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斯坡斯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聶斯坡斯人
聶斯坡斯人的旗幟
總人口
3499人[1]
分佈地區
美國(愛達荷
語言
英語聶斯坡斯語英語Nez Perce language
宗教信仰
七鼓(Walasat)基督教,及其他
相關族群
其他薩哈潑丁人英語Sahaptin peoples

聶斯坡斯人英語:Nez Perce,/ˌnɛzˈpɜːrs/),又稱內茲佩爾塞人法語:Nez Percé),其本名尼米普人(Niimíipu)。他們是在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時期生活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哥倫比亞河高原)的一支美洲原住民部落。一份人類學解釋說,他們來自於古科迪勒拉文化英語Old Cordilleran Culture。古科迪勒拉文化從落基山脈向南移動,並向西進入了這個部落生活的土地,混入了這個部落。[2]聯邦認定的聶斯坡斯族現在生活在它在愛達荷的保留區內並支配那裏。[3]他們自稱為尼米普人(Nimíipuu,發音為[nimiːpuː])。他們的語言是薩哈潑丁語支英語Sahaptian languages的一部分。「尼米普」在他們的語言中意為「人們」。[4]這種稱呼自己為「人」的部落名稱在世界各地的部落里均有出現。

他們說的是聶斯坡斯語英語Nez Perce language,或者稱尼米普語(Niimiipuutímt)。這是一種與一些薩哈潑丁語英語Sahaptin language方言有關的薩哈潑丁語支英語Sahaptian languages的語言。薩哈潑丁語支則是高原佩紐蒂語族英語Plateau Penutian languages的一個分支(如此輪下去,則可能與更大的佩紐蒂語系英語Penutian languages有關)。

名稱[編輯]

搖籃板中的聶斯坡斯嬰兒,1911。

「聶斯坡斯」或「內茲佩爾塞」(Nez Percé),這個法語名字是加拿大法蘭西人毛皮貿易者們所取的一個外語用名。這些貿易者在18世紀晚期會定期造訪這一地區。他們取的這個名字意思是「穿孔的鼻子」。今天,在薩哈潑丁語中,聶斯坡斯人通常都被叫作尼米普人(Niimíipu)。[4]這個部落也使用「聶斯坡斯人」這一名稱,而美國政府在與他們進行正式往來時,也用的是這一稱呼。此外,當代的歷史學家們,也是如此。較舊的歷史人種學作品使用的是帶有區別發音符號的法語拼寫「Nez Percé」。它最初的法語發音是[ne pɛʁse],含有三個音節,音譯為內佩爾塞更準確。

威廉·克拉克在他的日誌中將這群人稱為楚珀尼什人(Chopunnish,/ˈpənɪʃ/)。這一名稱改編自「cú·pʼnitpeľu」(聶斯坡斯人),它由「cú·pʼni」(用尖物穿刺)和「peľu」(人)組成。[5]根據D·E·沃克所敘述,通過《聶斯坡斯語詞典(Nez Perce Language Dictionary)》來分析,「cúpnitpelu」這個名稱的含義並沒有涉及「用尖物穿刺」。前綴「cú」意為「成單行」。這一前綴與動詞「-piní」組合在了一起。這個動詞意為「出來」(例如從森林、灌木,或冰地之中出來)。最後,再加上了後綴「-pelú」。它意為「……的人們或居民們」。將這個聶斯坡斯語詞語的三個部分全部放在一起,現在便是「cú」+「piní」+「pelú」=「cúpnitpelu」,或者說是「單行地走出森林的人們」。[6][原創研究?]聶斯坡斯人的口頭傳說暗示了「Cuupn'itpel'uu」這個名字意味了「我們走出了樹林或走出了群山」,並將這一時間歸在聶斯坡斯人有馬之前。[7]

「聶斯坡斯人」是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隊的口譯員所給的一個誤稱。這一時間是在他們在1805年首次遇見聶斯坡斯人之時。[來源請求]這是個法語名稱,意為「穿孔的鼻子」。這是對這個部落的一個不正確的描述。他們並不會實施穿鼻或佩戴裝飾品。法語中所說的「穿鼻人部落」生活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哥倫比亞河下游一帶,並且一般被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們稱為奇努克部落。奇努克人嚴重地依賴於鮭魚,而聶斯坡斯人也是。這兩個民族共享捕魚和貿易場所,但是奇努克人在他們的社會安排中,更有等級體系些。[來源請求]

