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宜汉(1882年—1974年)字一韩,号毅斋,晚号缄叟涵叟福建福州马尾亭江象洋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

生平[编辑]

王宜汉是清朝知府王有树的曾堂侄孙,同光体闽派诗人王允晳的堂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的堂伯,台湾立法院秘书处立法委员王思之父。王宜汉自幼入家塾,获堂叔王允晳启蒙。1896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第六届,学习船舰制造以及法语,1905年冬毕业。王宜汉一直追随林森,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随林森调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1932年,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秘书。1942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员,同时仍任林森的秘书,当时人称国民政府中央福建籍官员“四大台柱”之一。[1]

王宜汉擅长诗词及书法,1930年代在南京中山陵兴建时,曾题写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民生主义”部分,刻于南京中山陵藏经楼碑廊内。孙中山《三民主义》全文由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散木共十四人分别书写而成。这些碑文的原稿保存在南京市档案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宜汉参加民革,曾任民革福建省委委员。他还获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文史资料,编纂《福建船政史》。[1]

1974年,王宜汉在福州病逝,享年92岁,葬于福州马尾亭江镇象洋山。[1]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