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Z-26號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納粹德國
艦名 Z-26號
下訂日 1938年4月23日
建造者 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
船廠編號 960
動工日 1939年4月1日
下水日 1940年4月2日
完工日 1941年1月11日
結局 1942年3月29日遭擊沉
技術數據
艦級 1936級
艦型 驅逐艦
排水量
  • 標準:2,543噸
  • 滿載:3,543噸
全長 127米
全寬 12米
吃水 4.43米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速度 36(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2,500海里以19節
乘員 11名軍官、321名水兵
武器裝備

Z-26號(德語:Z 26)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十五艘1936A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驅逐艦之一。它於1939年4月1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1940年4月2日下水,至1941年1月11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該艦活躍的運用生涯都是在挪威水域度過。它於11月首次到達那裡,但受到發動機問題的困擾,不得不在1942年1月返回德國進行維修。兩個月後,Z-26號返回挪威,成為一支驅逐區艦隊旗艦。它與兩艘姊妹艦一起,試圖攔截PQ-13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PQ 13,並從一艘已經沉沒的船上救出倖存者,然後Z-26擊沉了一艘掉隊的貨輪。這三艘驅逐艦被一艘英國輕巡洋艦發現,後者嚴重損壞了Z-26號,進而卻被自身發射的一枚繞圈魚雷所擊癱。另一艘英國驅逐艦繼續追擊已陷入漂流並着火的Z-26號,但其餘兩艘德國驅逐艦及時趕到,阻止了友艦被摧毀。在Z-26號沉沒之前,他們成功營救了88名倖存者,隨後一艘U艇又救起了另外8人;共有243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設計[編輯]

戰時盟軍繪製的1936A型驅逐艦識別圖

1936A型驅逐艦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較之前的1936型稍大,武器裝備也更重。其水線長全長分別為121.9米和127米,有12米的舷寬以及最大4.43米吃水深度;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2,543噸,滿載時則可達3,543噸。Z-26號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3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可以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該艦的設計航速為36(67公里每小時),最多可貯存791噸燃料油,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500海里(4,60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1名軍官和321名水兵。[1]

該艦裝備有四門150毫米36式魚雷艇炮,架設在帶有炮擋英語Gun shield的單裝炮座上。其中一門位於艦艛前側、三門位居艦艉,並從前到後編為1至4號。防空武器則包括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炮座上的四門37毫米30式速射炮和五門單座20毫米30式高射炮組成。此外,該艦還在水上部分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安裝有八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均提供兩次重新裝填。[1]四個深水炸彈發射器和布雷導軌則安裝在艉後部甲板室英語Deckhouse的兩側,最多可貯存60枚水雷[2]作為探測潛艇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動式水聽器,並可能安裝有一套主動式聲納系統。在艦橋頂部則配備了FuMo-21型雷達英語FuMO 21 radar[1][3][4]

歷史[編輯]

Z-26號於1938年4月23日由納粹德國海軍所訂購,自1939年4月1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960。該艦於1940年4月2日下水,至1941年1月11日竣工英語Ship commissioning,並於同年秋季進入戰備狀態。入列後,它被編入海軍中將奧托·齊里亞克斯英語Otto Ciliax麾下波羅的海艦隊(Baltenflotte)的北部集群,這是一個圍繞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建立的臨時編隊,它們於9月23日至29日向奧蘭海出擊英語Sortie,以阻止蘇聯波羅的海艦隊芬蘭灣突圍的任何企圖。行動結束後,驅逐艦一直駐泊在芬蘭灣的出口處,為齊里亞克斯的新旗艦紐倫堡號提供保護,直到10月1日後者也被撤回戈滕哈芬[5][6]

11月9日,Z-26號及其姊妹艦Z-24號駛往挪威北部;在特羅姆瑟,它的右舷低壓渦輪機的潤滑泵發生故障,損壞了轉子葉片。12月14日完成修復後,該艦在希爾克內斯加入了其姊妹艦所在的第8驅逐區艦隊,但因另一台潤滑泵又發生故障,它無法參加計劃中對科拉半島沿岸的出擊。由於飽受機械故障的困擾,Z-26於1942年1月5日與Z-27號一同返回德國接受改裝,並於1月10日抵達基爾駛入造船廠。改裝完成後,它於3月18日護送重巡洋艦希佩爾將軍號布倫斯比特爾前往挪威特隆赫姆,繼而護送裝甲艦舍爾將軍號從特隆赫姆前往納爾維克,最後於27日到達希爾克內斯。[7][8][9]

