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犀科 化石时期:
| |
---|---|
印度犀牛 Rhinoceros unicorni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演化支: | 貘形类 Tapiromorpha |
亚目: | 角形亚目 Ceratomorpha |
总科: | 犀总科 Rhinocerotoidea |
科: | 犀科 Rhinocerotidae J. E. Gray, 1821 |
属 | |
犀牛是犀科(学名:Rhinocerotidae)动物的总称,属哺乳纲奇蹄目,为植食性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体型仅次于大象的大型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和身体粗壮。体肥壮硕,体长2.2~4.5公尺,肩高1.2~2公尺;体重2800~3000公斤,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至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1]
现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濒临绝种,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数目最少,约50头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约1万到3万头。这些居住于亚洲与非洲的犀牛面临原生栖地破坏,东亚的犀牛角买家与欧美狩猎观光者的威胁。
起源
[编辑]第三纪
[编辑]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
[编辑]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貘犀[2],此种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犀牛祖先之一种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而且善于奔跑。
渐新世(约距今3600万-2500万年前)
[编辑]现代在亚洲的苏门达腊犀牛之祖先在渐新世出现。
另外在渐新世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和高大,体长约8米,身高5米。不过虽然巨犀和犀牛同属奇蹄目,但并不属于犀牛科。
中新世(距今2500万~1200万年前)
[编辑]中新世的后期,出现了独角犀牛的祖先。目前,独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体型与现代犀牛相接近。其中有下唇比上唇略大些的大唇犀,下颌有两颗大牙向前伸出,生活在沼泽地带,以水中的植物为食。
上新世(530万~259万年前)
[编辑]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双角犀牛出现。而现今的双角犀牛有苏门达腊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
第四纪(259万年前~今天)
[编辑]板齿犀个体巨大,5米长,身披厚甲,在额部生有大角,约2米长,牙齿的齿冠高,呈方柱状,草地上生活,更新世时期在中国华北的及欧洲等地曾有板齿犀生活。
披毛犀和猛犸象外形相似,巨大的身体及长着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长鼻上有一对巨角,前面一支最长可达1米,生活在寒冷地带。这两种犀类先后在不同的时期都已经灭绝了。
根据刘山林等人研究,现存与晚更新世犀牛物种(挟鼻犀(Stephanorhinus hemitoechus)除外)之间根据基因组所建立的分支图如下所示[3]:
犀科 |
| ||||||||||||||||||||||||||||||||||||||||||
Rhinocerotidae |
现存的犀牛
[编辑]在犀类的后代中,现仅残存有犀牛科的4属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分布在亚洲的犀牛已经濒临绝种,非洲犀牛因为还有保护措施尚有族群。主要是因为犀牛角在亚洲作为药材获利不菲,现行非洲犀牛角主要由养殖者所提供。其实犀牛角是可以再生的,南非养殖者会将犀牛角砍下,等待约一年半后再度收成,而部分盗猎者贪求方便,奇货可居,会将犀牛直接杀死取角,随盗猎导致数量减少,例如以印度盗猎情况比较严重。
另外因为犀牛角与指甲的生物成分,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肉眼无法分辨,需要经过DNA鉴定才能确认,故不容易买到真正的犀牛角,现在商贩还懂得以牛羊的蛋白质部位替代来获利,甚至用相似成分的猫狗爪,人类指甲屑取代都可以,可以透过此法磨成假货变换充数,但基本上因为是一样的物质,说是假货也有些误导性与偏颇,实际上在现代中医的观点认为,牛角与犀牛角的效果是一样的,都可以视为清热与解毒的药方[4],倒也不构成诈欺与触犯动物保护法。[5]另外要注意的是,犀牛角的药用只是偏方谣言,只有安慰作用,已经证实没有抗癌疗效,故有人误信而花费数百万台币巨资购买,导致病情恶化死亡,而且因为家人怀疑是买到假货检举后,经过送相关检验机构鉴定,该商铺真的是使用了取自印度物种的犀牛角,虽然证明业者清白,贩卖的不是假货,但也因为违反保护动物的罪嫌证据确凿,贩卖者还被依法予以逮捕处罚。[6]目前犀牛角的市场中,还有观赏的用途。[7]
特征与习性
[编辑]现存犀牛的特征是蹄有3短趾,趾尖有宽而钝的趾甲。除耳尖及耳缘外,犀几乎其他部份无毛。犀牛多呈灰色或褐色,其中白犀牛的颜色较淡。犀牛视觉差,但嗅觉与听觉灵敏。犀牛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犀牛多数生存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灌木林或沼泽地,其中苏门答腊犀牛现代只能在森林深处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物。犀牛用尿与粪堆区分领域范围。
犀牛多独居,个体之间很少接触,只有白犀牛以约10只的数目群居。多数时候都会避开人类,但在交配季节时期的 雄犀牛,或带领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会攻击任何目标,包括人类。其中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气比较坏者,会主动攻击任何陌生的气味或声音,黑犀牛跑的速度很快,即使在荆棘中也可达到4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没有击中目标时,转身的速度也很快。
种类
[编辑]白犀牛
[编辑]白犀牛有两个种类: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和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在2007年,南方亚种野生种群数量有17480头(IUCN2008),其经完全灭绝。而人工饲养的北白犀只馀3只,仅仅位在肯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Ol Pejeta Conservancy),其中唯一一只公白犀苏丹不仅已经因为年老而不能再繁殖,更于2018年3月19日因骨骼与肌肉退化、身上出现大面积伤口等原因接受安乐死。[8][9][10][11]
黑犀牛
[编辑]黑犀牛原产于非洲东部和中部,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喀麦隆,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安哥拉。虽然被称为黑犀牛,但它的颜色是褐色及灰色的。黑犀牛8个亚种中,已有3个亚种绝灭,根据2003年的资料显示,黑犀的数量已有回升,约3,610头。黑犀的主要威胁是偷猎和栖息地的减少。[12]
