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妙詩人/沙盒
這是妙詩人編輯用的小沙盒~
南開大學校史
[編輯]1919年10月17日,南開學校大學部舉行首次開學典禮,標誌着私立南開大學正式成立。1921年,南開學校大學部正式更名為「天津私立南開大學」。1929年,南開大學改科為院,設立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伊始,南開大學即成為轟炸目標,校舍幾乎完全焚毀。1937年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幹,成立長沙臨時大學[1]。1938年4月2日,行政院命令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解散,私立南開大學變為國立南開大學,在天津復校。復校後的國立南開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及邊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開大學延續了國立大學的建制。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南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被破壞,大多數教師受到打擊迫害。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確定南開大學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2]。1984年9月8日,南開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1995年,南開大學入選中國首批「211工程」院校[3]。2000年12月25日,入圍「985工程」[4]。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籌備辦學期間
[編輯]南開大學最初為南開系列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系列學校均緣起於嚴修自家的私塾——嚴氏家館。嚴修雖然是接受舊式教育長大,並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官僚,但他和張伯苓都意識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認為「中國自強之道,端在教育,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只有通過教育的革新才能改變國家日漸衰敗的命運。[5]1898年,嚴修辭官回家,並開始着手建立新式學校。1904年,私立南開學校建立,嚴氏家館的塾師張伯苓擔任校長[6]。之後,在意識到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急切需求後,嚴修開始着手創辦大學教育。[7]
1917年,在嘗試創建的專門部和高等師範班一年便失敗後,嚴修派張伯苓先期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大學經營之道。此年,他也赴美國考察,對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舊金山大學等學校在內的美國私立大學運作有了深入的了解。1918年底回國之後,嚴修和張伯苓開始為南開大學的創建奔走。兩人先行前往北京,面見教育總長傅增湘及多位知名學者,討論大學成立事宜,又找到梁士詒、曹汝霖、周自齊等人,募集大學創建的資金。之後兩人又親自或派人前往多處,爭取各地軍閥支持[7]。張伯苓、嚴修曾拜會曾多次給南開捐款的天津老鄉、江蘇督軍李純,懇請幫助籌款。1920年10月,李純臨死前立下遺囑,將家產的四分之一,約合50萬銀元捐給南開大學作為永久基金。為此,南開大學修建了秀山堂和李純塑像以紀念。
初創時期
[編輯]在嚴、張二人的努力下,1919年4月,南開學校大學部校舍在南開學校南端動土興建。5月,開始制定學校規章制度,招生工作起步。9月7日、8日,南開學校大學部舉辦招生考試。10月17日,首次開學典禮舉行,標誌着私立南開大學正式成立[7]。1921年,南開學校大學部正式更名為「天津私立南開大學」。南開大學成立時,本着「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8],設文、理、商3科。1920年,李組紳捐款三萬洋銀予南開大學,增設礦科,是南開大學礦科之始,並為南開購地七百餘畝[9][10]。
1921年4月6日,根據江蘇督軍李純遺囑,其家產四分之一約50萬元被捐與南開大學,其亦被推舉為南開大學創辦人。[11]1921年9月12日起,梁啓超受邀每周一、三、五到南開大學講授文、理、商科必修課《中國歷史研究法》,天津各校教員學生前來旁聽者眾多。[12][13]1922年3月,南開學校租得天津城南八里台村南村北公地400餘畝,5月由基泰公司承包,興工起建新校舍。[11]1926年,但因軍閥混戰,煤礦經營出現困難,李組紳遂無財力支持一手創辦的南開大學礦科,南開礦科解散,吳大猷等師生被併入理科。1927年,南開大學成立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前身)和東北研究會。1927年2月,熱衷於教育事業的實業家盧木齋捐款10萬元,以資建築南開大學圖書館。該圖書館於當年5月興工,次年10月完工,後被命名為「木齋圖書館」。[14]1927年10月,南開學校建校二十三周年之際,梁啓超手書「弘毅」二字,並題祝詞。[15]
經過近十年的遭勃發展,南開大學在辦學上日趨成熟。1928年,張伯苓主持學校募款委員合制定了「南開大學發展方案」,提出「吾人為新南開所抱定之志願不外『知中國、服務中國』二語。吾人所謂土貨的南開,即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的大學。」[16]1929年,南開大學改科為院,設立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1931年成立經濟學院,創辦化學工程系和電氣工程系,附屬於理學院,由於南開校長張伯苓任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故該司的工廠作為南開大學電氣工程學系的實驗室,且該司聘請的比利時工程師定期到南開大學演講。[17]1932年設立應用化學研究所,同年還制定了《私立南開大學章程》。[18]
