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英儒(1914年—1989年),筆名黎鶯李家僑白華義,男,河北清苑李胡橋村人,中國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顧問。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1][2][3][4][5]

生平[編輯]

11歲時喪父,家境貧困。自幼擅長書法,寫對聯、賀貼,賣字賺錢。在保定私立志存中學讀書時,在校圖書館勤工儉學。[6]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河北省高中會考第一名,被河北省教育廳保送燕京大學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月參軍,任中共領導的河北游擊軍政治部的《火星報》記者、編輯、主任。後被派回家鄉組織抗日武裝,編入冀西遊擊總隊北上先遣支隊(司令員孫然、政治部主任兼黨委書記甘春雷、組織科長路揚)為第三團,李英儒任團長。1939年5月,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特務團、冀中民軍、冀西遊擊總隊北上先遣支隊等部合編為冀中民眾抗日自衛軍,孫然任第二總隊總隊長。李英儒還當過八路軍的文化教員、宣傳隊長,參與編輯《冀中一日》。1943年1月,被冀中區黨委冀中軍區派遣入偽河北省會保定城做內線情報工作,擔任冀中軍區保定情報站站長、黨支部書記,上級領導為冀中軍區敵工部長史立德,公開掩護身份偽河北省公署(省主席吳贊周)經理科職員、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教員。[7]1944年夏撤出保定。

抗戰勝利後,晉察冀中央局成立平漢線工作委員會,李英儒負責北平、保定、石家莊等平漢線沿線城市的敵軍工作。1946年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敵工科長。1948年11月平津戰役開始前,中共華北局局城工部部長劉仁同志急調李英儒,做新二軍軍長李士林的策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天津某陸軍醫院政委、黨委書記。1953年升任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管總後勤部機關大禮堂,利用業餘時間從1955年春季到1958年夏創作了34萬字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8]1958年6月,這部作品在上海的《收穫雜誌》首次發表,1958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當時引起了轟動。主流媒體發表了大量評論文章,好評如潮,被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9]葉聖陶稱讚其為一部激動人心的優秀作品。1961年開始專職創作。任總後勤部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總政文化部創作組組長。

1966年1月初,江青通過中宣部組織了電影劇本《平原游擊隊》修改小組,組長周巍峙,成員為邢野賀敬之崔嵬馮志、李英儒五個人,林默涵領導修改劇本。江青提出,《平原游擊隊》中的區委書記寫得比較弱,要修改;劇本從整體上看需要提高,要修改。[10]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該小組解散。「中央文革小組」文藝組負責人金敬邁,成員有李英儒等[10],文藝組在梅蘭芳故居辦公。1970年被羈押在秦城監獄八年。後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顧問,參加《八一電影》的創刊工作併兼任主編。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

作品目錄[編輯]

  • 1954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戰鬥在滹沱河上》
  • 1958年12月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學習出版社策劃「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重點選題計劃。該書名列其中。[11]
  • 1979年出版長篇小說《女游擊隊長》上下冊
  • 1981出版長篇小說《還我河山》
  • 1982年出版長篇小說《上一代人》
  • 1985年出版長篇小說《燕趙群雄》
  • 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女兒家》
  • 1988年出版長篇小說《虎穴伉儷》
  • 長篇小說《魂斷秦城》
  • 李英儒、李天嚴寄洲創作改編電影劇本《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群眾出版社。毛澤東在觀看了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後說:「這個電影編得很好,既革命,又浪漫。」
  • 中篇小說《妙清》
  • 短篇小說《夜摸城》、《蘇金鐘》、《三進五窯村》、《九孔橋邊》、《政治委員》、 《百里追擊》、《攻心戰》、《敢叫敵血染刀紅》等;
  • 散文《雨中游蓮池》、《春日遊行記》、《五月鮮花帶血開》、《子弟兵打進文安城》、《沒有太陽的城市》 等;
  • 報告文學《夜襲安平城》、《燕趙悲歌·記劉之世同志》、《記長征中的伍雲甫同志》等。
  • 1981年出版《李英儒短篇小說集》

研究資料書目:

  • 吳開晉編:《李英儒研究專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

作品改編:

家人[編輯]

  • 夫人張淑文:安平縣人。1926年生。16歲入黨。
  • 兒子李家平:大學畢業後,在一所普通中學任歷史教師、歷史教研組長、校長
  • 小女兒李小龍: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國家一級導演。1995年導演了20集電視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曾導演21集電視劇《一年又一年》、40集電視劇《城裏城外》、30集電視劇《走出硝煙的男人》等。 [13]

參考資料[編輯]

  1. ^ 李英儒. 中國作家網.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2. ^ 王慶生主編; 劉炳澤, 張皓, 陳其光副主編.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6. 
  3.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4. ^ 泰亢宗主編; 周一葦, 吳緒彬, 丁茂遠副主編. 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 
  5. ^ 張品興, 殷登祥, 陳有進等主編.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4315137. 
  6. ^ 《名師璀璨 英才輩出——李英儒:狼窩虎穴戰敵寇 野火春風斗古城》,保定學院官網,2021-05-17
  7. ^ 李小龍:「李英儒的不平凡生涯」,《文藝報》,2021年7月7日第三版。
  8. ^ 「追憶父親李英儒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創作」,《縱橫》,1997年第5期,第38-43頁。
  9. ^ 董保存:「革命者鬥爭經歷的生動寫真——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創作故事」,《黨建》雜誌,2019年第11期
  10. ^ 10.0 10.1 邢小群:「『斗古城』的李英儒」,來源:《北京青年報》,2014年09月27日
  11.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70部长篇小说,新旧版本见证辉煌70年”,搜狐新闻,2019-09-25.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5). 
  12. ^ 曹彥莉:《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演唱特徵》,武漢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
  13. ^ 李小龙:“保定作家李英儒与《野火春风斗古城》”,河北新闻网, 2011年07月08日.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