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焯公亭步行系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焯公亭步行系统 - 行人天桥

焯公亭步行系统,作为“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二区和第三区工程的一部分,是澳门首条贯穿东望洋山行人隧道、首条于东望洋山内兴建的行人天桥;行人隧道是澳门首次采用“潜挖法”方式兴建,工程先兴建一条行人天桥和升降机系统连接焯公亭至新口岸填海区澳门中联办大楼后方,另外早在2011年已提前完成兴建一条行人天桥横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由澳门中联办大楼旁边至“东方拱门”巴士站旁[1]行人隧道分为两条,一条途经焯公亭下方连接至东望洋斜巷得胜斜路的交界处,位于澳门金融管理局大楼旁边;另一条行人隧道连接松山晨运斜坡及位于松山市政公园内的松山跑步径。

历史及发展[编辑]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公布[编辑]

2012年7月26日,土地工务运输局向传媒介绍“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详情,副局长刘振沧介绍该“计划”分三区施工。第一区范围为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聚龙酒家至圣罗撒学校一带,工程主要包括道路美化、开通山边街道路及于隧道围行人隧道出口处加设升降机;第二区工程主要在白头马路焯公亭下方,即澳门中联办的后方兴建一个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公园,及约500平方米的绿化区,以及一座约高26米的升降机塔楼,还有通往白头马路焯公亭的行人天桥,该步行系统一直通至松山。第三区工程则主要配合第二区的步行系统,挖建两条行人隧道,并透过升降机至松山健康径出口,及至澳门金融管理局侧靠近东望洋斜巷处出口[2]。工务局表示,第二区工程将于同年8月中招标,工期约为450日。为配合该区工程的有效开展,政府须要收回建造范围内仍存在的霸地,相关行政程序已于早前展开,并已刊登最终决定告示[3]

第二区(新口岸至松山行人天桥)工程[编辑]

焯公亭步行系统行人天桥内部

2012年8月9日,土地工务运输局对"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二区工程进行开标,一共收到七份标书竞投,工程预计同年9月可以动工,并争取2013年底落成启用。建议工程造价介乎3,990多至4,880多万澳门元不等,建议的最长施工期为450天,预计可创造80个就业职位。 项目位于白头马路焯公亭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之间,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在焯公亭下方建造一座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公园;二,兴建一条长约30米的行人天桥,一端连接公园,而另一端则与是次工程兴建的一座升降机塔楼接连。升降机塔楼约高26米,由两部升降机及共有6层的楼梯廊道组成;三,于升降机塔楼下方建造一个约500平方米的绿化区;四,进行山坡整治及美化周边街道等,以便将步行系统连接至罗理基博士大马路[4]

2012年9月11日,政府采取跨部门联合行动,对行人天桥落脚点的山边街一幅面积达4,400平方米的霸地作出收回并腾空,有关土地收回后将随即安排展开工程,包括兴建升降机及行人天桥等无障碍过路设施[5]

2012年10月中旬,土地工务运输局公布,第二区工程,位于东望洋白头马路焯公亭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之间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地段安排在同年第四季动工,工期约15个月。至于第一及第三区工程,将于条件成熟时展开招标工作。工程包括一座高约26米的升降机塔楼及一座约30米长的行人天桥[6]

2012年11月22日,政府公布"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二区工程动工,当时承建商正在进行兴建主体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区工程为期450天,预计2014年上半年竣工[7]

2015年1月31日,连接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至焯公亭行人天桥正式启用,另外两条连接松山健康径及东望洋斜巷的行人隧道工程亦于同日动工,工程期间一段连接松山至东望洋斜巷道路封闭500天,海边马路采取临时交通措施包括加设临时交通灯供行人及车辆通行[8][9]

第一区工程(山边街行人通道及街道扩辟工程)[编辑]

