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川秀包
毛利秀包 | |
---|---|
时代 | 安土桃山时代 |
出生日期 | 永禄10年1月18日(1567年2月26日) |
逝世日期 | 庆长6年3月22日(1601年4月24日) |
改名 | 才菊丸(幼名)→大田元纲→小早川元总→秀包→秀直[1]→毛利秀兼 |
戒名 | 瑞光院殿玄済道叱大居士 |
洗礼名 | 西默盎(シマオ) |
墓所 | 普贤寺(山口县下关市) |
朝廷官位 | 从四位下、筑后守、侍从 |
主君 | 丰臣秀吉→毛利辉元 |
藩 | 长州藩士 |
氏族 | 毛利氏→大田氏→小早川氏→毛利氏 |
父母 | 父:毛利元就、母:乃美大方 养父:大田英纲、小早川隆景 |
兄弟 | 毛利隆元、五龙局(宍户隆家正室)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穗井田元清、椙杜元秋、出羽元俱 天野元政、末次元康、毛利秀包 义兄弟:立花宗茂 |
妻 | 正室:桂姬(大友宗麟之女) |
子 | 元镇(吉敷毛利家继嗣)、元贞、 小早川能久(小早川家继嗣)、 女(井原元以正室)、 女(毛利元景正室)、 于佐手(黑田长政养女、黑田家臣吉田重成继室) |
毛利秀包(日语:毛利 秀包/もうり ひでかね Mōri Hidekane,1567年1月18日—1601年4月24日),又名小早川秀包(日语:小早川 秀包/こばやかわ ひでかね Kobayakawa Hidekane),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他是毛利元就的九男,母亲是乃美大方。幼名才菊丸。通称藤四郎、市正、内记,原名元纲、元总,后改名秀直、秀兼,皈依天主教后取洗礼名西默盎(日语:シマオ,葡萄牙语:Simão),官职为治部大辅、从四位下筑后守、侍从,法号玄济道叱。他的妻子是大友宗麟之女桂姬(洗礼名马真塔,Maxentia)。
生平
[编辑]少年转折时期
[编辑]元龟二年(1571年)1月,元就将5岁的才菊丸送往备后国豪族户坂家为养子继承,5月,备后国另一豪族大田英纲无嗣死去,在其遗臣平对马守和渡边河内守数度对元就的恳愿下,才菊丸转为继承大田家成为当主,元服后取名为大田元纲(通称市正)。
天正七年(1579年),秀包三哥小早川隆景虽已至50天命之年却仍膝下无子,在其家臣向毛利家当主毛利辉元请求后,秀包因此成为了三哥隆景的养子,入继小早川家为嗣,改名为小早川元总。并由椋梨景家、龟门景信、横山景义等家臣辅佐。
天正十年(1582年),控制日本近畿一带的的织田信长葬身火海死于本能寺的明智光秀叛变,当时正在攻略毛利家的织田家臣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于备中高松城迅速与毛利家议和,并提出要毛利家交出吉川经言(吉川广家)和元总为人质,因此两人被送往大坂,然而秀包不同于广家,因其美少年的容貌姿态特别受到秀吉的宠爱,受到很好的待遇。而吉川广家早早便被秀吉送返毛利家了。
天正十二年(1584年)3月,17岁的元总随秀吉出战德川家康于小牧·长久手一地的小牧·长久手之战,5月参加竹鼻城水攻,战后,秀吉令养女大友宗麟之女桂姬(又名孝子、引地君)与元总订下婚约,并从自己的名字中选出“藤”和“秀”字下赐给元总,因此改名为藤四郎秀包。并于翌年1月受领河内国1万石俸禄。
四国、九州时期
[编辑]天正十三年(1585年)3月参加纪州杂贺征伐,6月参与四国征伐,并作为小早川隆景的先锋横渡濑户内海,于冰见原之战击退了金子元宅及长宗我部的增援后进攻高尾城,秀包此时讨取了长宗我部家臣花房亲兵卫。随后于7月进攻金子元春(金子元宅之弟)所处的伊予国金子城,在包围之时奋勇与敌军战斗,并击退敌方援军,攻落了城池,此战战况惨烈俗称“天正之阵”。四国征伐结束之后因功受领了伊予国宇和郡大津城3万5千石。
