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對2020年白俄羅斯總統大選和抗議活動的反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卡申科的連任的國際反應。
  白俄羅斯
  祝賀盧卡申科
  未得到認可或表示關注或批評
  對衝突升級表示批評
  沒有反應

以下是對2020年白俄羅斯總統選舉以及2020年白俄羅斯抗議活動的官方反應清單。

國際組織對選舉的反應[編輯]

不接受選舉結果[編輯]

表達關注[編輯]

  • 聯合國聯合國發言人史蒂芬·杜哈里克英語StéphaneDujarric表示,聯合國正在關注選舉後的事態發展,呼籲白俄羅斯當局表現出最大的克制,並確保充分尊重言論自由、和平集會和結社自由的權利[6]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譴責俄羅斯當局的暴力反應。他說,拘留期間和拘留之後的虐待報告「令人不安」,提醒白俄羅斯政府「絕對禁止對被拘留者施加酷刑和其他虐待」,表明對旁觀者和未成年人的拘留趨勢明顯是違反國際人權標準的大規模逮捕[7]
  • 聯合國聯合國保護新聞記者之友小組聯合主席,大使,常任理事國立陶宛法國希臘以及該論壇的署名成員和聯合國會員國發表聯合聲明,對白俄羅斯人權狀況的惡化表示深切關注。並譴責白俄羅斯當局扼殺言論自由以及獨立新聞的行為,以及一切對白俄羅斯新聞自由的攻擊。呼籲白俄羅斯當局立即停止對新聞工作者和媒體工作者的攻擊,和釋放那些被不公正拘留的人,並對報道的失蹤事件負責[8]
  • 梵蒂岡教宗方濟各在8月16日的講話中呼籲進行對話,以拒絕暴力並尊重正義和權利[9]
  •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於8月17日再次重申對8月9日白俄羅斯舉行的總統選舉的關注。歐安組織的民主機構與人權辦公室(ODIHR)無法觀察到這種情況,對和平示威者過度使用武力,安全部隊遭到廣泛拘留,酷刑和虐待,並要求對歐安組織當值主席埃迪·拉馬和即將上任的歐安組織當值主席安·林德進行白俄羅斯訪問,以便會見政府和反對派代表[10]
  •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伊·萊德英語Guy Ryder,對白俄羅斯拘留和逮捕參加和平示威的工會工人的做法深表關注,呼籲盧卡申科確保該國形成一種和平示威工人免遭暴力和威脅的氛圍。同時敦促白俄羅斯總統在其職權範圍內盡一切可能防止侵犯人權事件發生,並確保工人的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尊重[11]

多國聯合反應[編輯]

  •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維謝格拉德集團中歐四個國家於8月18日同意,歐洲需要對盧卡申科政權採取統一而強硬的路線[17]
  • 立陶宛波蘭烏克蘭盧布林三角立陶宛波蘭烏克蘭)發表聯合聲明,對白俄羅斯局勢升級深表關注,並呼籲當局避免使用武力,並釋放所有被拘留者,並在調解中可以提供任何幫助或周旋的機會[18]

國際媒體反應[編輯]

國家對選舉的正面反應[編輯]

批評抗議的國家[編輯]

  • 俄羅斯 2020年8月14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抗議活動是由外國「外部干預」以「在社會中造成裂痕並破壞局勢的穩定」的結果[21]。8月15日,盧卡申科與普京通了電話。盧卡申科後來聲稱,「應外界要求,俄羅斯將首先提供全面援助,以確保白俄羅斯的安全」[22]

祝賀盧卡申科的國家[編輯]

  •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給盧卡申科發了電報,祝賀他再次當選。普京此後向盧卡申科表示,俄羅斯將在依據兩國聯合軍事協定,當白俄羅斯遭遇外部壓力時,俄方已準備在必要情況下提供白俄軍事協助,但未明確表示贊同白俄羅斯總統[27]。8月29日,俄羅斯宣佈承認白羅斯總統選舉的合法性。9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會談時承諾,俄方將向白俄提供15億美元國家貸款[28]

認可爭議的國家祝賀[編輯]

國家對選舉的負面反應[編輯]

各國不接受選舉結果,因此不承認盧卡申科為連任總統[編輯]

