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當·耶日·恰爾托雷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dam Jerzy Czartoryski
亞當·耶日·恰爾托雷斯基親王
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事實上的)
任期
1804年—1806年
君主亞歷山大一世
前任亞歷山大·沃龍措夫
繼任安德烈·布德伯格
俄羅斯帝國外交大臣
任期
1804年—1806年
君主亞歷山大一世
前任亞歷山大·沃龍措夫
繼任安德烈·布德伯格
第1任波蘭國家政府總統
任期
1830年12月3日—1831年8月15日
前任
繼任揚·克魯科維茨基
個人資料
出生1770年1月14日
波蘭立陶宛聯邦馬索維安省華沙
逝世1861年7月15日
法國蒙特弗爾梅
配偶安娜·索菲亞·莎皮耶哈
專業政治家,作家
亞當·耶日·恰爾托雷斯基
紋章
恰爾托雷斯基紋章
父親亞當·卡齊米日·恰爾托雷斯基
母親伊莎貝拉·弗萊明

亞當·耶日·恰爾托雷斯基親王(波蘭語Adam Jerzy Czartoryski,1770年1月14日—1861年7月15日)是波蘭、立陶宛貴族軍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他是亞當·卡齊米日·恰爾托雷斯基伊莎貝拉·恰爾托雷斯基之子(雖然有傳言稱,他是伊莎貝拉和俄羅斯駐波蘭大使尼古拉·萊普寧的私生子)。[1]

恰爾托雷斯基在俄羅斯因其俄羅斯帝國外交部長的身份而知名,有傳言稱,他是亞歷山大一世的皇后——巴登的露易絲的情夫。[2]

恰爾托雷斯基曾先後擔任兩個國家政府的首腦,並且都發揮出重大貢獻。他是「實際上的」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和反抗俄羅斯帝國十一月起義波蘭議會王國總統。

生平

[編輯]

遊歷各國

[編輯]

恰爾托雷斯基生在華沙,在家裏受到一些著名專家(其中大部份為法國人)的悉心教育,他在1786年出國。在哥達,恰爾托雷斯基在閱讀歌德的《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亞》時對他有所耳聞。恰爾托雷斯基也認識了高貴的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爾和「小胖克里斯托弗·馬丁·維蘭德」。

1789年,恰爾托雷斯基與他的母親出訪英國,出席對沃倫·哈斯汀斯的審訊。在1793年第二次出訪時,在英國貴族間結識了很多熟人,並學習了英國憲法

他在這幾次出訪之間的1794年俄波戰爭中為國參戰。如果不是因為在回國的路途中,在布魯塞爾奧地利政府逮捕的話,他後來會在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的靡下服役。第三次瓜分波蘭後,恰爾托雷斯基的家族莊園被沒收,1795年5月,亞當和他的弟弟康斯坦丁被傳喚至聖彼得堡

在俄服役

[編輯]

後來在1795年,這兄弟倆被命令為俄羅斯服役,亞當成了騎兵軍官,而康斯坦丁成為了近衛步兵。葉卡捷琳娜二世因為將年輕軍官的莊園還給了他們,並在1796年初讓他們成為候補紳士,而讓這些人對她頗有好感。

格妮齊娜女親王家的球賽中,亞當便已經認識了亞歷山大大公,這兩位青年人一見面便對彼此有了一種強烈的「理智上的友誼」。在沙皇保羅一世即位時,恰爾托雷斯基被任命為亞歷山大的助理,這時的亞歷山大還是皇子。此外,恰爾托雷斯基獲准重訪他的波蘭莊園三個月。

這時,俄羅斯宮廷的氣氛是非常自由的。皮奧特爾·沃爾孔斯基尼古拉·諾沃斯爾策夫之類的博愛主義者擁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外交

[編輯]

在保羅一世的統治時期內,恰爾托雷斯基都是極為受寵的,且與沙皇的關係極為親密,沙皇在1798年任命他為駐撒丁國王查爾斯·埃曼紐爾四世宮廷的特使。在到達意大利時,恰爾托雷斯基發現查爾斯·埃曼紐爾四世是無國之君,因此他的第一份外交任務就變成了游遍意大利到那不勒斯的愉快旅行、學習意大利語、和對羅馬古蹟的小心考察。