傳統地與文化[編輯]

一件傳統的聶斯坡斯珠衫。
聶斯坡斯營地,愛達荷州拉普懷,約1899年。
「頭上無角」(No Horn on His Head),喬治·卡特林英語George Catlin繪製的一名聶斯坡斯男子。

在路易斯與克拉克的年代(1804-1806),聶斯坡斯人的領地大概有17,000,000英畝(69,000平方公里)。它覆蓋了今天的華盛頓俄勒岡蒙大拿愛達荷四個州的各自一部分,處於圍繞着斯內克河(「蛇河」)、薩蒙河英語Salmon River (Idaho)(「鮭魚河」)、克利爾沃特河英語Clearwater River (Idaho)(「清水河」或「澄清河」)的一片地區。部落的區域在北緯45與47度之間,從東邊的比特魯特山脈英語Bitterroot Mountains(「苦根山脈」)延展到西邊的藍山山脈[8]

在1800年,聶斯坡斯人擁有上百座固定性村莊。每座村莊的人數在50人到600人不等,這得取決於季節和社會歸類。考古學家們已經確認了總共約300處相關的遺址。它們多數是在薩蒙河峽谷,其中既包括營地,也包括村莊。在1805年,聶斯坡斯人是哥倫比亞河高原上最大的部落,人口約有12000人。由於流行病、與非印第安人的鬥爭,以及其他因素,截至20世紀初,聶斯坡斯人已經減少到了約8500人。[9]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共有3499名聶斯坡斯人被計數。[1]

與美國西部早期的許多的美洲原住民部落類似,聶斯坡斯人有着遷居的習慣,長年過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們會根據在當年的給定時間內,要去哪裏找尋大量的食物,而按季節的循環而旅行。這樣的遷徙遵循着一種可預料的模式:在每一年,從固定性的冬季村莊,通過一些臨時的營地,最後幾乎總是返回到同樣的地點。據所知,他們向東最遠去了蒙大拿大平原,並在那裏獵捕野牛,而向西則最遠去了西海岸。達爾斯大壩英語The Dalles Dam於1957年被建造,進而使得這一地區被淹沒,而在那之前,瑟利洛瀑布英語Celilo Fall曾是哥倫比亞河旁的一個捕鮭魚的受重視、被偏愛的場所。他們嚴重依賴北美百合英語Camassia的根作為食物的來源。北美百合也被他們稱為「q'emes」。這種植物在薩蒙河英語Salmon River (Idaho)克利爾沃特河英語Clearwater River (Idaho)的流域之間的地區被採摘。

聶斯坡斯人信仰叫作威耶阿金英語weyekin(Wie-a-kin)的諸靈。他們認為,威耶阿金會提供「通向無形的精神力量世界的一個連接」。[10]威耶阿金會保護一個人不受傷害,並且成為個人的護靈。要收到一個威耶阿金,無論男孩女孩,都會在12到15歲的時候獨自去山裏進行一場幻象探索。去探索的人會帶上用乾燥佩奧特仙人掌或其他神聖植物泡製的一份飲料。這些人相信這些飲料擁有精神力量。他們不會吃東西,並且只會喝很少的水。在探索的過程中,探索的人會收到一個神靈的幻象,這一神靈的形式可能是哺乳動物,也可能是鳥類。這一幻象可能會在實際中出現,也可能會在夢中或催眠狀態中出現。威耶阿金會將動物的力量贈給它的攜帶者——比如,一個鹿可能會給它的攜帶者迅捷。一個人的威耶阿金是非常私人的。它很少與別的任何人共有,並且只被私下地思量。威耶阿金會與人待在一起,直到死亡。

總部位於愛達荷州斯波爾丁(Spalding)的聶斯坡斯國家歷史公園英語Nez Per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由國家公園管理局進行全面管理。位於斯波爾丁的博物館中包括一個研究中心,它有着這座公園的史學檔案和藏書集。如果要研究和詮釋聶斯坡斯人的歷史與文化,可以在現場使用那些資料。[11]公園在愛達荷州、蒙大拿州、俄勒岡州及華盛頓州包含有38處與聶斯坡斯人有聯繫的遺址。它們中有許多是由當地和該州的代理機構進行管理的。[11]

歷史[編輯]