  • 比利時比利時外交大臣菲利普·戈芬英語Philippe Goffin發表聲明,他「對白俄羅斯大選後對和平抗議的暴力鎮壓感到遺憾。認為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是整個歐洲的基本權利。」他敦促白俄羅斯當局立即釋放不公正逮捕的公民。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加拿大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長商鵬飛對白俄羅斯選舉後的暴力行為「深表關切」,認為白俄羅斯當局的行動「進一步削弱了投票的民主合法性」[36]。 商鵬飛於8月17日表示,加拿大政府不接受白俄羅斯「欺詐性」總統選舉的結果,並呼籲重新舉行 「自由,公正」的選舉。
  • 捷克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表達對白俄羅斯示威者的支持,並與其他捷克國會議員一起呼籲再次舉行選舉,並要求歐盟做出強烈反應。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丹麥丹麥北歐波羅的海八國質疑選舉的合法性,並譴責了暴力行為。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外交部長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對選舉進行了批評,然後在8月18日指出:「愛沙尼亞共和國政府不承認白俄羅斯的選舉結果。」 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
  • 芬蘭芬蘭北歐波羅的海八國質疑選舉合法性,並譴責了暴力行為。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法國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對公民在選舉期間所面臨的暴力以及白俄羅斯目前的局勢感到非常擔憂[37]。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9月27日,馬克龍對《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表示,盧卡申科必須接受民主和放棄權力下台[38]
  • 德國 德國政府發言人斯蒂芬·塞伯特英語Steffen Seibert宣佈,白俄羅斯投票期間未遵守民主選舉的最低標準,反對派關於選舉舞弊的報道是可信的。他還說,白俄羅斯政治領導人必須接受人民的意願,並譴責對和平示威者使用武力,並逮捕新聞工作者和民權活動家[39]德國外交部海科·馬斯呼籲歐洲聯盟討論對白俄羅斯的制裁。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8月18日對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白俄羅斯政府必須避免對和平示威者使用武力,立即釋放政治犯,並開始全國對話[40]。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默克爾在提出調解時表示:「毫無疑問,選舉中有大規模違反規則的行為,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這就是為什麼選舉結果無法得到承認。」[41]
  • 希臘希臘受歐洲理事會於8月19日決定譴責8月9日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的約束,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希臘外交部長證實,該國完全同意歐盟8月11日的聲明[42]
  • 匈牙利匈牙利受歐洲理事會於8月19日決定譴責8月9日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的約束,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愛爾蘭愛爾蘭外交部長西蒙·科韋尼英語Simon Coveney表示,「白俄羅斯當局對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比例過高且令人無法接受,對此深表關注」,愛爾蘭將「與歐盟同僚協調其應對措施。」 科韋尼後來表示,愛爾蘭不接受盧卡申科政府要求的大選結果。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拉脫維亞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埃德加斯·林科維奇英語EdgarsRinkēvičs表示,由於針對白俄羅斯和平抗議活動的暴力持續不斷,而且缺乏政治對話,拉脫維亞支持對負責鎮壓抗議活動和選舉舞弊的白俄羅斯官員實行個人制裁的必要性。拉脫維亞也與北歐波羅的海八國一起質疑合法性,並譴責了暴力行為。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立陶宛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波蘭作為危機的調解者的一項聯合倡議中已宣佈條件:「首先,白俄羅斯當局必須停止對本國公民使用武力。第二,白俄羅斯當局必須釋放已經被拘捕的上萬名拘留者,以及所有遭受壓制的示威者。第三,白俄羅斯必須恢復與民間社會的對話。」 [43]2020年8月11日,白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斯維特蘭娜·格奧爾基耶娃·季哈諾夫斯卡婭被迫從白俄羅斯流亡到立陶宛,瑙塞達總統通過電話與季哈諾夫斯卡婭通話,以支持她為促進白俄羅斯權力移交而成立的協調委員會[44]。8月12日,立陶宛為逃離白俄羅斯的人們開放了邊界。