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聖埃夫魯樹林聖母鎮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法國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法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法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地名問題[編輯]

@Bigbullfrog1996

[編輯]

此處Commune為市鎮,市鎮可以勉強簡稱為「鎮」,但無法對應「村」,因為不管是中文語境下的「行政村」或者「自然村」還是法語中的「village」或者「hameau」都不能涵蓋commune的基本定義。這與其人口規模沒有任何關係,凡爾登地區博蒙或者羅什富爾沙硬要添加通名那也只能是「鎮」。

連字號[編輯]

上一版本添加連字號當然不是因為「由兩地組成」,而是因為即使不算「鎮」的情況下「聖埃夫魯聖母迪布瓦」也「超過8字」,本人在修改後沒有移動此條目頁面也是想看看閣下的反應。事實證明,閣下是認可「兩地組成的地名」情況下才加連字號的,既然如此,那麼請一視同仁,謝謝。(不要又扯上《導則》,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都11個字了不也讓閣下弄成一餅了嗎?)

--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2:32 (UTC)[回覆]

@AirScott

[編輯]

「市鎮可以勉強簡稱為『鎮』,但無法對應『村』」是您自己的感覺,完全是因為「市鎮」一詞裏包含「鎮」這個字,您自己心裏看着舒服,要是Commune的譯名如同「法人」、「航空母艦」等詞一樣在當年借用了日語的「市村町」,您是不是又看「鎮」這個字不舒服了?「城」、「鎮」、「村」三者都對應一個Commune,怎麼就前兩個行後一個不行了?跟人口規模沒關係?在您的接受程度里「城」字比「鎮」字還要好,那十幾個人的市鎮用「城」字如何?