截止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早期的南開大學已有文、理、商3個學院,12個系及經濟、應用化學2個研究所。然而作為私立大學,學校規模一直較小,1937年在校學生僅429人,但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員工110餘人,凌冰、姜立夫、饒毓泰、邱宗岳、楊石先、李繼侗、熊大仕、蔣廷黻、李濟、蕭公權、徐謨、何廉、方顯廷、陳序經、李卓敏、黃鈺生、張彭春、柳無忌、司徒月蘭、張忠紱、馮文潛、張克忠、張洪沅、劉晉年、錢寶琮等就職南開。此外,竺可楨、湯用彤、蕭叔玉、范文瀾、羅隆基、吳大猷等也都曾在南開短期任教[19]。經過多年的發展,私立南開大學已經形成了辦學嚴謹,技風優良,重視基礎,考試嚴格,辦學效率高的特色,並贏得了「私立學校中之成績卓著者」的社會評價。[20]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迅速侵略華北地區。7月24日,南開大學物資開始疏散。[20]至28日,天津、北平相繼淪陷。7月29日,日軍派遣飛機對天津市內重點目標進行轟炸,當時作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38師一部據點的南開大學被列為目標之一,秀山堂、芝琴樓等校園建築被全部或部分炸毀,木齋圖書館部受損。[21]7月30日,日軍攻入南開大學校舍,劫掠並縱火焚燒部分空襲未被炸毀的建築。同日,日軍炮隊亦自海光寺向南開大學射擊,共中四彈,木齋圖書館隨即起火被燒毀。[22]30日下午,張伯苓接受《中央日報》採訪並發表講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23]私立南開大學成為中日開戰後第一所因戰火被焚毀的高等學府,校舍幾乎完全焚毀,損失據估計高達663萬元法幣,占當時全國高等學校全部戰爭損失的十分之一。南開大學遭襲受到當時多方關注,蔡元培、胡適、茅盾、郭沫若等知名人士紛紛發函慰問。[24][25]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在約見平津教育學術界人士時,向張伯苓承諾將重建南開,並表示「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即有南開!」[24][25]8月1日,蔡元培、蔣夢麟、胡適、梅貽琦等七人致電國聯知識界合作委員會通報日軍侵略南開等教育機構的暴行,呼籲國際人士給予日本方面制裁。[26]在轟炸發生後,在國際上也引起了關注,西方多國駐天津使領館即向日本發出抗議。英國牛津大學在內18所高校的170名教授聯名聲援並敦促英國政府制止日軍暴行。[27]日軍對此辯稱,系因對中國兵占據南開大學、北寧鐵路局等地有計劃地襲擊天津日租界及日本的主要機關的自衛反擊活動,同時日方認為各國應向中方抗議。[28]1937年10月17日,天津、南京校友聚會紀念南開學校成立三十三周年,並一致表示對南開復校充滿信心。[29]
1937年8月28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致函要求私立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指定三校時任長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為臨大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共同治理校務。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第16696號令:「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幹,成立長沙臨時大學。」[30]10月13日,南京陷落,長沙臨時大學擬議再度南遷。[20]10月25日,長沙臨大開學,11月1日上課,設4個學院17個學系。至11月20日,在校生共1452人。1938年1月,南京被日軍占領,中華民國政府遷都重慶,武漢危急,學校不得不遠遷雲南昆明。2月,第一學期結束後,器材書籍已陸續分批運往昆明,全校師生分海陸三途進入雲南:[31][32]女同學和體弱男同學經海路,自長沙乘粵漢鐵路至廣州,以廣州珠江對岸之嶺南大學為招待站,然後分批自廣州乘船經香港、安南(今越南)海防,再由滇越鐵路,分3日抵達昆明。陸路桑東旅行團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安南入滇。湘黔滇旅行團經陸路,由陸軍中將黃師嶽擔任團長,率領284名男生、11名教師、幾名教官與醫生,於2月19日自長沙出發。由長沙至湖南益陽搭船,再由益陽步行經過湘西常德抵達沅陵,由沅陵經芷江到晃縣乘卡車快速通過,再穿越雲貴高原(貴陽、平彝、曲靖),直達昆明。長途跋涉3000餘里,於4月28日抵達,歷時68日,實際步行40天。[33]
1938年4月2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轉知:奉行政院命令,並經國防最高會議通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領導行政體系沿襲長沙臨大,並依據照國民政府1938年發《大學組織法》施行,設置常務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由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任主席。由於北大校長蔣夢麟和南開校長張伯苓同時在陪都重慶任職,而梅貽琦常駐昆明管理西南聯大[32]。1938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蒙自兩地開課,其中文學院、法學院在蒙自上課。8月23日,文、法學院遷回昆明,不久新設師範學院。9月28日,日軍飛機轟炸聯大教職員宿舍。1939年10月4日,各學院集中至新校舍後開學。西南聯大時期,畢業生分南開、清華、北大、聯大四種學籍,合併前學生擁有原校學籍,合併後招生為聯大學籍。[31][33]1940年,日軍攻入越南,西南聯大準備前往四川,在四川敘永暫設分校。一年級新生及先修生在分校上課。次年夏,局勢穩定後,敘永分校結束。1941年,30餘學生應徵翻譯,為飛虎隊服務;1942年,部分學生參與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3年至1944年,400多學生應徵對日作戰翻譯;1944年,日軍直逼貴陽、重慶、昆明,國民政府發動青年從軍運動。12月8日,聯大200多名從軍學生參加印度遠征軍,大部分在印度阿薩姆邦密支那的蘭伽(Ramgarl)學習汽車駕駛,隸屬輜重兵14團。[34][35]