立陶宛外交事務委員會於8月12日投票,宣佈盧卡申科對總統的主張是不合法的。該決議還呼籲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也這樣做。會議以120票贊成,零票反對和2票棄權獲得批准[45]。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重申,不承認盧卡申科是白俄羅斯的合法領導人[46]。2020年8月15日,立陶宛外交部長利納斯·林克維奇烏斯英語Linas Antanas Linkevičius稱盧卡申科為白俄羅斯的「前總統」[47]。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8月20日,立陶宛總理薩烏留斯·思科威爾內里邀請季哈諾夫斯卡婭到他的辦公室,並公開稱她為「白俄羅斯國家領導人」[48]。9月10日,立陶宛議會提出了一項法案,承認季哈諾夫斯卡婭。該決議還宣佈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為「非法領導人」[49]。2021年3月5日,立陶宛外交部長格比亞魯斯·蘭斯伯格斯對白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要求引渡反對黨領導季哈諾夫斯卡婭的要求堅決拒絕,表明立陶宛無論是過去和將來都是一堵牆,所有受到政權迫害的民主力量都可以在這堵牆後面尋求庇護。所有受到政權迫害的人也不會被引渡,既不會因為他們爭取民主的鬥爭,也不會因為言論自由和宗教觀點而被引渡。同時告訴白俄羅斯政權,「我們寧可眼睜睜地看着地獄凍結,也不會考慮它的要求。」[50]
  • 盧森堡盧森堡外交部長讓·阿瑟伯恩英語Jean Asselborn呼籲,除了針對白俄羅斯最高官員的新制裁之外,還應重新進行選舉,並稱盧卡申科白俄羅斯政府的行動是恐怖主義和獨裁統治[51]。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荷蘭荷蘭外交部長表示:「荷蘭對白俄羅斯大選的過程及其後果表示關注,特別是警察嚴厲鎮壓示威者。」[52] 2020年8月14日,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說:「荷蘭不能接受這些選舉的結果。」[53] 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
  • 波蘭 波蘭外交部譴責白俄羅斯暴力行為,並呼籲白俄羅斯當局「尊重基本人權」,並警告:「對示威者使用武力以及任意逮捕都是不可接受的。」[54]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在與歐盟領導人的會談中也對抗議者表示了同情。此外,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呼籲召開歐洲理事會關於白俄羅斯局勢的緊急會議[55]。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葡萄牙 葡萄牙受歐洲理事會8月19日決定譴責8月9日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的約束,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政府發表聲明表示不會慶祝新總統的勝利。
  •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外交和歐洲事務部長伊萬·科喬克(Ivan Korčok)稱白俄羅斯政府對政治對手和公民的和平干預表示不可接受。斯洛伐克共和國「呼籲盧卡申科總統遵守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基本原則。任何人都不能因表達其觀點而受到迫害。」[58] 總統蘇珊娜·查普托娃說:「我譴責使用武力和鎮壓白俄羅斯人民自由行使言論和集會自由。必須始終尊重和保護基本自由和人權。」[59] 2020年8月10日,她通過點燃斯洛伐克總統府的紅色和白色的燈光,表示對白俄羅斯人民的聲援[60]。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斯洛文尼亞2020年8月13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訪問斯洛文尼亞期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斯洛文尼亞總理亞內茲·揚沙對白俄羅斯的當前局勢表示關注,並呼籲在廣泛的國際觀察下進行新的自由選舉。他還表示,斯洛文尼亞正在歐盟內部獲得支持,以增加對白俄羅斯的國際壓力[61]。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瑞典瑞典外交部長安·林德對白俄羅斯的示威者遭到毆打和逮捕表示關切。她說,白俄羅斯的選舉既不民主也不公平,而且遵循與白俄羅斯先前選舉相同的模式。她要求釋放所有被捕的抗議者。8月18日,瑞典首相斯蒂凡·洛夫文發表聲明,譴責「針對和平示威者的暴力和逮捕行動,白俄羅斯政權和當局對此負責」。此外,前首相卡爾·比爾特說,盧卡申科擔任總統的時間已經結束[62]。8月19日,歐洲理事會決定8月9日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因此不承認選舉結果[33]
  • 西班牙西班牙受歐洲理事會8月19日決定譴責8月9日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的約束,因此不承認結果[33]
  • 英國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對白俄羅斯局勢表示關注,並呼籲俄羅斯當局「在嚴重缺陷的總統選舉後不要採取進一步的暴力行動」。並認為,「整個選舉過程都缺乏透明度。」 [63] 8月17日,英國外交部表示「英國不接受選舉結果」,並將選舉稱為「欺詐性」[64]

