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海泽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月23日)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8年1月23日) |
保罗·约翰·路德维希·冯·海泽(德语: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1830年3月15日—1914年4月2日),德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海泽在德国柏林出生,父亲是著名文字学家卡尔·威廉·路德维希·海泽,母亲则来自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海泽曾在柏林和波恩接受教育,学习古典语言。此后,他翻译了一些意大利诗人的作品,也开始写作短篇故事,并发表了几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篇小说《人间孩童》(Kinder der Welt,1873年)。他是诗人学会“施普雷河上的隧道”和“鳄鱼”(Krokodil)的成员。
海泽的作品包括书籍、诗作,以及约60部戏剧。他在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扬“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作品主题多是吟哦爱情,艺术上讲求构思、运笔细腻、引人入胜,坚持典雅秩序的古典风格。其次,海泽的戏剧题材多取材于古老的传说或历史的轶闻趣事,如《所罗王》、《阿西比亚德》、《抹大拉的玛利亚》、《唐‧璜的末日》。其抒情短诗优雅而和谐,满怀深情地歌颂山川风光、情爱友谊。[1]
主要作品
[编辑]作品的中译
[编辑]- 毛秋白/选译,《德意志短篇小说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该书收录海塞的〈俏皮姑娘〉。
- 伍光健等人/译,《俏皮姑娘》,台北市:启明书局,1956年。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海才(1910)/梅特林克(1911)》,台北市:九华出版:环华发行,1981年。
- 杨武能/译,《特莱庇姑娘:海泽中篇小说选》台北市:商周出版,2006年。
- 杨武能/译,《台伯河畔》,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07年。
参考资料
[编辑]- ^ 孟宪忠编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学,1993年,页44-4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