天正十四年(1586年)也随养父隆景参与九州征伐,期间和吉川元春、黑田孝高、黑田长政参与攻略小仓城、宇留津城,更在围攻高桥元种的丰前国香春岳城时,于隆景攻打北门引诱敌军之际,秀包带领家臣爬上石垣并与敌军展开激烈的铁炮战,最后成功进入敌城并斩杀三名敌将,且里应外合使自军攻破城门遂攻陷香春岳城,因此功绩,毛利辉元赐给秀包“青江之御刀”、隆景也给秀包一把“备前兼光”太刀,更从秀吉处拜领“粟田口吉光”太刀。
随后秀包参与进攻了筑后豪族草野家清的发心岳城,家清所筑此城易守难攻并曾经数度击退秋月种实、立花道雪的军势,就连丰臣军此次也一度遭到击退,但最终在秀包等丰臣大军持续攻击压力下形势不利而出走城池,下山逃进了善导寺,但随后被秀吉之计谋诱出,使其自刃而亡。
天正十五年(1587年)7月,九州征伐结束后小早川隆景获封筑前国及筑后国共30万7千石,秀包从中获领了筑后国三郡7万5千石,并筑起久留米城为居城,此时因秀吉之命改通称为内记。
同年9月九州肥后国因为不满新任国主佐佐成政的检地措施而爆发国人豪族一揆,于10月秀包担任讨伐军的总大将极为活跃,率领筑前国、筑后国及肥前国的各大名包围和仁亲实、亲范、亲宗三兄弟的田中城,此战秀包以二重之栅包围城池,打算令其兵粮耗尽再行攻城,这期间在安国寺惠琼的调略下,亲实的妹婿边春亲行反叛,此时秀包和立花宗茂为主力奋勇攻进城中,从包围开始历经38天终于攻下了敌城。
而秀包和宗茂两人因此时互相欣赏而结为义兄弟,并一同于1589年受领侍从的官位且获赐“丰臣氏羽柴姓”和“桐御纹”,秀包因此被人称“羽柴久留米侍从”。
天正十六年(1588年)正式将之前订下婚约的桂姬迎入筑后久留米城,翌年嫡男元镇诞生。因桂姬受父亲大友宗麟影响而信仰天主教之缘故,秀包也做为天主教大名而活跃,接受洗礼名西默盎(日语:シマオ,葡萄牙语:Simão)。
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包受到大友家的依赖,以鸿门宴般的计谋诱杀了领地内的高良山神社座主・麟圭、了巴父子,并于城下建设天主堂,聚集了7000多位天主信者。此事并非是宗教对立,而纯粹是武力抗争,因原本的座主是支持大友家的丹波良宽,其弟麟圭背叛了良宽夺取座主之位并支持与大友家敌对的龙造寺隆信,故而大友家委托秀包讨伐麟圭。且之后秀包招来麟圭的末子・秀虎丸(尊能)继承了座主之位。
朝鲜征战时期
[编辑]文禄元年(1592年)秀包配属于小早川隆景为出兵朝鲜的第六大队之一,率领1千5百兵力出战。于全罗道攻略之际守备竹嶋城并于大鼓城之战立下“一番旗”的战功并讨取多数敌人而攻下此城。
文禄二年(1593年)明军于平壤大败日军小西行长,这时对比不战而逃的大友义统,坚守城池的秀包受到了众人的赞叹。随后于1月26日参与中、日、韩三方的碧蹄馆之战,秀包作为日军先锋队四号队出战,作战期间遭到明将・李平胡的奇袭,恶战之时虽然秀包持枪冲锋却损失重臣横山景义等八位家臣,自身甚至落马但也奋力讨杀敌将,并勉强的抵住攻势会合隆景军先阵的粟屋景雄、井上景贞两队,并在隆景的指挥下和同年的义兄弟立花宗茂以及宇喜多家名将户川达安共同逼退明、朝鲜联军。秀包因此战功获得加增5万5千石共13万石领地俸禄并叙任筑后守的官位。
同年6月,日军约9~12万兵力进攻庆尚南道晋州城打算开辟前往全罗道之进路,为第二次晋州城之战。然而城北方的星州一带有明军刘𫄧以及周边其余明军共约三万余分散驻屯于各地,且宜宁一带有朝鲜军金命元、李薲、权栗、宣居怡、郭再祐、高彦伯等五万余集结[2],13日朝鲜军前往晋州城东方的咸安为援军打算拦截日军。为此秀包和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共四千兵力作为先锋前往迎击,先以立花军2百为疑兵引诱朝鲜军出击未果并且也无夜袭的机会后两军伪退诱敌,14日早朝在立花军先击破追来的敌军第一阵七千兵后,两军又合作纵横于一万七千兵的朝鲜军第二阵中,遂使朝鲜军出走咸安城退守鼎岩津后无心再战于15日撤退往全罗道的全州,部分朝鲜军以金千镒为首等七千兵力逃往晋州城。 而日军虽于29日攻下晋州城,并于7月5日~7日进击全罗道求礼、谷城,但因南原城难以攻略而于9日撤退,晋州城也在此后因日军改往南部沿岸筑城而进行破弃。后同年9月2日,做为小早川秀包军先锋的问注所统景、问注所正白兄弟于晋州城西南方二十余里的河东郡攻略朝鲜牧使所防守的城池时遭遇明将刘𫄧来援,兄弟与之奋战激斗仍不敌先后战死损失数百人,立花宗茂为援救小早川军而前往与刘𫄧军对战,刘𫄧军不敌败退往晋州城[3]。
