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洛林文藝復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洛林文藝復興法語:Renaissance carolingienne)或卡洛林改革(法語:réforme carolingienne)是8世紀和9世紀卡洛林王朝領導下的文化和研究的更新時期。主要在查理曼大帝虔誠者路易禿頭查理的領導下,基督宗教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宮廷也徵集有影響力的學者,包括阿爾昆艾因哈德拉巴努斯·莫魯斯、Dungal 和約翰內斯·司各特·愛留根納等。

卡洛林文藝復興是中世紀西方世界最初的重大文化復興時期之一,也是一個思想上取得重大進步的時期,這主要歸功於拉丁語的重新發現、眾多古典作家作品的保存,以及對博雅教育的推廣。[1]

然而,有關「文藝復興」的概念受到當代史學的質疑,因為它預設了羅馬時代和卡洛林時代之間文化的崩潰。然而,事實證明情況並非如此,以前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早期,實際上正在恢復。[2]

史學研究

[編輯]
讓-雅克·安培是第一個提出卡洛林文義復興概念的學者。

讓-雅克·安培於1830年代後期首度創造「卡洛林文義復興」一詞,並提出相關的概念。「文義復興」一詞暗示卡洛林王朝的復興運動能與14世紀的文藝復興相提並論,這與當時主流觀點對中世紀的負面評價相左。直到20世紀,中世紀的文藝復興的概念才開始被廣為接受,而雅克·勒高夫等史家則對這樣的說法有所批評。

近來有學者提出將此時期分為查理曼推行的「第一次卡洛林文藝復興」、其後繼者統治下的「第二次卡洛林文藝復興」,並將後來的奧托文藝復興視為相同現象的延續,而納入成「第三次卡洛林文藝復興」。[3]

不同範疇中的發展

[編輯]

神學與教育

[編輯]

基督教文獻整理

[編輯]

查理曼制訂了《卡洛林書》,對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中關於聖像崇拜的內容進行駁斥。他還利用王權的力量,指派阿爾古因組織人員於797年—800年對當時收集到的各種《聖經》文本進行校勘,統一了《聖經》文本並將其譯成了拉丁文,成為後來天主教通用定本。授權阿爾古因對基督教的文獻典籍(包括《聖本篤院規》等)進行大規模的抄寫和修訂。

教育機構

[編輯]

查理曼要求每一座教堂隱修院都要設立學校與圖書館,用拉丁文傳授「七藝」(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學[4],「七藝」的課程後來發展為了較為完備而獨特的歐洲課程體系。

阿爾古因(中)與其學生拉巴努斯·莫魯斯(左)都是卡洛林文藝復興中最重要的學者之一。

這時期著名的學者有——

拉丁文改革

[編輯]

學習讀寫拉丁文成了教士們的必修課,而古典拉丁語的弊端又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基於這種情況,查理大帝下令對古典拉丁文進行改革。在阿爾古因及其學生弗雷吉茲的努力下,改革的結果是出現了用大寫字母作為一個句子的開頭,句子的結尾用句點結束。這種新的書寫方式,改變了古典拉丁文句子與句子之間不分的書寫習慣。同時,卡洛林小楷書寫體經過圖爾向外延展擴散,形成了一種字體優美清晰的卡洛林小寫字體。這種字體整齊秀麗,簡便易學,影響巨大。拉丁文還在某種程度上幫助規範了各地區的民族語言,在今天的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中都有拉丁文的印記。

藝術

[編輯]
洛爾施福音書英語Lorsch Gospels,作於778年到820年之間,是此時期重要的藝術遺產。

卡洛林藝術包括780年—900年的120年時間。

由於查理曼命令學校與隱修院抄寫《聖經》,因此泥金裝飾手抄本的藝術開始發達,他們把文字的書寫提升為書法設計的藝術。在查理曼王朝之前,抄寫員可以自由選取字體,包括onciale, semi-onciale, capital, rustic。查理曼時期,為保證抄本內容的準確性,統一為卡洛林小寫字體[5]。789年,國王查理曼發佈命令,努力統一整個歐洲書籍的版面標準、字體標準、裝飾標準[6]。並且愛爾蘭人的野性風格漸漸轉化為歐陸的文雅風格。這一時期著名的抄本有:戈德斯卡爾克福音書(781–783年)、洛爾施福音書英語Lorsch Gospels(778–820年)、艾達福音書英語Ada Gospels蘇瓦松福音書英語Soissons Gospels,和加冕福音書英語Coronation Gospels等。

建築

[編輯]

查理曼統治時期,推崇古羅馬巴西利卡式建築,並受當時的拜占庭風格影響,開創了建築史羅馬式建築風格的時代。

位於當時首都亞琛亞琛大教堂為其代表作。

音樂

[編輯]

4世紀以來,基督教從地下走向公開,迅速向各地傳播,不同地區的教會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禮拜方式和禮拜特色。格里高利聖詠形成於約8、9世紀,在卡洛林時代才開始廣泛傳播。最早從羅馬帶到高盧的聖詠可能只有詞而沒有音樂,為了讓法蘭克人掌握羅馬聖詠,必須興辦歌唱學校並從羅馬引進歌手。查理曼大帝為此不遺餘力建立學校,訓練人才。

影響

[編輯]
  • 構成歐洲文化的各種成分——古典的、基督教的、日耳曼的文化成分,被基督教思想綜合起來,形成了基督教的中世紀化和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化初步。延續了歐洲文化的生命。
  • 古典文化典籍的收集、基督教文獻的整理、宗教文化學術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崇讓文化、崇讓學術研究的新風氣,這是黑暗時代中一個比較明亮的時代,改變了中世紀文化衰退的進程。
  • 初步形成了中世紀學術研究的傳統。在這樣的研究中誕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哲學等知識系統和文化體系的萌芽。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a « Renaissance carolingienne ». BnF Essentiels. [2024-08-06] (法語). 
  2. ^ Depreux, Philippe. Ambitions et limites des réformes culturelles à l'époque carolingienne. Revue historique. 2002, 623 (3). ISSN 0035-3264. doi:10.3917/rhis.023.0721 (法語). 
  3. ^ Pierre Riché et Jacques Verger, Des nains sur des épaules de géants. Maîtres et élèves au Moyen Âge, Paris, Tallandier, 2006
  4. ^ [1][永久失效連結]
  5. ^ 存档副本. [200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6. ^ 存档副本. [2007-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