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軍編制序列
1937年八路軍編制序列,為列舉1937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編制序列,其為八路軍在最初時期的編制序列。
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團結抗日。該部隊仍歸屬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與指揮。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國抗一的戰鬥序列,又稱為第18集團軍,總司令為朱德,副總司令為彭德懷。
1937年8月,八路軍共下屬:115師、120師、129師、後方總留守處[1]。
背景
[編輯]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並迅速占領北平、天津。日軍從東北調進部隊與已入關的部分部隊編成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向察哈爾省、綏遠省兩路突擊,並控制平綏鐵路全線,切斷中國與蘇聯的聯繫。8月中旬,日軍發動淞滬戰役,展開大規模的華北、華中戰略進攻。8月31日,日軍成立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增兵30萬人,以平漢路為主要突擊方向,開始向河北、山西、山東地區進軍。
8月22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任命朱德、彭德懷為八路軍正、副總司令。同日,八路軍115師率先由陝西三原進入山西前線。9月3日,120師隨即進入山西。在部隊轉移同時,先行赴晉的周恩來、彭德懷與山西守軍總指揮、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進行接洽。並確定了其部隊以恆山地區為基地,隨後,八路軍總部與129師也向恆山轉移。在主力越過黃河進入山西後,留守於陝西的八路軍部隊組成陝甘寧留守兵團。
總部
[編輯]- 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
- 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參謀處長:彭雪楓
- 政治部:1938年2月28日起,為統一對外名義,延安的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對外稱「八路軍政治部」,在晉東南的稱為「野戰政治部」(野政)、「前敵政治部」(前政)、「集政」(第十八集團軍政治部)。1943年10月,地一二九師政治部人員併入太行軍區政治部與野政。1945年8月20日野政改稱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
- 主任:任弼時(1937.8-1938.8,1938.2回延安)、傅鍾(1938.8.4-1940.5)、羅瑞卿(1940.5-)
- 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1937.8-1938.1)、傅鍾(1938.1.18-1938.8.4)、陸定一、張際春
- 組織部
- 宣傳教育部:部長陸定一,副部長黃鎮、王東明(犧牲)、彭加倫(1942年秋)
- 民運指導部:部長傅鍾、黃鎮(1938.2-1939)、蔡乾(1940年-1945年)。副部長王卓如(1940-1941)、陳宦
- 敵軍工作部:部長周桓、蔡前(蔡乾,1938年春)。副部長謝振華、漆克昌、張香山
- 保衛部(1938年改稱鋤奸部):部長楊奇清。副部長卜盛光、吳格成
- 軍法處長:吳溉之、曾傳六、周桓(兼)
- 總務處長:年成合、青中興、陳志彬、姚大非
- 直屬政治處:處長李文楷、副主任陳仁常。主任吳玉琳
- 秘書處:秘書長舒同(1937.8-1938.11)
- 供給部長楊立三
- 軍需處長:葉季壯
115師
[編輯]由原紅一方面軍與陝南第74師編成。紅一軍團改編為第343旅,紅十五軍團改編為第344旅,陝南第74師改變為炮兵營和輜重營[2]。
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
司令部
[編輯]政訓處
[編輯]343旅
[編輯]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政訓處主任肖華。其下屬:
344旅
[編輯]師直屬部隊
[編輯]120師
[編輯]120師由原紅二方面軍與陝北紅軍一部編成。紅二軍團和紅二十八軍合編為第358旅,紅六軍團、紅三十二軍和總部特務團的一個營合編為第359旅,陝北紅軍第27軍、陝甘寧獨立第1師、第2師分別改編為直屬營的建制[4]。
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5]。
司令部
[編輯]政訓處
[編輯]358旅
[編輯]358旅旅長盧冬生(未到任,後為張宗遜)、副旅長李井泉、參謀長姚喆;
359旅
[編輯]359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參謀長郭鵬、政訓處主任袁任遠;
師直屬部隊
[編輯]129師
[編輯]由原紅四方面軍與陝北紅軍一部編成。其中紅四軍改編為第385旅,紅三十一軍改編為第386旅。紅二十九軍改編為特務營,紅三十軍改編為炮兵營、陝甘寧獨立第1、2、4團改編為工兵營,第3團一部及關中警衛營改編為輜重營[6]。
司令部
[編輯]385旅
[編輯]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耿飈、政訓處主任方強、副主任謝扶民
386旅
[編輯]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訓處主任王新亭;
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
[編輯]機關駐地延安北關雲梯山和雲夢山之間的山溝(今稱延中溝)
- 主任蕭勁光。
1937年8月,駐延安的軍委後方政治部改編為八路軍後方政治部,負責軍委直屬單位、留守部隊、地方部隊的政治工作:
- 主任譚政(紅軍時期-1938年2月)
- 副主任張際春(1937.8-1937.11)
- 組織科:科長張樹才
- 宣傳科:科長徐夢秋、趙品三(1938年秋)
- 保衛科:科長鄭效峰
- 統戰科:負責人劉向三
- 政治巡視團:主任張樹才兼
- 機關政治協理員:宋文
- 軍委直屬隊政治處主任樂少華,副主任蔡書彬、賴毅
1938年2月調整為:
- 主任莫文驊(1938.2.28-)
- 組織部長吳光遠
- 宣傳教育部長趙品三、李兆炳
- 民運指導部長馬豫章
- 鋤奸部部長丁榮昌
- 聯絡部(1938年11月統戰科改)部長徐彬如
- 總務處處長沈盛發
- 軍法處處長莫文驊兼,副處長沈盛發
- 巡視團主任丁榮昌(兼)
- 機關政治協理員:宋文
- 烽火劇團團長:王震之
1939年秋,八路軍後方政治部改稱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军·表册. 解放軍出版社. 1994年: 第3–7頁.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國大陸)).
-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年: 第298頁.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國大陸)).
- ^ 朱曉明;蔡朋岑. 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参谋长之谜. 新華網. 2010-11-26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年: 第333–334頁.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军·表册. 解放軍出版社. 1994年: 第9頁.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國大陸)).
-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年: 第377頁.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國大陸)).
參見
[編輯]八路軍編制 |
1937年秋 → 1938年冬 → 1940年冬 → 1942年秋 → 1945年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