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荆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荆轲(?—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政,失败被杀。荆轲其人典故被收录在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之中,“图穷匕见”的典故即来自此。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轲喜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二人不欢而散。又在邯郸鲁勾践争道,鲁勾践怒斥他,他默默离开。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嗜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着就哭了起来,认为天下没有知己。燕国游侠田光也结识荆轲,认为他不是平常人。

受太子丹礼遇

[编辑]

秦王政即将伐燕,燕太子丹田光商议抗秦。田光推说自己年老,不能成大事,并向太子丹推荐荆轲,田光离开之前,太子丹对他说:“我与你谈的是极为机密的计划,你千万别传扬出去。”田光找到荆轲,对荆轲说了把他向太子推荐的事后,就说:“太子既然对我不放心,就表示我不是一个被太子所信任的侠义之人,你赶紧去见太子,并告诉太子,田光已死,表明我绝不会泄漏机密。”语毕,自刎而亡。于是,荆轲急见太子丹,太子丹知田光已死,痛哭不已。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吞并土地,欲望没有止境。不到吞并天下所有的土地使海内所有的诸侯称臣的地步,它就不停止侵略。现在秦已灭韩国,吞并其领地。又出兵南伐,北攻王翦带兵数十万攻李信攻打太原云中。赵国不能抵抗,一定会投降,那么接下来就轮到燕国了。燕国弱小,无法抵抗秦国。诸侯惧怕秦国,不敢合纵。我有一计,派勇士出使秦国,以重利诱之。秦王贪婪,一定想得到利益。这时就劫持他,使他归还所侵占的诸侯土地,就像以前曹沫对齐桓公所作的一样。这样最好不过,如果不行,就杀了他。秦国一时无主,一定内乱。这时诸侯合纵,一定能打败秦国。但我不知派谁合适,请荆卿为我留意。”荆轲想了很久:“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不足以胜任。”太子急忙磕头,再三请求。荆轲于是答应,太子尊荆轲为上卿,安排他住最好的屋子,每天问安,供应太牢具(牛、羊、豕三牲具备)等级的美食,车马美女随他享受。[1]

太子丹与荆轲商议行刺秦王政,必须先取悦他而接近他,如果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秦王政一定乐于接见。太子丹曾在秦国做过人质,知秦王疑心重,连殿前武士都不准携带刀剑,外国使节晋见更不得配剑,所以要将匕首藏在地图内,在替秦王展示地图,秦王专心聆听简报时,趁机行刺,若未刺及秦王的要害则使其不会毙命,因此在匕首上淬上剧毒,只要划破秦王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毒发身亡。于是荆轲去赵国榆次找到铸剑名匠徐夫人(男,姓徐,名夫人),铸造淬有剧毒的匕首,可以见血封喉。[2]

后来荆轲对太子丹说:“只凭一张燕国督亢的地图,未必能取信秦王政,一定还要有一信物。从秦国逃来的樊於期将军,秦王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来要他的首级。如果用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接见我,这是我就可以报答您了。”太子丹惊讶地说:“樊将军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来投奔我,我不能这样背信忘义的杀他,请您另想办法。”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就私下见樊於期,说:“秦国迫害将军也太厉害了,父母宗族都被杀了,又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来要你的首级,将军怎么办?”樊於期说:“每次我想到这事,就恨透了秦王,但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荆轲说:“现在有一条计策可以解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仇,怎么样?”樊於期问何计?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项上人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开心地来接见我,这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将军觉得怎么样?”樊於期知能报仇,毅然自刎。太子听说这事,急忙赶来,伏尸痛哭,用匣子盛其首级并贴上封条。[3]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人们都不敢正眼看他。秦舞阳被指定担任荆轲的副手。过了很久,荆轲仍迟迟未行。太子丹以为荆轲反悔了,就说:“荆卿难道有别的想法吗?我请求让秦舞阳先去秦国吧。”荆轲大怒,斥责太子道:“太子为何心急?我之所以留下,是想等我的朋友一起。既然太子催促,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不久荆轲与秦舞阳出发前去秦国。太子和宾客都穿白衣在易水北岸送别荆轲。在易水边,祭过道路之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用变征调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来又用羽声歌唱,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4]

