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Devymex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Devymex!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以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8:03 (UTC)[回复]

Re: 请求帮助重命名条目[编辑]

完成,祝编辑愉快,另在您做出50次编辑之后就可以自行移动页面了,见自动确认用户。--Jimmy Xutalk·+ 2009年8月19日 (三) 07:29 (UTC)[回复]

邀请您加入中文维基百科QQ讨论群[编辑]

中文维基社群中,有许多人申请了Skype与各地的维基人共同讨论。因为大陆多数网民(包括大陆维基人)都更适应即时通讯工具QQ,所以一些老维基人创建了这些QQ讨论群:
快快入群吧
快快入群吧
  • 新手互助(群名为“[新#1]维基百科”)推荐) 25169201 主要通过一些老维基人在群回答维基新手的疑问,如编辑方针、经验、编辑技巧等;
  • 综合讨论(群名为[讨#1]维基百科) 41992671 用于综合性的讨论等;
  • 维基技术(群名为[技#1]维基百科) 33697389 主要讨论与维基百科及MediaWiki等相关的技术问题。

注:入群需要接受验证,请您配合填写个人的维基ID以便识别。

在下诚邀Devymex您一起入群,共同成长,为维基计划添砖加瓦。

如果有所打扰,希望您能见谅。祝您 !——Wcam (留言) 2009年8月20日 (四) 09:14 (UTC)[回复]

您好,中文维基百科有一个Google Group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zh_wikipedia 另外,中文维基人主要使用Skype进行交流,阁下有兴趣的话欢迎联系加入。—Wcam (留言) 2009年8月20日 (四) 09:35 (UTC)[回复]

巴赫[编辑]

“巴赫”与“巴哈”之间的繁简转换牵涉到的页面比较多。老巴赫目前有四个儿子在中文版维基百科有页面:W.F.巴赫C.P.E.巴赫J.C.巴赫J.C.F.巴赫,如果要弄繁简转换,麻烦把这些页面都做一下。谢谢!—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09:30 (UTC)[回复]

古典音乐作曲家[编辑]

您的Template:古典音乐作曲家模版我建议修改一下,把“古希腊罗马时期”去掉,因为那个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作曲家的音乐流传下来,也不属于现在我们所说的西欧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史讲古典音乐史,一般是从中世纪算起的,格里高利圣咏等宗教音乐才是古典音乐的真正源流。同时在浪漫主义时期后面请加上20世纪,因为缺了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伦纳德·伯恩斯坦等人的古典音乐史是不完整的。但是本人并不是很赞成这一个模板,因为作曲家数量实在太多,难以列举在小小的一个框里。不过如果您决定做下去,我建议您到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1850年至1899年出生)‎以及其相关联的页面去寻找已经存在的作曲家添加到阁下的模板当中。但是那几个列表我还在建设当中,希望阁下暂时先不要队那几个列表进行编辑修改。谢谢!—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09:41 (UTC)[回复]


谢谢您对我留言的关注!让我们都为古典音乐类词条的增进努力吧。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的话,我都会尽力而为的。—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23:59 (UTC)[回复]

作曲家繁简转换建议[编辑]

以下是我一些有关作曲家名字繁简转换框的建议。主要是我整理出的一部分常见的作曲家不同译名。 左边的是简体字地区的常用译名,右边是繁体字地区的常用译名(在这里也暂时用简体字打出,到时您用繁体打出来即可)。

  • 柏辽兹=白辽士
  • 德沃夏克=德弗札克
  • 斯美塔那=史麦塔纳
  • 施特劳斯=史特劳斯
  •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 勋伯格=荀白克
  • 瓦格纳=华格纳
  • 韦伯恩=魏本
  • 雅纳切克=扬纳杰克
  • 德彪西=德布西
  • 勃拉姆斯=布拉姆斯
  • 布里顿=布列顿
  • 科普兰=柯普兰
  • 达律斯·米约=大流士·米尧
  • 梅西安=梅湘
  • 格什温=盖希文
  • 艾夫斯=艾伍士
  • 福莱=佛瑞
  • 珀西·格兰杰=帕西·葛人杰
  • 柯达伊=高大宜
  • 沃尔顿=华尔顿
  • 西贝柳斯=西贝流士
  • 戴留斯=戴流士
  • 沃恩-威廉斯=佛汉·威廉斯