1801年春,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將他的朋友召回聖彼得堡。恰爾托雷斯基發現,沙皇依然處在對他父親的被殺的自責的折磨中,而且除了與他的小圈子討論宗教和政治外,什麼也不會做。恰爾托雷斯基面對所有的抗議聲,只得回應「時間還很多呢。」這時的事務大多由參議院處理;耶穌會會士皮奧特爾·瓦西里耶維奇·扎瓦多夫斯基是教育部長。

外交部長

[編輯]
恰爾托雷斯基作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外交部長,是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的關鍵人物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任命恰爾托雷斯基為維爾紐斯專科學院管理者(1803年4月3日),讓他能夠充分利用他的進步理念。但是,恰爾托雷斯基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於教育方面,因為他從1804年起,作為外交顧問,就實際上控制了整個俄羅斯的外交。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積極反對對昂吉安公爵路易·安托萬的刺殺行動(1804年3月20日),並宣佈當即與法國大革命政府斷絕外交關係,當時的法國大革命政府處在第一領事拿破崙·波拿巴的領導之下。

1804年6月7日,法國公使埃杜維爾伯爵加布列·馬里·約瑟離開聖彼得堡;8月11日,一份由恰爾托雷斯基口述給亞歷山大一世的函件被送往俄羅斯駐倫敦公使那裏,勸說英國組建反法同盟。這個反法同盟的框架也是恰爾托雷斯基建立的。在1804年11月6日的大會上,俄羅斯同意出兵115000人、奧地利同意出兵235000人,以與拿破崙抗衡。

最終,1805年4月,他與喬治三世簽署軍事同盟協定,俄英構成軍事同盟。

但是恰爾托雷斯基在任大臣時,最突出的傑作是在1805年起草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除了表明年份外並未進一步標出日期,它要改變整個歐洲的政治版圖:奧地利和普魯士平分整個德意志地區。俄羅斯得到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君士坦丁堡、和克基拉島。奧地利獲得波斯尼亞瓦拉幾亞、和拉古薩黑山獲得莫斯塔爾伊奧尼亞群島,獨立建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因為獲得了德意志地區的領土,會同意波蘭獨立,波蘭的領土北至但澤(格但斯克),南至維斯瓦河源頭,處在俄羅斯的保護之下。在當時,這份計劃能夠在最大條件下確保波蘭復國。但與此同時,奧地利與英格蘭在補貼方面達成諒解,戰爭開始。

總理大臣

[編輯]

1805年,恰爾托雷斯基以總理大臣的身份,陪同亞歷山大一世訪問柏林和奧爾米茨(位於摩拉維亞)。他視對柏林的訪問是個錯誤,這主要是因為他不信任普魯士;但是亞歷山大一世無視他的反對,1807年2月,恰爾托雷斯基失寵,被安德烈·布德伯格替代。

但是,雖然不再是大臣,恰爾托雷斯基在私人方面還是得到了亞歷山大一世的信任,1810年,沙皇坦白對恰爾托雷斯基承認他在1805年的政策是錯誤的,他沒能恰當地抓住時機。

同年,恰爾托雷斯基永遠離開聖彼得堡;但是他與亞歷山大一世的關係不再像從前那麼好了。這兩位朋友在1813年2月20日簽署俄普聯盟前,在卡利什(位於大波蘭)短暫會面,恰爾托雷斯基在1814年是沙皇在巴黎的侍從中的一員,且在維也納會議中貢獻重大。

晚年

[編輯]

任何人都認為恰爾托雷斯基是對波蘭議會王國的成立貢獻最大的人,他設計了波蘭王國憲法,並將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第一任總督,但是他卻滿意於成為王權參議員,在政府中享有一席。

1817年,他與安娜·莎皮耶然卡結婚。這場婚姻引發了他與他的仇家路德維克·帕茨的一場決鬥。[3]