改建后的隧道围行人隧道并加设升降机

2013年1月24日,政府公布"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一区工程开标,共8份标书参与竞投,工期最长约400日,预计可创造70个就业职位。"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一区工程"位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及山边街围绕的行人道及街道,总施工面积约6,500平方米,工程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改建隧道围楼梯并加设升降机;二,于培道中学后方开辟道路,贯通山边街;三,加思栏马路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交汇处至圣罗撒中学之间的街道美化及山坡整治等。 主体工程是将隧道围原有楼梯改建,增加设有升降机的无障碍行人过路设施,升降机并将附有发声提示装置及凸字按钮等设施,以方便长者及残障人士通行。另一方面,将于培道中学后方开辟道路,贯通山边街,以增强周边道路的使用性;同时,也将对加思栏马路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交汇处至圣罗撒中学之间的街道进行美化及山坡整治,包括重铺美化行人道路,铺设防滑地砖及导盲砖等[10]

2013年4月21日,政府公布“计划”工程进度,其中位于焯公亭下方的第二区工程已完成基础沉箱;第一区工程预计在同年5月动工[11]

2013年7月初,工务局公布第一区工程包括隧道围加升降机及贯通山边街工程正式展开,并争取在2014年第三季完工。为不影响施工期间行人通行,在改建工程进行前,会先建造临时楼梯,让行人如常使用隧道,才进行隧道围楼梯及升降机建造工程。而澳门培道中学中学部按照当年的土地批给修改合同的规定,将约100平方米原属道路规划的政府土地归还特区政府开辟道路,为了让工程顺利展开,局方早前与培道中学磋商,双方已达成共识,政府正协助学校修正现有球场的位置及设置垂直绿化围墙[12]

2014年5月7日上午10时起,为配合第一期工程推进,连接加思栏后新马路至隧道围的行人隧道封闭,为期45天。工程包括改建隧道围楼梯并加设升降机、开辟道路贯通山边街及进行街道、山坡整治等工程[13]

2014年10月30日,政府宣布第一区工程基本完工,新升降机将于大赛车举行前启用。政府表示,第一区工程前先建造了临时阶梯,才进行旧有楼梯拆卸,以及新的升降机和楼梯塔楼建造工程[14]

2014年11月11日,第一区工程配套经过几日的测试后正式启用[15]

2014年11月29日上午10时起,位于培道中学后方新辟的山边街工程完工并开通启用,该路段由无出口道路改为单一方向行车道路[16]

第三区(新口岸至松山行人隧道)工程[编辑]

2014年1月16日,工务局对第三区建造工程进行开标,将建造两条行人隧道连接第二区的焯公亭休憩区至松山步行径(隧道一)和得胜斜路(隧道二),隧道一建造工程共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投,其中一间因没有在该年度施工注册续期申请,其标书不被接纳,其余被接纳的三家公司分别提出造价由4仟8佰多万至5仟8佰多万澳门元不等。工程预计第二季动工,工期约540日,预计可创造80个就业职位[17]

2014年9月4日,第三区的行人隧道一工程早前已完成判标并即将动工,连接第二区的焯公亭休憩区至得胜斜路的隧道二建造工程开标,共4份标书参与竞投全被接纳,提出的造价介乎4千3百多万至7千1百多万澳门元不等,工期最长540天。位于松山海边马路与得胜斜路交会处地段,总施工面积约650平方米,工程主要兴建一条长约55米的行人隧道与一座升降机设施,隧道两边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二区的焯公亭下方休憩区及得胜斜路,升降机设施则是由一部升降机及楼梯通道组成[18]

2015年1月31日,第三区行人隧道建造工程展开,相关路段实施临时交通安排[19]

全面完工并构成系统[编辑]

2016年11月,工务局宣布第三区(两条行人隧道)工程接近完工,其中焯公亭连接东望洋斜巷的行人隧道于11月8日10时起开放使用;而旁边另一座连接松山健康径的行人隧道则会争取在11月17日起开放让市民通行[20]土地工务运输局基础建设厅厅长黄昭文表示,整个“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即将完成,工程造价约1.8亿澳门元,工程在2012年开始动工,第一区及第二区工程已于年前先后投入使用[21]

2016年11月17日,第三区工程陆续完成,连接松山健康径的行人隧道及升降机于当天6时起开通,象征着“焯公亭步行系统”所有主体工程全面完工[22]

工程影响[编辑]