歐洲人的接觸[編輯]

被描繪與聶斯坡斯人起源故事中的「怪物之心」。

包括上述的加拿大法蘭西人貿易者們在內,在1805年,威廉·克拉克是已知的第一個遇見了這個部落的人的歐美人。在那個時候,梅里韋瑟·路易斯和他們的部下們正在穿越比特魯特山脈英語Bitterroot Mountains。他們的食物將要耗盡。克拉克帶了六名獵手趕去打獵。在1805年9月20日,在洛洛小道英語Lolo Trail的西端附近,他在一片挖掘北美百合的場地的邊緣,發現了一座小型營地。這個地方現在被叫作韋普大草原英語Weippe Prairie。這些探險者們所遇見的那些聶斯坡斯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他們正準備乘坐小船走水路繼續旅行到太平洋,便將他們的馬匹委託給對方保管,直到他們回到「一位酋長的兩個兄弟和一個兒子」那裏。這些印第安人中的一名是Walammottinin(意為「結串兒的頭髮」,但是更通常地被叫作「纏發」)。他是律師酋長(Chief Lawyer)的父親。在1877年,律師酋長是聶斯坡斯部落「條約派」的一名顯著成員。通常情況下,聶斯坡斯人對可信之人是忠誠的。隊伍在回來後,重新得到了他們的馬匹,並且沒遇到什麼困難。[12]

聶斯坡斯人的逃亡[編輯]

顯示了聶斯坡斯人的逃亡和關鍵戰役地點的地圖。

在美國歐洲人的壓力之下,在19世紀晚期,聶斯坡斯人分裂為了兩群:一方接受了強制改換居所到一個保留區里,另一方則拒絕交出他們在愛達荷和俄勒岡的肥沃的土地。那些願意去保留區的人在1877年簽署了條約。而「非條約派」的聶斯坡斯人則在1877年6月15日開始逃亡。山雷酋長、玻璃鏡英語Looking Glass (Native American leader)白鳥英語White Bird (Native American leader)阿蛙英語Ollokot、精瘦馬鹿(撲克喬英語Poker Joe)及羚羊英語Toohoolhoolzote率領2900名男女老幼,企圖到達一個和平的庇護所。他們打算在他們的盟友克羅人那裏找到庇護,但是克羅人拒絕了提供幫助。在那之後,聶斯坡斯人便立即試圖到達拉科塔酋長坐牛在加拿大的營地。在小大角羊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美軍之後,坐牛便已遷移到了那裏。

聶斯坡斯人打算穿越四個州以及眾多的山脈,共經過1,170英里(1,880公里)以上的道路,以獲取自由。在這一場史詩般的逃亡中,他們被美軍的2000多名士兵所追擊。在18場大小戰之中,800名聶斯坡斯勇士擊敗或拖住了追軍。在這些衝突中,超過300名美軍士兵和1000名聶斯坡斯人(包括婦女與兒童)陣亡。[13]

在1877年10月5日,在距離加拿大邊境40英里(64公里)處的蒙大拿地區,經過了貝爾波群山戰役之後,倖存下來的聶斯坡斯人中的多數人最終被迫屈服。山雷酋長向美軍騎兵隊英語United States Cavalry奧利弗·奧·霍華德將軍投了降。[14]在投降談判期間,山雷酋長向美軍士兵遞出了一段口信。這段口信常被描述為一段演說。作為最偉大的美國演說之一,它已變得十分有名:「……聽我說,我的酋長們,我累了。我的心悲痛無力。從太陽現在所在之處起,我將永遠不再戰鬥了。」[15]

聶斯坡斯人逃亡的路線保存於聶斯坡斯國家歷史道路英語Nez Perce National Historic Trail之中。[16]每年六月的賽普里斯丘陵(Cypress Hills)騎乘活動紀念的便是聶斯坡斯人的逃往加拿大的嘗試。[17]

聶斯坡斯馬繁衍計劃[編輯]