在1823年父親去世後,恰爾托雷斯基辭官回到了他家在普瓦維的家族城堡;但在1830年,十一月起義讓他重返波蘭政界成為臨時政府的總統。

十一月革命

[編輯]
亞當·耶日·恰爾托雷斯基親王

波蘭十一月革命屬於1830年革命之一,是由恰爾托雷斯基親王作為波蘭議會王國領導者,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之獨立戰爭,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駕崩後俄國國內第一場內戰。事情起因為亞歷山大駕崩後,波蘭議會王國在亞歷山大生前的自治權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授權下被亞歷山大之弟、波蘭總督君士坦丁大公取消。加上恰爾托雷斯基親王與君士坦丁大公一直不和,兩人甚至在亞歷山大去世後曾經公開激烈爭吵,兩人之間一直有嫌隙,最終導致該次內戰。

1830年11月29日,波蘭議會王國瑟姆在俄軍前往鎮壓比利時革命時秘密通過決議,指責君士坦丁大公在波蘭境內實行獨裁,必須要推翻他的專制政府,解放波蘭。然而該次會議被俄方所得知,俄軍調動了三千士兵前往鎮壓。眾人請求恰爾托雷斯基領導,恰爾托雷斯基在會場跪下,高舉十字架向莫斯科方向深深一躬。振臂一呼說出了波蘭名諺:「各位!波蘭並沒有滅亡!而是在等待重生!……」恰爾托雷斯基調動準備好的兩萬波蘭起義軍攻打俄軍,俄軍因為軍服一樣無法辨認出敵軍,但波蘭的起義軍卻成功偷襲俄軍。更化整為零,分開攻佔華沙政府機關醫院學校,刻意製造爆炸,引誘俄軍巷戰。因為君士坦丁大公酒醉未醒,因此俄軍交由卡佩任斯基上將指揮,俄軍並未察覺恰爾托雷斯基親王率軍叛亂,所以邀請恰爾托雷斯基親王率軍幫助。恰爾托雷斯基將計就計,率領一萬軍隊進入俄軍指揮部,更脅持卡佩任斯基上將,卡佩任斯基在大罵恰爾托雷斯基造反後舉槍自盡。君士坦丁在家中被僕人叫醒,急忙從家衝出來,他下令召集軍隊,與恰爾托雷斯基決一死戰。但就在召集軍隊期間,他因為激動和宿醉,居然在馬上摔下來,不省人事,被帶往大後方搶救。恰爾托雷斯基於當天晚上攻佔華沙,俘虜三萬俄軍。波蘭軍用繳獲的武器武裝起義人民,起義軍以頭扎白色布條為標記區分,波蘭再度獨立

恰爾托雷斯基在12月18日召集隔年(1831年)的瑟姆,並在赫洛皮茨基的獨裁結束後,以138人投票、121人支持的成績,當選為最高委員會(波蘭國家政府)委員長。

1830年12月27日,尼古拉一世下令討逆,召集軍隊為兄長亞歷山大報仇:理由是恰爾托雷斯基背叛俄國,也背叛了前沙皇亞歷山大。恰爾托雷斯基對此回應:「我一生征戰百場,殺敵萬計,百萬大軍於我何懼?休要廢話,只管攻來!」1831年1月18日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國共四十三萬聯軍,由漢斯·卡爾·馮·弗里德里希·安東·迪比奇元帥率領進攻波蘭。恰爾托雷斯基指揮六萬士兵和二十萬民兵勇抗三國聯軍,在克拉科夫之戰中,先以一萬軍隊撃敗俄軍先鋒之一的格布哈德·勃爾羅波夫中將率領的三萬軍隊。接下來除了在桑多梅日之戰中以二千軍隊對戰奧地利六萬軍隊戰敗外,十四場戰役皆以少勝多。

可是到了4月,除了索別斯基親王的第九軍外,波蘭起義軍已經沒有任何軍隊,恰爾托雷斯基受到聯軍以車輪戰攻擊,被迫在4月22日以八千軍隊與迪比奇二十萬大軍決戰於馬佐夫舍省拉多姆。戰前迪比奇下令全軍向恰爾托雷斯基致敬,下午,恰爾托雷斯基因戰馬中彈倒下而被俘。因為他已經投降,迪比奇不殺他,只把他安置在軍中軟禁,等候尼古拉發落。但是恰爾托雷斯基只是詐降,於七天後帶領四百戰俘逃走,投靠索別斯基親王第九軍。及後仿照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生前制定的緊急軍略,於華沙抗撃俄軍。

