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通用銀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泰通用銀券
阿爾泰通用銀券壹圓正面
使用地區
使用地 中華民國阿爾泰特別區
發行歷史
廢止時間民國八年(1919年)
別稱阿幣、阿勒泰兌條
發行面額
紙幣
- 常用:壹圓、伍圓、拾圓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阿爾泰通用銀券(簡稱:阿幣;別稱為:阿勒泰兌條)是中華民國初年阿爾泰特別區短暫流通的臨時貨幣,用以解決中央撥發的款項無法按時送抵阿爾泰的問題。民國八年(1919年),因為中央政府國庫不夠支配,且時任阿爾泰辦事長官扣發軍餉,導致「阿爾泰通用銀券」印發超額,無法全部兌現,引發了兵變。最終導致了阿爾泰特別區併入新疆省,降為阿山道。阿爾泰通用銀券最終以新疆省票七錢兌換「銀券」壹圓的方式收回。阿爾泰通用銀券面額分為壹圓、伍圓、拾圓三種。

背景與歷史[編輯]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阿爾泰特別區大致相當於今除吉木乃縣的新疆阿勒泰地區,蒙古國科布多省南部與巴彥烏列蓋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管理阿爾泰烏梁海新土爾扈特新和碩特三部的阿爾泰辦事大臣改稱為阿爾泰辦事長官,阿爾泰特別區則成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獨立行政區。剛剛脫離清政府統治的外蒙古多次侵擾阿爾泰地區,甚至爆發了科阿戰爭。面對此種風險,主政新疆的楊增新曾向中央建議將阿爾泰特別區歸併於新疆,改區為道,統一管轄,然而北京政府並未同意該建議[1][2]

因為阿爾泰特別區歸中央統一管轄,故每月定額2萬元當地軍政費用均由中央政府直接撥發。所撥款項多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由於阿爾泰特別區地處邊境,不僅距離遙遠,且一路上交通並不便利,導致了所撥款項經常無法按期運抵阿爾泰。也因此,兵變時有發生。「阿爾泰通用銀券」的前身「阿幣」的發行,就是為了解決款項無法按期到達的問題。「阿幣」由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印製發行,先行充當兵餉在市面流通,等款項(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到達後再進行兌換。也因此,「阿幣」的每月發行總額通常就是中央所撥發的2萬元,且僅在阿爾泰地區流通[3][4]

1912年到1918年間,帕勒塔劉長炳程克的任期內,「阿幣」均是印刷較為粗糙的石印紙幣。正面是長官公署的印章並標明紙幣金額。1918年年初,張慶桐調任阿爾泰辦事長官後,「阿爾泰通用銀券」作為「阿幣」正式發行,「阿爾泰通用銀券」相比於之前的「阿幣」較為精緻[5]。不過因為北京國庫不夠支配,劃撥給阿爾泰的資金開始積欠。從而導致「阿爾泰通用銀券」的印發數量逐漸增多,最終導致無法完全兌現的情況出現。到了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因為拖欠軍餉數額巨大,加之時任阿爾泰辦事長官張慶桐扣餉不發,最終在這一年的3月7日,阿山兵變爆發。兵變導致財政局長、外交局長被殺,張慶桐本人被囚禁。事變幾經周折,最終,楊增新將流通的「阿爾泰通用銀券」以新疆省票七錢兌換「銀券」壹圓的方式收回,並着手補發軍餉,平定兵變。兵變平定後,阿爾泰劃歸新疆省,成為阿山道。此後阿爾泰所需的軍政費用不再由中央政府直接撥發,而改由新疆省政府撥發[3][4]

形制特徵[編輯]

阿爾泰通用銀券壹圓正反面

「阿爾泰通用銀券」貨幣單位與中央政府所劃撥的現鈔(中行及交行發行的鈔票)一致,單位為「圓」。「阿爾泰通用銀券」於北京印刷。面值有壹圓、伍圓、拾圓三種。其中「阿爾泰通用銀券」壹圓券為長146毫米,寬87毫米的橫式鈔票。主色是藍灰色。「阿爾泰通用銀券」壹圓券正面中間有圖景,內容近景由四輪馬車、自行車及行人構成,背景為阿爾泰行署外景。圖景兩側寫有面額「壹圓」,左側「壹圓」下方為篆體「財政局印」的長方形紅泥印章。正面中間蓋有「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的仿宋體橢圓形章。鈔票背面為淺綠色網狀圖案。背面中間印有「壹圓」兩字。蓋有「阿爾泰財政局關防」的陽文篆字長方形官印。另外蓋有與正面相同的「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橢圓形章作為騎縫章,騎縫編號為毛筆所寫。[3][4]

阿爾泰通用銀券伍圓正反面

「阿爾泰通用銀券」伍圓券長146毫米,寬87毫米,為橫式鈔票。淺綠色為伍圓券的正面主色。正面中間圖景與壹圓券相同。正面右下有俄文簽名圖章,「阿爾泰財政局關防」的官印蓋在正面正中。正面上端有「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橢圓形章作為騎縫章,也有毛筆所寫的騎縫編號。「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橢圓形章也蓋在右側「伍圓」二字之上。背面為橙黃色網狀圖案,正中為漢字「伍圓」。「伍圓」左側蓋有哈薩克文章,內容譯為「伍圓」,右側則是滿文的「伍圓」章。[3][4]

阿爾泰通用銀券拾圓正反面

「阿爾泰通用銀券」拾圓券是長160毫米,寬102毫米的橫式鈔票。拾圓券的正面主要由棗紅色構成。圖景與壹圓券相同。「財政局印」與「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橢圓形章蓋在正面,「阿爾泰財政局關防」的官印,以及「阿爾泰行政公署財政局」橢圓形章作為騎縫章蓋在背面,毛筆寫的騎縫編號也在背面。背面圖案與壹圓券稍有不同,四角為帶齒圓輪,主色為藍灰色。正中為漢字「拾圓」,左右兩側分別蓋有哈薩克文和滿文的「拾圓」章。[3][4]

參考文獻[編輯]

  1. ^ 黃志剛. 民国时期发行的纸币. 絲綢之路多媒體系列資源庫. [2020-09-23]. 
  2. ^ 《新疆錢幣》圖冊編輯委員會 (編). 新疆钱币. 烏魯木齊: 新疆攝影藝術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1: 145. ISBN 9787805470375. 
  3. ^ 3.0 3.1 3.2 3.3 3.4 王永生. 伊帖、阿尔泰通用银券考. 齐鲁钱币(创刊号). 中國錢幣學會: 5. 2011. 
  4. ^ 4.0 4.1 4.2 4.3 4.4 弓月. 阿尔泰通用银券——新疆钱币图说(三). 中國錢幣. 2006, (02): 69–70. doi:10.13850/j.cnki.chinum.2006.02.026. 
  5. ^ 馬祥琛; 惲芝艾. 阿勒泰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阿勒泰市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 252. ISBN 7-228-06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