文禄3年(1594年),养父隆景从丰臣氏迎接羽柴秀俊(亦即后来的小早川秀秋)为养子。传说中,由于40岁的辉元膝下无子,秀吉有意将秀俊作为养子送进毛利家继承。但由于隆景认为秀俊的器量不足手腕不行,不配继承毛利家,从而打算牺牲小早川家来护主毛利家,秀俊为养子继承,秀包因此成为小早川家庶流分家,时人称久留米小早川,重视毛利氏家血统的隆景于是面谒秀吉,建议将辉元的堂弟毛利秀元作为辉元的养子继承毛利家,自己则接受秀俊为养子继承小早川家。但此说存疑,因早在文禄元年(文禄1592年)丰臣秀吉已指定毛利秀元为毛利辉元继承人。
文禄4年(1595年),隆景正式隐居,让出小早川家家督之位,继承小早川家当主的是秀秋而不是秀包。此时,隆景仍然从秀吉处获封筑前国5万石领土。
庆长二年(1597年),养父隆景于三原城病逝,享年65岁。秀包收到噩耗后,仍随军再征朝鲜,这时秀包再次镇守竹嶋城,期间因患病而令家臣林包次代为出战,维持了小早川军的士气。同年10月,秀包和筑紫广门守备星州的谷城,期间遭到明军李如梅数千军势的猛烈进攻,就在城池快被敌军攻陷之际,秀包与广门带领家臣脱出城池,并会合小早川秀秋派来的援军山口正弘(山口玄蕃、宗永)、南部光显(南部无右卫门),趁夜色昏暗从城外夹击大败敌军,之后便向竹嶋城撤退[4]。
庆长三年(1598年),因秀吉之死,日军从朝鲜撤退回国。秀包与立花宗茂于露梁海战时,遭到明、朝鲜军船的阻挡,双方皆以铁炮互击,此时秀包施展精湛的铁炮术并以爱用的铁炮“雨夜手拍子”射杀敌兵,最后和立花军共同突破敌船,之后安全回国。
关原晚年时期
[编辑]庆长五年(1600年)在关原之战参加西军,于8月守备大坂城的玉造口御门。9月3日,近江国大津城主京极高次反叛西军,领3千人笼城,西军则以秀包的八哥末次元康(毛利元康)为总大将率1万余人前往攻略,然久攻不下,秀包和立花宗茂因此被毛利辉元和石田三成调往大津城,9月13日开始了猛攻,即使秀包奋力抑制了敌军的攻势并突进了城内,但是战事之激烈仍令秀包损失了6名部将且有3名重臣负伤,然而在立花军的奋勇进攻和安排至长等山的大炮轰击下,京极高次终于9月15日开城投降,然而却接到关原的西军也在同日战败,秀包和宗茂遂放弃大津城撤退到大坂城。
到达大坂城的秀包和宗茂定下与东军俱灭的决心,强烈要求毛利辉元于大坂城笼城抗战,但是因辉元已经答应德川家康保全领地的劝降(事实上减封仅剩周防国及长门国)而拒绝抗战。这时宗茂原本想和秀包回领地抗战,但是秀包以自身毕竟为毛利一族,不得不为保全毛利本家为由不愿对德川家再起抗争,因此有一说法两人为了不互相因为家族的决定牵累对方于是在安艺蒲刈一地断绝了义兄弟的关系。
此时的九州在秀包和宗茂不在居城之际,于10月14日黑田如水和锅岛直茂共3万7千人攻击了秀包的居城久留米城,城中仅有宿老桂广繁和白井景俊等家臣以及守备士兵5百余人,据《黑田如水传》所载 [1],秀包于出战前交代两位宿老若听闻西军战败,久留米城遭东军攻击之际,必定要尽力死守,要是快被攻破之际,就杀了秀包之妻与子并奋战至死,然而对方若是黑田如水的军队,由于两家交情良好,秀包也认为如水是重情义之人,加上两家都信仰基督教,特别吩咐绝不可与之对战,务必开城,且可安心将秀包妻、子托其保护。
于是两位宿老接受了开城劝告交出城池,并交出秀包正室桂姬以及长男元镇和一名女儿为黑田家人质,桂广繁也交出四男黑寿丸为锅岛家人质。
此后秀包同宗茂被没收领地除封大名,秀包这时于大德寺剃发入道法号“玄济道叱”,之后随毛利辉元乘船回国之时病倒。11月,秀包于长门国赤间关的宫元二郎馆修养,最后于翌年3月23日病逝,享年35岁,葬于现今于山口县下关市丰北町泷部的西乐寺(普贤寺)。后于久留米境内建有以秀包为祭神的小早川神社。
人物
[编辑]秀包是毛利元就九个儿子当中,被认为是最和元就相似的人物,承袭了文武双全之才能,并且精于铁炮术。对于毛利本家以及小早川家并没有作出任何背叛和名誉受损之事,并于文禄・庆长之役中展现过人的武勇,有着莫大的贡献。
