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萊姆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萊姆
勇者鬥惡龍系列角色
首次登場勇者鬥惡龍》(1986年)
創作者堀井雄二
設計鳥山明

史萊姆(日語:スライム,英語:Slime是一種在電子遊戲奇幻小說中時常出現的虛構生物,該生物以《勇者鬥惡龍系列》中的初階怪物而聞名。自在首部《勇者鬥惡龍》中使用後,史萊姆在幾乎全部勇者鬥惡龍遊戲中出現。同時也出現在《當個創世神》、《原神》等遊戲中,甚至衍生出了以其為主角的《元氣史萊姆》和《史萊姆牧場》。史萊姆的形象也被製作為各種類型的商品。

歷史

[編輯]

史萊姆一詞來自英文「slime」,意為黏液。一般認為最早將無固定形狀的黏液化成怪物的是恐怖小說《克蘇魯神話》系列中1936年出版的《瘋狂山脈》描述的一種名為「修格斯」的身體可以隨意改變形狀的生物。1953年美國作家約瑟夫·佩恩·布倫南英語Joseph Payne Brennan出版了小說《Slime》,故事中的怪物來自深海,用黑色不明黏液襲擊人類,並在1958年被電影《The Blob》搬上銀幕。1974年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裡,黏液怪被統稱為「ooze」,中譯「軟泥怪」,並在未來的《爐石戰記》和《當個創世神》中被改編[1]

1981年推出的受《龍與地下城》影響的《巫術》系列中玩家會在搞遊戲初期遇到的黏液怪「Bubbly Slime」成為了《勇者鬥惡龍》作者堀井雄二設計史萊姆的靈感來源,堀井雄二畫出了這個黏液形狀的角色後將其交給角色設計鳥山明,並做成今天所見的史萊姆[2]。堀井雄二稱在最初構思時,史萊姆是「一堆粘物」,但鳥山明將其再設計為淚珠形[3]。由於《勇者鬥惡龍》的巨大影響,史萊姆亦成為了初級怪物的代名詞,大量遊戲以類似的造型甚至相同的名字稱呼初級怪物[1]

影響

[編輯]
史萊姆麵包

作為日本暢銷電子遊戲系列的象徵,史萊姆經常出現在勇者鬥惡龍相關商品中[4]。其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日本官方商品網站上有一個名為「微笑史萊姆」(Smile Slime)的專門板塊[5][6]。史萊姆商品包括絨毛玩具[5]、遊戲控制器[7]、和《勇者鬥惡龍 史萊姆賽跑》等數個圖版遊戲[8][9]。在日本,有史萊姆造型的豬肉餡饅頭出售[10][11]。在勇者鬥惡龍25周年紀念中,有以史萊姆為主題的商業名片、大手提袋和水晶雕刻等特殊物品出售[5]

設定

[編輯]

在《勇者鬥惡龍》系列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史萊姆,藍色水滴形狀是戰鬥力非常弱的最基本的史萊姆,但有機會融合在一起變成能力大幅提升的史萊姆王;一灘綠色的是攻擊帶毒的泡沫史萊姆,最特別的是表面反光的金屬史萊姆,防禦力和敏捷度均極高且容易逃跑,但一旦擊敗便可以得到超大量經驗值[1]。大多數史萊姆是以敵人的形式出現,偶爾還會成為頭目。但在一些勇者鬥惡龍作品中,史萊姆也以友好的非玩家角色和城市的和平居民出現[12]。友好的史萊姆通常會以「我不是邪惡的史萊姆!」和玩家打招呼[13]。如同勇者鬥惡龍系列的其它怪獸,史萊姆也有特定的口頭禪「噗嚕嚕」[14]。史萊姆在說話時還會將某些詞語或音節用「goo」(粘液)等類似詞語替代,例如將「human」發音成「gooman」[14]

登場

[編輯]

史萊姆首次在《勇者鬥惡龍》中登場,並作為首先遇到且最弱的敵人出現,其以相似的外觀在隨後的勇者鬥惡龍遊戲中出現。在《勇者鬥惡龍V》中,該怪物可以加加入隊伍並學的各種咒文。史萊姆還是勇者鬥惡龍衍生系列元氣史萊姆的主角[15],系列首作《元氣史萊姆 衝擊尾巴團》發行於Game Boy Advance平台,續作《大戰車與尾巴團》發行於任天堂DS平台,第三作《大海盜與尾巴團》發行於任天堂3DS平台[15]。這些遊戲講述了有智能和文明的史萊姆王國的故事,這些史萊姆可愛也有些滑稽[16]。在勇者鬥惡龍北美的本地化中,遊戲使用了大量關於史萊姆的雙關語和詼諧元素[17]。史萊姆還和任天堂的角色馬力歐出現在三部跨界遊戲:《富豪街DS》、《馬里奧大運動會》和《富豪街Wii[18][14][19]

