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Sima Sam/Politics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隱蔽行動與未公開承認的干預 (Covert Action and Unacknowledged Interventions)
[編輯]大戰略 (Grand Strategy)
[編輯]全球亞洲 (Global Asia)
[編輯]當代戰爭 (Contemporary Warfare)
[編輯]本模塊旨在探索現代世界中的衝突動態。它將主要解決非國家行為體在全球安全中發揮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和新形式戰爭的興起。它將向學生介紹後9/11世界中許多「次國家暴力組織」(Sub-state violent groups)的實證分析,包括伊斯蘭國,以及決定現代世界戰爭狀態的關鍵戰略趨勢。本模塊將使學生接觸到國際關係中抵抗(resistance)和反叛(rebellion)的概念,並擴大對全球安全多層次的理解。2001年9月11日的事件以及隨後美國宣佈的「反恐戰爭」 (『War on Terror』)重新塑造了全球安全的焦點。非國家暴力行為者對一個霸權超級大國的攻擊,使恐怖主義成為西方當代安全概念的核心。 以美國為首的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入侵,證明了非國家行為體現在對於全球安全的概念是多麼重要,如阿爾蓋達組織,塔利班和眾多民兵組織已經證明了國家概念化和打非常規戰爭的困難。這些戰爭的遺產正在塑造今天中東地區暴力的本質。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實力本質的更廣泛變化,都改變了各國思考和實施戰爭的方式。所有這些發展都將在本模塊中接受學生的審查。以下的期刊和網站可能對整個模塊都有用: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mall Wars and Insurgencies; Survival; Parameters; Military Review; Foreign Affairs; www.globalsecurity.org;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Small Wars Journal
暴力非國家行為體和當代戰爭(Violent Non-state actors and Contemporary Warfare)
[編輯]非國家暴力的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on-State Violence)
[編輯]伊斯蘭國的崛起和反恐戰爭的結束(The Rise of Islamic State and the end of the War on Terror)
[編輯]恐怖分子、叛亂分子和合法性話語:次國家的暴力能公正嗎?(Terrorists, Insurgents and the Discourse of Legitimacy: Can sub-state violence be just?)
[編輯]代理人戰爭(Proxy Warfare)
[編輯]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
[編輯]網絡戰爭(Cyber Warfare)
[編輯]私營軍事公司(Private Military Companies)
[編輯]PMC
解除武裝、復員和重返社會(Disarmament, Demobilisation and Reintegration)
[編輯]簡稱DDR
當代衝突與非國家行為者角色的理論研究 (Theorising About Contemporary Conflict and the Role of the Non-State Actor)
[編輯]分析:克里米亞危機
[編輯]分析:網絡戰爭會發生嗎?
[編輯]俄羅斯與強權政治:從列寧到普京 (Russia and Great Power Politics: From Lenin to Putin)
[編輯]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奇·涅夫斯基
莫斯科大公國
波蘭立陶宛聯盟
強權政治 (Power politics)
歐亞經濟聯盟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EU) 有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將其稱之為「新蘇聯」。[1]關注與「一帶一路」的合作。
俄羅斯網絡審查
中俄關係
[編輯]中亞地區的合作是否會使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變得更好或更緊張?
