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戴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戴英(?年—?年),字育之,號上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末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應天府鄉試舉人,七年(1634年)聯捷甲戌科進士,通政司觀政[1],八年授戶部湖廣司主事,十年改山西司主事,薊州管糧,十一年升福建司員外郎,十二年補戶科給事中,奉命督漕淮濟,十三年巡視皇城。因彈劾督師楊嗣昌逗留不前,被外任陝西關右道右參議[2]

弘光時起復原官,補兵科給事中[3],曾參與審視北來太子真偽案[4]。明亡杜門隱居,與山僧相交遊,撰有《禹門寺志》六卷。

家族[編輯]

妻子蔣氏。姊戴氏嫁給王家奎為妻,十九歲喪夫,守寡三十多年,崇禎末年獲旌表[5]

參考文獻[編輯]

  1. ^ 《崇禎七年甲戌科進士履歷便覽》:戴英,曾祖琥,太學生、大賓;祖應奎,增生;父□辛,冠帶儒士。上慎,字□之,詩四房,戊申年七月□□□,常州府宜興縣人,癸酉鄉試,會五十七名,二甲四十七名,通政司觀政,乙亥授戶部湖廣司主事,丁丑改山西司主事,薊州管糧,戊寅升付建司員外,己卯補戶科給事中,庚辰巡視皇城,升陝西右參議。
  2. ^ 《常州府志》:戴英字育之,宜興人。少穎異,聯捷筮仕版曹,奉命督儲薊鎮,鎮兵素悍,英善約束,帖然無譁。擢戶科,奉命督漕淮濟,四閱月而數百萬軍儲次第登庾。時閣臣楊嗣昌督師閫外,逗留不前,英抗疏論之,盡發其狀,有朝陽鳴鳳之稱。尋以剛直外轉關右道。鼎革後,杜門卻軌,與山僧訂方外交。
  3. ^ 《偏安排日事跡卷一》:起復原任戶科戴英原官,補兵科給事中。英以舊輔薛國觀門生,例轉察處不謹。至是,因薦復原官——非建言賜環,始此。
  4. ^ 《小腆紀年》卷之九:乙酉(1645年)三月乙酉(初二日),明命群臣審視北來太子真偽。王御武英殿,命府部九卿科道官及前東宮講官中允劉正宗、李景濂、少詹事方拱乾等審視。拱乾趨入,太子呼曰『方先生』!及問正宗等,皆不識。問講書何地?講何書?習何字?答多不符。給事中戴英進曰:『先帝十六年冬,御中左門親鞫吳昌時,太子侍旁,憶之乎』?不答。群臣環詰之,遂自供為王之明,故駙馬都尉王昺姪孫,曾侍衛東宮;家破南奔,高夢箕家丁穆虎教之詐稱太子,拱乾則於侍衛日識之也。或曰:王之召劉正宗、李景濂也,諭之曰:『太子若真,將何容朕』?正宗曰:『太子恐未能來,臣當以說窮之』。群臣先後至,太子東向踞坐。一官以北京宮殿圖問之,指承華宮曰:『此我所居』;指坤寧宮曰:『此我娘娘所居』。劉正宗曰:『我是講官,汝識否』?太子不答。正宗多其詞以折之,太子笑而不應。曰:『汝以為偽即偽耳!我原不想與皇伯奪皇帝』。諸臣無如何。正宗遂奏:『眉目全不似,所言講所倣書悉誤』。戴英奏:『其偽無疑』。先是,楊維垣颺言於眾,謂駙馬王昺姪孫王之明貌類太子,故士英襲其言以入奏也。
  5. ^ 《古今圖書集成》:按宜興縣誌:戴氏,王家奎妻,給事戴英姊,年十九而寡,矢志撫孤,與英妻蔣氏同居,三十年無間然,崇禎末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