  • @Bigbullfrog1996「城」、「鎮」、「村」三者都對應一個Commune」:閣下何出此言?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閣下還要執意以「人口規模」為理由而強行用「村」?閣下何曾又認定本人接受「城」了?--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5:33 (UTC)[回覆]
    • @AirScott說「城」、「鎮」、「村」都對應一個Commune是說其用起來完全不會與其他單位產生混淆,而不是說三個只用一個就行了,十幾個人三兩間屋的市鎮用「城」字真的合適嗎您倒是回答一下。講了無數遍,「大區」有「Région」對應,「省」有「Département」對應,「區」有「Arrondissement」對應,「縣」有「Canton」對應,所以「城」、「鎮」、「村」對應Commune指代明確,完全不會與其他單位產生混淆,而且導則上的示例里「城」、「鎮」、「村」也都用上了,所以有什麼問題嗎?閣下向來喜歡以現有例子強推給其他的,就我觀察而言閣下能接受「波城」、「莫城」,而哪怕「索鎮」都要寫成[[索镇|索]],再加上您說「市鎮可以勉強簡稱為『鎮』」,所以我才說「接受程度里『城』字比『鎮』字還要好」,注意是「還要好」,是相比較而言。--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23:50 (UTC)[回覆]
      • @Bigbullfrog1996十幾個人的地方用「城」當然不合適,而「波城」和「莫城」屬於常用名並且人家都是好幾萬的人口,除此之外閣下何處看見我用「城」來代替別的地方?此處討論是commune,因此閣下不必把既不同級別又沒有爭議的département,région之類的扯進來。但如果一定要用一個漢字來定義「市鎮」或者「commune」,那我必然選擇「鎮」:①字面上的理解和接受度,這個不必多說,「市鎮」兩字木已成舟,閣下拿什麼「市村町」來做假設在此處毫無意義;②「鎮」在大陸環境下屬於設有政府的基層行政單位,這一點也是符合法國commune的行政框架的:市鎮設有「conseil municipal」,而其下級的「hameau」「lieu-dit」之類的則僅為居住地,類似於中國大陸的「自然村」,所以後者若統稱為「村」在語境上是成立的,反之,如果此處的「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成立,那麼其下面的「拉波特里」將很難定義;③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口數量才能設為「鎮」那是中國大陸的做法,況且只有幾戶人家的鎮也是事實上存在的--Patriotard 2020年4月20日 (一) 08:28 (UTC)[回覆]
        • @AirScott講département,région等是為了說明「城」、「鎮」、「村」等字任意一字都不會有混淆的問題,都明確指代「Commune」。還有,非要在大陸的那一套區劃里摳字來套用在法國上或作類比,非常不合適。例子很明顯了,譯的好的也就「région」的譯名「大區」,還有就是「commune」的「市鎮」(新造詞,免去了沒有合適的現成詞語的問題),而「département」的「省」、「arrondissement」的「區」則譯得勉強(我看閣下早期甚至會把「arrondissement」改譯成「地區」。btw,改成了「地區」問題豈不更大?1995年推出的Pays該譯成什麼?),問題最大就是「canton」的「縣」了,這個不贅述了。所以,這些上級的行政區劃譯得也就這樣了,給下面的commune非要強迫症式地扣字屬實犯不着。還有,若「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一稱成立,「拉波特里」之稱並不成問題,要不然一堆地名早就有了問題。按您的說法,羊角村德瓦斯赫拉赫特是不是也「很難定義」了?還有,即便是中國它也有類似於hameau或lieu-dit存在,那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岳村鎮崗坡村李家溝是不是也「很難定義」了?。看這篇文章說的,「新密市岳村鎮崗坡村李家溝自然村」,所以真要說如何稱呼「拉波特里」、「德瓦斯赫拉赫特」、「李家溝」,用「自然村」、「小村落」即可。真要問「城」、「鎮」、「村」的用法,我想也只能通過看人口或是上地圖看規模,除此之外也沒別的辦法吧。幾個人的鎮就算有也是個例,不具有普適性,只講講人口和規模,大多數人都會說那是個村吧。(而且您自己都說了「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口數量才能設為『鎮』那是中國大陸的做法」,是不是能說明您自己都覺得不該凡事都按中國大陸的來?)--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21日 (二) 11:50 (UTC)[回覆]
          • @Bigbullfrog1996是的,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行政區劃方式和稱呼會有所不同,但是層級的劃分的永遠存在的,第一至四級行政區劃在中國大陸和法國分別是「省、地、縣、鄉」和「région、département、arrondissement、commune」(中國的副省級城市及法國的公共社區等情況特殊,一般不認為是行政區劃,暫不討論)。而在2015年Loi Notre出來之前,région也僅為一個地域組織而不是憲法認定的行政區劃,而canton則是一個具有實權的行政等級,故而那個時候法國的行政區劃基本級別是「département、arrondissement、canton、commune」,這也是為什麼我早期會把arrondissement翻譯成「地區」(和中國地級行政單位吻合),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2012年左右各類機翻的市鎮條目都是「屬於XX區XX縣」(雖然我不知道是否原作者和我想的一樣)。閣下提到的「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岳村鎮/崗坡村/李家溝自然村」裡面包含了完整的一(省級)、二(地級)、三(縣級,此處為縣級市)、四(鄉級,此處為鎮)、五(村級,此處為行政村)和六(自然村)級行政區劃;而如果「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成立,那麼其完整構造就是「諾曼第大區/奧恩省/莫爾塔涅歐佩什區/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很明顯此處的第四級行政區劃被錯誤定義。閣下又拿「羊角村」舉例子,常用名當中的單位那也是其名稱的一部分,就像閣下提到的「岳村鎮」,當地人可能直接將其稱為「岳村」,但是這並不代表岳村是個村,這和人口數量或者規模沒有關係,中國還有周村區輝縣市這種行政區劃呢,更何況眾所周知的「石家莊」。同理,如果要把「commune de Pau」完整地翻譯成中文那只能是「波城市鎮」或者「波城鎮」但不會是「波城城」。--Patriotard 2020年4月21日 (二) 14:23 (UTC)[回覆]

連字號[編輯]

