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谢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谢迁
泗门谢氏祖像之谢迁像
泗门谢氏祖像之谢迁像
大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
籍贯浙江余姚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于乔,号木斋
谥号文正
出生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浙江余姚县
逝世嘉靖十年(1531年)
浙江余姚县
墓葬杭州西溪东穆坞
配偶娶徐氏
亲属谢迪(弟)、谢丕(侄子)
出身
  • 成化十年甲午科举人(解元)
  • 成化十一年乙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状元)

谢迁(1449年—1531年),于乔木斋文正明朝政治人物,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三朝元老,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浙江余姚泗门(今泗门镇)人。其父亲曾任都事,参与张楷征讨邓茂七之乱

简历

[编辑]
谢迁像

成化十年(1474年),举浙江乡试第一;27岁中式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三名,殿试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庶子,累迁少詹事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阁参与机务,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国政,被认为是贤相,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诮。[1]

明武宗嗣位,累加封至太子少傅。时大宦官刘瑾专权,谢迁奏诛刘瑾,帝不纳。刘瑾怀恨,勾结人马排斥谢迁弟谢迪兵部主事)、其子谢丕翰林院编修)。正德四年(1509年),刘瑾以“徇私援引”为由,将谢迁荐举之浙东周礼等三人谪官戍边。同年(1509年12月),刘瑾又强夺谢迁的诰命,追还帝所赐之玉带服饰。正德五年(1510年)8月,刘瑾伏诛,谢迁官复原职。嘉靖六年(1527年),诏复起为阁臣,时谢迁高龄79岁,使臣催促他尽早起程;至京同张璁入阁。次年(1528年),以老辞官还乡[2]

嘉靖十年(1531年)卒,赠太傅文正[3]

著作

[编辑]

谢迁善书法,明朝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中有录。又好弈棋。

  • 《谢文正公集》
  • 《木溪归田稿》

家族

[编辑]

曾祖谢原广。祖父谢莹,前布政司都事。父谢恩。母邹氏。重庆下。弟谢选、谢迪、谢迟。侄子谢丕,弘治十八年进士。

遗迹

[编辑]
  • 余姚泗门万安桥
  • 余姚泗门大学士第
  • 余姚泗门状元楼
  • 余姚城龙泉山谢文祠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国朝献征录·卷之十四》,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81):“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2.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81):“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数谏,帝弗听。因天变求去甚力,帝辄慰留。及请诛刘瑾不克,遂与健同致仕归,礼数俱如健。而瑾怨迁未已。焦芳既附瑾入内阁,亦憾迁尝举王鏊、吴宽自代,不及己,乃取中旨勒罢其弟兵部主事迪,斥其子编修丕为民。四年二月,以浙江应诏所举怀才抱德士余姚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徐文彪,皆迁同乡,而草诏由健,欲因此为二人罪。矫旨谓“余姚隐士何多,此必徇私援引”,下礼等诏狱,词连健、迁。瑾欲逮健、迁,籍其家,东阳力解。芳从旁厉声曰:“纵轻贷,亦当除名!”旨下,如芳言,礼等咸戍边。尚书刘宇复劾两司以上访举失实,坐罚米,有削籍者。且诏自今余姚人毋选京官,著为令。其年十二月,言官希瑾指,请夺健、迁及尚书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等诰命,诏并追还所赐玉带服物。同时夺诰命者六百七十五人。当是时,人皆为迁危,而迁与客围棋、赋诗自若。瑾诛,复职,致仕。”
  3.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81):“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起迪参议,丕复官翰林。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杨一清欲阻张璁,亦力举迁。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比至,而璁已入阁,一清以官尊于迁无相下意。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光禄致酒饩,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