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立編譯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立編譯館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英語)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礎資訊
機關類型中央三級行政機關
所屬部門教育部
年度預算額新臺幣1.46億元(2011年)
授權法源國立編譯館組織條例
主要官員
館長辛樹幟(首任)
潘文忠(末任)
任命者教育部部長
任期無任期限制
組織編制
內部單位8組、3會、1中心(最後編制)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32年6月14日
1949年6月(復館)
解散日期2011年3月30日
後繼機關國家教育研究院
聯絡資訊
地址10644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最後館址)
電話+886 2 7740-7890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原國立編譯館與國立教育資料館館址

國立編譯館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教育部開放一綱多本前,國立編譯館是中華民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國立編譯館於1932年成立,1949年在台復館,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改組為該院下屬的編譯發展中心教科書發展中心

歷史

[編輯]

中國大陸時期

[編輯]
  • 1932年6月14日,國立編譯館成立於南京,直屬國民政府教育部。
  •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國立編譯館於10月遷徙至廬山,隨後又遷至長沙。1938年1月,由長沙再遷至重慶。1939年5月,重慶遭日軍轟炸,編譯館又遷至四川江津縣白沙鎮[1]
  • 1942年3月,國立編譯館合併了教育部教科用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教育全書編纂處,從白沙遷至北碚[1]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原國民政府機構紛紛還都南京。但由於國立編譯館重要度較低,1946年5月才回遷南京[1]

台灣時期

[編輯]
位於台大校園的展書樓,為國立編譯館1956年至2002年所在地

歷任館長

[編輯]
# 姓名 任期
1 辛樹幟 1932年6月 1936年7月
2 陳可忠 1936年7月 1942年1月
3 陳立夫 1942年1月 1944年2月
4 陳可忠 1944年2月 1948年2月
5 趙士卿 1948年2月 1949年4月
6 杭立武 1949年5月 1950年2月
7 梁實秋 1950年2月 1950年10月
8 王鳳喈 1950年10月 1965年12月
9 劉拓 1966年2月 1972年4月
10 王天民 1972年4月 1976年8月
11 熊先舉 1976年9月 1986年10月
12 曾濟群 1986年10月 1992年5月
13 趙麗雲 1992年5月 1997年8月
14 藍順德 1997年8月 2009年8月
15 柯正峯 2009年8月 2009年11月
16 潘文忠 2009年11月 2011年3月

組織

[編輯]

國立編譯館時期

[編輯]

館長下設有「研究發展委員會」

  • 行政單位

設五組(秘書、總務、人事、會計及出版)。

  • 教科書審定及研究單位

有兩個教科書組(專科及職業學校、中小學),以及教科書資料中心。

  • 學術編譯及研究單位

有三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大學用書),以及兩個著作編審委員會(中華學術、世界學術)。

現行組織

[編輯]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編譯業務,主要職掌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五項「學術名詞、工具用書及重要圖書之編譯」。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發展核心業務。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來源

[編輯]
書籍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