6月10日,迪比奇元帥因霍亂去世,俄軍攻勢減弱。6月27日,君士坦丁大公也因霍亂去世,俄軍撤退,波蘭起義軍獲勝。華沙之役最終成為了一場皮洛士式勝利,索別斯基親王戰死,波蘭起義軍只剩下一千二百人左右。1831年8月23日,恰爾托雷斯基率軍轉進波蘭南部的卡利什桑多梅日克拉科夫三省,與意大利統一軍軍隊(元帥吉羅拉莫·拉莫尼諾)合兵對戰奧地利帝國。9月6日,他因為反對殺戮華沙平民的暴行,將半數財產獻給革命政府與軍隊後,辭去名義職務,但仍參與軍事活動。最後,俄軍帕斯凱維奇元帥於1831年10月8日率領十二萬軍隊於卡利什之戰擒獲恰爾托雷斯基。由策劃到結束長達十一個月的波蘭十一月起義被完全鎮壓。

恰爾托雷斯基在軍事法庭時上被問為何叛亂時,他回答:「我只是捍衛神聖王(亞歷山大一世)的信念而已。」他被判處死刑,[4][5][6]但是不久被減刑為流放[7]

1831年後

[編輯]
恰爾托雷斯基(坐着的)與他的兒子。站在右邊的是瓦迪斯瓦夫·恰爾托雷斯基
恰爾托雷斯基的棺材,位於謝尼亞瓦

1832年2月25日,他在英國成立波蘭之友文學會

恰爾托雷斯基移民至法國,在那裏他駐留在蘭伯特府邸——一個著名的波蘭流亡者的政治象徵,一個隨後被稱作蘭伯特府邸的政治派別首腦。

他在1861年7月15日於他位於莫城附近的蒙特弗爾梅的鄉村住所去世。他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維托爾德(1824年-1865年)、瓦迪斯瓦夫(1828年-1894年)和伊莎貝拉,其中伊莎貝拉在1857年與揚·齊亞靈斯基結婚。

聯邦的構想

[編輯]

在十一月起義與一月起義之間的1832年至1861年間,恰爾托雷斯基支持在聯邦的原則下重建近代化的波蘭立陶宛聯邦[8]

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過去的知己、「實際上的」俄羅斯帝國外交部長、「有遠見的人」[9]成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波蘭的「無冕之王和不被承認的外交部長」。[10]

他就在維也納會議,在亞歷山大一世稱樂意着手改革時,因為所抱有的希望破裂了,而感到失望。他幾年後的研究和思索被匯集在他的一本書——《外交隨筆》(Essai sur la diplomatie)中。這本書在1827年完成,但僅在1830年時出版。根據歷史學家馬里安·卡米爾·傑瓦諾夫斯基的說明,如果想要理解親王在失敗的1830年波蘭十一月起義後於法國首都的表現的話,這本書是必不可少的。恰爾托雷斯基想要在當時的歐洲為波蘭尋找一個位置。他想要讓西歐關心這個亡國之國的窘境,這個國家雖然不復存在,但它仍然是歐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1]

根據這個波蘭格言「為了我們和你們的自由」,恰爾托雷斯基將波蘭為獨立所做的努力與東至高加索的歐洲的其他亡國之國的類似的獨立運動相聯繫。因為他個人的進取心與大方,這個亡國的流亡者讓這個外交政策常常用在比一個舊的,獨立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更大的範圍之上。[12]

恰爾托雷斯基在他的《外交隨筆》中,另一個觀察的較為細緻的方面是關於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上的。他寫道,「統治區域向西、向南擴展,依靠着來自東方和北方的,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俄羅斯成為了歐洲永遠的威脅的根源。」他主張,俄羅斯對讓她的「朋友遍佈周圍」感興趣,而不是對讓她的「奴隸遍佈周圍」感興趣。恰爾拖累也確定普魯士在未來的威脅,而且堅持讓東普魯士併入重建的波蘭。[13]

