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台中车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铁道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铁道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铁道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2016年10月新站启用后,建议条目拆分[编辑]

建议分成台中车站(就是高架新站)、旧台中车站(包含旧台中后站),同高雄车站与旧高雄车站一样拆分,未来介绍与分类时 才不会愈加复杂紊乱。--福克大叔留言2016年10月14日 (五) 16:49 (UTC)[回复]

2016年10月16日,预计逐步将旧车站相关内容拆分创建出旧台中车站,让台中车站条目成为现行使用的车站内容(同高雄车站与旧高雄车站),让两条目分类能清楚。--福克大叔留言2016年10月15日 (六) 18:01 (UTC)[回复]

请求高架车站完工外观照片[编辑]

关于合并条目[编辑]

(-)反对台铁台中车站台中捷运台中车站 (台中捷运)为不同单位营运、不同系统、不同站体(非共构、仅共站)的车站,不该并为单一条目;不同站体的桃捷台北车站与三铁共构的台北车站也各为独立条目,更何况未来蓝线台中车站与机场线台中车站亦可能是不同站体的问题。顺便回应合并发起人,现在设在一楼的台中转运中心有其独立设站(BRT蓝线)的起源历史,亦是有资格独立于目前条目资讯已很庞大的台中车站--福克大叔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4:58 (UTC)[回复]
你是在反对什么啦?高雄的台铁美术馆站跟轻轨美术馆站、台铁鼓山站跟轻轨鼓山站也是不同单位营运、不同系统、不同站体(非共构、仅共站)的车站,他们都并为单一条目了!怎么没看到你去反对?--Tidus80316留言2022年7月24日 (日) 17:31 (UTC)[回复]
( ✓ )同意: 不同单位营运、不同系统、不同站体的“台铁板桥站、捷运环状线板桥站”也是写在单一条目,“淡海轻轨红树林、台北捷运红树林站”、“桃园机场捷运三重站、北捷三重站”、“桃园机场捷运新北产业园区站、北捷新北产业园区站”也是如此,上述台北、板桥站中历史的部分也是各系统都各别写得很清楚。觉得台中车站做为台中第一大站,可比照上述几项将各系统写入同一页面,亦便于民众参阅。 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3月14日 (日) 23:29 (UTC)[回复]
(!)意见:依照维基百科:条目长度的拆分条件,台中车站长度已达100KB,若依照上述的维基拆分建议,早已超过需再拆分的长度条件...若是以便于民众参阅为出发点 若认为合并才是便民不会造成混淆,那是否也请求将名为台北车站的车站条目(桃园捷运台北车站)亦合并为同一条目?--福克大叔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06:19 (UTC)[回复]

( ✓ )同意:对,没错,我认为桃捷台北车站和台铁、北捷台铁车站要合并,台铁台中车站、中捷台中车站也要合并,高铁台中站、台铁新乌日车站和中捷高铁台中站要合并,明明就是同样性质的车站,为何还要依系统共站非共构而分成两三个页面?这样只会增加参考的障碍,建议合并。Jason520395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4:53 (UTC)[回复]

我也认为桃捷台北车站与台铁、北捷、高铁台北车站要合并,台铁台中车站、中捷台中车站也该合并,高铁台中站、台铁新乌日车站和中捷高铁台中站也要合并,同性质之共构/共站的车站建议合并,也清楚明了。 Tidus80316留言2021年10月20日 (三) 05:21 (UTC)[回复]

大厅入口前的平台是算行人天桥,还是算站前广场?[编辑]

现在台中车站高架化之后,大厅的入口变成在二楼,而入口前面则有一个平台,其下方是公车停靠站。往来的人潮是由楼梯或电扶梯接通平台,由此进出二楼的大厅,所以这个平台也是行人通道,但是这么大的空间设在车站门前,倒像是站前广场。我想问。这个平台是算行人天桥,还是算站前广场?--2001:B011:A401:1E91:7592:A79:222:16EA留言2023年3月1日 (三) 03:32 (UTC)[回复]

站前广场是地面层靠近旧站处,二楼整片都是大厅层,那么大的空间下方是是公车月台。--Mafalda4144留言2023年3月1日 (三) 14:57 (UTC)[回复]
@Mafalda4144 请看这三张照片:
由此可知,这个平台是位在大厅的外面。重点是,国外有类似的设计,而且也有专属的名词去称呼,但不同的是,台中车站的平台设计是将上方有遮罩给盖住,四周是开放(阳光与空气可进来),而下方空间作为公车月台,变成一个类似露台的空间,所以我这个问题是想知道,这个平台是要怎么叫它?我目前在网路上找到的资料,只是用“平台”一词称呼,不过这个平台是兼具很多功能,既是站前活动广场,也是车站入口通道,更是旅客转乘通道。
还有,我想提醒,这个平台是位在穿堂楼层,但穿堂是穿堂,与我上述所言的这个平台仍有不同,只是它的楼层位置是属于穿堂,不等于是叫穿堂,因此请不要混淆。--2001:B011:A401:1EEA:FCC7:AB51:DD1B:4D55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19:09 (UTC)[回复]
因为穿堂楼层是指楼层设计是前后可以相通,而我问这个平台是位在穿堂前面,属于穿堂楼层的一部分,可是我需要知道这个平台该怎么称呼,毕竟功能与设计仍与穿堂有很大不同,只不过是位置设在车站大厅的入口前方。希望我说这么多,足够使你清楚明白我在问什么。--2001:B011:A401:1EEA:FCC7:AB51:DD1B:4D55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19:15 (UTC)[回复]
[1],好的请见台铁台中车站平面图。台中车站为绿建筑设计,为了通风采光,这是半户外空间,就算下雨这个地方依旧是由上方站体遮蔽著。央广这个影片虽然比较旧,但是最接近目前使用状况[2],影片里就称为2楼平台。
真的没有这么复杂,台铁局铁工局都没有帮他取个甚么华丽的别名。如果是想要找外文专有名词,要去英维找高架车站条目。--Mafalda4144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19:44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8-13[编辑]

请求已处理

修正笔误:
这章节中,[[50路|50路]] 應改為[[台中市公車50路|50路]]--114.42.243.108留言2023年8月13日 (日) 13:24 (UTC)[回复]

已更正,感谢您的勘误。--Kenny023留言2023年8月13日 (日) 13:5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