDF). 2005-12-05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6). 
  8. ^ 许介鳞. 台灣的亞太戰略. 张荣发基金会.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1) (中文(台湾)). 
  9. ^ Taiwan Security Research, TSR.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英语). 
  10. ^ 台湾大学. 「臺灣安全研究網站計畫」簡介. 2011-06-13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1. ^ 李文志. 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略! (PDF). 2001-05-03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8). 
  12. ^ 12.0 12.1 刘复国, Ray Hsieh. 台灣國家的安全戰略 (PDF). 2014-02-12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3. ^ 鞏固經營南海的政策抉擇 - 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 - 主題論壇 - 兩岸公評網. [2019-05-02] (中文(台湾)). 
  14. ^ 罗添斌、林晓云. 任中國南海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劉復國仍未辭. 自由时报. 2014-07-06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作者:酆邰. 正視中國崛起: 台灣外交新戰略. 独立作家, 2017. 2017-02-01 [2018-09-02]. ISBN 97898693886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5) (中文(台湾)). 
  16. ^ 涂钜旻. 2017全球軍力排行 美國穩居龍頭 台灣第19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时报. 2017-05-12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湾)). 
  17. ^ 2018年全球軍力排行出爐 台灣退步到24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时报. 2018-04-13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台湾)). 
  18. ^ 杨明. 專家:“印太戰略之下台灣機會”. 美国之音. 2018-03-13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中文(台湾)). 
  19. ^ 萧照平. 國際忌憚中國夢 台灣取得下棋戰略位置 - 新聞專題. 中央广播电台. 2018-05-15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台湾)). 
  20. ^ 王元纲. 中共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角色 (PDF). 2004-04-09. [失效链接]
  21. ^ 作者:陈建民. 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秀威出版, 2007. 2007-06-01: 147 [2018-09-02]. ISBN 97898669097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中文(台湾)). 
  22. ^ 美学者:台湾事实独立是美利益所在不会成为美中交易筹码. 美国之音.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中国大陆)). 
  23. ^ 環保署全球資訊網. 2018-07-06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中文(台湾)). 
  24. ^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成效概述. 2018-07-06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中文(台湾)). 
  25. ^ 公众外交协调会. 臺美簽署「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瞭解備忘錄.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5-06-01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中文(台湾)). 
  26. ^ 赵婉成. 美台簽署“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備忘錄. 美国之音. 2015-06-01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中文(台湾)). 
  27. ^ 美國在台協會. 美国在台协会. 2015-06-01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中文(台湾)). 
  28. ^ 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 美国在台协会. 2018-10-1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中文(台湾)). 
  29. ^ Leigh Hartman. Countries agree on 5G security in Prague. ShareAmerica. 2019-05-13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英语). 
  30. ^ 美国在台协会副处长谷立言. 網路安全與新興科技. 美国在台协会. 2019-05-2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台湾)). 
  31. ^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斯科特•巴斯比.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工作坊. 美国在台协会. 2018-10-1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中文(台湾)). 
  32. ^ JOINT STATEMENT 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2005-02-19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英语). 
  33. ^ Yujen Kuo. 解構 2015 年美日防衛合作指針 (PDF). 2015-07-25. 
  34. ^ 吕芳城. 現階段臺灣地緣戰略地位對亞太國家之影響 (PDF). 展望与探索月刊. 2015-10-02 [2019-1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19). 
  35. ^ 作者:巴殿君. 冷戰後日本對台灣政策研究. 崧博出版, 2019. 2019-01-23. ISBN 9789576817656 (中文(台湾)). 
  36. ^ 薇拉夫人的國際關係料理藝術》如何從「台日友好」提升「戰略夥伴關係」的幾點建議. 自由时报. 2017-10-19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中文(台湾)). 
  37. ^ 条约法律司. 南海和平倡議. 中华民国外交 部. 2015-05-26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中文(台湾)). 
  38. ^ 馬總統好棒棒!「南海和平倡議」獲美國讚揚. SETN 三立新闻 网. 2015-05-27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中文(台湾)). 
  39. ^ 林正二. 自由廣場》台灣要當亞太戰略的棋手. 自由时报. 2018-07-06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中文(台湾)). 
  40. ^ 李侑珊. 陳良基率團登東沙島 展現南海研究實力 - 中時電子報. 中时电子报. 2018-08-17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中文(台湾)). 
  41. ^ 理學院電子報 No.35.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中文(台湾)). 
  42. ^ 科技部-南海-海洋大陸區對流與大尺度環流交互作用.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中文(台湾)). 
  43. ^ 國際海洋大陸觀測計畫. [2016-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英语). 
  44. ^ 聚焦南海》台灣需要一部完整的「南海攻略」(一). 自由时报. 2018-08-29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6) (中文(台湾)). 
  45. ^ 文/邱智渊. 邱智淵觀點》南海行為準則出爐 台灣南海主權誰維護? 國際 新頭殼 Newtalk. 新头壳newtalk. 2018-08-04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台湾)). 
  46. ^ 聚焦南海》太平島的戰略價值正在提升. 自由时报. 2015-11-02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中文(台湾)). 
  47. ^ 聚焦南海》台灣該不該占領南海無人島礁?. 自由时报. 2015-12-07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0) (中文(台湾)). 
  48. ^ 聚焦南海》台灣要在正確的時間向南海區域傳達正確的信號. 自由时报. 2015-12-22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中文(台湾)). 
  49. ^ 洪哲政. 南沙太平島40砲猛 養護成本曝光. 联合报. 2018-07-12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中文(台湾)). 
  50. ^ 科技部-南海國際科學中心計畫辦公室.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中文(台湾)). 
  51. ^ 藉國際科學合作強化主權 太平島設氣象雷達 - 鏡週刊. 镜周刊. 2016-10-10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中文(台湾)). 
  52. ^ 陈清泉. 東海倡議的和平地理學. 台湾醒报. 2013-08-24 15:00:00 +0800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中文(台湾)). 
  53. ^ 赖怡忠. 建構台灣的戰略認同 (PDF). 2008-07-08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3). 
  54. ^ 黄登兴,张静贞 2000:125
  55. ^ 叶卫平 2001:134
  56. ^ 近藤大介,译者:泓冰. 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 看台灣如何加強競爭力. 野人. 2014-07-30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