西方將俄羅斯視作最大的安全威脅,將中國視作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倡導建立新型國際關係(New mode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所以可以和俄羅斯在中亞「和平共享權力」。中俄倡導建立「國際關係民主化」,指的是讓更多的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決策,而不是美國人說了算,實際就是反美主義。對西方價值觀的拒絕,創造了雙方之間的緊密聯繫。
為什麼中國不趁緬甸的亂,將佤邦收復,為什麼中國不與菲律賓開戰?而俄羅斯恰恰相反,吞併克里米亞,與格魯吉亞開戰,在烏克蘭進行混合戰爭。
在經濟放緩[2]的情況下維持合法性(Legitimacy),在中文傳統里有另一個詞叫「天命」(Mandate of Heaven)。
一種「上熱下冷」(Hot on top, cold at bottom)的模式。俄羅斯大眾對中國的了解程度不深。(67).民間存在的刻板印象、黃禍(68)。自21世紀初以來,俄羅斯國有媒體一直在積極地描述中國。烏克蘭危機後精英們停止了對中國的懷疑(68)。官媒互相進行正面評價。
但對政權穩定的恐懼本身不足以解釋他們之間的相互理解,他們在更深層次的哲學層面上:他們一致認為,威權主義是一種比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更好的實現穩定的體制,局外人,尤其是西方人,不應該就如何治理任何國家進行說教,更不用說基於高度道德假設進行干預了(72)。
俄羅斯和中國的領導人「憎恨西方政府的批評,譴責西方媒體有偏見的報道,外國對非政府組織的資助,以及利用互聯網動員技術來煽動革命。
由於對百年國恥的反思,雖然中國的「第五代」領導人開始「抬起頭」,但與俄羅斯相比還是很謙虛的。其原因直接來自於中國的政治文化,按照這種文化,一個國家應該隱藏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宣揚和宣示自己的實力(76)。在限制西方意識形態壓力方面,俄羅斯是一個有用的盟友。
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的軍事介入的成功,增強了普京的信心,以至於他開始採取行動,建立一個替代的全球政治意識形態中心。從那以後,他一直在努力成為反西方集團的領袖,挑戰美國。(77)
比較妙的觀點是,俄羅斯喜歡在聚光燈下,展現超出自己實力以外的行動,而中國則躲在後面。在危機形勢下,北京更願意躲到陰涼處;它盤算着,最好不要伸出手去,不要面對批評和負面後果,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俄羅斯在這裏是中國的「戰略屏風」「strategic screen」(78)。
兩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中國,國內政策優先於外交政策(後者實現了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這是黨合法化的根本來源)俄羅斯需要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恢復全球大國的地位,二是穩固原蘇聯勢力範圍。(83)
Alexander Nevsky Paradigm (92)
Lubina是一位開創性的波蘭學者,作為他們國家第一個研究這個領域的學者,我能夠理解他試圖儘可能地展現他的想法,但是即便是經過精簡的英文版,我還是覺得介紹部分太多了,令人望而卻步。而且關於俄羅斯背景介紹部分,我認為可以更加精簡,作者想展現的東西太多了。很多內容是直接引用,這是沒有成功歸納總結的表現。對於一個想要儘快了解中俄關係的讀者而言,介紹部分太長了。而介紹部分與後面的內容缺乏連接性,以至於可以跳過簡介而直接從第一部分開始讀。而介紹中國的部分,儘管他嘗試去覆蓋到孫子、儒家和道家的理念,但僅僅是泛泛而談,這些東西只要看兩頁維基百科就懂了。我認為沒有很好地展現,因為和之前描述俄羅斯的內容比較,對中國的分析篇幅要更短,引用的文獻更少。可以看出作者很想儘可能地在俄羅斯部分抑制不住地多說,而在中國的部分努力地湊字數。他做了一個失敗的文獻綜述,過多的直接引用,沒有整合對比信息,全部是描述性的,分析批判不足,因此他提出的觀點雖然有趣,但說服力不足。他自己提出的新穎觀點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論證。
中國古代帝王均以「不求邊功」為美德。作者認為對越自衛還擊戰是有中國中心主義的背景。「天下」被西方帝國主義摧毀,開啟了「百年國恥」。中國共產黨的確扭轉了這一局面,因此獲得了聲望。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一直很強大,因為它能夠讓社會相信,他們歸還了中國被殖民主義扭曲和羞辱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認為中國在穩定中獲益,而俄羅斯在混亂中獲利,中國希望英國留在歐盟,對特朗普的反全球化感到擔憂,而俄羅斯樂於看到歐盟解體,對特朗普的美國幸災樂禍,俄羅斯喜歡在「介於和平與戰爭」的混亂時期獲取利益,奪取超出其經濟能力之外的高成就(48)。葉利欽的外交政策從大西洋主義轉向歐亞主義(53)。普京執政後開始重建至上而下的垂直政府。尤其是2003年之後,當普京成功地攻擊了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並從此限制了寡頭們的經濟影響力,削弱了他們的政治能力後,普京開始建立新的等級權力結構。(54)普京在中國比較受歡迎(58),這是由反美主義所驅使的。相反,葉利欽在中國的名聲很壞,因為人們認為他將俄羅斯推向了深淵。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在普京任期內,「俄羅斯從混亂走向穩定,從分裂走向集權,從貧窮走向初步繁榮」,這與葉利欽的「休克療法」形成了鮮明對比(59)。江澤民時期,中國和美俄都保持關係上的平衡。
第四代領導人屬於低調的技術型官僚,沒有前輩們對俄羅斯的友好,沒有俄語知識。
習普個人關係對中俄關係的影響是,兩人都預計長期執政,這對外交政策的穩定是有促進作用的(67)。