質疑選舉合法性的國家[編輯]

  • 挪威 挪威外交部長Ine Marie EriksenSøreide譴責在白俄羅斯使用武力:「這種使用暴力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呼籲白俄羅斯當局立即釋放被捕的抗議者和新聞工作者。」 [65]挪威以及與北歐波羅的海八國質疑選舉合法性,並譴責暴力行為。
  • 烏克蘭 烏克蘭外交部與波蘭和立陶宛發表聯合聲明。烏克蘭總統府負責人安德里·葉爾馬克也呼籲白俄羅斯當局釋放在白俄羅斯被拘留的烏克蘭人權活動家和新聞記者[18]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表示對選舉結果的合法性存疑,並在宣佈選舉結果後發生的衝突表示遺憾。他敦促白俄羅斯避免暴力,並在政府與公民之間展開廣泛,開放的對話[66]。他還呼籲白俄羅斯當局「遵守文明世界公認的民主標準」,並敦促他們盡最大努力確保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維護。總統澤連斯基還表示,「烏克蘭對民主穩定的白俄羅斯非常感興趣」[67]。由於抗議活動,澤連斯基還取消了他計劃於10月對明斯克進行的國事訪問[68]。烏克蘭於8月17日從明斯克召回駐外大使[69]
  • 美國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於8月10日發表新聞聲明,宣佈美國對白俄羅斯總統大選的舉動「深表關切」,稱這不是自由和公平的。他聲稱,「嚴格限制候選人的選票,禁止投票站的當地獨立觀察員,針對反對派候選人的恐嚇手段以及對和平示威者和新聞工作者的拘留破壞了這一進程。」他敦促白俄羅斯政府不要使用武力,並呼籲白俄羅斯政府尊重所有白俄羅斯人和平集會的權利。美國白宮批評白俄羅斯當局使用互聯網關閉和拘留反對派支持者,並呼籲釋放被拘留者[65]。另外,白宮新聞秘書凱萊·麥肯阿尼重申國務卿有關投票程序,拘留和抗議的聲明和立場[70]。8月17日,總統當勞·特朗普稱,白俄羅斯的局勢糟糕,美國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71]。9月13日,美國副國務卿史蒂芬·比根表示「人民已經明確拒絕該政權」,並表示美國政府將與歐洲國家合作對白俄羅斯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
  • 日本 日本外務省正在密切關注着局勢,並敦促白俄羅斯當局立即停止對和平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和任意拘留。日本強烈呼籲白俄羅斯各國內政治團體之間進行對話,以便能夠反映白俄羅斯人民的集體意願並以尊重法律和民主的方式確保該國的穩定與發展[72]。此外,一名日本公民在明斯克被地方當局拘留[73]

譴責衝突升級的國家[編輯]

  •  阿根廷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巴西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智利 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斐濟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墨西哥 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秘魯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南韓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烏拉圭表明譴責白俄羅斯政府的鎮壓行動。
  •  摩納哥 在聯合國簽署聯合聲明,譴責白俄羅斯對新聞工作者或民間人士的鎮壓行動[8]
  •  加納 在聯合國簽署聯合聲明,譴責白俄羅斯對新聞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鎮壓行動[8]
  •  以色列 在聯合國簽署聯合聲明,譴責白俄羅斯對新聞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鎮壓行動[8]。11月25日,以色列大使亞歷克斯·高德曼·謝曼(Alex Goldman-Shayman)因一張向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遞交任職證書和握手的照片,受到國內民眾批評是在支持法西斯政權[76]
  •  哥斯達黎加 在聯合國簽署聯合聲明,譴責白俄羅斯對新聞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鎮壓行動[8]
  •  玻利維亞 在聯合國簽署聯合聲明,譴責白俄羅斯對新聞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鎮壓行動[8]