行刺秦王

[编辑]
荆轲

荆轲到了秦国后,重赂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先对秦王说:“燕王非常惧怕大王您,不敢带兵抵抗,愿意带领整个国家投降,做个郡县的小吏,可以奉守先王的宗庙。恐惧到自己不能说,谨派使者带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上。”秦王大喜,就穿朝服,设九宾,来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手捧装樊於期的头的匣子,秦舞阳手捧地图跟在后面。到了殿上,秦舞阳的脸色忽然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看了下秦舞阳,笑着说:“北方蛮夷小人,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严,所以恐惧。请大王原谅。”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拿的地图拿来。”荆轲把地图拿来,秦王打开地图,图穷而匕显。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用匕首刺秦王。秦王大惊,挣断衣袖站起来想要拔剑,却剑身太长拔不出来。荆轲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武士都在殿下,没有诏谕不能上殿。这时侍医夏无且把一个药囊向荆轲扔去,荆轲伸手挡了一下,群臣一齐喊:“大王背剑。”秦王趁这时把剑转到背后拔出,回头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将匕首扔向秦王,没有刺中,只刺中铜柱。秦王向荆轲连砍八剑,荆轲自知失败,靠在柱上笑着对秦王说:“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生擒你,迫使你把诸侯的土地归还。”[5]武士冲上殿来,杀掉荆轲。秦王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后世评价

[编辑]

荆轲在后世一直是作为反抗强暴的壮士形象出现的,后人多有吟咏。

东晋陶渊明有《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骆宾王有《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沈佺期有《入卫作》: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现代阿垅有《念奴娇 咏荆轲》:

轲今去矣,便悲歌为别,风寒天冻。
不杀秦皇当杀我,拔剑豪情骄纵。
太子人来,将军头在,肝胆吾侪重。
指心而誓,男儿不死何用?

慷慨纳器图中,搴裳殿上,谈笑兼人勇。
刀戟森森光不定,大步而前无恐。
气压千军,功亏一击,不中犹如中。
锋芒深着,秦廷震震摇动。

1990年中华电视台八点档国语连续剧六壮士之易水寒》主题曲,词曲靳铁章

淡淡的对我说声再见,看那江水悠悠流;
听那北风低声唱,壮士别了。
猛抬头望那千古白云,多少英雄豪杰;
不以成败论英雄,且仰天长啸。
纵然一去不归,纵然一去不回。
你那高亢歌声依旧,而我泪已流;
潇洒的笑声,千古长留。
刹那的绚烂,终归于宁静;
短促的生命,贵在永恒。
纵然一去不归,纵然一去不回。

然而宋朝司马光则不认为荆轲刺秦王是义举(前文提及治国应举,见连结):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6](此文收录于资治通鉴,俱有政治眼光,影射新党王安石等人)

相关娱乐作品

[编辑]
电影
电子游戏
电视剧

秦时丽人明月心

喜剧小品
有声书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刺客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外部链接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史记》索隐:《燕丹子》曰:“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龟,太子捧金丸进之,又共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将军置酒于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这段文字极不近人情,辑录自古小说《燕丹子》,《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周氏涉笔》认定《史记》写荆轲故事在《燕丹子》成书之后,《周氏涉笔》说:“进金掷蛙、脍千里马肝、截美人手,《史记》则以过当削之。”
  2. ^ 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燕太子丹使轲刺秦王,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粹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司马贞索隐:“徐,姓;夫人,名。谓男子也。”
  3. ^ 茅坤《史记抄》认为此事不近人情,他以为:“当时必荆轲与太子阴取之,而好事者饰奇,或战国慕节侠者为之也。”
  4. ^ 文选》第二十八卷《杂歌》中载有荆轲《歌一首并序》: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歌,宋如意和之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淮南子》:“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战国策》、《史记》俱无宋意其人。
  5. ^ 顾炎武《菰中随笔》:“荆轲‘生劫’一语乃解嘲之辞,其实剑术疏耳。”
  6. ^ 資治通鑑/卷007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