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
28°50′57″N 120°06′23″E / 28.84917°N 120.10639°E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
---|---|
級別 | 5A |
所屬地區 | 浙江省 |
評定時間 | 2022年 |
台州府城,全稱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是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臨海市的文化保護及風景旅遊區。2022年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以台州府城牆為核心,包括巾山塔群、恩澤醫局舊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紫陽街商業街區,東湖等景點。[1]自591年起,台州府城一直是台州地區的治所,直至1993年改治椒江。其城牆始建於東晉,歷經各朝代修整保留,兼具軍事和防洪需求,是明長城的範本,2006年起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之列。
城市沿革
[編輯]臨海位於台州地區各縣市中心,歷來為台州文教中心。[2]太平二年(257年),孫吳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治章安,是為台州建郡之始。[3]隋開皇十一年(591年)起,以大固山麓為臨海縣治治所,自此成為歷代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2]唐武德五年(622年),設置台州,台州以天台山而得名,下轄臨海縣,是為台州之名之始。[3]1993年以前,台州的地區行署駐地均在臨海。1993年,台州撤區設市,改治椒江。設置縣級臨海市,由地級台州市代管。[4]
府城城牆
[編輯]台州府城牆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浙江省臨海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宋至清 |
編號 | 第五批第304項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台州府城平面大致為方形,總周長約6287米。[5]城牆總體沿東北至西南方向延展,高7米,設有4座城門、瓮城和8座馬面。其布局利用了地形優勢,北側沿北固山山脊延伸至靈江東岸,西至巾山西麓,形成了後靠北固山、前臨靈江的防禦體系,其中北部段因依山而建,地勢最為險峻。[6]西、南兩面臨江,長度合計2370米,東面城牆長1615米於1956年被拆除,而北面城牆長2300米,位於山脊線上,並在20世紀90年代基於原有牆基重建。[5]
修建歷史
[編輯]台州府城的城牆最初在東晉時期建立,並在唐代進行了擴建,到了宋代時期定型,明清時期進一步完善。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王錢俶決定摧毀各地城牆以示對宋朝的忠誠,包括臨海古城在內的十三州城牆也在此列。但因臨海城牆在靈江段具有防洪功能,因此被保留下來。[7]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對城牆進行了重修,採用磚石包砌技術,並使用糯米或灰漿作為粘合劑,使得城牆更加堅固,同時提升了防洪能力。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知州錢暄為了滿足軍事防禦和防洪的需求,調整了城牆的位置,使之退至東湖內側。自此,台州府城的城牆及其建築風格逐漸定型。宋代的台州府城呈現出獨特的子母雙城結構,其中子城在東、南、西三面各設有城門,分別命名為順政門、譙門、迎春門。北宋時期著名的東山閣,即現在的古壽樓台位於西門街上。隨着時間的演變,兩山兩水的布局、環城的城牆、不規則的城池輪廓及棋盤式街巷格局得以保留,使台州府城牆整體上保持了宋代的風貌。[7]
明代名將戚繼光在臨海駐守八年期間,聯同知府譚綸對台州府城牆進行加高加厚改造,以增強對倭寇的防禦力。他們還創新建造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顯著提升了城牆的防禦功能,塑造了城牆的現有形態。戚繼光後被調至北方負責長城防務,將在臨海的建築和防禦經驗帶至北方,應用於長城的修建和強化中。北京八達嶺、慕田峪、天津黃崖關、河北山海關等地的長城都體現了戚繼光的影響。因此,台州府城牆被譽為北京明長城的前身和參考模板。[8]
其瓮城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5]城牆的修建和加固,採用了適應防洪的獨特構造,如特殊的馬面設計、城門的「天窗」結構、增加捍城與護城等技術。[6]在設計和修築上,將瓮城構建成弧形,尤其是將面向水的「馬面」設計為半圓形,而另一側則保持方形。這種設計在全國的古城牆中是唯一的例子。[9]馬面結構原本用於擴大防守範圍,後來經過改良,迎水面被設計成弧形或斜形以減輕水流衝擊,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6]
使用歷史
[編輯]臨海的地理位置因其險要與雄偉,賦予了極高的軍事地理價值。明代臨海學者王士性曾評價台州城地勢之險,西南兩面臨江,西北高峭如天壁,僅東南略顯平坦,且有湖濠防禦,難以攻克。據民國時期《台州府志》記載,從唐至清的冷兵器時代,台州城經歷15次戰爭,多數以守方勝利結束。[6]
台州府城牆不僅在軍事上有着顯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其防洪功能。由於地處靈江入海處,台州府城常受洪水威脅。歷史上多次大水災,如南宋和清代的洪災,都對城市造成了嚴重破壞。城牆沿江段的朝天門和瓮城,尤其在颱風和雨季期間,起到了關鍵的「防洪堤」作用。[6]