聶斯坡斯人的勇士騎馬的風采,攝於1910年。

在1994年,聶斯坡斯部落開始了一項繁衍計劃。這一計劃的基礎是將阿帕盧薩馬和中亞的一種叫作「阿克哈-塔克馬英語Akhal-Teke」的品種進行雜交,以此來產出他們稱之為「聶斯坡斯馬英語Nez Perce Horse」的馬匹。[18]他們想要恢復部分他們傳統的馬文化,這其中包括:從事有選擇性的馬匹繁衍,長期將之視為財富與地位的一個標誌,以及訓練部落成員的高品質的馬術。保留區的生活以及美國人和美國政府所施加的社會同化的壓力造成了他們社會的分裂瓦解,進而導致了他們的馬文化在19世紀消滅。20世紀的這項繁衍計劃的資金提供者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聶斯坡斯部落,以及一個叫作「第一民族發展協會(First Nations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非營利團體(總部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這一計劃已促進了美洲原住民區域中的那些反應了這些人民的價值與傳統的各行各業。聶斯坡斯馬這一品種以其速度而聞名。

捕魚[編輯]

捕魚是聶斯坡斯部落中的一個重要的儀式、生計,以及商業活動。聶斯坡斯漁人在邦納維爾水壩英語Bonneville Dam麥克納里水壩英語McNary Dam間的哥倫比亞河主流中從事部落的漁業。聶斯坡斯人還在斯內克河(「蛇河」)及其支流中捕捉春夏兩季的王鮭虹鱒。聶斯坡斯部落經營克利爾沃特河(Clearwater River,「清水河」)上的「聶斯坡斯部落孵化場(Nez Perce Tribal Hatchery)」,以及一些衛星地區的孵化場計劃。

在歷史上,魚類曾是聶斯坡斯人所依賴的食物來源。他們吃得最多的是王鮭,而不是七鰓鰻、白鮭及銳唇鯝等其他的種類。[19]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聶斯坡斯人的傳統的狩獵與捕魚地區西至喀斯喀特山脈(「小瀑布山脈」),東達比特魯特山英語Bitterroot Mountains(「苦根山」)。[20]

聶斯坡斯印第安人保留區[編輯]

當前的部落土地由愛達荷州中北部英語North Central Idaho的一處保留區構成,其精確位置在46°18′N 116°24′W / 46.300°N 116.400°W / 46.300; -116.400。這個地方主要是在克利爾沃特河英語Clearwater River (Idaho)以南的卡馬斯大草原英語Camas Prairie#Idaho(「北美百合大草原」)地區,佔了四個縣的各一部分。按表面面積的降序排列,這四個縣分別是聶斯坡斯路易斯愛達荷,及克利爾沃特。保留區的總土地面積約為1,195平方英里(3,100平方公里),而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保留區的人口為17959人。[21]它最大的社區是其東北角附近的奧羅菲諾市。部落政府所在地拉普懷有着最高的聶斯坡斯人百分率,約為81.4%。

俄克拉何馬土地的開放類似,美國政府在1895年11月18日將保留區對白人定居點開放。這份公告是在不到兩周前由克利夫蘭總統簽署的。[22][23][24][25]

社區[編輯]


此外,華盛頓州東部的科爾維爾印第安人保留區英語Colville Indian Reservation則包含有山雷的聶斯坡斯人群體。

著名聶斯坡斯人[編輯]