祝賀國家內部的批評[編輯]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辛揚的祝賀受到廣泛批評。亞美尼亞民主運動的一些非政府組織發表了一份聲明,支持白俄羅斯的抗議運動[77]。8月14日,在埃里溫市中心舉行了一次小型遊行,以支持白俄羅斯的抗議活動[78]。9月10日,白俄羅斯駐亞美尼亞大使館前又發生了一次抗議活動,抗議者要求釋放政治犯[79]
  •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一群抗議者在基希訥烏的白俄羅斯大使館前示威。他們帶着寫有標語「獨裁政權倒台」、「盧卡申科政權倒台」,「白俄羅斯是自由的」等等標題的牌子。抗議者說,在摩爾多瓦總統伊戈爾·多東允許自己代表整個摩爾多瓦人民向盧卡申科表示祝賀之後,他們感到有必要抗議[81]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爭議總統胡安·瓜伊多對委內瑞拉和白俄羅斯的抗議活動進行比較後,宣佈在12月6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反對黨將不會參加投票,而是示威、抗議、罷工、協商,正如白俄羅斯目前所做的那樣[84]

國際制裁[編輯]

  • 歐洲聯盟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博雷利·豐特列斯8月14日宣佈,歐盟準備對負責「暴力與偽造選舉結果」的白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於8月19日的視頻會議中正式宣佈,歐盟對暴力鎮壓示威者和選舉舞弊的白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2]。歐盟委員會也宣佈將撥款給白俄羅斯的5300萬歐元(4800萬英鎊)從政府轉移到民間社會[85]。10月2日,歐盟宣佈對暴力鎮壓和平抗議的40名白俄羅斯官員實施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的制裁[86]。10月12日,歐盟在盧森堡的外交會議上同意進一步對白俄羅斯的限制措施,將縮小與白俄羅斯中央政府的雙邊合作,增加對白俄羅斯人民和民間社會的支持,並相應調整雙邊財政援助[5]。11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對白俄羅斯進一步制裁行動,將盧卡申科和其兒子以及國家安全顧問等共15名白俄羅斯官員列入制裁名單[87]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2020年8月31日,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對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和其他29名白俄羅斯官員實施旅行禁令,禁止來往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89]。9月25日,波羅的海國家宣佈擴大制裁名單,對參與操縱總統選舉和對示威者進行暴力鎮壓的98名俄羅斯官員(包括法官和執法人員)列入制裁名單,包括盧卡申科在內的總共128名白俄羅斯官員[90]
  • 英國 2020年9月29日,英國外交部宣佈與加拿大採取共同的國際制裁行動,對包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及其長子兼國家安全顧問的維克多、總統幕僚長、內政部長等共8人實施旅行禁令和凍結資產的制裁,以維護民主價值觀並向其壓制的人士施加壓力。並敦促白俄羅斯當局追究責任,並幫助確保危機和平結束,以反映白俄羅斯人民的意願[91]
  • 加拿大 2020年9月29日,加拿大全球事務部長商鵬飛宣佈與英國採取共同的國際制裁行動,對包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及其長子兼國家安全顧問的維克多、總統幕僚長、內政部長等共8人實施旅行禁令和凍結資產的制裁。以維護民主價值觀並向其壓制的人士施加壓力。並促使白俄羅斯當局追究責任,並幫助確保這場危機的和平結束,以反映白俄羅斯人民的意願[92]
  • 美國 2020年10月2日,美國財政部以盧卡申科的「欺騙」選舉及後續對抗議者的暴力鎮壓,對白俄羅斯8名高官施以懲罰性制裁,包括白俄羅斯內政部長卡拉耶夫(Yuri Karayev)、次長巴蘇可夫(Alexander Barsukov)、公共安全官員及選舉委員會官員等[93]。2021年2月19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以白俄羅斯繼續暴力鎮壓國內反對派人士、民主活動家和記者,宣佈對43名白俄羅斯官員實施簽證限制,將其列入禁止入境美國的名單[94]
  • 瑞士 2020年10月13日,瑞士國家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跟隨歐盟於10日2日的決定,對白俄羅斯40名前任和現任官員實施經濟和旅行制裁,包括凍結金融資產和禁止進入瑞士。該措施於10月13日中歐時間18:00生效[95]。12月11日,瑞士聯邦委員會宣佈擴大了對白俄羅斯的制裁,對包括總統盧卡申科及其子兼國家安全顧問維克多·盧卡申科在內的15人實施金融制裁和旅行禁令[96]

制裁反應[編輯]

