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达仓
邦达仓(藏语:སྤོམ་མདའ་ཚང,威利转写:spom mdav tshang,THL:Pandatsang),又译“邦达昌”,是20世纪西藏的一个知名商号,也指拥有该商号的邦达家族。[注 1]
邦达家族及其商号
[编辑]邦达家族自昌都发展为西藏的权贵。该家族沿用了两个不同的名号:彭达仓(Pomdatsang)、邦达仓(Pandatsang)。19世纪中叶,昌都萨迦地区的彭达仓家族,被称为“扎巴彭达”,是萨迦家族与藏传佛教萨迦派的贸易合伙人及赞助者。当时,萨迦家族首领的一个姊妹嫁入彭达仓家族。由此,彭达仓家族获得了萨迦家族在今芒康(位于昌都南部)的一个职位,因此迁居该地区。列玛江参(邦达·尼江)是彭达—萨迦联姻的后代。邦达·尼江本人善于经商,与萨迦家族的密切关系也是邦达家族发迹的重要因素。[2][3]
萨迦家族是西藏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13世纪该家族成为权贵,统治西藏一个世纪。该家族及其地产、寺院、教派均被称作“萨迦”。除西藏各地的萨迦派寺庙外,萨迦于1950年在西藏的11个不同地区享有一定的政治自治,包括西藏东部的芒康与八宿。[2]
在芒康,萨迦家族的职位是芒康18宗(领地)之一,被称为“甲科彭”(亚科宗)。彭达仓家族领受的便是该领地。该领地包括金朵牧区以及农牧业混合的果树区,还有甲科寺及附近地区。原来该职位通常授予萨迦寺的一位僧人,由其在3至5年时间内任甲科寺及附近社区的领导人。而彭达仓家族获得的职位永久世袭,该家族从而成为该地区的世袭统治者。该地区除了向萨迦交税外,还被拉萨的噶厦支差或征收“地区税”。[2]
获得该职位给彭达仓家族带来物质利益,并获得保护神“多吉达登”和“索果”的庇佑,该家族开始侍奉威严“芝玛”神及萨迦派中“巴姆”灵媒。由于该家族迁入的芒康地区被称为“邦达”,该家族因此获得了“邦达仓”的称号。自此,“彭达仓”和 “邦达仓”均可指称该家族。但该家族更愿意自称“邦达仓”。[2]
芒康的这一新职位为邦达家族通过贸易进行扩张提供了机会。邦达·尼江迁居拉萨,以协调家族的长途贸易。自此,邦达家族获得社会承认。[2]
1910年,十三世达赖自拉萨逃往英属印度,邦达尼江为达赖提供了帮助。后来达赖安全返抵拉萨后,接见了邦达尼江,封其为“商上”(商务官),并命噶厦为邦达尼江提供了特许经营权。十三世达赖时期,羊毛的收购及出口全归噶厦经营,禁止私商承办,“邦达仓”为噶厦的代理人,故“邦达仓”获利颇丰。“邦达仓”经营范围广泛,借助商业特权,业务发展至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西宁、兰州、印度加尔各答、噶伦堡等地。邦达家族也成为西藏第一个通过经商而获得贵族地位的家族。邦达仓为噶厦经营羊毛业直到1933年才结束。[2][4]
1909年5月至1933年间,邦达家族成为西藏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而且大力促进了西藏商业贸易发展。该家族是最早经营藏印贸易的西藏最大的商家。在该家族的经营下,西藏羊毛出口印度的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印藏贸易取代了汉藏贸易,致使原来从事汉藏贸易的西藏贵族、商人、寺庙的商业收入大幅度减少。[2][4]
1921年,邦达·尼江在拉萨遇刺身亡。对其遇刺原因流传着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是商业竞争,有的认为是政治原因,还有的认为是旧仇。例如土登群觉认为邦达·尼江的邦达家族与擦绒·达桑占堆的擦绒家族因商业竞争而发生仇恨,导致邦达·尼江遇刺。[4]
1933年之前,邦达仓在政治上成为西藏上层中的买办亲英派。1933年之后,邦达仓的政治立场逐渐倾向中国政府。[4]
到解放军入藏时,“邦达仓”的商业资本达到100万银元。西藏民间有“天是邦达的天,地是邦达的地”的说法。[4]
人物
[编辑]邦达家族的主要人物有:
芒康邦达仓
[编辑]芒康县的邦达仓是邦达家族在芒康的故居,位于芒康县交呷古秀邦达村。邦达家族便起源于今芒康县。[5]
拉萨邦达仓
[编辑]29°39′05″N 91°07′59″E / 29.65139°N 91.13306°E
邦达仓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至清 |
编号 | 7-1402-3-700 |
认定时间 | 2013年 |
拉萨的邦达仓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古建筑大院,现为酒店。该建筑是拉萨市文物管理局1998年登记挂牌的“拉萨古建筑保护院”之一,门口挂有写着“邦达仓大院”的拉萨古建筑保护院标志牌。
