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渾
阿魯渾 | |||||
---|---|---|---|---|---|
伊兒汗 | |||||
統治 | 1284年8月11日 - 1291年3月10日 | ||||
加冕 | 1284年8月11日 | ||||
前任 | 貼古迭兒 | ||||
繼任 | 海合都 | ||||
王后 | 忽勒塔黑哈敦 | ||||
| |||||
父親 | 阿八哈 | ||||
母親 | 海迷失哈敦 |
阿魯渾(蒙古語:ᠠᠷᠭᠤᠨ,鮑培轉寫:Arγun,西里爾字母:Аргун[1],1258年—1291年3月10日),蒙古人,阿八哈之子,在1284年推翻叔父貼古迭兒,繼任伊兒汗國的第四任君主。1284年8月11日[2]至1291年3月10日[3]在位。他在位時試圖阻止其汗國走向伊斯蘭化。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阿魯渾是阿八哈的兒子。阿魯渾和他最心愛的妻子忽勒塔黑哈敦(卜魯罕 氏)生下了長子合贊,他又和另一位妻子兀魯克哈敦生下了第三子完者都[4],合贊和完者都二者後來都成為伊兒汗國的國君。1282年,當阿八哈去世時,原本是指定阿魯渾為繼承人的。但是此時他的叔父貼古迭兒成為了汗位的強力競爭者,阿魯渾只得退讓了。他被任命為呼羅珊地區的管理者。他要求增加伊拉克等地,被貼古迭兒拒絕。阿魯渾起兵反對貼古迭兒,開始戰敗,被大臣不花所救,逃走。因為貼古迭兒上台後,推行國家伊斯蘭化的執政方略,激起了國內保守派貴族的不滿。於是他們投靠阿魯渾而對貼古迭兒發動了內戰。1284年,最終阿魯渾在不花等人支持下成功擊敗了叔父而登上了汗位。1286年,忽必烈正式冊封阿魯渾為伊兒汗。
統治
[編輯]阿魯渾在位時期,阻止了國家向伊斯蘭教轉化的傾向。他雖然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和大多數蒙古人一樣,他對各種宗教信仰都很寬容。他委任了很多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擔任國內的文職官員。他甚至允許穆斯林按照沙里亞法規而不是蒙古律法來處理穆斯林之間的訴訟。他通過削弱軍隊將領的權力來樹立政府的權威,並試圖把正規的民政管理引入蒙古人的純軍事統治中。功臣不花擔任宰相,居功自傲,在1289年被阿魯渾處決。
軍事
[編輯]阿魯渾統治期間,伊兒汗國基本處於和平狀態,很少發生軍事衝突。1289年-1290年,他平息了一場瓦剌動亂。1290年,他在高加索地區擊退了金帳汗國的入侵。此外,在他統治的這段時間裡,馬木留克王朝持續向敘利亞地區增兵。1286年,他擊退馬木留克王朝的兵鋒。1289年,馬木留克蘇丹嘉拉溫攻占了蒙古人的附庸國,十字軍控制的的黎波里。
外交
[編輯]阿魯渾在位期間一直致力建立一個由法蘭克人與蒙古組成的「法蘭克-蒙古同盟」,以聯手對抗伊兒汗國的宿敵馬木留克。他曾四次派遣使節分別出訪教皇洪諾留四世、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尼古拉四世。他一直以奪取耶路撒冷作為換取西方世界出兵的條件。他甚至曾許諾如果攻占了耶路撒冷,他本人也可以接受洗禮。可惜13世紀末期,西方世界對於發動十字軍東征已經失去了興趣,阿魯渾心目中的聯盟最終沒有能夠建立起來。
逝世
[編輯]阿魯渾於1291年3月10日在八赤阿闌逝世。13世紀時,蒙古統治者們在西方世界成為了熱門的話題。在意大利,許多新生的嬰兒被以蒙古君王的名字來命名。由於阿魯渾汗與西方世界的聯繫加深,有許多新生兒被命名為「Argone」。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三卷,余大鈞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11月第1版
- (英文)Arghu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法]雷納·格魯塞,《草原帝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注釋
[編輯]前任: 貼古迭兒 |
蒙古伊兒汗國君主 1284年—1291年 |
繼任: 海合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