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是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一所自治區重點中學,首批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本部位於呼和浩特新城區,2008年新建的東校區位於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是呼和浩特市成績優秀的重點高中,多名畢業生獲得內蒙古高考狀元。校訓「嚴謹,求實,團結,奮進」。

歷史沿革[編輯]

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傅作義巴盟杭錦後旗陝壩創辦了私立奮鬥學校的中學部,以解決部隊家屬子女入學需求。抗日戰爭結束後奮鬥中學一部分遷至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國共內戰爆發後遷河北張家口北平。1950年共產黨執政後回遷歸綏市,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歸綏市第二中學,1954年改為現稱。

教育教學[編輯]

現有教職員工291人,百分之二十多的教師擁有碩士學位,近一半的教職員工是共產黨員。學校有特級教師3 名,高級教師103 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名,自治區優秀教師2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9名(市級26名),自治區級學科帶頭人10名(市級15名)。近幾年,學校高考升學率始終名列自治區前茅,輸送到清華北大的學生平均每年有18人,重點率達到90%以上。自1985年以來,共有14名學生取 得自治區高考文、理科狀元。在每年的全國各學科競賽、科技創新大賽中 我校的獲獎人數都名列自治區榜首。

2008年正式啟動的東校區和校本部遙空相望,「東西合璧、文理雙贏」為其全新形象。兩校區佔地面積共256畝,建築面積共104358平方米,有72個教學班,4280名在校學生。多媒體教室,校園電視 台,計算機網絡中心,開放式圖書館,機械人實驗室,電子閱覽室, 美術展覽室,舞蹈教室,乒乓球室,多功能體育館,千人報告廳等。

對外交流[編輯]

學校先後與國外60多所中學建立了校際聯繫,與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的學校結為友好學校,與美國俄亥俄州瑪瑞埃塔大學、密蘇里大學英國女王大學普利茅斯等大學簽訂了友好協議,與日本埼玉縣立不動岡高等學校、橫濱國際高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Macquaric Fields高中結為姊妹學校,與美國西密歇根大學南方新罕布殊爾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院也達成了合作意向。[1]

榮譽[編輯]

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奧林匹克教育示範 校」、「全國體衛工作先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教育部 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全國外語教 研示範校」、「全國綠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標兵」、「內 蒙古自治區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科研實驗基地」、 「內蒙古自治區德育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來源[編輯]

  1. ^ 呼和浩特是第二中學網站新聞. 我校师生应邀访问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院和日本横滨国际高中. 2013-08-17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