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多皺短身前肛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皺短身前肛鰻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科: 合鰓鰻科 Synaphobranchidae
屬: 後肛鰻屬 Dysommina
種:
多皺短身前肛鰻 D. rugosa
二名法
Dysommina rugosa
Ginsburg, 1951

多皺短身前肛鰻,又稱後肛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個

分佈

[編輯]

本魚全球各大洋,包括西大西洋區:美國喬治亞州蘇里南;西太平洋區:日本台灣西南部;印度洋區:莫桑比克海峽、東非等海域。

深度

[編輯]

水深260至775公尺。

特徵

[編輯]

本魚無鱗,具有胸鰭。上頜較下頜長。脊椎骨數127至134。無前上頜骨齒。鋤骨齒為複合齒,每一枚複合齒之基部有一小丘狀組織。體長為體高的12至20倍;尾長為頭與軀幹的2至2.9倍;頭長為吻長的3.3至4倍。上下頜骨齒細小,形成齒帶;鋤骨齒4至5枚。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有尾鰭。肛門至鰓裂之距離約略等於頭長。體褐色,下方較淡;背鰭、臀鰭為白色。體長可達37公分。

生態

[編輯]

屬於底棲魚類,在200至400公尺深之海域活動,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編輯]

數量少,不具經濟價值。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