  • 白俄羅斯 2020年9月29日,白俄羅斯外交部宣佈對波羅的海國家約300名官員實施制裁,以報復他們對白俄羅斯官員實行旅行禁令[97]。10月2日,白俄羅斯在歐盟宣佈對被指控偽造總統選舉結果的40名白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後,白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宣佈對歐盟官員實施報復性制裁,但沒有透露名單和多少歐盟官員。白俄羅斯外交部警告如果歐盟進一步制裁,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例如白俄羅斯退出聯合計劃和項目,或修改與歐盟的外交關係。白俄羅斯發言人格拉納茲(Anatoly Glaz)宣稱將從波蘭立陶宛召回其大使,白俄羅斯希望將其在立陶宛的大使館從25名外交官減至14名,將波蘭的大使館從50名減至18名[98]

參考文獻[編輯]

  1. ^ Protester dies in clashes after disputed Belarus vote. AP NEWS.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2. ^ 2.0 2.1 Video conference of 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19 August 2020. www.consilium.europa.eu.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3. ^ 欧盟:不承认鲁卡申柯是白俄罗斯合法总统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RFI.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9-15 [2020-09-16] (中文(簡體)). 
  4. ^ MEPs call for EU sanctions against Belarusian President and Navalny’s poisoners | News | European Parliament. www.europarl.europa.eu. 2020-09-17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英語). 
  5. ^ 5.0 5.1 Belarus: EU adopts conclusions. www.consilium.europa.eu.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英語). 
  6. ^ Belarus: UN chief following post-election developments ‘with great concern’. UN News.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英語). 
  7. ^ Second Belarus protester dies as UN sounds alarm. BBC News. 2020-08-13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英國英語).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Joint Statement on behalf of the co-ch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Group of Friends for the Protection of Journalists on the situation in Belarus. Estonia in UN. 2020-09-28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美國英語). 
  9. ^ Pope Francis calls for justice, rights to be respected amid protests in Belarus. Global News.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美國英語). 
  10. ^ OSCE Chairmanship offers to visit Belarus. www.osce.org.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英語). 
  11. ^ 国际劳工组织敦促白俄罗斯总统确保“充分尊重”参加和平抗议的工人的权利. 聯合國新聞. 2020-09-10 [2020-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中文(簡體)). 
  12. ^ We call for new and free elections in Belarus. www.eppgroup.eu.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英語). 
  13. ^ EL in solidarity with the protests against the autocratic system of Belarus. We call for the immediate release of all political prisoners. Party of the European Left.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英語). 
  14. ^ Union (EBU), European Broadcasting. Belarus: EBU condemns police brutality against journalists. www.ebu.ch. 2020-08-1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英語). 
  15. ^ Baltic States Urge New Election In Belarus, Call For EU Sanctions.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英語). 
  16.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EU threatens Belarus with 'measures against those responsible' | DW | 11.08.2020. DW.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英國英語). 
  17. ^ Central Europe Adopts United Stance Against Belarus Ahead of EU Meet. Balkan Insight. 2020-08-1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美國英語). 
  18. ^ 18.0 18.1 Kitsoft.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закордонних справ України - Statement by Ministers of Foreign Affairs of Lithuania, Poland and Ukraine – Lublin Triangle. mfa.gov.ua.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英語). 
  19. ^ Belarus Blocks Scores of News Sites Amid Protest, International Outcry. Voice of America.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英語). 
  20. ^ https://europeanjournalists.org/wp-content/themes/efj/humans.txt. Journalists must be allowed to enter Belarus. European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2020-08-21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4) (英國英語). 
  21. ^ Russia Sees 'Clear Efforts' of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Belarus Protests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22. ^ 抗议大选舞弊示威不断 白罗斯总统求助普京 | 国际.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中文(簡體)). 
  23. ^ President Sarkissian congratulates Lukashenko on re-election. armenpress.a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英語). 
  24. ^ President Aliyev congratulates Belarusian counterpart on election victory. AzerNews.az.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英語). 
  25.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Foreign leaders congratulate Lukashenko on re-election. eng.belta.by.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en-EN). 
  26. ^ Kazakhstan president congratulates Lukashenko on re-election. eng.belta.by.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en-EN). 
  27. ^ 马克龙呼吁欧盟行动起来支持白俄罗斯示威民众 俄罗斯称“准备军事介入”.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8-16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中文(簡體)). 
  28. ^ 普京:俄罗斯将向白俄提供15亿美元贷款. sputniknews.cn.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中文(簡體)). 
  29. ^ Nam, Báo Thế giới và Việt. Điện mừng Tổng thống Cộng hòa Belarus Alexander Lukashenko. Báo Thế giới và Việt Na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越南語). 
