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 (歌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送紅軍》是一首由張士燮作詞、朱正本作曲於1961年[1]創作的以送別紅軍長征為題材的歌曲。常被認為是一首江西民歌,但其實此歌是由張士燮、朱正本根據陳裕光整理的興國客家山歌《送郎調》(採茶戲中的《長歌》)改編創作的一首江西民歌風格的歌曲[2][3][4]。2001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長征》曾使用此曲作為插曲片尾曲宋祖英演唱的片尾曲,亦是此歌最為知名的演唱版本[1]

該曲雖名為「十送紅軍」,但只有「六送」(一、三、五、七、九、十),並非歌曲曾被刪減,而是創作時只寫了「六送」,為的是避免歌曲顯得太於「絮煩」了。但即使只有「六送」該曲仍比較長(要想完整唱下來,要近15分鐘)。後來創編《東方紅》時,也是因為曲長的問題沒被使用[5]。電視劇《長征》片尾曲則只有四送「四送」(一、七、九、十)[1]

創作背景[編輯]

1960年,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在出訪朝鮮期間,欣賞了大型歌舞史詩《三千里江山》,其中多數曲目都是戰爭年代歌舞改編而成,朝鮮戰士的表演給劉亞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亞樓一行回國途徑瀋陽時,在瀋陽軍區的招待晚會上又聽到了中國軍人演唱的四首革命歷史歌曲。1961年,劉亞樓在杭州開會時見到了空政文工團副團長張雙虎,要求空政文工團多演唱革命歌曲,以對年輕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並給空政文工團佈置下在三個月內創作一台革命歷史歌曲晚會的任務,而且要採集革命歷史歌曲,不能新創作歌曲[6]

雖然晚會歌曲搜集本着「採集革命歷史歌曲,不新創作」的原則進行,但由於關於紅軍開始長征根據地人民送別紅軍的情景的歌曲沒有找到合適的,所以當時負責文字、音樂、舞蹈創作的張士燮、朱正本等人創作了《十送紅軍》[5]。當年,隨着《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公演,此曲一炮而紅[1]

鎮巴縣版[編輯]

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十送紅軍》版本的曲調為民歌「繡荷包」。除地名不同外,多處內容與張士燮、朱正本版本相似。而且「一送」至「十送」完整[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十送红军》创作溯源:曲作者仅用一小时谱成. 2011-05-26 [2018-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簡體中文). 
  2. ^ 《十送紅軍》為何少了四「送」?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6,新華網,2011-04-10,2011-05-06導入。
  3. ^ 陈裕光:赣南民歌一滴忧伤的泪. [2011-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5). 
  4. ^ 《十送紅軍》真相:那些被異形附身的客家民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網,2012-07-07,2012-12-19導入。
  5. ^ 5.0 5.1 搞音樂曾是工作需要 大膽「違令」成就了經典紅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鳳凰網,2011-05-03,2011-05-06導入。
  6. ^ 張小芳. 军民鱼水情的颂歌《十送红军》. 黨史文苑:紀實版. 2013, (12):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