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湾郊野公园
石排湾郊野公园 Parque de Seac Pai Van | |
---|---|
基本资料 | |
类型 | 公园 |
位置 | 澳门路环石排湾马路 |
面积 | 约198,060 平方米[1] |
建立 | 1985年5月28日 |
管理者 | 市政署 (澳门) |
开放时间 | 06:00-22:00 (UTC+8) |
连接交通 | 搭乘公共巴士15号、21 A、25号、26号、26A、50号和59号直接到达公园入口处 |
设施 | 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小卖亭、饮水机、饮品自动售卖机、母乳喂哺室、公厕 |
网站 | 石排湾郊野公园网站 |
地图 | |
石排湾郊野公园(葡萄牙语:Parque de Seac Pai Van,英语:Seac Pai Van Park) 是澳门最大的自然绿化区,现由市政署所管理。石排湾郊野公园的前身为农场,1985年改建为综合性用途的郊野公园,澳门大熊猫馆也位于本郊野公园。
沿革
[编辑]石排湾郊野公园的现址原为农场,20世纪40年代曾为天主教的耶稣会用作培育孤儿和失业青年。到1962年,葡萄牙海外省农林研究委员会成立,将农场接管,并在此展开对农牧业的研究工作。由1976年起,此地改由农林厅所管理。
在1981年澳葡政府将此地定为保护区域,其后于1984年11月开始改建作郊野公园用途。石排湾郊野公园于1985年5月28日由葡萄牙总统安东尼奥·拉马尔霍·埃亚内斯揭幕,成为澳门第一个郊野公园。其后在1986年至1989年,政府将公园交给“康涛会”管理。直到1990年1月开始,政府自行管理公园,并增添一些设施。
地理位置
[编辑]石排湾郊野公园位于澳门路环岛西北面,占地总面积达19.8万平方米。石排湾郊野公园的最高点为85米。
历史文物
[编辑]设施
[编辑]土地暨自然博物馆
[编辑]土地暨自然博物馆的两座场馆共有五个展区,展区内容分别是:澳门自然地理、昔日农耕工具、农民劳动情况、动植物标本和药用植物。展区的介绍以文字(为中文和葡萄牙文)、图片、标本模型和实物为主,当中设有视听器材让参观者使用 。
- 一号场馆:
- 二号场馆:
- 室外:介绍澳门的红树林和农耕活动的模型
澳门大熊猫馆
[编辑]位于动物园旁边,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熊猫馆的外观造型设计以仿自然为主,活动场的围墙以仿山石包裹,营造一个自然山水环绕的大熊猫的活动场地。馆内设有两个面积各约33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区和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以供大熊猫活动之用。而为了大熊猫的生活需要,馆内还设有大熊猫的后勤中心,包括兽舍、竹子清洗区、竹子储存库、饲料准备室、饲料储存库、监控区和医疗室等。现时由第二代的大熊猫开开、第二代的大熊猫心心以及其诞下的熊猫宝宝健健和康康居住,原本居住的第一代的大熊猫心心在2014年时因为急性肾脏衰竭死亡,而另一只原本居住的第一代的大熊猫开开也于2015年11月29日送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加“全国大熊猫繁育计划”。
植物园
[编辑]- 树木园:栽植多达40科(超过100多种)的树木,为澳门树种的基因库
- 药用植物园:栽植了澳门内具有医疗效果的野生草药,其中有:鸡蛋花、枇杷等
- 趣异植物园:栽植了29种特别植物,其中有:秋茄(胎生植物)、猪笼草(食肉植物)等
- 香花植物园:栽植了32种可发出花香的植物,其中有:桂花、月季、茉莉、荷花、玉兰等
- 外地种子交流试种区:栽植了外来的植物品种,其中有:台湾栾树、草莓番石榴等
- 香径药谷生态区及南药园:分为多个园区,分别展示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园区依山而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
动物园
[编辑]- 昆虫:阿根廷蚁、蜘蛛、蚜虫
- 农家禽畜:鸡、鸭和猪等
- 温驯动物:梅花鹿等
- 灵长类 :环尾狐猴、松鼠猴、黑叶猴、猪尾猴、白颊长臂猿
- 鸟类: 鸵鸟、鹦鹉、孔雀
- 爬虫类:守宫、球蟒、墨西哥刺尾鬣蜥
- 稀有动物 : 金丝猴、小熊猫
石排湾郊野公园径
[编辑]始于郊野公园内的烧烤区,盘踞石排湾郊野公园的东面、南面及西南面,而结束于公园内的澳门农庄,始建于1985年,并于1990年绿化周期间开幕,全长1680米,主径为自然教育径,另衍生若干支径。自然教育径全长935米,内设有不同的自然教育点,每个自然教育点都有其特色,政府通过水泥柱上的文字说明使行人认识及了解该点的自然情趣。
其他设施
[编辑]- 十二生肖径
- 观鸟园
- 游乐区
- 澳门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