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土墱寨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土墱寨之戰
宋遼戰爭戰役的一部分
日期986年十二月
地點
結果 宋軍勝利
參戰方
宋朝 遼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張齊賢
馬正
耶律蒲奴寧
兵力
2000餘人[1]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死亡兩千餘人,被俘五百人[2]

宋遼戰爭中一場戰役,發生在986年十二月。是宋軍雍熙北伐失敗後,遼軍發動的南侵戰役之一,但與同月進行的君子館之戰結果不同,這場戰役以宋軍勝利告終。

地形分析

[編輯]

古代州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北面是恆山余脈,南面是五台山麓,滹沱河水由東向西橫穿全境。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盤結而成[3]雁門關就在該州,「根柢三關,咽喉全晉」[4],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過程

[編輯]

986年十月十七日,遼聖宗拒馬河南六州軍民下詔,宣佈將向宋朝開戰後。遼軍分為三路,其中一路北大王耶律蒲奴寧帶領,負責山西戰事。

耶律蒲奴寧率所部軍進攻代州。宋軍神衛都指揮使馬正率所部在代州城南門下與遼軍交戰,寡不敵眾戰敗[5]。城內的代州副都部署盧漢贇不肯出戰,只願守城。給事中、知代州事張齊賢只能自己率領兩千廂軍,從馬正的右方出擊,並慷慨誓師,要以一當百。與此同時,遼軍開始後退[6]

在出戰之前,張齊賢與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保潘美事先約定,潘美要率并州軍隊前來參戰。但張派出去的間諜被敵人遼軍捉住,張齊賢害怕潘美出兵日期被敵軍知道,會導致潘美的人馬被遼軍襲擊。隨後潘美的使臣到達,說潘美的軍隊離開并州到達柏井時,收到秘密詔書,說宋太宗已經知道東路軍隊在君子館已經戰敗,命令并州軍隊全部不許出戰,所以潘美已經返回并州。但這時戰場上已經出現大量的遼兵,張齊賢說:「賊軍知道潘美前來,而不知他退回的事。」於是把來送信的使臣關起來,並在半夜派出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旗幟,身負一捆乾草,到離代州城西南三十里處,列隊豎起旗幟和點燃柴草。遼軍遠遠看見火光中有旗幟,以為并州軍趕到戰場,驚慌地向北撤退。撤退的遼軍遇到張齊賢預先在土磴寨埋伏部隊,遭到襲擊而大敗,宋軍俘獲北大王之子一人,帳前舍利一人,斬首兩千餘級,獲得戰馬兩千匹、武器盔甲很多。捷報上奏,把功勞歸於漢贇。後來太宗知道漢贇沒有出戰,就將他和鈐轄劉宇,皆罷為右監門衛大將軍。[7]

評價

[編輯]

這一戰按宋將張齊賢臨戰不亂,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佈置疑兵惑敵,隨後以伏兵突襲敵人,終以少勝多。也是彈性防禦的概念一種體現。

參考出處

[編輯]
  1.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七:「知州、給事中張齊賢選廂軍二千出正之右」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七:「帳前舍利一人,斬首二千餘級,俘五百餘人,獲馬千餘匹,車帳、牛羊、器甲甚眾。」
  3. ^ 代县政府网站地理环境.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6). 
  4. ^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山西二
  5.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七:「神衛都指揮使馬正以所部列州南門外,眾寡不敵。」
  6.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 《張齊賢傳》:「張齊賢挑選廂軍二千人,從馬正的右方出擊,慷慨誓師,以一當百,遼兵於是後退。」
  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七:「齊賢先伏步卒二千於土墱寨,掩擊,大敗之。擒其北大王之子一人,帳前舍利一人,斬首二千餘級,俘五百餘人,獲馬千餘匹,車帳、牛羊、器甲甚眾。齊賢悉歸功於漢贇。己未,漢贇以捷音來上,上優詔褒答。後知漢贇未嘗接戰,與鈐轄劉宇,皆罷為右監門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