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戴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英(?年—?年),字育之,号上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末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应天府乡试举人,七年(163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通政司观政[1],八年授户部湖广司主事,十年改山西司主事,蓟州管粮,十一年升福建司员外郎,十二年补户科给事中,奉命督漕淮济,十三年巡视皇城。因弹劾督师杨嗣昌逗留不前,被外任陕西关右道右参议[2]

弘光时起复原官,补兵科给事中[3],曾参与审视北来太子真伪案[4]。明亡杜门隐居,与山僧相交游,撰有《禹门寺志》六卷。

家族[编辑]

妻子蒋氏。姊戴氏嫁给王家奎为妻,十九岁丧夫,守寡三十多年,崇祯末年获旌表[5]

参考文献[编辑]

  1. ^ 《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履历便览》:戴英,曾祖琥,太学生、大宾;祖应奎,增生;父□辛,冠带儒士。上慎,字□之,诗四房,戊申年七月□□□,常州府宜兴县人,癸酉乡试,会五十七名,二甲四十七名,通政司观政,乙亥授户部湖广司主事,丁丑改山西司主事,蓟州管粮,戊寅升付建司员外,己卯补户科给事中,庚辰巡视皇城,升陕西右参议。
  2. ^ 《常州府志》:戴英字育之,宜兴人。少颖异,联捷筮仕版曹,奉命督储蓟镇,镇兵素悍,英善约束,帖然无哗。擢户科,奉命督漕淮济,四阅月而数百万军储次第登庾。时阁臣杨嗣昌督师阃外,逗留不前,英抗疏论之,尽发其状,有朝阳鸣凤之称。寻以刚直外转关右道。鼎革后,杜门却轨,与山僧订方外交。
  3.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一》:起复原任户科戴英原官,补兵科给事中。英以旧辅薛国观门生,例转察处不谨。至是,因荐复原官——非建言赐环,始此。
  4. ^ 《小腆纪年》卷之九:乙酉(1645年)三月乙酉(初二日),明命群臣审视北来太子真伪。王御武英殿,命府部九卿科道官及前东宫讲官中允刘正宗、李景濂、少詹事方拱干等审视。拱干趋入,太子呼曰‘方先生’!及问正宗等,皆不识。问讲书何地?讲何书?习何字?答多不符。给事中戴英进曰:‘先帝十六年冬,御中左门亲鞫吴昌时,太子侍旁,忆之乎’?不答。群臣环诘之,遂自供为王之明,故驸马都尉王昺侄孙,曾侍卫东宫;家破南奔,高梦箕家丁穆虎教之诈称太子,拱干则于侍卫日识之也。或曰:王之召刘正宗、李景濂也,谕之曰:‘太子若真,将何容朕’?正宗曰:‘太子恐未能来,臣当以说穷之’。群臣先后至,太子东向踞坐。一官以北京宫殿图问之,指承华宫曰:‘此我所居’;指坤宁宫曰:‘此我娘娘所居’。刘正宗曰:‘我是讲官,汝识否’?太子不答。正宗多其词以折之,太子笑而不应。曰:‘汝以为伪即伪耳!我原不想与皇伯夺皇帝’。诸臣无如何。正宗遂奏:‘眉目全不似,所言讲所仿书悉误’。戴英奏:‘其伪无疑’。先是,杨维垣飏言于众,谓驸马王昺侄孙王之明貌类太子,故士英袭其言以入奏也。
  5. ^ 《古今图书集成》:按宜兴县志:戴氏,王家奎妻,给事戴英姊,年十九而寡,矢志抚孤,与英妻蒋氏同居,三十年无间然,崇祯末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