十九世紀時的聶斯坡斯人
黃狼
1909年12月30日
鳥落(Peo Peo Tholekt "Bird Alighting"),一名在比格霍爾戰役中幫忙捕獲了山地榴彈炮的聶斯坡斯勇士
  • 律師酋長英語Hallalhotsoot(Hal-hal-hoot-soot,Hallalhotsoot或Halalhot'suut,英語:Chief Lawyer,約1796年-1876年1月3日),一名說賽利希語(Salish)的平頭族(Flathead)女人和纏發(Walammottinin "Twisted Hair")的兒子。纏發是在1805年秋天歡迎與友好對待了路易斯與克拉克的聶斯坡斯人。父親纏發與白人的積極的經歷極大地影響了他。他曾被委任為「聶斯坡斯人首席酋長」(Head Chief of the Nez Perce),作為聶斯坡斯人「條約派」陣營的領袖,簽署了《1855年沃拉沃拉條約》(Walla Walla Treaty of 1855)和有爭議的《1863年條約》。他被白人毛皮獵人們稱為「律師」(Lawyer),是由於他的雄辯術和說若干種語言的能力。在黃金被發現後,《1863年條約》使聶斯坡斯人付出了他們將近90%的土地。然而在這項條約的訴訟中,他卻為此條約辯護,因為他知道反抗美國政府及其軍力是無益的。他曾試圖談判出最佳的結果,讓多數聶斯坡斯人仍被允許生活在他們平常的村落地點。美國政府未能成功實現在兩項條約中的承諾,這令他失意。他甚至去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表達過他的失望。他在失意中離世。[來源請求]
  • 放箭英語Old Chief Joseph(Tuekakas或Tiwíiteq'is "Shooting Arrow"),又叫老約瑟夫酋長(Old Chief Joseph),是瓦洛厄群體(Wallowa Band)的領袖,也是第一批皈依了基督教的聶斯坡斯人之一,以及部落與白人的早期和平的有力擁護者之一。他是山雷酋長(又叫約瑟夫酋長,或小約瑟夫)的父親。
  • 山雷(Hinmatóoyalahtq'it "Thunder Traveling to Higher Areas"),又叫約瑟夫酋長(Chief Joseph)或小約瑟夫(Young Joseph),最著名的聶斯坡斯人領袖。他曾帶領着約60名勇士,領導他的人民進行鬥爭,以保持他們的身份。他指揮了「非條約派」酋長們的最大的一批追隨者。
  • 阿蛙英語Ollokot('Álok'at或Ollikut "Frog"),山雷酋長之弟,瓦洛厄群體的戰酋,1877年10月4日在貝爾波群山附近的斯內克溪(Snake Creek,「蛇溪」)畔的最後一戰中戰死。
  • 玻璃鏡英語Looking Glass (Native American leader)(Allalimya Takanin "Looking Glass"),非條約派的阿爾波懷群體[Alpowai Band,或阿爾波瓦群體(Alpowa Band)]的領袖及戰酋,在其部落與美軍的最後一戰中陣亡;他的追隨者們規模第三大,且不超過40名男人。
  • 光鷹[26](Tipiyelehne Ka Awpo "Eagle from the Light"),非條約派的拉馬塔群體[Lamátta Band,亦有Lam'tama(拉姆塔馬)、Lamtáama(拉姆塔馬)、Lahmatta(拉馬塔)等多種拼寫法]的領袖,曾隨玻璃鏡的群體一起向東越過比特魯特山以狩獵野牛,出席過1855年的沃拉沃拉協調會(Walla Walla Council)並曾在拉普懷協調會(Lapwai Council)上支持過非條約派陣營,拒絕簽署《1855年條約》和《1866年條約》,在1875年帶着他的群體的部分人離開了他們在薩蒙河(Salmon River,「鮭魚河」)畔的領地,後投奔休休尼酋長鷹眼(Eagle's Eye),定居在了蒙大拿的韋澤縣(Weiser County)。其他的留在了薩蒙河畔的拉姆塔馬群體的成員們的領導職位,則被老酋長白鳥取得。光鷹未參與過1877年的戰爭,因為他離得太遠了。
  • 鳥落(Piyopyóot'alikt "Bird Alighting"),聶斯坡斯勇士,在聶斯坡斯戰爭的每場戰役中都曾出色地戰鬥,在卡馬斯溪戰役中受傷。
  • 白鳥英語White Bird (Native American leader)(Peo-peo-hix-hiix或Piyóopiyo X̣ayx̣áyx̣,更正確的寫法為:Peopeo Kiskiok Hihih "White Bird"),或白鵝("White Goose"),亦被提到為白鵜鶘("White Pelican"),非條約派的拉馬塔群體的領袖兼「圖阿特」[Tooat巫醫(或薩滿)英語Medicine man先知]。該群體屬於「拉馬塔」(意為「少雪地區」)。「白鳥峽谷」(White Bird Canyon,英語音譯為懷特伯德峽谷)由此被聶斯坡斯人命名。他的追隨者們規模第二大,僅次於山雷的,且不超過50名男人。
  • 羚羊英語Toohoolhoolzote(Toohoolhoolzote "Antelope"),非條約派的皮庫楠群體(Pikunan Band)的領袖兼「圖阿特」[Tooat巫醫(或薩滿)英語Medicine man先知]。先是主張和平,之後加入了聶斯坡斯戰爭的戰鬥;死於貝爾波戰役
  • 黃狼英語Yellow Wolf(He-Mene Mox Mox或Himíin Maqsmáqs "Yellow Wolf"),希望被叫作白電(Heinmot Hihhih或In-mat-hia-hia "White Lightning"),約生於1855年,死於1935年8月,是非條約派的瓦洛厄群體的一名聶斯坡斯勇士,參加過1877年聶斯坡斯戰爭的戰鬥,左臂靠近手腕處受過槍傷,在克利爾沃特戰役中左眼下也受過。
  • 黃牛(Chuslum Moxmox或Cúuɫim Maqsmáqs "Yellow Bull"),非條約派的一個群體的戰爭領袖。
  • 風纏('Elelímyeté'qenin'或Háatyata'qanin' "Wrapped in the Wind")
  • 彩虹(Wahchumyus "Rainbow"),非條約派的一個群體的戰爭領袖,陣亡於比格霍爾戰役
  • 五傷(Pahkatos Owyeen "Five Wounds"),在克利爾沃特戰役中右手受傷,在比格霍爾戰役中陣亡。
  • 紅鴞(Koolkool Snehee "Red Owl"),非條約派的一個群體的戰爭領袖。
  • 撲克喬英語Poker Joe(Poker Joe)勇士兼副酋長;隨比格霍爾戰役後被選為聶斯坡斯人的帶路指揮和嚮導,陣亡於貝爾波戰役;一半是聶斯坡斯人,一半是法裔加拿大人
  • 蒂莫西(Tamootsin,英語:Timothy,1808年-1891年),聶斯坡斯人條約派陣營的阿爾波懷群體的領袖,聶斯坡斯人中的第一名基督教皈依者,娶了放箭酋長的姐妹泰默爾(Tamer)。放箭與蒂莫西在同一天受洗。[27]
  • 阿奇·菲尼英語Archie Phinney(Archie Phinney,1904-1949),學者與行政官員,在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弗朗茨·博厄斯教授指導下進行研究,並為聶斯坡斯人的古老習俗及傳統生活方式在被文明侵蝕消失前作出了觀察紀錄,亦解構了聶斯坡斯人的口語傳統。他製作了《聶斯坡斯文本(Nez Perce Texts)》,來自口述傳說的聶斯坡斯神話與傳奇的一本出版文集。[28]
  • 伊萊恩·邁爾斯英語Elaine Miles(Elaine Miles),女演員,以她在電視劇《北國風雲英語Northern Exposure》中的角色最為有名。
  • 傑克·霍克西英語Jack Hoxie(Jack Hoxie)與阿爾·霍克西(Al Hoxie),無聲電影演員;母親是聶斯坡斯人。
  • 積遜·森當英語Jackson Sundown(Jackson Sundown),退伍老兵與馬術冠軍。
  • 克勞迪婭·考夫曼英語Claudia Kauffman(Claudia Kauffman),華盛頓州前州參議員。