2015年1月31日,为配合第三区行人隧道工程动工,海边马路及得胜斜路实施临时交通安排,其中介乎于东望洋酒店澳门金融管理局的一段得胜斜路,因进行隧道出入口及升降机设施的结构体工程,道路实施交通封闭,禁止车辆通行,但会预留行人过路空间,工期为500天。经白头马路或海边马路之车辆,均不可转入得胜斜路;经东望洋斜巷的车辆,不能转入白头马路及海边马路。进入得胜斜路、若宪马路及东望洋巷的车辆,可经由东望洋斜巷前往。巴士服务方面,位于若宪马路的山顶医院总站暂停使用,至于山顶医院急诊大楼巴士站如常运作,合共四条巴士路线受影响[23]

2015年5月7日,行人隧道进入第二阶段交通改道安排,松山晨运斜坡需要封闭,为期60天[24]

2015年7月10日,交通事务局对两条途经山顶医院巴士路线作临时调整,当中6A6B路线临时增加停靠“粤华中学”站,直至工程结束[25]

2016年11月8日10时起,得胜斜路将同步恢复双向行车及取消设于海边马路的交通灯控制行人通道,相关临时交通安排取消[20]

焯公亭行人隧道工程期间相关巴士路线临时安排
营运商 路线 站点停用 可选用站点
澳巴 6A “得胜斜巷” 粤华中学[注 1]
“东望洋新街”
6B 山顶医院总站
新福利 28C “得胜斜巷”
“东望洋斜巷”
“卢廉若公园”
山顶医院急诊大楼
“高士德/培正
新时代 H1 山顶医院总站
加思栏花园
“得胜斜巷”
“东望洋斜巷”
山顶医院急诊大楼
塔石体育馆

特点[编辑]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一区工程中的隧道围升降机及行人隧道方便居民无障碍出行;第二区和第三区工程中的焯公亭步行系统使居民从塔石东望洋一带到达近澳门中联办大楼一段的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再使用东方拱门附近的行人天桥和友谊大马路行人隧道到达皇朝区新口岸填海区,大大缩短往来中区至新口岸区的步行距离与时间[26]

其中第三区工程兴建两条行人隧道分别由焯公亭连接东望洋斜巷和松山健康径,主要是焯公亭下方休憩区兴建行人隧道,是澳门首次使用“潜挖法”兴建的行人隧道工程[21]

出口分布[编辑]

编号 指示 图片 备注
A 东望洋斜巷 行人隧道;前往华士古达嘉马花园塔石广场
B 松山健康径 行人隧道
C 松山晨运斜坡 行人隧道
D 东方拱门 行人天桥;前往新口岸何贤公园

未来发展[编辑]

2023年5月5日,土地工务局公布《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周边区域遗产影响评估及城市设计》研究报告中提出美化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和山边街。在步行游径加入葡国石铺装图案进行指引;对游径系统内的城市行人道进行绿化改善,并增加设置座椅、饮水等设施;在所有观赏东望洋炮台及灯塔的观景点设置统一的地面引导标识[27]

争议及事故[编辑]

东方拱门行人天桥争议及谣言[编辑]

在“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公布前,早在2011年建成的横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东方拱门的一段行人天桥引发不少争议,部分居民于网络及电台时事节目中投诉,行人天桥的兴建“只不过为了澳门中联办等一班高档权贵方便上下班而设”,此种言论还上了各报章的版面上。“计划”公布后,一些市民的不满平息了[2]

2010年8月30日,土地工务运输局城市规划厅厅长刘榕指位于东方拱门附近的行人天桥即将动工。那是新口岸区与松山步行系统的一部分,天桥连接松山到嘉思栏马路的白头坟场,然后到何贤公园,再往宋玉生公园,到观音莲花苑,沿线是新口岸区的主要绿化带。由于这部分的工程相对简单,所以先进行[28]

工业意外[编辑]

2014年1月23日下午,第二区工程行人天桥地盘发生工业意外,一名本地居民工人左脚骨折,须留院。承建商初步报告,当时挖泥机正在进行吊放混凝土下水管道的工序,在吊放一段下水管道的过程中,因钢缆捆索不平衡,导致下水管道滑下,击中该名受伤工人[29]

自杀事件[编辑]

