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巷
| |||||||
---|---|---|---|---|---|---|---|
命名緣由 | 東臨戶部藩署而得名 | ||||||
類型 | 步行街 | ||||||
道路長度 | 0.15公里(0.093英里) | ||||||
車速限制 | 禁止車輛通行 | ||||||
行車線數量 | 0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 ||||||
起點 | 民主路 | ||||||
終點 | 自由路 |
戶部巷,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內,民主路西段以北,南北走向,長150米,寬4米,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是明清舊時古巷。[1][2] 巷道兩側多為老式磚木房屋,其舊貌尚存。1967年曾易名紅安一巷,1972年復故名。[3] 被譽為「漢味早點第一巷」,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說。[4]
古巷歷史
[編輯]此巷由於東臨戶部藩署而得名戶部巷[5]。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就曾在其中一幅地圖上準確標出戶部巷所在地。古往今來,戶部巷緊依長江碼頭,舟車絡繹人聲鼎沸,自然形成了商販往來交易之地。各式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漸漸名聲鵲起,長久不衰。
沒落與興起
[編輯]1940年代,謝氏面窩在戶部巷安家落戶,很快打響招牌,享譽三鎮。1950年代,餐飲業國營合作化,戶部巷內早點攤漸漸沒落。
直至1970年代,有人家在戶部巷重開店鋪,漸漸聚攏人氣,慢慢有了石婆婆熱乾麵等眾多名早點。
1980年代,中華路一帶成為武漢市公交起終點,客運輪渡的集中處,上班族拉動了戶部巷的人氣,這裏已然成為「過早」的「客棧」。
漢味小吃第一巷
[編輯]戶部巷一期工程
[編輯]2002年,武昌區政府決定實施「早點、健康、就業、防盜、互助」五大親民工程[6]。將戶部巷選為試點之一,並藉助當地媒體推出「走,到戶部巷過早去」等宣傳廣告。歷經數月的改造工程,依戶部巷明清古樸風韻形制修葺,大打楚風牌,一條古香古色的小吃巷重現世人眼前。
全巷設立了一條19米長,3米寬的漢味早點文化牆。巷子入口刻着武漢市曲藝表演藝術家何祚歡的小記:「漢味早點米當先,戶部巷裏快熱鮮」。而出口則石獅矗立,上方有書法家陳義經的泰山石刻「漢味早點第一巷」。
戶部巷店面以家庭為單位,樓上住家,樓下食店,沿街鋪陳開來。
戶部巷二期工程
[編輯]第一期改造工程的成功,讓這條小巷名聲大噪,食客爆滿。武昌區政府因勢利導,聯合多家單位合資,歷時四個月,將戶部巷延長,使得解放路至都府堤的自由路也「加盟」了戶部巷[7]。
戶部巷三期工程
[編輯]2006年,武昌區政府投入800萬資金[8],將原本三米寬的小街擴展到八米,空中網線全部入地,並針對油煙污染等大力改善。且在中南,徐東等地建立分巷。
相冊
[編輯]經典美食
[編輯]- 徐嫂糊湯粉
- 三品鮮
- 葉老癟肉餅
- 老謙記豆絲
- 石記熱乾麵
- 今楚湯包
- 食味坊
- 老張滷味
- 江城鐵板飯
- 李記民間瓦罐煨湯
- 老何記豆皮
- 天下第一臭
- 陳記紅油牛肉麵
- 謝家面窩
- 萬氏米酒
- 小蔣糖糍粑
- 李桃燒麥
- 一品燒梅
- 彭氏糯米雞
參考來源
[編輯]- ^ 户部巷位置. [201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政協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 户部巷.《武昌老地名》. 武漢出版社. 2007年12月: 10. ISBN 978-7-5430-3805-9.
南北走向,南起民主路,北止自由路,長150米,寬4米,瀝青路面。
- ^ 政協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 户部巷.《武昌老地名》. 武漢出版社. 2007年12月: 10. ISBN 978-7-5430-3805-9.
1967年改名紅安一巷,1972年復名戶部巷。兩側多老式磚木房屋,舊貌尚存,居民稠密,巷道偏窄,不通汽車。
- ^ 孔奇志. 户部巷——汉味早点第一巷. 新華網湖北頻道. 2005-03-25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0).
- ^ 清朝光绪年间武昌城街道图.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武昌區推進五大“親民工程”.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21).
- ^ 戶部巷改造熱火朝天[永久失效連結]
- ^ 戶部巷改造完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