普京主義。在外交事務中,普京政權試圖據稱仿效前蘇聯的偉大、好戰和擴張主義。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俄羅斯極其容易受到外部攻擊,這也正是為什麼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試圖將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拉進勢力範圍的原因。而傳統上,中國的地緣環境非常適合自我封閉,發展出穩定的農業社會。這也是中國人更願意穩定的原因。基辛格對此有很深的認識,他也是促進「三角外交」的重要人物。中國人更願意通過外交方式來解決問題。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來完成其內部的發展,尤其是西部的發展,這也是一帶一路提出的原因。
在政治結構上俄羅斯模仿西方,但是沒有意識形態色彩的實用主義。個人自由度更高,對反對派選擇性鎮壓。中國保留共產主義符號,但經濟更開放,經濟效率更高。
中俄的共同點是都需要增加威權主義政體的合法性(legitimacy)。在中國又被稱為「天命」。
中俄關係的回暖,是後冷戰時期值得注目的事情。「利益的一致性是可靠的紐帶。Indetity of interest is the surest of bounds.」新現實主義學派是最合適研究中俄關係關係的。我認為當下的中俄關係與17世紀相比有很大的差別,因為17世紀沒有美國。而17世紀的中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了解不足的冷處理。作者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認為中國的「百年國恥」主要是針對西方和日本,但實際上,沙俄和蘇聯給中國造成的損害是巨大的,比如《璦琿條約》(Treaty of Aigun)。很多中國人為外蒙古獨立耿耿於懷。在冷戰中,赫魯曉夫試圖改善與美國的關係時,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就開始急劇惡化,以至於爆發邊境衝突。而中俄關係的關鍵因素是美國。2015年是中俄關係的轉折點,俄羅斯因為武器禁運而將高端武器賣給中國。2017年之後,依次發生了修改憲法,抗議活動和疫苗外交。俄羅斯盛行一種文化例外主義(Cultural Exceptionism)。Bobo Lo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後現代帝國」(Post-Modern Empire)。由於俄羅斯的能源企業是國企,而俄羅斯依賴能源經濟,所以俄羅斯的國家與經濟高度融合。
俄羅斯始終無法有效的治理遠東地區,也無法越過中國在亞太地區增加影響力。日本和韓國是美國的盟友,美國也對台灣軍售。中國和俄羅斯在「共享」中亞。俄羅斯已經失去完全控制中亞的能力,所以中國進入中亞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好過西方進入中亞。
一些作者嘗試從中國根源進行分析,但是往往失敗。這是因為漢學家和國際關係學家之間沒能做到有機結合。很多時候,漢學家們專注於中國的歷史文化,而沒有和政治學家合作。亨利·基辛格和弗朗西斯·福山是少有的對中國有深入研究的西方政治學家,此二人在中國也有比較高的聲望。人們聲稱他們尊重差異,而沒有用尖銳的觀點批評中國,中國人可以接受。
中國名人政治、性和「另類」生活方式 (The Politics of Celebrity, Sex and 'Alternative' Lifestyles in China)
[編輯]民族主義與網絡文化:烏合麒麟、趙立堅推圖事件、新疆棉花事件、中韓文化爭議、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萌化政治)、郭傑瑞、Barrett父子、漢奸名單、陰間濾鏡、對中國模式和文明體國家的自豪。公知的黑暗時代。入關學。對《尚氣》的低評價,對《花木蘭》的低評價。重新使用「漢奸」一詞。中國長安網點火。中國毛澤東主義共產黨。
簡介
[編輯]青年
[編輯]移民
[編輯]消費
[編輯]名人產業
[編輯]名人文化
[編輯]網紅
[編輯]性
[編輯]音樂
[編輯]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
Soon after the competition, PG One’s music was banned by the authorities for the purported glorification of sex and materialism in his lyrics condemning him to be labelle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Chinese youth.」 PG One made a confessional statement to apologize for his indiscretions, while Gai went on CCTV and sung Long Live The Motherland.
「I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black music in the early days of my exposure to hip-hop culture. It made me misunderstand mainstream values and I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that. As I mature, I am more aware that I should have a stronge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dvocate correct values, and get involved in more 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The hip-hop spirit should, and will always, be about 『peace and love.』」
Global Times: 「as an expression of black people's defiance in the face of poverty, racism and gang violence, rap music is not an appropriate cultural form in China」
足球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哈萨克斯坦称欧亚经济联盟不是新苏联 俄罗斯强势引担忧. 觀察者網. 環球時報.
- ^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McKinsey&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