  30. ^ Президенты Абхазии и Южной Осетии поздравили не признающего их Лукашенко. EADaily.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俄語). 
  31. ^ Бибилов поздравил Лукашенко с переизбранием на пост президента Беларуси. Sputnik Южная Осетия.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俄語). 
  32. ^ Belarus: Declaration by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Union o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www.consilium.europa.eu. [2020-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英語). 
  33. ^ 33.00 33.01 33.02 33.03 33.04 33.05 33.06 33.07 33.08 33.09 33.10 33.11 33.12 33.13 33.14 33.15 33.16 33.17 33.18 Conclusions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following the video conference of 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on 19 August 2020. www.consilium.europa.eu.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英語). 
  34. ^ Crnadak asks Dodik to immediately withdraw the Congratulations he sent to Lukashenko. Sarajevo Times. 2020-08-17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30) (美國英語). 
  35. ^ Dodik ponovo povukao pitanje vitalnog interesa: Ne želi da strana agencija vrši monitoring izbora. Klix.ba.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30) (bs-BA). 
  36. ^ Beniušis, Vaidotas. L.Linkevičius: tenka apgailestauti, kad Baltarusijos rinkimai nebuvo demokratiški. 15min.lt.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立陶宛語). 
  37. ^ AFP. France 'Very Worried' Over Belarus Election Violence, Macron Tells Putin. The Moscow Times. 2020-08-12 [2020-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英語). 
  38. ^ Macron says Belarus's Lukashenko must go - paper | The Star. www.thestar.com.my.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39. ^ Sechs Monate nach Anschlag Gedenken an Opfer von Hanau. Deutschlandfun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德語). 
  40. ^ Merkel: Belarusian government must avoid violence and start national dialogue. Reuters. 2020-08-1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41. ^ Macron, Merkel offer EU mediation for Belarus election stand-off in concert with Russia. France 24. 2020-08-2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英語). 
  42.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nouncement on the developments in Belarus (19 August 2020). www.mfa.gr.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43. ^ 存档副本.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44. ^ Lithuanian president supports Belarus opposition plan for power transition council | Politics. Devdiscourse.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30) (英語). 
  45. ^ Lithuanian parliament declares Lukashenko not legitimate leader of Belarus. lrt.lt. 2020-08-1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英語). 
  46. ^ Embattled Belarus president is no longer a legitimate leader, says Lithuanian counterpart. Sky News.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47. ^ Twitter. mobile.twitter.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48. ^ Saulius Skvernelis. www.facebook.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49. ^ Seimo rezoliucijos „Dėl neteisėtos ir primetamos Rusijos sąjungos Baltarusijai“ projektas. e-seimas.lrs.lt.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50. ^ 存档副本. [202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6). 
  51. ^ "Was sich in Belarus abspielt, ist Staatsterrorismus". gouvernement.lu. 2020-08-17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德語). 
  52. ^ Twitter. mobile.twitter.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53. ^ Blok: nieuwe verkiezingen Wit-Rusland nodig, sancties niet uitgesloten. nos.nl.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6) (荷蘭語). 
  54. ^ Poland's PM wants special EU summit on Belarus. Reuters.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55. ^ 存档副本.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56. ^ ForMin Aurescu "very concerned" about situation in Belarus, urges stop to violence, start political dialogue. actmedia.eu.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57. ^ Romania's cultural elite ask authorities to take firm position in supporting Belarus protesters. Romania Insider. [202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英語). 
  58. ^ Vyhlásenie ministra I. Korčoka k situácii v Bielorusku - Všetky správy - Ministerstvo zahraničných vecí a európskych záležitostí SR. www.mzv.s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59. ^ 存档副本.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60. ^ a.s, Petit Press. Prezidentský palác je od soboty nasvietený vo farbách Bieloruska. domov.sme.s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斯洛伐克語). 
  61. ^ Conclusions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following the video conference of 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on 19 August 2020. www.consilium.europa.eu.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英語). 
  62. ^ Carl Bildt: Days Of Lukashenka's Power Are Numbered. charter97.org.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63. ^ UK Statement: Belarus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2020. GOV.U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英語). 
