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文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文甫
出生1926年8月26日
 中华民国江苏省盐城县建阳镇马厂乡
逝世2020年7月15日(2020岁—07—15)(93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台大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蔡世尧、蔡竹生
语言江淮官话国语
教育程度改良私塾
建阳小学毕业
建华中学肄业(1940年)
职业作家、教师、编辑、出版业者
知名于小说写作、创办九歌出版社
知名作品《雨夜的月亮》、《解冻的时候》、《蔡文甫自选集》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儿女三女
父母蔡森林、邱氏
亲属兄长:蔡天培、蔡世知
五个姊姊(大姊与五姊早夭)
荣誉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小说创作奖(1969年)
韩国小说家协会文学奖(1984年)
新闻局副刊编辑金鼎奖(1989年)
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文艺工作奖(2001年)
新闻局金鼎奖特别贡献奖(2005年)

蔡文甫(1926年8月26日—2020年7月15日),江苏盐城人,台湾图书出版业者、小说家。原名世尧,曾改名竹生,笔名有丁玉丁田陈程等。1950年随中华民国国军撤退迁台,陆续担任军职、教职、报社记者等工作[1],1978年创办九歌出版社,发掘台湾各类文学作家,2005年获新闻局颁发的金鼎奖“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在文坛的功勋[2]

江苏时期

[编辑]

求学时期

[编辑]

1926年(民国15年)农历七月十九,蔡文甫生于江苏盐城马厂乡,为家中幺子,上有七名兄姊,父亲蔡森林、母亲邱氏,其母于蔡文甫上中学前过世。长兄蔡天培生于1911年(民国元年),自学成材,十七岁便出任乡长,1930年初当时值对日抗战期间,经济与生活条件皆不佳,蔡天培仍努力开办乡中“改良私塾”,蔡文甫得以幼承庭训,1938年转入新式的建阳小学就读也未有成绩落后之问题。1940年,蔡文甫就读建华中学仅39日,因共军入镇,学校永久停课,蔡文甫自此失学;十五岁起开始协助家中磨坊工作,依此买卖为生。[2][1]:457-458

青年时期

[编辑]

1945年,蔡文甫考入宪兵学校就读,1947年离开宪兵队,参加江苏省宜兴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短暂担任两年镇公所户政干事,但1949年国共内战战火延烧,四月份共军渡江、中华民国国军撤退,只得随镇长李光旭撤退至杭州,自此与家中父老失去联系。后又随国军退驻宁波,其中舟山群岛轮留派驻各岛屿将近一年,1950年四月搭乘拥挤不堪的货轮前往台湾,登陆基隆港,全连驻扎板桥酒厂,从此长住台湾,时年24岁。[1]:458-459、151

台湾时期

[编辑]

军职时期

[编辑]

1950年甫到台湾,蔡文甫便报考无线电技术训练班,成为电报收讯人员,暇时可阅读大量文学经典与聆听各处讲座,期间以“丁玉”为笔名,投稿短篇〈希望〉顺利在《中华副刊》刊登,开启蔡文甫日后成为作家的契机。担任军职人员时日益久,蔡文甫自觉衣食固然无虞,却无人生目标可言,终究有负长兄期许,开始萌生到外头另行谋职的念头,而蔡文甫由于没有高中毕业证书,须通过普通检定考试及格,才能参加公务人员任用的考试,为此展开苦读自学。[1]:153-174

1953年六月,蔡文甫获得普通行政人员检定考试及格证书、1955年11月,蔡文甫通过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任用资格未久,无故被军中人员殴打,却反而面临惩处,心生不满,申诉未果,愤而申请离职,翌年1956年四月离开军营,时年30岁。[1]:189-200

教职、记者

[编辑]

蔡文甫退伍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华文艺函授学校担任行政人员,但函校财务营运不善,蔡文甫只得另谋出路,因缘际会被同乡的朱义昌引荐,1957年受邀担任桃园大溪初级中学复兴分班(今桃园市立介寿国民中学)的教师。[1]:212-221

蔡文甫回忆起任职教员初期,因山区学生多是泰雅族人,“国语”程度普遍不佳,“数学”、“自然”等学科成绩普遍反应较“语文类”好,后来来到汐止初中任教时,因自己是“江北佬”,说起国语亦是乡音浓厚,沟通起来一开始颇为辛苦。[1]:236、253