西南聯大期間,三校師生以「剛毅堅卓」的校訓為指導,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由於北大並無工學院,因此聯大工學院以清華工學院和南開的化學工程係為主體。1944年1月1日,國民政府為褒獎張伯苓終身從事教育,頒發一等景星勳章,以示嘉獎。[36]
抗日戰爭後
[編輯]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4校學生自治會組織6000多人,在聯大校舍草坪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錢端升等教授演講。國軍第5軍士兵在牆外鳴槍威脅,並有人員切斷電源擾亂會場。後引起昆明學校聯合罷課,學生呼籲停止內戰、組建聯合政府。12月1日,在國民黨黨務主任李宗黃、雲南警備總司令關麟征、第五十五軍軍長邱清泉帶領下,軍政部第二軍官總隊百餘人襲擊聯大、雲大等校,炸死4人,重傷25人,即為「一二·一」慘案。之後,罷聯舉行更大規模抗議活動,各校罷課、罷教、罷工。[37]
1946年4月3日,蔣介石簽署了將私立南開大學變為國立大學的文件。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解散,三所學校復校。國民政府共撥付北大、清華、南開三校70億元旅途費,30億元建設費,南開大學的獲得重建費用由教育部撥付共計8億元,並私立改為國立,定名國立南開大學。[36]由於日軍占據南開大學校址八年,校園已然面目皆非,給復校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南開大學師生一方面要修建教學、生活等用房,另一方面又要竭力索還被日軍劫掠的財物。[20]最終,南開師生於1946年10月開始返回天津復校,從日本追回圖書194箱,在每本歸校的圖書扉頁上粘貼了「民國二十六年此書被日寇劫去勝利後由東京收回刊此以資紀念」的標記。[38]
復校後的國立南開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及邊疆人文研究室。一批著名學者如吳大任、卞之琳、蕭采瑜、傅築夫、高振衡、李廣田、羅大岡、汪德熙、謝國楨、張清常等加盟南開。[39]1947年1月1日,南開大學與耀華中學、南開中學等學校學生共3000人舉行抗議美軍暴行的遊行,後與北洋大學遊行隊伍會和後衝擊天津市政府,迫使時任天津市長杜建時同意學生主張。1月4日,南開、北洋兩校學生共同發表罷課宣言,開展美軍從中國撤退運動。[40]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改革開放前
[編輯]1949年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並接管天津市。6月27日,《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關於南開、北大、清華、北洋、師大等校院系調整的決定》公布,決定取消南開大學哲教系、北京大學教育系和清華大學法律系、人類學系。[4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開大學延續了國立大學的建制。1949年底,南開大學的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42]1951年,南開大學在木齋圖書館原址上重建了圖書館,盧木齋先生的後人遵其遺願再度捐資。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南開大學工學院併入天津大學,天津大學的數學系和物理系併入南開大學,津沽大學的貿易、會計和企管系調入南開大學。南開大學由包含文、理、政經、工四個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改為僅有文理科的蘇聯式綜合性大學,設有14個系,3個專修科。1958年10月3日,南開大學物理系建成中國高校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2]同年,南開大學的貿易、企業管理、會計、金融、財政、統計等經濟管理科系調出,獨立組建的河北財經學院。1960年,南開大學新增設立地質地理系、物理二系和哲學系,1961年地質地理系即停辦。1965年,南開大學物理二系的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師生整體搬遷併入蘭州大學。[43]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南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被破壞,大多數教師受到打擊迫害。南開大學校內曾成立過南開大學「八一八」紅色造反團等紅衛兵組織。[44]1967年4月27日,天津大學、河北工學院等高校青年匯集南開大學發生萬人武鬥事件。[2]文革結束後,據校方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校3000多名師生中,583人被非法立案審查,437人被牽扯進158 件集團性冤假錯案,246人受到各種程度的衝擊,21人被迫害致死,如校原黨委書記高仰雲、化學家陳天池教授。[45]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學校8名教工和23名學生罹難,2177間房屋受損,面積達77548平方米,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損壞43件,價值56.6萬元,直接經濟損失逾500萬元。
改革開放後
