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祝由十三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祝由十三科,又称祝由科祝由术,是古代医术的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祝由一词语出《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疗, 惟移精变气, 可祝由而已……”。祝,是指“恭恭敬敬讲解说道”,不但给人治病,也给自然万物 (包括中医所讲的神) 治病;由,是指疾病产生的缘由或者来由;合起来就是恭敬地运用祝由之法查明病人的病因,即通过药、咒、法术、心理疏导等方法的相互结合来化解、缓解疾病。祝由疗法在中国起源甚早,先秦时期就已很普遍,并在民间一直流行、延续数千年。[1]

历史沿革

[编辑]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针服药,只要移易精神、变换气质,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即可成功。按现代医学观点看待,属于心理学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

祝由科的发展历程如下[2]

  1.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展现了药品和方术两种治疗方法,证实“祝由”除运用语言手段“祝”祈禳诅咒时,还伴随一些其它方法,如讳秘字)、唾、喷、禹步、呼气、替身等。
  2. 东汉后期道士葛洪曾说:“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他认为禁咒法可以治病,也可以防身(防瘟疫、虎豹虫蛇、兵器等),运用手段不仅有行气、咒(祝)语,还有存思行气、符印、掐诀等。
  3. 隋朝医学教育第一次划分专科为医、祝禁、按摩,方术治疗被列为三个专业科目之一,其命名包括了祝由和禁咒。
  4. “祝由科”的称呼始于元代,到明隆庆五年(1571年)离开国家医学教学体系。从此道教成为“祝由”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民众对方术医疗的需求则由道教来承担。
  5. 《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是清代以来流行的祝由书,现存的早期版本之一是道光年间四川全真道中心青城山的“空青洞天藏版”。
  6.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道教协会据民国三年(1914年)的石印行本印制了一批供“各观内流通”的《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到1990年此书又收入《藏外道书》。

代表人物

[编辑]

郭朴等人。

注释

[编辑]
  1. ^ 倪, 士峰. 从古籍《轩辕碑记·祝由十三科》浅谈祝由医学的用药特点. 畜牧与饲料科学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3-12-30, 34 (12): 103-106. doi:10.16003/j.cnki.issn1672-5190.2013.12.025 –通过知网. 
  2. ^ 方, 玲. 全真道与祝由——从《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谈起. 宗教研究. 2013-01-31: 165-177 –通过知网. 

参考文献

[编辑]
  • 邓铁涛等编,《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ISBN 7532302229
  • 朱文锋等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ISBN 7-117-03369-X

参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