虛構的聶斯坡斯人[編輯]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2010 Figures for total Nez Perce commun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10.10.05.
  2. ^ Josephy, Alvin M. The Nez Perce India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w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ston: Mariner Books, 1997. p. 15. ISBN 978-0-395-85011-4.
  3. ^ R. David Edmun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z Perce Flight for Justice", American Heritage, Fall 2008.
  4. ^ 4.0 4.1 Aoki, Haruo. Nez Perce Dictiona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ISBN 978-0-520-09763-6.
  5. ^ Walker, Jr., Deward E.(小迪尤厄德·E·沃克). Plateau.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北美印第安人手冊英語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 v. 12.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史密森學會). 1998: 437–438 l. ISBN 0-16-049514-8. 
  6. ^ Aoki, Haruo. Nez Perce Dictiona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52, 527, 542. ISBN 978-0-520-09763-6. 
  7. ^ Since Time Immemorial. Lewis & Clark Rediscovery Project. Nez Perce Tribe. [May 2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3). 
  8. ^ Spinden, Herbert Joseph. Nez Percé Indians.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v.2 pt.3.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1908: 172. OCLC 4760170. 
  9. ^ Walker, Jr., Deward E.; Jones, Peter N. The Nez Perce.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4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0). 
  10. ^ Hoxie, Frederick E.; Nelson, Jay T. Lewis & Clark and the Indian Country: the Native American Perspective.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7: 66–67. ISBN 0252074858. OCLC 132681406. 
  11. ^ 11.0 11.1 Research Center. Nez Perce National Historic Park. [April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0). 
  12. ^ Josephy, Alvin. "The Nez Perce India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wes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13. ^ Josephy, Jr., Alvin M. The Nez Perce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wes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pp. 632-633.
  14. ^ Letters and Quotations of the Nez Perce Flight. US Forest Service. [April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4). 
  15. ^ Chief Joseph Surrenders. Great Speeches. [April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7). 
  16. ^ Maps of the Nez Perce National Historic Trail. US Forest Service. [April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7). 
  17. ^ Praharenka, Gail; Niemeyer, Bernice. Nez Perce Ride to Freedom.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7). 
  18. ^ Nez Perce horse culture resurrected through new breed. Idaho Natives. [May 22,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19. ^ Landeen, Dan; Pinkham, Allen. Salmon and His People: Fish & Fishing in Nez Perce Culture. Lewiston, Idaho: Confluence Press. 1999: 1. ISBN 1881090329. OCLC 41433913. 
  20. ^ Landeen (1999), Salmon and His People, p. 92.
  21. ^ Nez Perce Reservation Census of Population.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美國人口調查局). 2000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1). 
  22. ^ Hamilton, Ladd. Heads were popping up all over the place. Lewiston Morning Tribune. June 25, 1961: 14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4). 
  23. ^ Brammer, Rhonda. Unruly mobs dashed to grab land when reservation opened. Lewiston Morning Tribune. July 24, 1977: 6E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4). 
  24. ^ 3,000 took part in "sneak" when Nez Perce Reservation was opened. Lewiston Morning Tribune. November 19, 1931: 3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1). 
  25. ^ Nez Perce Reservation. Spokesman-Review. December 11, 1921: 5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26. ^ McCoy, Robert R. Chief Joseph, Yellow Wolf and the Creation of Nez Perce History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Indigenous Peoples and Politics.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103-109. ISBN 0-415-94889-4. 
  27. ^ The Treaty Trail: U.S.-Indian Treaty Councils in the Northwest.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April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4). 
  28. ^ Rigby, Barry. Archie Phinney was a champion of Indian rights. Lewiston Morning Tribune. July 3, 1990: 4-Centennial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擴展閱讀[編輯]