2016年5月,在台州府城牆,鎮寧門的瓮城部分發生了塌方,影響範圍大約10米寬,五六米高。塌方後,城牆的磚石形成了斜坡,暴露了內部的夯土結構。城牆上的石匾仍保留「寧」字,而「鎮」字已落地。塌方範圍相對較小,預期修復工作能較好地恢復城牆的原始面貌。[10]2019年8月10日凌晨,超強颱風利奇馬在浙江台州登陸,導致當地發生嚴重澇災,台州府城牆牆根遭受淹沒;[11]因有城牆的保護,城內的建築並未倒塌。[12]
城牆保護
[編輯]早在1990年,臨海市政府已有提議將台州府城牆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並進行了初步研究。1994年,臨海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8]1995年8月,臨海市舉辦了一場旨在修復古城牆的動員大會,鼓勵市民參與到「我為名城獻一磚,萬民修復古城牆」的活動中。[7]1995年其,開始實行城牆的修繕,至2000年10月完成。[12]
1997年8月29日,台州府城牆被指定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台州府城牆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為台州府城牆的保護成立了專門的保護與開發管理委員會。2006年,南京、西安等城市開始聯合申報「中國明清城牆」為世界文化遺產。2009年8月,臨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正式啟動申遺程序,計劃加入「中國明清城牆」組合,向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提交申報。[8]
台州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台州府城牆保護條例》,該條約成為台州市首次以立法形式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地方性法規,也是繼兩部其他條例後制定的第三部條例。該條例特別將每年的5月10日定為「台州府城牆保護日」,這一設定是為了紀念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4月27日(公曆5月10日)戚家軍在台州府城外花街之戰中大敗倭寇的歷史事件,以此表彰戚家軍在抗倭鬥爭中的英勇表現。[13]
在2020年代,市政府投入了近6000萬元進行台州府城牆的修繕工作,並且修訂了《台州府城牆保護條例》,致力於推動台州府城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2022年7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宣布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使它成為浙江省內第20家獲此榮譽的旅遊景區。[7]
市鎮布局
[編輯]台州府城有「府城日日市」之稱。[2]府城內3.12平方公里里,主街三縱三橫,延展出50餘條小巷,期間2.8萬居民生活其中。[14]
紫陽街商圈
[編輯]紫陽街,始建於三國時期,作為台州府城的中心軸線,全長約1080米。這條街保留了青石板路,維護得舊貌如新。街道兩旁分布着張秀娟剪紙、鐘錶科普博物館等多個歷史博物館,展示着豐富的文化遺產。紫陽街的商鋪多為樓下開設店鋪,樓上作為店主的住宅。根據臨海市文旅集團的介紹,紫陽街的商業業態多樣,目前約60%的店鋪為經營性業態,其中25%屬於傳統文化店鋪,35%為引入的新興年輕業態。[1]
從2004年9月開始,臨海市政府對紫陽街進行了保護性修繕,確保了該街區的歷史風貌得以保留。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少數居民選擇外遷,而且紫陽老街未曾建造任何高樓大廈。15家主題博物館、12家非遺展示館,60餘家傳統店鋪被保留在城市中。[1]在紫陽街商圈,現有店鋪超過1100家,2020至2023年間,客流量和店鋪收入分別實現了翻番和五倍增長。[15]
旅遊發展
[編輯]自2016年起,台州府城重點改善了景區原住民的生活條件,投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推動臨海市成為5A級景區。通過台州府城的發展,臨海市舉辦了央視跨年晚會、朱自清文學周、中華民廚大賽、柴古唐斯越野賽等文化旅遊活動。同時,「千年台州府,江南真宋城」旅遊品牌得到推廣。截至2023年9月9日,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當年遊客人次首次突破1000萬,刷新了歷史記錄。[15]
2023年,台州府城啟動了「台州府城老字號」復興計劃,並建立了全國首個針對青年文旅創業的基金。同時成立了台州府城青年創業者聯盟,並針對20處國有房產進行招商,吸引創業者。2023年春節期間,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共吸引了71.26萬名遊客,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監測數據,在全國古城古鎮類5A景區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麗江。[16]
為了進一步提升遊客體驗,台州府城計劃實施一系列新措施。計劃中包括打造分散的點狀業態布局,引導遊客探索景區3.14平方公里的每一個角落,以擴大府城的活動範圍。同時,將推出東湖夜遊和狀元樓沉浸式體驗項目,並實施老字號復興計劃。[17]
城內園林
[編輯]台州府城內擁有眾多園林景點,其中巾山和東湖尤為知名。城西北部的龍顧山新開闢了廣文公園,與鄭廣文紀念館相輔相成。[18]
巾山
[編輯]巾山,又稱巾子山,位於城市東南角,海拔約100米,東接小固山。山體東西兩峰對峙,中間是凹谷,形似巾幗,因傳說皇華真人得道升天時帽子墜落於此而得名。山上古木茂盛,寺院樓閣點綴其間。登山可北望城市全貌,南眺遠郊,俯瞰靈江,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和日常鍛煉的好去處。山頂東西峰上矗立着大小兩座塔,西側半山腰有南山殿塔,西北麓有天寧寺塔,共同構成了獨特的群塔景觀。自晉唐以來,巾山就是著名的景點,曾有近40處宮閣寺樓,被譽為「一郡游觀之勝」。山間新建了雙幘亭,嶺頭西側則新建了逋翁亭,以紀念唐代詩人顧況。[18]