秀包原本是小早川隆景于筑前国及筑后国的30余万领地久留米城的继承人,然而于文禄三年(1594年)因为早先丰臣秀吉之子秀赖的诞生,秀吉急于排除其他有继承丰臣政权的养子,其中的姑侄木下秀俊(小早川秀秋)便是其一,秀吉原本打算令秀秋成为毛利辉元的养子,好打算令秀秋继承毛利家的实力势力,加上秀秋为当时闻名的愚笨之人,难保未来不会毁了宗家毛利家,因此事被小早川隆景识破,因此令毛利辉元收其四哥穗井田元清之子毛利秀元表明其为后继者的身份地位,而隆景则打算牺牲自己的小早川家迎入秀秋为养子继承,秀包因此成为小早川家庶流,一时另称久留米小早川氏。而此事在之后的关原之战后也有人如此遗憾:“若是小早川本家是由秀包继承,那么便不会有小早川的叛变所造成的西军之败。”
秀包因为其妻桂姬和其父大友宗麟信仰基督教的关系,自己也于天正十四年(1586年)在九州下关受洗取名为“シマオ・フィンデナオ(Simao‧Findenao)”,并积极于领地发扬基督教。后于1591年5月13日诱杀反对基督教的筑后高良山座主・麟圭父子,终于在久留米城下建设天主堂,传闻领地内有多达7千人的基督教信者,并于1600年曾有宣教师到久留米替7百余人洗礼。然而传说秀包于朝鲜患病以及关原之战战后迅速病死也是因为诱杀麟圭父子的关系(一说高良山一事为单纯的领地控制镇压,对新领主小早川氏不满的麟圭父子将其肃清后,仍然保留麟圭末子秀虎丸继承高良山座主延续其宗教地位)。
秀包死前,因小早川秀秋在关原之战叛变响应东军袭杀西军,觉得小早川姓氏是叛臣之姓,非常反感耻辱而恢复毛利姓氏,不与小早川秀秋同姓。长子毛利元镇则在毛利辉元的庇护下领有长门国吉敷郡7千石,为吉敷毛利家之祖。三子小早川能久延续小早川家名,并出仕辉元之子毛利秀就。
家臣
[编辑]- 白井景俊(白井兵库头、洞竹)
- 白井包俊(白井忠助)
- 桂广繁(桂民部大辅、快友)
- 桂繁次(桂纪伊守、孙次郎)
- 椋梨景家(椋梨越前守)
- 椋梨包祐(椋梨越前守、主殿)
- 林长早(林大藏、包次、次郎兵卫)
- 横山景义(横山肥前守)
- 龟门景信(龟门雅乐助)
外部链接
[编辑]- 赤猿日吉,《小早川秀包》,[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063425/http://ranhk.org/samurai/samurai.php?fm_no=180%5D%EF%BC%8C2006%E5%B9%B411%E6%9C%8823%E6%97%A5%E6%9B%B4%E6%96%B0
- 《镰仓党の历史》,[2][永久失效链接],2006年11月23日更新
脚注
[编辑]- ^ イエズス会の资料による。
- ^ 依《([//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14711/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36355/14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戦史・朝鮮役 (本編・附記),141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载,此时明将刘𬘩五千屯星州八莒、王必迪兵数未详屯庆州(一说尚州)、吴惟忠五千屯善山凤溪、祖承训、李宁、葛逢夏兵数未详屯居昌、查大受、骆尚志、宋大斌六千屯南原共约有三万于兵力。朝鲜将领有都元帅・金命元、平安巡辺使・李薲、全罗巡察使・権栗、全罗兵使・宣居怡、防御使・李福男、助防将・李継郑、郑名世、庆尚左兵使・高彦伯、右兵使・崔庆会、忠清兵使・黄进、京畿助防将・洪季男、星州牧使・郭再祐、倡义使・金千镒、义兵・高従厚在宜宁、昌宁集结约五万兵力。
- ^ 『問註所家譜』.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續本朝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三-後陽成天皇八 P.5560』. [2016-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