[編輯]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確定南開大學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2]1980年以後,南開大學利用傳統支柱學科基礎好的優勢,建立了一批新的專業和研究機構。文科重點增設了以財經類為主的應用性專業,並在此基礎上於1983年恢復了經濟學院,理科重點增設了交叉、邊緣和高新科技類專業。1984年9月8日,南開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到1980年代中後期,南開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生命科學、管理科學及藝術等多學科的綜合大學。1990年8月29日,隸屬天津市一輕局的檸檬酸廠全建制調整給南開大學新技術實業集團公司,成為天津市第一家劃撥給高校的工業企業。[2]1991年,葉嘉瑩應校方之邀,在南開大學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任所長。[46]1994年,外經貿部直屬的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參與組建南開大學商學院。[47]1995年,南開大學入選中國首批「211工程」院校。[48]1990年代後期,中國大學合併浪潮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希望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合併,教育部和天津市領導以第十個入圍985工程的名額等條件向兩校施壓。但是,兩校的合併計劃最終失敗,兩校的辦學方針調整為「各自獨立辦學、相互緊密合作」,兩校之間連通的天南街也築起了圍牆。[49]
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關於重點共建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協議,兩校根據「共建、調整、合作、合併」方針開始了合作辦學體制的探索,同時兩校入圍「985工程」。[50]2000年8月,南開大學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創辦了南開大學泰達學院,開發區一期投資3.5億元,學院在管理體制上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51]2004年6月2日,校方為了推動南開大學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成立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52]2005年,南開大學下屬允公集團被發現存在重大資金漏洞,共計4億元資金被違規使用。2006年5月,擔任允公集團董事長的侯自新因年齡原因被免去南開大學校長職務。[53]2006年10月,南開大學體育中心竣工並投用。2009年,南開大學90周年校慶前夕,南開大學將梁思成設計的學生第七宿舍樓重新修繕,變更功能為文科創新樓。[54]2010年,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併入南開大學,與南開大學旅遊學系合併組建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55]2010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繼續重點共建南開大學協議,在海河教育園區建設南開大學津南校區。2013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參與組建成立了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同時還牽頭參與數學與科學前沿協同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工作。[56]2014年9月3日,《南開大學章程》正式核准、生效。[8]2014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通過2011計劃認定,南開大學津南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57]2015年3月,南開大學參與組建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58]6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相繼成立。9月5日,南開大學津南校區正式啟用。[59]10月,南開大學整建制接收天津市第四醫院,作為南開大學附屬醫院。[60]
參考資料
[編輯]- ^ 彭未風; 劉德勝; 唐瑤. 天津高等教育变迁史. 每日新報. 2015-06-28.
- ^ 2.0 2.1 2.2 2.3 2.4 天津通志-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1990.12). 天津地方志網. [2015-01-24].
- ^ “211”工程学校名单.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2008年5月13日.
- ^ “985工程”高校名单.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2008年3月17日.
- ^ 彭景暉; 李笑萌; 陳建強. 教育救国,知识分子抗战之路. 光明日報.
- ^ 文匯報. 南开之父张伯苓. 新華網. 2005年1月27日.
- ^ 7.0 7.1 7.2 梁吉生. 逝去的大学-南开教父严修. 同心出版社.
- ^ 8.0 8.1 《南開大學章程》經南開大學第8屆學校黨委會第9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委員會評議,2014年7月15日教育部第2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4年9月3日正式核准、生效。
- ^ 張明. 近代矿冶高等教育——南开大学. 冶金史話>冶金工業史. 2012-06-08 [2013-07-10].
- ^ 作者:張伯苓. 四、学校略史:发展时期. 《四十年南開學校之回顧》. 2012-03-10 [2013年7月10日].
- ^ 11.0 11.1 1919-1949大事年表. 南開大學官網. 2014-09-24 [2014-09-24].
- ^ 南開周刊,1921年6月28日
- ^ 林放. 梁启超在南开. 《最憶是南開》.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4-12-18].