3月28日,此時已是第8驅逐區艦隊司令、海軍上校漢斯·埃德門格德語Hans Erdmenger旗艦的Z-26號,率領姊妹艦Z-24號和Z-25號駛離瓦朗厄爾峽灣,試圖攔截PQ-13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PQ 13。當天晚些時候,它們救出了沉沒的貨輪帝國遊俠號(SS Empire Ranger)的61名倖存者,繼而擊沉了掉隊的貨輪巴托號(SS Bateau,4,687總噸)——Z-26號先是發動艦炮攻擊,接着以一枚魚雷將其摧毀。德國人再救出7名倖存者,然後繼續搜尋船隊。英國輕巡洋艦特立尼達號英語HMS Trinidad (46)在驅逐艦狂怒號英語HMS Fury (H76)的護航下,於29日08:49用雷達發現了德國軍艦,同時自己也暴露了方位。雙方在暴風雪中於3,200(2,900公尺)的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特立尼達號與德國領頭的Z-26號交戰,並在其艦艏炮的第二輪齊射英語Salvo中取得命中。它的炮彈打掉了Z-26號的兩門150毫米炮,損壞了左舷輪機艙,並引發大火。另兩艘德國驅逐艦共向輕巡洋艦發射了19枚魚雷,但在特立尼達號轉向躲避後全數射失,而150毫米艦炮則擊中對方兩次,僅造成了輕微的傷害。雙方都在作出機動以規避魚雷,這迫使它們脫離接觸,並意外地將Z-26號與其姊妹艦分散。特立尼達號的雷達發現了受損的驅逐艦,遂改變航向並提高航速進行攔截。它於09:17在2,900碼(2,700公尺)的距離內向已陷入失控的Z-26號開火,但三十七輪主炮齊射只命中3發。五分鐘後,特立尼達號試圖摧毀這艘嚴重受損的驅逐艦,發射了一枚魚雷;另有兩枚魚雷則由於結冰而未能離開發射管。這枚魚雷繞回來擊中特立尼達號,使巡洋艦癱瘓。Z-26號力圖脫離交戰,卻又受到在戰鬥中尚未開火的狂怒號追擊。[10][11]

Z-26號從護航船隊的三艘驅逐艦旁駛過,但只有蘇聯的毀滅號英語Soviet destroyer Sokrushitelny (1937)雷鳴號英語Soviet destroyer Gremyashchy (1937)在大雪中向它開火;英國的日食號英語HMS Eclipse (H08)則將德艦誤認為是特立尼達號。09:30,狂怒號向日食號發射了兩輪齊射,但沒有效果,後來才認出日食號是友艦,於是掉頭對特立尼達號提供援助。隨後,日食號開始接手追擊,其雷達在大約2海里(3.7公里)的範圍內發現了Z-26號。當距離縮小到800碼(730公尺)時,該艦開火了。德艦試圖在煙幕的掩護下脫離,卻因遭到日食號的持續命中而未能成功。在第六次命中後,Z-26號於10:20失去動力,並向左舷傾斜,艦艉被海水淹沒。當暴風雪結束、能見度增加,日食號正在機動準備用最後一枚魚雷給德國驅逐艦送出「致命一擊」時,發現Z-24號和Z-25號正在逼近。它們立即向日食號開火,取得兩發命中,造成9人受傷,以至於後者直到10:35還沒來得及在密集火炮中找到掩護。但德國艦隻並未追擊日食號,而是從Z-26號艦上營救出88名倖存者。德國潛艇U-376號英語German submarine U-376後來又救起8人,但仍有243名官兵陣亡。[12][13]

腳註[編輯]

  1. ^ 1.0 1.1 1.2 Gröner,第203–204頁.
  2. ^ Whitley,第68頁.
  3. ^ Koop & Schmolke,第40頁.
  4. ^ Whitley,第68, 71–72頁.
  5. ^ Koop & Schmolke,第24, 108頁.
  6. ^ Rohwer,第103頁.
  7. ^ Koop & Schmolke,第107頁.
  8. ^ Rohwer,第152頁.
  9. ^ Whitley,第130–131頁.
  10. ^ Llewellyn-Jones,第27–29頁.
  11. ^ Whitley,第135–136頁.
  12. ^ Llewellyn-Jones,第29–30頁.
  13. ^ Whitley,第136頁.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