2018年6月4日凌晨1时半,有警员巡逻至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中联办后山通往焯公亭之天桥下,发现一名男子倒卧地上,救护员接报到场后证实伤者已死亡,现场没有遗书,死者身份一度成谜。死者姓冯,年约57岁,山西人。经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死者于5月30日凌晨入境澳门,6月1日晚上11时许,在友谊大马路做出“玩命”动作,则暂时谁也不知。被网民怀疑是“碰瓷”的中国大陆男子,他在山顶医院休养了一日多,同日凌晨由医院偷走出来,攀过山头到达中联办后山连接焯公亭的一道天桥,由离地十多米高的桥面跃下,当场毙命。由于现场没有死者遗书,加上尸体致死伤势符合高处堕下造成,警方暂列自杀案处理,同时知会死者亲友来澳善后[30]

交通[编辑]

巴士[编辑]

  • 东望洋斜巷(A出入口)
M150 得胜斜路(Calçada da Vitória)
路线:6A28CH1
M155 东方拱门(Arco Oriente)
路线:351010B10X28A28B28C293256H3

参见条目[编辑]

备注[编辑]

  1. ^ 2015年7月10日起临时增加停靠

参考资料[编辑]

  1. ^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行人天橋動工. 土地工务运输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0年3月16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2. ^ 2.0 2.1 從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說開去 從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說開去. 新华澳报. 2012年7月28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3. ^ “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二區工程將啟動 焯公亭周邊建升降機、天橋、隧道等過路設施群組. 土地工务运输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7月27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3日). 
  4. ^ “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 第二區工程開標 七標書競投爭取明年底落成.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8月10日. 
  5. ^ 政府聯合行動收回焯公亭下方土地興建無障礙步行設施.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9月12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6. ^ 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 正报. 2012-10-15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7. ^ 政府積極推進“山邊街”行人通道計劃 日前已啟動第二區建設工程.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11月22日. 
  8. ^ 澳門新口岸步行系周六啟用. 巴士的报. 2015-01-30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8). 
  9. ^ 焯公亭公園步行系統今日正式啟用. 新华澳报. 2015年1月31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2日). 
  10. ^ “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第一區工程”今開標.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3年1月25日. 
  11. ^ 山邊街行人通道工程正按規劃推進. 土地工务运输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3年4月22日. 
  12. ^ 隧道圍加升降機及貫通山邊街工程已啟動.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3年7月8日. 
  13. ^ 配合山邊街第一區工程  加思欄行人隧道周三起封閉.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5月6日. 
  14. ^ 隧道圍升降機將啟用增步行通達性.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0月30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7日). 
  15. ^ 隧道圍升降機啟用.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1月12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3日). 
  16. ^ 山邊街新闢路段周六(29日)開通.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1月28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4日). 
  17. ^ 山邊街第三區行人隧道一建造工程今開標.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月16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2日). 
  18. ^ 山邊街第三區行人隧道二建造工程今開標.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9月5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2日). 
  19. ^ 配合隧道工程近松山道路周末實施臨時交通安排 近焯公亭海邊馬路增設交通燈控制車輛人流通行.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5年1月29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3日). 
  20. ^ 20.0 20.1 焯公亭連接東望洋斜巷行人隧道11月8日起開放使用.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6年11月7日. 
  21. ^ 21.0 21.1 焯公亭連接東望洋斜巷 行人隧道今日起開放通行. 力报. 07/11/2016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22. ^ 焯公亭連接松山健康徑行人隧道及升降機明起開放.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6年11月16日. 
  23. ^ 焯公亭公園及步行系統31日啟用 兩條行人隧道工程將同時展開.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5年1月31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24. ^ 松山晨運斜坡周四起臨時封閉交通.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5年5月5日. 
  25. ^ 6A及6B路線周五起臨時停靠“粵華中學”站.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5年7月9日. 
  26. ^ 特區政府積極規劃步行系統 鼓勵綠色出行 改善交通環境. 力报. 2021-05-14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1). 
  27. ^ 對已建樓宇提優化方案. 正报. 2023-05-06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28. ^ 東方拱門天橋屬步行系統部分. 正报. 2010-08-31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 7). 
  29. ^ 工務局跟進山邊街工傷意外.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月24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30. ^ 東方彎「自殺式」捱車撞 山西男傷未癒再跳橋 自盡. 力报. 05/06/2018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