邦达仓大院位于八廓东南拐角处。转过白拉姆,绕过甘丹塔青,见到位于绕赛巷路口西侧的高大建筑,便是邦达仓。邦达仓大院的名字来自其先前的主人、西藏大商户“邦达仓”。邦达仓大院原先是贵族擦绒家族的宅第,标准的“森厦”(高贵宅院)式的建筑。后来,该大院被“邦达仓”获得。[6]
在获得修复并成为酒店之前,邦达仓大院改建很多,南立面已与其他建筑混杂。主体建筑中缺少电路及独立的卫生间,且被原住户分隔;原从庭院直通二楼的台阶已消失,很多木柱、大弓、小弓(大弓、小弓是藏式建筑中的柱头支撑结构)破损开裂,阿嘎土地面多处破损。但该大院的格局基本完整,三个天井令邦达仓大院进深很大,正中客厅宽阔的开间完好,建筑外立面基本完好,楼顶的椽子、夯土等基本完好。[7]
21世纪初,该大院获得改建,成为一家酒店。邦达仓古建酒店的前台设在一层,即过去的地下室仓库内。柜台对面开有两扇很小的透气窗。这个原来的仓库曾是邦达家族囤积大宗物资,例如羊毛、建材、皮张、粮食等的地方。支撑屋顶的中央四根立柱,圈起了如今的柜台。[7][8]
向上可经过原有的楼梯来到二层。拉萨的古老民居中,多用木质楼梯。但因木质楼梯易损坏,故有钱的家族常用铁为台阶包边,在台阶面上钉许大铁钉,并且用铁包楼梯扶手。邦达仓拥有邦达家族当年从印度运来的铜皮包裹的楼梯。[7][8]
二层的走廊、房间地面等全部用阿嘎土铺设,非常光滑。走廊宽敞明亮,建筑立面线条明快。当年邦达家族从印度驮运来的铁花栏杆被完整保留。[7][8]
邦达仓大院院墙高大,主体建筑内设两个天井,很好地解决了采光问题。邦达仓大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逐渐抬升,正里面采用大量玻璃窗,最北面的屋子则可借八廓街的开阔地势而接受夕阳照射,并可眺望大昭寺的金顶。[7]
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Lawrence Epstein (编). Khams Pa Histories: Visions of People, Place and Authority. PIATS 2000 : Tibetan Studies :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Leiden 2000. BRILL: 105. 2002年10月19日 [2022年10月19日]. ISBN 97890041242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月17日) –通过Google Books.
- ^ 2.0 2.1 2.2 2.3 2.4 2.5 2.6 Carole McGranahan (卡洛尔·梅可葛兰). 由尼玛扎西(杨公卫); 刘源翻译. Pondatsangs’ Clan History Narration and Political Struggles Lhasa in 1920s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邦达昌家族历史叙事与拉萨的政治斗争]. 民族学刊. 2011年, (第1期) [201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简明摘要.
- ^ 龙齐亚,西藏著名历史商务人物邦达养壁传略,西藏商务之窗. 200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7).
- ^ 4.0 4.1 4.2 4.3 4.4 美郎宗贞. 从“流浪商人”到噶厦政府的“商上”——邦达·尼江考. 西藏大学学报. 2005年, (第3期)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 ^ 邦达仓故居,昌都旅游信息网,于2013-08-07查阅. [201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 ^ 毛中华; 晓东. 邦达仓的建筑. 西藏人文地理. 2007年, (5期)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余秋淼. 屋无百年主:从擦绒到邦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7.2 7.3 7.4 从“森夏”到酒店 邦达仓的转身,中国西藏新闻网,2013年01月11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年1月17日,.
- ^ 8.0 8.1 8.2 走进邦达仓大院,中国西藏网,2011-12-29. [201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