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施启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启秉
国家明、清
国侯
鹿门
氏族浔海施氏
出生明崇祯十三年正月廿四
(1640年2月15日)[1]:9
逝世清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十
(1709年8月15日)
亲属
父亲施象吾(施象莪)
元配曾氏
侧室范氏
兄弟兄:启登、启壬
弟:启诏
世榜、世魁 (曾氏)
世衮、世黻 (范氏)[1]:145

施启秉(1640年2月15日—1709年8月15日),又有记为施秉施东[注 1]国侯鹿门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与施琅同为浔海施氏第十六世,两人均是第七世祖的后代,而施启秉为二房之后,施琅为三房之后[1]:9;其子即修建八堡圳施世榜。他曾参与过施琅攻台之役,主导过安海镇的重建工作,与其子来台后在凤山县一带拓垦、经营蔗糖业等。

生平

[编辑]

施启秉参与施琅攻台之役后,立下军功,于族谱记载因此而授有左都督一职,而在《安海志》里则记载其曾任官职为“军功都司佥书,授明威将军”[1]:10。此外他可能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古陵把总,而后移驻安海龙山寺之西,康熙三十年(1691年)泉州知府高拱干清丈田产时,施启秉主导因海禁荒废的安海镇重建工作,兴建民房与店屋租给迁返者而致富,但后来因为在镇内原为高、王、黄、李等大族祖居地兴建六座施家大厝,引发这些大族不满,他们除在镇内圈地建屋,使得后来出现金厝围、高厝围、林厝围等地名外,也联名告状,施琅遂将其调离,而后施家与这些邻族达成和解[1]:16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启秉与长子施世榜移居台湾凤山县,落籍,并于台湾府城(今台南)购置宅邸、凤山县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港东上里一带置田产,经营糖业与稻米业[1]:23。施家在下淡水溪一带的田园约有三千多甲,大租额有三万多石左右[1]:42。后来施家父子两人约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左右开始招募人手到半线(今彰化)开垦,但后来施启秉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逝世,开垦事业交由长子施世榜来执行[1]:59、263

注释

[编辑]
  1. ^ 启为排行字,故简称为秉;施东一说最早应源自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可能是误看或传抄错误[1]:7-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黄富三. 《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 南投市中兴新村: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年. ISBN 978-986-00-8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