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會
外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8月18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8年8月18日) |
國會 Staten-Generaal | |
---|---|
國會 | |
種類 | |
種類 | |
架構 | 一院(上議院) 二院(下議院) |
領導 | |
一院議長 | Jan Anthonie Bruijn(自由民主人民黨) 自2019年7月2日 |
二院議長 | Martin Bosma(自由黨) 自2023年12月14日 |
結構 | |
議員 | 225 75 (一院) 150 (二院) |
一院政黨 | 執政聯盟(30) 反對黨(45) |
二院政黨 | 執政聯盟(88)
反對黨(62) |
選舉 | |
間接選舉 | |
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 | |
一院上屆選舉 | 2023年5月30日 |
二院上屆選舉 | 2023年11月22日 |
會議地點 | |
荷蘭海牙內庭 | |
網址 | |
https://www.staten-generaal.nl/ |
國會(荷蘭語:Staten-Generaal)是荷蘭王國的兩院制立法機構,包括一院(即上議院,或參議院)和二院(即下議院,或眾議院)。國會平日在海牙內庭開會。
國會起源於15世紀,是勃艮第屬尼德蘭所有領地的大會。1579年,荷蘭起義期間,低地北方各省公開反抗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三級會議發生分裂。1581年,北方省份的三級會議取代菲利普二世,成為荷蘭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1795年,巴達維亞革命後,三級會議被國民議會 (荷蘭語:Nationale Vergadering) 取代,直到1814年國家重新獲得主權後才恢復。1815年,隨着荷蘭聯合王國成立,國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1848年修憲後,眾議院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國會的權利得到極大的擴展,實際上確立了荷蘭的議會民主制。
自1918年起,眾議院議員採用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每4年選舉一次。參議院75名議員,由各省議會每4年選舉一次。在特殊情況下,兩院組成聯合會議,稱為聯合大會,由參議院議長擔任議長。自由民主人民黨的 Jan Anthonie Bruijn 自2019年起擔任參議院議長。
名稱來源
[編輯]國會的荷蘭文名中的「staten」一字來自古時的「standen」一字,意為封建階級。中世紀歐洲社會主要分為三階級:神職人員、貴族和平民。後此詞指代表各階級的政治機構。在歷史上常譯作三級會議,而法國的三級會議亦與其同名。
荷蘭自獨立至今國會就沿用此名,令不少探險家都以國會「staten」這名字命名不少島嶼,如亨利·哈德遜命名的斯塔滕島,為紐約五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