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普魯特
史蒂文·普魯特 Steven Pruitt | |
---|---|
出生 | 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 | 1984年4月17日
居住地 | 美國弗吉尼亞州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威廉與瑪麗學院 |
職業 | 記錄與信息員 |
活躍時期 | 2006年— |
知名於 | 英語維基百科編輯次數最多的用戶 |
家鄉 | 弗吉尼亞州芒特弗農[1] |
榮譽 | 2017年《時代》「互聯網最具影響力25人」 |
史蒂文·普魯特(英語:Steven Pruitt,1984年4月17日—),維基百科用戶名為Ser Amantio di Nicolao,美國維基人。他在維基百科編輯次數超過三百萬,創建了35,000多篇條目,是英語維基百科編輯次數最多的編者。普魯特還參與女性條目創建活動,幫助消除維基百科性別系統偏見[2]。2017年,《時代》雜誌將其評為「互聯網最具影響力25人」。[3]
個人簡介
[編輯]1984年4月17日,史蒂文·普魯特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他的父親唐納德·普魯特(Donald Pruitt)來自弗吉尼亞州里士滿,與史蒂文的母親,美國俄羅斯猶太人移民阿拉·普魯特(Alla Pruitt)結識於靠近聖安東尼奧聯合基地的美國國防語言學院,兩人都曾在該學校俄語系工作。[4][5][5][6]
普魯特2002年畢業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的聖斯蒂芬和聖艾格尼絲學校,並於威廉與瑪麗學院攻讀藝術史,2006年獲得學位[7]。普魯特除了編輯維基百科外,還對參與的國會山合唱團有興趣。他還特別喜歡歌劇,其用戶名「Ser Amantio di Nicolao」正源自賈科莫·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中的一個配角[7]。
2017年,普魯特在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工作,是一名負責記錄信息的合同工。[8] 。一篇2018年對普魯特的報道表示時年33歲的普魯特仍舊單身,並且在華盛頓特區與父母同住。[6]
維基百科編輯
[編輯]普魯特認為他於2004年6月首次編輯維基百科[1],而現在的維基百科賬號於2006年大學四年級時創建[8]。他的第一篇條目是彼得·弗朗西斯科,普魯特的「曾曾曾曾曾曾祖父」,葡萄牙出生的美國獨立戰爭英雄[7]。截至2019年2月,普魯特在維基百科上編輯次數超過三百萬次;他於2015年超過賈斯汀·納普,成為英文維基百科編輯次數最多的用戶。為抵消網站的性別鴻溝,他在維基百科上創建了600多篇女性條目[9][7]。
採訪與榮譽
[編輯]2017年,因為維基百科編輯次數和為消除維基百科的性別失調所做的貢獻,《時代》雜誌將其與姚晨、唐納德·特朗普、JK羅琳、BTS等人共同列為「互聯網最具影響力25人」之一[8],並稱普魯特是「作為互聯網上最活躍的真實信息守護者之一,在假新聞泛濫的年代脫穎而出的33歲弗吉尼亞人」(In an era defined by fake news, the 33-year-old Virginian (real name: Steven Pruitt)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internet’s most prolific guardians of fact)。
2019年,普魯特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晨》節目的專訪,講述了關於其首篇條目——其先祖彼得·弗朗西斯科的故事[7]。對於維基百科偏重介紹男性的批評,他介紹了如何幫助維基百科擴大知名女性條目的比重[9]。
來源
[編輯]- ^ 1.0 1.1 Meet The World's Most Prolific Wikipedia Editor. Vocativ. 2016-01-15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美國英語).
- ^ Malloy, Daniel. This Prolific Nerd Is Shaping the Future of Wikipedia. OZY. 2018-02-13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英語).
- ^ 鍾巧庭. 地表最狂「維基人」就是他!13年新增3萬1千筆原創條目、編輯次數超過250萬. 風傳媒. 2018-10-10 [2019-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中文(臺灣)).
- ^ Time Magazine Named Steven Pruit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n the Internet–Just For His Wikipedia Edits. Northern Virginia Magazine. November 24, 2021 [November 27,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7, 2021).
- ^ 5.0 5.1 Eshleman, Tina. The Wikiman: How the most prolific Wikipedia editor is expanding what we know about the world. W&M Alumni Magazine. No. Fall 2018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September 17, 2018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0, 2019).
- ^ 6.0 6.1 Malloy, Daniel. This Prolific Nerd Is Shaping the Future of Wikipedia. OZY. February 13, 2018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 2019) (英語).
- ^ 7.0 7.1 7.2 7.3 7.4 Eshleman, Tina. How the most prolific Wikipedia editor is expanding what we know about the world. 《威瑪學院校友》 (W&M Alumni Magazine). No. 2018秋季刊 (威廉與瑪麗學院). 2018-09-17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0).
- ^ 8.0 8.1 8.2 The 25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n the Internet. 時代周刊. 2017-06-26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 ^ 9.0 9.1 Meet the man behind a third of what's on Wikipedia.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 2019-01-26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The last statistic I saw was that 17.6 percent of the biographical articles on Wikipedia area about women, on the English Wikipedia I should say," Pruitt said. "It was under 15 percent a couple of years ago which shows you how much we have been able to move the needle.
外部連結
[編輯]- 史蒂文·普魯特的英文維基百科用戶頁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