1958年,蔡文甫转任汐止初中任职,同年获聘为中华日报兼任汐止特约记者,生活趋于稳定,课馀时不断在各大报投稿、发表小说创作,如《解冻的时候》、《雨夜的月亮》等作品,1960年代与1970年代堪称蔡文甫创作的高峰期。[1]:284-2871963年,37岁的蔡文甫与国史馆展览组服务的郁丽珍结婚,并与岳父岳母同住,填补自己未能孝亲侍奉的缺憾。[1]:296-299

副刊编辑

[编辑]

蔡文甫在汐止国中服务期间,便兼任汐止特派记者,1971年却被中华日报社长楚崧秋破例拔擢为〈中华日报.副刊〉的编辑。后拜编辑职务因素,蔡文甫常与台湾多位文坛人士求稿、而时时有所往来,如梁实秋何凡陈若曦汉宝德余光中王鼎钧等均在此一时期结识,奠定下日后开办出版的人脉。[1]:336-344、354-358但因白色恐怖时期,一凡被有心人举发涉嫌影射当局,编者与专栏作者无不战战兢兢,蔡文甫也曾因发表〈猪狗同盟〉一文,差点被控下狱。[1]:341、304于是1978年蔡文甫开办九歌出版社之后,勉强续任中华副刊编辑一年,便也再无心久留栈位,断然辞职。[1]:390-394

探亲返乡

[编辑]

蔡文甫1950年来到台湾,与亲人断绝音讯三十年,直到1980年才首次透过书信联系上对方,从回信中得知二哥与其他姊姊们分住上海武汉,大哥蔡天培与父亲蔡森林早于1963年、1966年先后逝世。1988年,蔡文甫与二哥蔡世知、三位姊姊会见于香港,兄弟姊妹阔别45年重逢。2001年,蔡文甫睽违半世纪亲访故里盐城,一圆返乡夙愿,执笔写下〈一抔黄土-武陵“渔人”回乡记〉一文,收录于《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传》序章。[1]

逝世

[编辑]

2020年7月15日下午3时许,蔡文甫病逝于台大医院,享耆寿95岁[3][4],8月2日举行告别式,文化部部长李永得到场吊唁并代表颁赠总统褒扬令,由夫人郁丽珍代表受赠,褒扬令全文为:

九歌出版社创办人蔡文甫,玮质清徽,儒谨端悫。少岁国故频仍,流离转徙,参随政府播迁,自持砻淬,载籍博综。爰通过高等考试,执鞭桃园大溪、台北汐止初中,兼任中华日报撰述委员、主笔等职。公馀宣勤操翰,汲取多元在地题材,悉力儿少小说推广;直抒心灵感悟剖析,寻求创新突破基点,尤以《雨夜的月亮》、《解冻的时候》、《天生的凡夫俗子》等隽品称颂,切情入理,锋颖精密;笔冢研穿,辞意晓然。嗣坚秉“为读者出好书”誓念,启设九歌出版社、文学书屋暨文教基金会,蕴蓄本土深耕思维,赓扬文化承续使命;筹策后辈培植计画,体现奖掖提携高怀,复汇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文学20年集》、《华文文学百年选》等鸿篇,机杼独出,睿旨幽隐;金匮典册,牢笼百家。曾数度获颁金鼎奖、中山文艺创作奖暨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等殊荣。综其生平,践履台湾文学薪传宿志,引领国人阅读写作风潮,前绪遐烈,卷帙芳流。遽闻嵩龄凋殒,悼惜弥殷,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崇礼才彦之至意。

总   统 蔡英文    
行政院院长 苏贞昌    

创办九歌

[编辑]

1970年代,时逢台湾出版业蓬勃黄金时期;蔡文甫1975年自汐止国中退休,除仍在中华日报副刊兼职之外,便赋闲在家。文友王鼎钧遂鼓励蔡文甫开办出版社,王鼎钧不仅愿意提供书稿,亦愿意资助蔡文甫凑足出版业的登记资本额(新台币30万),蔡文甫慨然应允,商请尔雅出版社代理发行业务[1]:390-394,1978年正式开办“九歌出版社[a]”,蔡文甫时年已52岁。[1]:390-394

九歌出版社开办之初,蔡文甫自兼编辑,连同会计和发行部门,仅有三位员工;第一年刊行十四本文库、三本丛刊,销量几乎全数破万,翌年才开始加聘人手。[5]1980年代,当年有不少文人开办出版社,于是蔡文甫创办的“九歌出版社”,便和“纯文学出版社”、“大地出版社”、“尔雅出版社”与“洪范出版社”并称“五小出版社”,蔚为一时佳话[6]