評價

[編輯]

勇者鬥惡龍的史萊姆受到了評論者和愛好者的正面評價,他們稱其為全部系列「難忘」怪物中最豐富的,以及遊戲中最廣為人知的角色[13][3]。評論認為史萊姆作為勇者鬥惡龍象徵就像陸行鳥之於最終幻想一般[20]。史萊姆還被一些媒體給出可愛與迷人的評價,特別是在評價《元氣史萊姆 大戰車與尾巴團》時[20]GamesRadar將其列為電子遊戲中最可愛的野怪,並因其特別容易擊敗稱其「相當於練手」,但他同時還稱其怪異的笑容使玩家會反覆考慮殺掉它們[21]。在最開始的時候玩家因對其無所了解,殺掉之後不會感到愧疚[22],隨著劇情和戰鬥讓玩家接觸到了大量的史萊姆,但對他們的熟悉卻讓玩家產生了積極的聯想[15]

在《任天堂力量》2010年1月刊中,編輯將史萊姆列為最受歡迎的出氣筒之一[23]。他們稱「史萊姆看起來是如此可愛友好,這幾乎很難殺死他們。但是如你所知,勇者就是要做勇者該要做的」[23]。勇者鬥惡龍作者堀井雄二推測史萊姆的流行可能是因為其的可愛,易被打敗以及每作勇者鬥惡龍的主角都改變,但史萊姆一直都在這裡[17]。《勇者鬥惡龍VIII》製作人渡部辰城猜測其流行是因為是「設計優秀的角色」,但「簡單」且能夠讓任何人接近[1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薯仔燉肉盾. 史萊姆的黑暗過去. 香港01. 2017-05-28 [2022-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2. ^ Jason Cipriano. 'Dragon Quest' Creator Sheds Light On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Slime. MTV. MTV Networks and TM MTV Networks. 2010-07-09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3. ^ 3.0 3.1 IGN Staff. Interview with Yuji Horii. IGN. IGN Entertainment. 2007-05-25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4. ^ Henry Gilber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Dragon Quest. GamesRadar. Future plc. July 11, 2010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5. ^ 5.0 5.1 5.2 Mike Schramm. Dragon Quest 25th anniversary merch features plushie slimes, business card cases. Joystiq. AOL. 2011-06-19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6. ^ Slime Plush Toys. Slimeshrine. [200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4). 
  7. ^ Smile Slime. Square Enix Shop. Square Enix JP Shopping Site. [200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3). 
  8. ^ Candace Savino. Dragon Quest board game out in Japan, looks like good times. Joystiq. AOL. November 26, 2007 [201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5). 
  9. ^ Jasmine Maleficent Rea. Dragon Quest slime racing is now a board game. Games Beat. Venture Beat. 2012-07-29 [2013-04-08]. 
  10. ^ Chris Kohler. Eating Slime Buns at Tokyo’s Dragon QuestBar. Wired Magazine.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April 27, 2010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4). 
  11. ^ 你敢吃史萊姆嗎?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推出史萊姆造型藍色肉包. 巴哈姆特GNN新聞. 2011-09-05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12. ^ Horii, Y. (2004). 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 Tokyo, Square Enix co., Ltd.
  13. ^ 13.0 13.1 Kalata, Kurt. Dragon Warrior/Dragon Quest. hardcoregaming101. January 1, 2008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9). 
  14. ^ 14.0 14.1 14.2 Spencer. Fortune Street Playtest: A Party Game For The CNBC Crowd. Siliconera. Game Revolution. December 7, 2011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5). 
  15. ^ 15.0 15.1 15.2 15.3 Craig Harris. E3 2006: Rocket Slime Interview. IGN. IGN Entertainment. May 11, 2006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16. ^ Cody Musser. Rocket Slime review at MoDojo. MoDojo. 2006 [200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9). 
  17. ^ 17.0 17.1 Henry Gilbert. An interview with Dragon Quest creator Yuji Horii.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1-02-17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18. ^ Anoop Gantayat. Dragon Quest's Slime Appears in Mario Sports Mix. IGN. IGN Entertainment. November 18, 2010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4). 
  19. ^ Anoop Gantayat. Hands On: Itadaki Street DS. IGN. IGN Entertainment. May 13, 2007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5). 
  20. ^ 20.0 20.1 Vasconcellos, Eduardo. Dragon Quest Heroes: Rocket Slime Review. GameSpy. IGN Entertainment. September 19, 2006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28). 
  21. ^ Mikel Reparaz. The Top 7... Lovable Blobs.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8-01-14 [2013-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8). 
  22. ^ Charles Barratt. Characters we wish we knew LESS about.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9-11-05 [2013-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2). 
  23. ^ 23.0 23.1 Editors of Nintendo Power: Nintendo Power March 2009; issue 3 (in English). Future US Inc,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