最重要的是,他渴望一個在法國、英國和土耳其的幫助下,與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和所有位於未來的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語族的人聯合的波蘭立陶宛聯邦。[13]

恰爾托雷斯基的計劃在1848年至1849年間的革命中,被認為是可以完成的[14],但隨後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包括缺少西方國家支持,匈牙利人對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羅馬尼亞人不妥協、以及德意志民族主義的興起。[13]「儘管如此」,傑瓦諾夫斯基由此作出結論,「親王試圖將16世紀的雅蓋沃(建立聯邦制雛形者)和約瑟夫·畢蘇斯基的聯邦普羅米修斯計劃(在一戰後推行)聯繫在一起,構成極重要的一環。[13]

勳章

[編輯]

評價

[編輯]

作品

[編輯]

恰爾托雷斯基於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在錄的重要作品包括《外交隨筆》(Essai sur la diplomatie,馬賽,1830年)、《尤里安·烏爾森·涅姆采維奇的一生》(Life of J. U. Niemcewicz,巴黎,1860年)、《亞歷山大一世和恰爾托雷斯基:信件……與交談》(Alexander I. et Czartoryski: correspondence ... et conversations,1801年-1823年,巴黎,1865年)、《自傳和與亞歷山大一世的函件》(Memoires et correspondence avec Alex. I.,C·德·馬扎德做前傳,共兩卷,巴黎,1887年)、還有英文版《恰爾托雷斯基回憶錄》,由A·蓋爾古赫主編,其中還有關於他與皮特的談判,以及1832年與帕默斯頓的交談的文獻。(共兩卷,倫敦,1888年)。

流行文化

[編輯]

恰爾托雷斯基在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第三卷中有過出場,當時恰爾托雷斯基在1805年11月18日,奧斯特里茨戰役之前的奧爾米茨同盟會議中出現。[16]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See John P. Ledonne. The Grand Strategy of the Russian Empi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516100-9, 第210頁. [(Although it is also rumoured that in reality he was the son of Russian ambassador Nicholas Repnin[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W.H. Zawadzki, A Man of Honour, p. 37.
  3. ^ books.google.com/books?ie=UTF-8&vid=0Iri7em7AQQrc5Kfld&id=_htl_e52MrQC&pg=RA3-PA19&lpg=RA3-PA19&dq=Czartoryski+duel+Pac. [201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9). 
  4. ^ www.czartoryski.org/museum.htm. [201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7). 
  5. ^ books.google.com/books?id=S6aUBuWPqywC&pg=RA1-PA95&ots=VwP5p8fSt5&dq=czartoryski+sentenced+to+death&sig=MUxzQ-1YcSyIu2WNdQCqohCsr2g. [201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6. ^ books.google.com/books?id=QKwYAAAAIAAJ&q=czartoryski+sentenced+to+death&dq=czartoryski+sentenced+to+death&pgis=1. [201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7. ^ Савельев : Польский мятеж против России. Savelev.ru. [2008-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6). 
  8. ^ Marian Kamil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A Polish Pioneer of a United Europe"), Gwiazda Polarna (Pole Star), September 17, 2005, 第10-11年.
  9. ^ 「親王[恰爾托雷斯基]因此將自己表現為一個『有遠見的人』,十一月起義和一月起義間的波蘭傑出政治家。」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1頁.
  10. ^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0頁.
  11. ^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0頁
  12. ^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pp. 10-11.
  13. ^ 13.0 13.1 13.2 13.3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1頁.
  14. ^ 「亞當·恰爾托雷斯基的偉大計劃,在1848年至1849年間的革命中,被認為快要實現了」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1頁.
  15. ^ Императорский Дом: выдающиеся сановники. p.107
  16. ^ Dziewanowski, "Polski pionier zjednoczonej Europy", 第10頁.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前任:
亞歷山大·羅曼諾維奇·沃龍措夫(臨任)
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實際的)
1804年-1806年
繼任:
安德烈·亞科夫萊維奇·布德伯格(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