- ^ 蘇莉鵬. 卢木斋:甘把自家变学堂. 城市快報. 2011-01-24.
- ^ 范緒鋒. 梁启超与南开大学. 光明網. [2014-12-18].
- ^ 南開大學辦公室、南開大學賞委宣傳部編. 南开大学.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年04月第1版.
- ^ 电气工程学系详情再志. 南大周刊. 1930-05-13.
- ^ 李向陽; 高磊. 老南开的建章立制传统. 南開大學報. 2014-11-14.
- ^ 竺可桢: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奠基人. 人民網. [2016-07-18].
- ^ 20.0 20.1 20.2 20.3 南開大學校長辦公室. 日军毁掠南开暴行录.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 ^ 中央社对天津战事的报道. 申報 (天津). 中央社. 1937-07-30.
- ^ 日机继续轰炸南开. 申報 (天津). 中央社. 1937-07-31: 第四版.
- ^ 南开精神——《中央日报》社评.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 1937-07-31.
- ^ 24.0 24.1 南开大学历史回眸 -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南開大學網站.
- ^ 25.0 25.1 团结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开大学的存续与发展.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0-10-06.
- ^ 蔡元培等致电国联知识合作委员会. 申報. 中央社. 1937-08-02.
- ^ 英国教授对我学校改毁致电同情. 申報. 中央社南京十五日電. 1937-10-16.
- ^ 北支特辑号·支那事变. 滿鐵發行. 1937年10月號.
- ^ 校友聚会纪念南开学校成立三十三周年. 《大公報》(武漢). 中央社南京電. 1937-10-18.
- ^ 彭未風; 劉德勝; 唐瑤. 天津高等教育变迁史. 每日新報. 2015-06-28.
- ^ 31.0 31.1 國立清華大學. 校史:西南联大时期. 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2010-11-05].
- ^ 32.0 32.1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华漫话(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29–33. ISBN 978-730-212-865-6.
- ^ 33.0 33.1 方惠堅,張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678–694. ISBN 7-302-04319-1.
- ^ 金富軍. 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合大学.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2009-02-26 [2010-11-05].
- ^ 沈克琦. 西南联大抗战服务的光辉一页. 清華校友通訊. 2005, (11): 72–74.
- ^ 36.0 36.1 南开大学因何从私立变国立. 人民政協報. [2013-05-14].
- ^ 方惠堅,張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689–692. ISBN 7-302-04319-1.
- ^ 任悅. 南开校园被炸77周年:日本要反省 中国当自强. 每日新報. 2014-07-30.
- ^ 南开历史回眸 - 复员后的南开大学.
- ^ 南開大學校史編寫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10.
- ^ 中央擋案館.共和國雛形——華北人民政府[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0.413.
- ^ 李剛.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中國改革. 2003, (8).
- ^ 南开大学历史回眸 - 历史沿革. 南開大學官方網站. [2012-04-17].
- ^ 南开大学红卫兵与“六十一人案”矛头直指刘少奇. 新聞午報. 2008-02-19 [2013-05-14].
- ^ 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 《南开大学校史宣讲提纲》. 天津: 南開大學. 2015年.
- ^ 叶嘉莹回国定居 九十岁后再出发. 中國青年報. 2014-11-23 [2015-02-16].
- ^ 侯自新. 深化高教体制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南开大学合并天津对外贸易学院的过程模式. 中國高教研究. 1998年, 第2期.
- ^ “211”工程学校名单.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2008年5月13日.
- ^ 鄺新華. 一所大学的失落与一种精神的缺失 南开大学九十年. 新周刊. 2009, (310).
- ^ “985工程”高校名单.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2008年3月17日.
- ^ 南开:积极加强合作办学努力拓展办学空间. 新華網. 2005年6月17日 [2014年9月19日].
- ^ 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简介. 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網站. [2015-08-07].
- ^ 季譚、武風. 南开大学4亿资金被违规使用 重点疑犯已潜逃. 第一財經日報. 2007-02-05 [2014-09-15].
- ^ 張國. 南开永远年青. 中國青年報. 2009-10-15 [2015-01-22].
- ^ 国家旅游局与南开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國家旅遊局網站. [2012-07-15].
- ^ 数学与科学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科學網. [2013-05-14].
- ^ 張麗. 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揭牌成立.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4-05-19 [2014-12-18].
- ^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签约. 教育部網站. 中國教育報. 2015-03-18.
- ^ 辛文忠.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式启用.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5-09-05 [2015-09-06].
- ^ 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同意南開大學接收天津市 第四醫院作為附屬醫院的通知,教發函[2015]123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