  • Beal, Merrill D. "I Will Fight No More Forever": Chief Joseph and the Nez Perce War.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3.
  • Bial, Raymond. The Nez Perce. New York: Benchmark Books, 2002. ISBN 0-7614-1210-7.
  • Boas, Franz(弗朗茨·博厄斯). Folk-tales of Salishan and Sahaptin tribes. Washington State Library's Classics in Washington History collection. Published for 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by G.E. Stechert & Co. 1917 [2015-12-14]. OCLC 23220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2). 
  • Will Henry: From Where the Sun Now Stands,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76. ISBN 0-553-02581-3.
  • Humphrey, Seth K. (1906). "The Nez Per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Indian Dispossessed (Revise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利特爾-布朗公司英語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維基文庫. OCLC 6857114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Josephy, Alvin M. The Nez Perce India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west. Yale Western Americana series, 10.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 Judson, Katharine Berry.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especially of Washington and Oregon. Washington State Library's Classics in Washington History collection 2nd. Chicago, IL: A.C. McClurg. 1912 [2015-12-14]. OCLC 103637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2).  Oral traditions from the Chinook, Nez Perce, Klickitat and other tribe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 Lavender, David Sievert. Let Me Be Free: The Nez Perce Traged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2. ISBN 0-06-016707-6.
  • Nerburn, Kent. Chief Joseph & the Flight of the Nez Perce: The Untold Story of an American Tragedy. New York: HarperOne, 2005. ISBN 0-06-051301-2.
  • Pearson, Diane. The Nez Perces in the Indian Territory: Nimiipuu Survival. 2008 Indian Studies professor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Nez Perces and their maltreatment by the U.S. government. ISBN 978-0-8061-3901-2.
  • Stout, Mary. Nez Perce. Native American peoples. Milwaukee, WI: Gareth Stevens Pub, 2003. ISBN 0-8368-3666-9.
  • Warren, Robert Penn. Chief Joseph of the Nez Perce, Who Called Themselves the Nimipu, "the Real People": A Poe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3. ISBN 0-394-53019-5.
  • John R. Swanton: The Indian Tribes of North America.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Bulletin 145, Smithsonian Press, Washington D.C., 1969.
  • Deward E. Walker Jr.: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 Volume 12: Plateau.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Hg.). Washington: 199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