1987年,蔡文甫在师长朱义昌的推荐之下,接管原本出版体育及技能科教科书的“健行文化”,由于书系方向和九歌读者性质完全不同,便仍保留健行文化旧名,替九歌出版集团另辟偏好保健、亲子、两性或励志领域的读者。[5][7]

1991年,成立“九歌文教基金会”,赞助文学刊物与举办文学活动如“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九歌小说写作班”等。[2]

1995年,说服坚持不出书、正躺在病榻上的张继高,出版《必须赢的人》,出版隔月张继高病逝。[8][9]

1996年,时年廿八岁的朱少麟写出长篇钜作《伤心咖啡店之歌》,因字数多达25万字屡遭出版社退稿或被要求删减,直到蔡文甫接过书稿,便决定“一字不删”出版,造成台湾文坛轰动,销量破20万册(累计2014年破50万册[10]),而蔡文甫慧眼识朱少麟,创造所谓的“朱少麟奇迹”。[5]

2000年,蔡文甫未忍好友的出版社事业结束,便同意其接办公司,改组并筹办新的出版社,即“天培文化”,以出版翻译文学、饮食文学和自然文学为主。天培文化之名乃是纪念兄长蔡天培栽培之恩的缘故,对此蔡文甫曾说:“如果不是关心我教育的天培,我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2][5][1]:441-442

2018年,九歌出版社为庆祝创社四十周年,推出《九歌40:关于飞翔、安定和温情》一书,陈若曦廖玉蕙萧萧张默隐地张晓风向阳陈雨航阿盛等作家皆出席响应,高龄92岁的蔡文甫也勉力出席,面对台湾出版社走过黄金时代,尔今正面临销售低迷的跌宕时期,“一生和逆流搏斗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蔡文甫以浓厚的江淮乡音如是说道。[11]

文学作品

[编辑]

短篇小说

  • 《小饭店里的故事》,1958年。
  • 《解冻的时候》,1963年。
  • 《女生宿舍》,1964年。
  • 《没有观众的舞台》,1965年。
  • 《飘走的瓣式球》,1966年。
  • 《磁石女神》,1969年。
  • 《雾中云霓》,1969年。
  • 《移爱记》,1973年。
  • 《舞会》,1976年。
  • 《变调的喇叭》,1977年。
  • 《成长的故事》,2010年(收录蔡文甫早期发表报章杂志的故事)

中长篇小说

  • 《雨夜的月亮》,1967年。ISBN 9789574446308
  • 《玲玲的画像》,1972年。ISBN 9789574447534
  • 《爱的泉源》,1978年。ISBN 9789574448838

自传

英译本

  • 王克难译,《雨夜的月亮》(英语:Rainy Night Moon),1999年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九歌”之名乃出自屈原楚辞九歌》,蔡文甫在替出版社命名前夕,多方征询文友意见,后剩“长廊”与“九歌”待票决,最后由“九歌”胜出。(2001:39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蔡文甫. 《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 台北市: 九歌. 2001. ISBN 957560828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公司簡介. 九歌文学网.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台湾)). 
  3. ^ 〈【文學傳播掌舵者】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病逝 終年95歲〉. 苹果日报. 2020-07-15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中文(香港)). 
  4. ^ 〈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病逝 享耆壽95歲〉. 自由时报. 2020-07-15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苏惠昭. 〈內蘊風華,瑰麗綿長:九歌出版公司〉,《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 台北市: 文讯杂志社. 2008: 375–395. ISBN 9789868392861 (中文(台湾)). 
  6. ^ 林丽如. 〈延伸閱讀〉五小出版社 純文學的美好年代. 国立中央大学新闻网. 2011-10-31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台湾)). 
  7. ^ 罗苑韶. 〈九歌四十 見證陪伴台灣文學成長〉. 中央通讯社. 2018-01-31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台湾)). 
  8. ^ 张梦瑞. 張繼高成了「必須贏的人」. 《民生报》. 1995-03-27 (中文(台湾)). 
  9. ^ 蔡文甫.《剪稿十年方成书》.1995
  10. ^ 朱少麟. 《傷心咖啡店之歌(50萬冊紀念版)》. 九歌文学网. 2014-11-01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台湾)). 
  11. ^ 凌美雪. 〈九旬創辦人蔡文甫出席社慶 九歌40周年引發美好的混亂〉. 自由时报.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