印度犀牛
[编辑]印度犀牛分布在整个印度恒河平原范围以及尼泊尔,但过度的猎杀减少了他们的数量。今天有超过3000只犀牛生活在野外。2014年,印度阿萨姆邦就发现2,544只,自2006年以来增长了27%,在20世纪初,阿萨姆邦只有大约200只犀牛。印度犀牛是犀牛中第二大的,仅次于白犀牛,最重可达4000公斤。1910年,印度禁止狩猎所有犀牛,并设立印度犀牛保护区。[13]
爪哇犀牛
[编辑]爪哇犀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根据2002年的估算,只有大约60只依然存在,只分布在印尼最西端乌戎库隆国家公园,而越南最后野生个体被枪杀于2010年。[14]爪哇犀牛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犀牛物种,它们主要威胁是因为猎人偷猎它们的角。爪哇犀牛比印度犀牛小,大小接近黑犀。体长包括其头)的可达2至4米(6.6至13.1英尺),高度可达到1.4-1.7米(4.6-5.8英尺),重量900-2300公斤。[15][16][17]
苏门答腊犀牛
[编辑]苏门答腊犀牛是最小的现存犀牛物种。它分布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高海拔地区。由于栖息地丧失和偷猎,其数量已经下降,数量只剩馀200只以下。[18]成年的苏门答腊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600-950公斤。[19]苏门答腊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在四川。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并可能分布缅甸的茂密山林中。纵使苏门答腊犀牛数量多于爪哇犀牛,但过去15年在野外只捕获一只雌性犀牛。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文百科在線, 犀牛. 2010-12-20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9) (中文).
- ^ 何春荪. 中華百科全書.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中文).
- ^ Liu, Shanlin; Westbury, Michael V.; Dussex, Nicolas; Mitchell, Kieren J.; Sinding, Mikkel-Holger S.; Heintzman, Peter D.; Duchêne, David A.; Kapp, Joshua D.; von Seth, Johanna; Heiniger, Holly; Sánchez-Barreiro, Fátima. Ancient and modern genomes unrave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rhinoceros family. Cell. 24 August 2021 [2021-09-05]. ISSN 0092-8674. doi:10.1016/j.cell.2021.07.03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 ^ 犀牛角僅清熱、解毒 其他藥師:未有治癌功效. Yahoo News. 2023-10-23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1) (中文(台湾)).
- ^ 用指甲解決絕種危機?可代替犀牛角製藥. Yahoo News. 2019-11-08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1) (中文(台湾)).
- ^ 误信偏方花65万买犀牛角粉 老翁最终仍癌逝 | 世界万象. 东方网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2024-09-01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1) (中文(简体)).
- ^ 精选书摘. 為何把犀牛角切掉,仍無法保護犀牛免於被盜獵?.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8-07-11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1) (中文(台湾)).
- ^ News | Environment | Poachers kill last four wild northern white rhin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s Online (30 March 2010). Retrieved on 21 February 2012.
- ^ African Rhinoceros. Safari Now. [19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22日).
- ^ 物種滅絕悲歌》全球最後1隻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接受安樂死.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3).
- ^ Sudan, the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 in Kenya.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3).
- ^ Dollinger, Peter and Silvia Geser. Black Rhinoceros. 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9 Octo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6).
- ^ Bhaumik, Subir. Assam rhino poaching 'spirals'. BBC News. 17 April 2007 [23 August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爪哇犀牛 WWF
- ^ Javan rhino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hino Conservation
- ^ Derr, Mark. Racing to Know the Rarest of Rhinos, Before It’s Too Late. The New York Times. 11 July 2006 [11 Octo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3).
- ^ Kinver, Mark. Javan rhino 'now extinct in Vietnam'. BBC News. 25 October 2011 [25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Sumatran Rhinocer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nimals - National Geographic
- ^ Sumatran rhinoceros-WWF.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