  64. ^ Foreign Secretary statement on Belarus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GOV.U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英語). 
  65. ^ 65.0 65.1 Norway condemns use of force in Belarus. Norgesportalen.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英語). 
  66. ^ MFA sends two notes to Belarusian Foreign Ministry about Ukrainians detained there – Kuleba. Interfax-Ukraine.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英語). 
  67. ^ Zelensky calls on Belarusian people to dialogue, maximum tolerance, indulgence, refusal from street violence. Interfax-Ukraine.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英語). 
  68. ^ Protests in Belarus - Zelensky not to go on visit amid mass protests — UNIAN. www.unian.info.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69. ^ Ukraine's MFA summons its ambassador to Belarus home for consultations | KyivPost - Ukraine's Global Voice. KyivPost. 2020-08-17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70. ^ Conradis, Brandon. US 'deeply concerned' over election in Belarus. TheHill. 2020-08-1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30) (英語). 
  71. ^ 特朗普对白俄罗斯抗议活动的干预性表态. Pars Today. 2020-08-1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中文). 
  72. ^ The Situ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Statement by Press Secretary YOSHIDA Tomoyuk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英語). 
  73. ^ Submission, Internal. Japanese man detained in Belarus amid post-election protests. The Japan Times. 2020-08-18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美國英語). 
  74. ^ Unrest in Belarus after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witzerland calls for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www.admin.ch.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75. ^ NEXTA Live Translated to English. Telegram.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76. ^ 存档副本. [2020-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77. ^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enter - News. archive.vn. 2020-08-13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78. ^ Caucasus governments remain silent on Belarus crackdown. archive.vn. 2020-08-15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79. ^ Armenia citizens hold protest in front of Embassy of Belarus, demand release of civil society representatives. news.am. news.am. 14 September 2020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80. ^ Putz, Catherine. Kyrgyzstan and Belarus: Congratulations and Notes of Protest. thediplomat.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美國英語). 
  81. ^ Protest la Ambasada Republicii Belarus. JurnalTV.md.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羅馬尼亞語). 
  82. ^ 存档副本.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83. ^ Huge Protests Continue in Russia's Khabarovsk Over Arrest of Ex-Governor | Voice of America - English. www.voanews.com.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6) (英語). 
  84. ^ Guaidó apuesta por la reinvención de la oposición, pero bajo el mismo esquema. www.lavanguardia.com.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85. ^ Belarus: EU imposes sanctions as Lukashenko orders police to clear the streets. Sky News.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86. ^ The West finally imposes sanctions on Belarus. Atlantic Council. 2020-10-06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美國英語). 
  87. ^ 欧盟制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11-06 [202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中文(簡體)). 
  88. ^ Bieloruská kríza: Matovič chce ekonomické sankcie proti páchateľom. slovensko.hnonline.sk.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斯洛伐克語). 
  89. ^ Sytas, Andrius. Baltic states impose sanctions on Lukashenko and other Belarus officials. Reuters. 2020-08-31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英語). 
  90. ^ Baltic states expand sanctions against Belarusian regime. lrt.lt. 2020-09-25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英語). 
  91. ^ Possible, We Will Respond as Soon as. Belarus: UK sanctions 8 members of regime, including Alexander Lukashenko. GOV.UK.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英語). 
  92. ^ Canada, Global Affairs. Canada imposes sanctions on Belarusian officials. gcnws. 2020-09-29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93. ^ 反对选举欺骗和暴力镇压 美制裁白俄罗斯高官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RFI.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10-02 [2020-10-03] (中文(簡體)). 
  94. ^ 美国宣布对43名白俄官员实施入境限制 2名白俄女记者获刑两年.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2-1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中文(簡體)). 
  95. ^ Keystone-SDA/jdp. Switzerland joins EU in sanctions against top Belarus officials. SWI swissinfo.ch.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英語). 
  96. ^ 瑞士宣布制裁卢卡申科及其14名亲信 冻结资产、禁止入境.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12-12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3) (中文(簡體)). 
  97. ^ Staff, Reuters. Belarus to sanction some 300 officials from Baltic states in tit-for-tat move: Belta. Reuters. 2020-09-29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英語). 
  98. ^ News, Taiwan. Belarus announces retaliatory sanctions against the EU. Taiwan News.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