按您的想法,連字號的使用要不能看上去有誤解產生,但事實上,連字號就是個笑話,這個東西早就爛了,最簡單的例子——「弗朗什-孔泰」(這還沒超八個字),不了解法國的人會不會以為這是兩個地方?合併後的「勃艮第-弗朗什-孔泰」會不會讓人誤解更甚?就算是用作分隔兩地名之用,它能好到哪去?奧洛龍-聖瑪麗是1858由兩市鎮合併而成,所以加了連字號了,然後其所屬的Arrondissement就叫奧洛龍-聖瑪麗區,而2015年由前科爾馬區里博維萊區合併而成的科爾馬-里博維萊區也按理加了連字號,那您說這兩個連字號代表的意思能一樣?這個連字號它到底區分了什麼?只知道奧洛龍-聖瑪麗的人會不會誤以為「科爾馬-里博維萊」是一個市鎮,其為該區chef-lieu?若市鎮A與B合併為A-B,其與市鎮C相近,故建了個火車站「A-B-C站」,那光看這個站名誰知道市鎮是「AB、C」,「A、BC」,「A、B、C」還是「ABC」?還有,導則里明文規定的是「由兩個以上詞組成的地名,其音譯名稱超過八個漢字時,第一個詞後加連詞符-」,你一個意譯的地名往哪拆?怎麼拆?非要揣着明白裝糊塗?更絕的是您還真給拆了(並稱之為「測試」)。另外,要意譯就按意譯的方法譯,要麼就純音譯,「聖母迪布瓦」是個什麼玩意?可以跟「塞格雷昂藍安茹」並列閣下神創作前十了。「兩地組成的地名」加連字號這一做法合乎情理,我從最初就是這麼做的並且還是我先提的,但我可沒說僅此情況才加連字號。對於連字號,別在精確性上指望它,當成「堡」那樣看得了。至於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首先這是個意譯地名,別扯11個字,而且我是實在想不出讓「塞什河畔」同時修飾兩地名的更好辦法,只得出此下策,您要有好方法您可以講。--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13:42 (UTC)[回覆]

