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啟秉
外觀
施啟秉 | |||||||||||||
---|---|---|---|---|---|---|---|---|---|---|---|---|---|
國家 | 明、清 | ||||||||||||
字 | 國侯 | ||||||||||||
號 | 鹿門 | ||||||||||||
氏族 | 潯海施氏 | ||||||||||||
出生 | 明崇禎十三年正月廿四 (1640年2月15日)[1]:9 | ||||||||||||
逝世 | 清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十 (1709年8月15日) | ||||||||||||
| |||||||||||||
施啟秉(1640年2月15日—1709年8月15日),又有記為施秉、施東[註 1],字國侯,號鹿門。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祖籍河南固始。與施琅同為潯海施氏第十六世,兩人均是第七世祖的後代,而施啟秉為二房之後,施琅為三房之後[1]:9;其子即修建八堡圳的施世榜。他曾參與過施琅攻臺之役,主導過安海鎮的重建工作,與其子來臺後在鳳山縣一帶拓墾、經營蔗糖業等。
生平
[編輯]施啟秉參與施琅攻臺之役後,立下軍功,於族譜記載因此而授有左都督一職,而在《安海志》裏則記載其曾任官職為「軍功都司僉書,授明威將軍」[1]:10。此外他可能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古陵把總,而後移駐安海龍山寺之西,康熙三十年(1691年)泉州知府高拱乾清丈田產時,施啟秉主導因海禁荒廢的安海鎮重建工作,興建民房與店屋租給遷返者而致富,但後來因為在鎮內原為高、王、黃、李等大族祖居地興建六座施家大厝,引發這些大族不滿,他們除在鎮內圈地建屋,使得後來出現金厝圍、高厝圍、林厝圍等地名外,也聯名告狀,施琅遂將其調離,而後施家與這些鄰族達成和解[1]:16。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啟秉與長子施世榜移居臺灣鳳山縣,落籍,並於臺灣府城(今臺南)購置宅邸、鳳山縣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港東上里一帶置田產,經營糖業與稻米業[1]:23。施家在下淡水溪一帶的田園約有三千多甲,大租額有三萬多石左右[1]:42。後來施家父子兩人約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左右開始招募人手到半線(今彰化)開墾,但後來施啟秉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逝世,開墾事業交由長子施世榜來執行[1]:5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