其实有大量作曲家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译名,全部列在转换模板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是比较次要的作曲家就单独转换行了。而且大部分的译名差异其实不是很大,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在作曲家里也不算很严重。此外就是我觉得主要做好姓氏的转换就好了,名字的转换除了极个别的以外基本上没有很大必要,而且做了的话有时还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混乱。例如像“乔治”“佐治”这样的我觉得就不必转换了,即使广东人香港人也会有时使用“乔治”有时使用“佐治”的,完全不影响阅读的。

当然,最终如何定夺还是阁下的决定,我这些只是建议而已。谢谢!—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3:24 (UTC)[回复]

一个小提醒[编辑]

Vaughan Williams宜专门再做一个全名的转换,因为简体字一般称为“沃恩-威廉斯”,中间是连字符(杠);繁体字则是“佛汉·威廉斯”中间是分隔号(点)。谢谢。—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6日 (三) 06:18 (UTC)[回复]

谢谢。不过作曲家的名字中,简体字地区的习惯一般是,如果姓氏本身不止一个部分,那就用杠连接起各部分来。名跟姓之间才用点隔开。而且,沃恩-威廉斯这一写法基本上已成惯例,望理解。—音乐爱好者 ♫♪Clestur♂♥♀ (留言) 2009年8月26日 (三) 10:38 (UTC)[回复]

注意到阁下将这个模板改为Infobox表示,没有和您商量便进行了回退,在此表示歉意。这个模板目前确实有一些问题,比如下方几项的内容如果都过短时就会自动居中,很不美观。应用Infobox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您不用费事重新做一个模板再把所有条目都链接过去了,这样更容易造成混乱。在下有几点想法,想与阁下讨论:

  1. 如果替换为Infobox,题头文字大小的比例不应有太大改动,目前新模板ex的字体较好,昨日被撤销的则字体过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应该标成红色,红色在维基中一般表示此条目不存在,按照原来的颜色就很好了。
  3. 下方应该能添加分类,而且宽度应做到最长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填写之后仍然不用换行。
  4. 由于有了分省文保模板(如Template: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cat这一项其实没有必要,只要分省模板中自动添加分类就可以了,可以去掉。
  5. 这个模板已经应用数年,链接它的页面有数百个,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会给老维基人造成唐突感。而且如果参看此条目的历史,这是许多维基人多次试验和讨论才得来的稳定模式,希望阁下能理解,不要凭借个人好恶而改换。如果要用更方便的Infobox,希望可以编写成基本不改变样式的方式。

谢谢。 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1:14 (UTC)[回复]

您好,您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我的想法是,建成具体年份不必包含在模板中,在正文第一段写出就可以了,目前模板的“时代”一项已经指出了文保所属的历史时期,且与国务院公布名单中保持一致;类型一项,旧有模板已有;第几批国保,目前是用编号的形式写出的,如2-10就代表第二批国保的第十项;地理坐标,一般加在条目右上角,而不是模板中。所以,沿用旧有的模板就可以了。您其实不必重新建立一个模板,这样会耗费您许多精力,不如直接修改原来的模板,但沿用相同的项目名称,如果能做到十分相似再好不过,这样就无需每次都更换模板造成不统一了。另外,在下建立的两个模板Template:省级文物保护单位Template: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类似的代码,如果一个更改,这三个最好使用相同的格式。在下这方面水平不高,还是要靠专业人士来修正。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3:07 (UTC)[回复]

谢谢,您新编纂的模板代码要比第一次在老模板上的修改完善得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之外。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个代码替换老模板的代码。您改动之后,我会看一下引用这个模板的条目,看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如果有我再来和您商量修改。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3:14 (UTC)[回复]

Mac上也可以,辛苦了!有一个小问题:旧版的“分类”、“编号”等几项标题会随着后面内容的长度而改换位置,新版的标题是固定位置还是也可以变化的?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3:56 (UTC)[回复]