  • @Bigbullfrog1996弗朗什-孔泰作為常用專名,不適合此處討論的情況,閣下拿本人三年前的作品出來諷刺更毫無意義。「超過8字」就使用連字號屬於《導則》的一廂情願,人家還明文規定「XX-et-XX」形式也要用連字號(4.1.3.1),閣下有遵守嗎?在維基環境下,連字號在法語地名中出現時就應該只是間隔兩個專名,並且這和其所連帶的事物無關,如同巴黎-奧利機場也不在「巴黎-奧利」這個城市。關於音譯/意譯,閣下的「聖埃夫魯樹林聖母」和「聖母迪布瓦」在混搭上有啥本質上的區別嗎?「聖埃夫魯」難道不是閣下強調的音譯名稱?還有,既然閣下不指望連字號的精確度,為何還對「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使用連字號產生顧慮呢?--Patriotard 2020年4月19日 (日) 15:33 (UTC)[回覆]
    • @AirScott「『XXX』常用,所以不算,『XXX』不常用,所以也不算」,又是這種正反都有理的悖論。硬要說市鎮級別的,還不會被閣下說「不知名」,那我只能想到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級別,凡該市鎮名出現必定搭配「-」,但它的意思卻是「繁星原野的聖地亞哥」,那這一地名是不是也因違反規定而要慘遭移動?說「弗朗什-孔泰」常用不假,可它還是違背了維基規定呀,按您的話說是不是也該給維基的規定低個頭?「XX-et-XX」形式也要用連字號這一規定確實有,新版《世界地名譯名詞典》也是這麼譯的,不過習慣上及現存的海量條目(不止法語地名)里都是用的「和」字,我個人也愛用「和」字,「為習慣及大量通行案例讓步」這一點您也該同意吧?當然了您要硬改成「-」我也意見不大,這根本不是我care的點。您一拿機場舉例我就想笑,「-」在機場條目里用的根本就沒好到哪裏去,沒什麼代表性,比如柏林-泰格爾奧托·利林塔爾機場泰格爾是柏林的一個區,這個條目名就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一樣搞笑。「聖母迪布瓦」您到現在還琢磨不透我是沒想到的,得了,拿英語舉個例吧,假如美國有一個municipality名叫「Park of Forest」,你要麼翻成「森林公園鎮」,你要麼翻成「帕克厄夫福里斯特」,你翻成「公園厄夫福里斯特」就離譜,明白沒有?所以一看「聖母迪布瓦」我腦子裏直接就蹦出了「塞格雷昂藍安茹」這一音意糅雜魔幻混搭,我沒刻意去想,但印象實在太深刻,直接就在腦子裏攔也攔不住地蹦出來了。再回到「Notre-Dame-du-Bois」,你要麼翻成「布瓦聖母村」,要麼翻成「諾特爾達姆迪布瓦」,「聖母迪布瓦」是個什麼玩意?「Notre-Dame-du-Bois」是「聖埃夫魯」加的後綴,所以要麼「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要麼「聖埃夫魯-諾特爾達姆迪布瓦」,而「聖埃夫魯-聖母迪布瓦鎮」這一音意糅雜還外加強行塞「-」的魔幻神作閣下還看不出它魔幻在哪兒?「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的顧慮不在連字號上,而是在「塞什河畔」上,正是因為「-」的優先級沒「塞什河畔」那麼高所以我才把「-」給去了,閣下竟然還琢磨不明白?--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19日 (日) 23:50 (UTC)[回覆]
      • @Bigbullfrog1996閣下所舉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暫且認為是常用名(事實上不帶連字號或者兩個連字號甚至波折號都是存在的),本人從來沒有說過常用名「該給維基的規定低個頭」,反倒是支持恢復常用名,如布雷斯堡→布雷斯地區布爾格。德國的情況不清楚,但是就巴黎-奧利機場而言,巴黎和奧利都是獨立的commune,本質上是兩個同級別的專名,所以此處添加連字號是沒有問題的;泰格爾、雙流分別是柏林和成都下屬的行政單位,屬於從屬關係,就像巴黎蒙帕納斯站一樣,不需要連字號,如果哪天奧利機場改用「法蘭西島」冠名了,那必然是不帶連字號的「法蘭西島奧利機場」;順便吐槽一下,國內完全相同級別也不使用連字號,如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本人前段使用的「聖母迪布瓦」當然不會是首選,只是為了列舉這種混搭的結構,況且「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照樣可以理解為「一個叫「聖埃夫魯樹林」的「聖母村」」。「Noyal-Châtillon-sur-Seiche」翻譯成「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或者「努瓦亞勒-塞什河畔沙蒂永」都是行得通的,閣下既然不追求連字號的精確度,那麼就沒必要顧慮從字面上可能帶來的誤解(法國人看原名也不會一下子反應過來這是兩個「sur-Seiche」的地方組合而來的市鎮)--Patriotard 2020年4月20日 (一) 08:28 (UTC)[回覆]
        • @AirScott至於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個人感覺是因為國內的機場或火車站名稱中沒有像國外那麼多把同級別市鎮名並列放的,以至於國內其他機場沒有加「-」的,所以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也不敢開這個頭。至於「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會造成「一個叫『聖埃夫魯樹林』的『聖母村』」的誤理解,我只能說是因為兩門語言的差異擺在這兒,不可能完美翻譯,想要無歧義只有純音譯,意譯名中「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已是最優解。要問真有沒有不產生歧義的意譯方法,那只能是「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了,這個百分之百沒有歧義了,意思也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並且也貼合法文原名想表達的意思,但顯然不能用,這個「:」實在是太荒謬了。而Noyal-Châtillon-sur-Seiche,我當然不追求連字號的精確度,但我追求「塞什河畔」的精確度,所以我才把連字號去了,因為加了連字號,精確度不僅沒增加,反倒是嚴重破壞了「塞什河畔」的精確度。如果說要強行加「-」,那「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也比「努瓦亞勒-塞什河畔沙蒂永」好一萬倍,畢竟前者還勉強能看作修飾了兩個地名,後者就完全不能了。--Bigbullfrog1996留言2020年4月21日 (二) 11:50 (UTC)[回覆]
          • @Bigbullfrog1996「聖埃夫魯樹林聖母村」、「塞什河畔努瓦亞勒-沙蒂永」和「努瓦亞勒-塞什河畔沙蒂永」我都可以接受。但是對於「八個字以上的音譯地名必須加連字號」這點我是不支持的,雖然《導則》有提到,並且確實連字號方便中文閱讀,但是翻譯出來的結果連意思都變了,就像導則推薦的用連字號代替「XX-et-XX」。閣下在Noyal-Châtillon-sur-Seiche當中沒有添加連字號也有對於精確度的考量,那麼我想如果因為多餘的連字號而產生誤解也是閣下不願意看到的。--Patriotard 2020年4月21日 (二) 14:2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