東湖
[編輯]東湖位於城東側,因位置而得名,原為城北白雲山和山宮溪流匯合之處,南流入靈江。宋代知州張蔚在此建造船廠,駐紮水軍,後來知州錢喧將其修建為湖泊,此後不斷擴建。湖泊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150米。1985年進行了大規模修復。湖區主要景觀以湖水為主,周圍山色為輔。湖中有東西向的橫堤,將湖分為前湖和後湖,橫堤中部向北再築一堤,將後湖分為東後湖和西後湖。兩堤交匯處是一個小島,島上樹木蔥鬱。清代建造的樵雲閣在1974年廢棄,原址現為文化活動場所。湖中新添了三座水榭,增添了湖區的風采。前湖中心的小島上有湖心亭,是觀光的理想地點。後湖的縱堤上建有逢源亭,亭南北兩側各建有一座逢源橋。後湖北側的島嶼上設有兒童公園。湖北山麓有烈士陵園,周圍松柏環抱。沿湖西岸新建了多項體育和文化設施。[18]
參見
[編輯]- 巾山塔群、恩澤醫局舊址、及紫陽街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於佳欣; 黃書波; 方問禹. 左手书卷气 右手烟火味 “千年台州府城”焕发生机. 新華每日電訊. 2022-10-07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 ^ 2.0 2.1 2.2 第四十六章 县市概况·第一节 临海市. 台州地區志. 2019-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3.0 3.1 第一章 政区建置·第一节 沿 革. 台州地區志. 2019-01-11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关于台州撤地设市的决议、报告与批复. 台州黨史網. 2019-02-28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5.0 5.1 5.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Ⅱ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53. ISBN 7-5010-1525-2.
- ^ 6.0 6.1 6.2 6.3 6.4 朱婧. 浙江宝藏 | 明长城寻根至临海 “江南八达岭”因何幸存至今. 浙江在線. 2018-09-25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7.0 7.1 7.2 7.3 陳佳妮. 穿越千年,格局未变—— 台州府城散发浓郁“宋意”. 臨海新聞網. 2023-08-29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30).
- ^ 8.0 8.1 8.2 台州府城墙:千年古城的见证者. 寧波市台州商會.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临海江南长城——雄关不独北国有. 鳳凰網. 2021-05-18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0) (中文(簡體)).
- ^ 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古城墙 临海古长城塌了一截. 浙江在線. 2016-05-17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利奇马”过后 有千年历史的台州府城墙被淹(图). 中國網. 2019-08-10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0).
- ^ 12.0 12.1 探访台州府城墙 听“城墙守护者”讲述申遗“长跑”故事. 中國新聞網. 2022-03-19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 ^ 对于台州府城墙,你了解多少?-台州频道. 臨海發布.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千年台州府城“大门常开” 提速文旅融合“新解法”. 中新網.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
- ^ 15.0 15.1 錢夢華; 王翔. 台州府城有多火?游客已破千万创历史记录-台州频道. 潮新聞. 2023-09-10 [2024-02-10].
- ^ 一季度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客流量超36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两倍——“糯叽叽”的临海古城,何以出圈.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2023-04-06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0).
- ^ 一季度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客流量超36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两倍——“糯叽叽”的临海古城,何以出圈.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2023-04-06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0).
- ^ 18.0 18.1 18.2 第四十四章 风景名胜·第三节 城镇园林. 台州地區志. 2019-02-26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