我在西安钟楼上试了一下,新版本的项目标题是不会自动移动的,所以还需要整体向左移动,不然右面会太长。

我目前是在firefox下测试。图片用196有些太小了,以前大家的标准似乎是250,但是很宽,我以前的测试结果是横图用220px,纵图用190px比较美观。似乎标题移动和图片关系不大,只和后面内容长度有关,当写成“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时,还没有撑宽框栏,题头没有移动,这样整体就显得比较靠右;而如果写成“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xxxx”时,框栏被撑宽了,题头也会向左移。不知道在ie下是不是类似效果(我不喜欢用ie)。目前的模板确实不能换行,换行都是用“< br >”解决的。如果允许自动换行,会不会把“类型”“编号”等项目的两个字从左右排列变成上下排列的?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4:21 (UTC)[回复]

确实,图片用px,导致在不同大小和分辨率的显示器上图片和边框的比例有区别,这个我也早就发现了。按照您的意见,是不是不用指出图片文件宽度而设置成默认的?这样好处很多,只有两个困扰,一是不能分辨纵向和横向的照片,纵向的照片占得面积可能过大;二是目前所有的条目都需要修改。不知道如何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关于自动换行,其实这系列条目会自动换行的情况极少,只要居中问题能解决就可以了。旧的模板很老,当时的维基百科还很不完善,当然没必要完全被它舒服,能做到新模板在视觉上的改变不给老读者造成唐突就好了。旧模板的大小很合适,再大有喧宾夺主之嫌。参看法兰西第一帝国,就是模板使用的恶例。

另外,新模板能不能照顾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这种大标题套小标题的条目?

谢谢 余兮 (留言) 2009年8月31日 (一) 11:54 (UTC)[回复]

授予维基见习编辑(C)荣誉[编辑]

恭喜!您现在已经符合维基见习编辑(C)的最低要求;透过申请荣誉审核后现在授予 阁下: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现授予您维基见习编辑(C)荣誉。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

特此授予。日后如果要申请更高级的荣誉请再到维基百科:维基荣誉与奖励申请与变更申请。

授予人:〖Tlrmq^太辣·勿昆新論題2009年8月31日 (一) 02:34 (UTC)[回复]

维基百科研究问卷[编辑]

感谢您多年来在Wikipedia的努力,使得网络上有一个正向的,提供优良资讯的管道。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使用网络,也越来越多人投入Wikipedia的写作; 这种集合众人力量的合作关系,建立起庞力又坚固的网络社会。 我们很羡慕这样一群不认识的伙伴,能无私的朝共同目标而努力; 却也遗憾,现实的社会中,没有这样的团队完成这样的工作。

为了了解此种虚拟社群所建立起的关系,以便协助现实团体改进结构, 我们是中华大学资讯管理系的研究团队,在此设计了一份简单的问卷, 只要您花五分钟的时间,回答问卷中的题目, 将可以协助我们分析出虚拟社群的结构关系,与改进现实团体的方法, 越多人的投入,将可以帮助我们越正确的评估, 以下是问卷的连结 http://www.my3q.com/go.php?url=degas2010/87158 再次谢谢您的帮忙

敬祝 身体健康 诸事顺心

中华大学资讯管理学系 周菡苹 敬上
--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1月13日 (四) 09:07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十三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十三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Devymex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十三次动员令会于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间进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详细动员事项请参见第十三次动员令,让您从动员令说明书中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参考主页的报名指引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报名处现已开放)。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小动员令主题有:地球科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欧洲历史地理以及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或参考推广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邀请你的维基人是:WalterBot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15:42 (UTC)[回复]

维基百科奖励纸本授奖机制调查[编辑]

维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实践策略调查[编辑]

您好。身为一个较新使用者具备更多经验的的维基百科社群成员,您可能已经了解到中文维基百科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参与贡献的状况,而为寻找优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者与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们举办了一场调查,希望利用调查取得的结果作为研究及策略规划参考之用。这个调查不会花费您太多宝贵时间,经过测试,完成调查所需的时间约为2到3分钟。这一调查的有效时间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们由衷期待您的参与。

[-现在就参与调查!-]

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7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执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